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斯密森的神秘禮物

每個大國都有自己頂尖的博物館。到法國,不可不去盧浮宮;到英國,不可不去大英博物館;到俄國,不可不去冬宮。到我們中國來的“老外”,沒有一個不去故宮博物院。這些博物館,無一例外是當年的王室遺產,那里面幾百年上千年的精華積淀,不是光花錢就能建得起來的。就像法國人說的,“世界上有哪個拍賣行,膽敢給《蒙娜麗莎》估價的?”美國只有二百年歷史,沒有王室遺產這一說,在藝術收藏上先就短一口氣。可是,你要是跟美國人這么說,他們在點頭承認的同時,或許會悠悠地回你一句:“不過,我們有斯密松寧,他們有嗎?”

斯密松寧就在首都華盛頓。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是著名的國家廣場,廣場的南北兩邊,有一座一座壯觀的大廈,北邊是美國歷史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藝術博物館,南邊有弗利爾美術館、沙可樂美術館、非洲藝術博物館、藝術工業大廈、赫尚博物館、雕塑園、國家航空宇航博物館等等。這些博物館和位于別的地方的威爾遜國際中心、國家動物園、肯尼迪藝術中心,以及在紐約的庫伯惠特博物館等等,就組成所謂“斯密松寧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而華盛頓市國家廣場兩側的這些博物館,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

斯密松寧大廈

斯密松寧博物館

在國家廣場北側,有一座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風格的大樓,伸展著高高的塔樓。和附近的宇航博物館相比,雖然體量不大,但是古典的風格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斯密松寧大廈。從南大門進去,在進入正廳以前有一段不長的走廊。走廊左側是一個大理石的房間,正中的高臺上放著一個花壇形狀的大理石棺。洋洋大觀的美國斯密松寧學會就是從這個石棺開始的。

二百多年前,大致在美國剛建國的時候,英國有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叫詹姆斯·斯密森(James Smithson)。他的生父是諾森伯蘭公爵,母親有皇室血統,可以說他身上流著英國最高貴的血。可惜,他是一個私生子。按照當時的法律和習俗,他不能繼承父親的爵位,而且一輩子受歧視。他天賦極高,聰明過人,而且由于受歧視而極其用功。二十一歲自牛津大學畢業,一年后就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在科學上卓有成就,有一種鋅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由于是私生子而遭受的歧視,使他始終耿耿于懷。據說他曾經對他的父親說,我會讓自己青史留名,即使在將來人們把諾森伯蘭這個名字忘得干干凈凈的時候,也還會永遠記得我的名字。

1829年6月29日,六十四歲的斯密森死于意大利。他在遺囑中把遺產留給了侄子。奇怪的是,在遺囑最后他附加了這樣的條件:如果侄子死的時候沒有子嗣,那么這筆遺產就捐贈給美利堅合眾國,“用于增進和傳播人類的知識”。

這樣的遺囑,在當時就引起了人們的好奇。歐洲和美國的報紙上都披露了這個新聞,對斯密森的動機猜測紛紛。斯密森從來沒有到過美國,他為什么要把遺產留給這個從未謀面的新興國家呢?

六年后,斯密森的侄子去世,死時果然沒有子嗣。1836年,美國第一個出身平民的總統安德魯·杰克遜宣布,在歐洲有這樣一筆私人遺贈有待美國領取。誰知道這一消息在國會引起了一場政治辯論。反對美國接受這筆遺贈的主要是州權的維護者,他們的理由是,憲法沒有授予聯邦政府代表整個國家接受這種遺贈的權力,這樣做會在事實上縮減州的權力。參議員約翰·卡爾洪說:接受任何個人的禮物,美國就喪失了它的尊嚴。

當時有一位眾議員是前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他看到,這筆遺贈對于年輕的美國意義非常深遠,因為這會是一個良好的重要開端,他主張拿這筆錢用于科學研究。

安德魯·杰克遜總統是主張接受這筆遺贈的,他認為美國人民可以將這筆遺贈用于有益的事業,但是他也拿不準自己是不是有權這樣做,所以他要求國會立法允許他派人去領取。

1836年7月1日,國會同意接受斯密森的遺贈。杰克遜總統立即派出外交官理查德·臘思前往英國。這個時候,斯密森侄子的家人已經向英國法庭提出申請,要把這筆遺產留在英國。

臘思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家,本人也是律師。這一場遺產官司整整打了兩年,臘思也在英國待了兩年,被這場訴訟熬得筋疲力盡。1838年5月9日,英國法庭宣布,價值五十萬美元的斯密森遺贈屬于美國。臘思代表美國領取這筆巨款的時候,特地將自己在美國的所有財產折合美元作為抵押,以保證這筆國家財產的安全。

在那個時代,還沒有現在這樣發達的國際金融和信用制度,沒有航空郵匯,沒有電匯。臘思將斯密森的遺產換成金幣,金幣的正面刻有英國女王的頭像,反面刻有英國的王冠。斯密森的遺產總共是十萬零四千九百六十枚這樣的金幣,再加八先令七便士。臘思將它們裝在十一個箱子里,再帶上斯密森從事科學考察生涯中收藏的礦石標本、藏書、科學筆記以及其他私人物品,于1838年7月17日搭船起程,前往斯密森從沒到過的新大陸。這一航程持續了六個星期。到達紐約以后,臘思將金幣轉交聯邦財政部。金幣重新熔化成金子,價值美元五十萬八千三百一十八元四角六分。

這筆遺贈該怎樣利用呢?怎樣是最好的“增進和傳播人類知識”的用法?美國朝野又興起了一場辯論。一開始,人們集中在一個主意上,就是用它來建立一所國立大學。

當時美國是沒有國立大學的。最早的大學比如聞名遐邇的哈佛、耶魯,都是私立大學。建國以后,美國人開始重視公立教育事業,各州先后立法建立州立大學。但是聯邦政府卻一直沒有能力在教育上有所作為,因為各州認為教育是州的事務,不愿意看到聯邦政府擴大權力。國會不授權撥款,總統和聯邦行政系統即使想搞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現在,聯邦政府突然有了這么一筆錢,主張促進教育的人們就提出,這是建立一所國立大學的時候了。建立怎樣的一所大學呢?很多人主張,現在是科學昌明的時代了,要建立一所重視科學考察、探索、研究和應用的大學,而不要傳統的哲學、文學和思辨的大學。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大家都主張辦一所理工醫農科的大學,不要辦文科大學。而在此前承襲歐洲傳統的大學,都是以人文學科為主的。

斯密松寧大廈門前

眾議員羅伯特·戴爾·歐文,是著名的烏托邦社團創辦人歐文的兒子,他提出要實行免費的公共教育,為此需要培養大批中小學教員,他主張辦一所師范學校,還要促進農業和化學的研究。

還有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科學家提出建立一所國家科學研究所,有人提出建立一所天文臺,有人提出建立國家圖書館。這些主意都不錯,都符合斯密森“增進和傳播人類知識”的初衷。這樣的辯論從1838年持續到1846年,最終還是出于對州權的維護而放棄了辦國立大學的方案。國會終于立法,用斯密森遺贈創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個集博物館收藏、展覽、研究、交流和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機構,這就是斯密松寧學會。

斯密松寧學會的第一座建筑物就是我們眼前的斯密松寧大廈,這座1855年落成的風格古典的大廈現在俗稱“城堡”。這一城堡成為當時年輕的美國致力于促進科學和傳播知識的象征,后來美國各地的大學學院紛紛仿效“城堡”的建筑風格。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很多人為斯密松寧學會慷慨解囊,國家廣場兩側的博物館大廈相繼建造。隨著工業化,民間財力增加,大量藝術珍品悄悄流入美國,成為一些富有的商人、工業家、銀行家的私人收藏。其中許多收藏又悄悄地成為斯密松寧博物館的收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銀行家安德魯·梅隆出資五千萬美元為斯密松寧建造了“城堡”對面的藝術博物館,并且捐出了自己價值一千五百萬美元的藝術精品收藏。他拒絕用他的名字為大廈命名,堅持博物館應該命名為國家藝術博物館,因為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贈和維護藝術收藏的行動中來。

瀏覽于華盛頓的斯密松寧博物館中,你可以感受到那種奮發上進的精神狀態。在美國歷史博物館里,小到一根針大到火車頭,歷史上的鋤頭鐮刀、瓶瓶罐罐,你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歷史發展。在航空宇航博物館里,有各種高科技的航空航天器。在藝術博物館里,有價值連城的繪畫雕塑精品。據說,以現在的價值估算的話,聯邦政府全年的預算,也買不起藝術博物館這一座樓里的繪畫收藏。

1905年,在斯密森去世七十五年后,斯密松寧學會理事會的貝爾受美國之托,前往意大利一個叫日諾阿的地方,斯密森去世后就安葬在這兒的墓園里。貝爾將斯密森的遺骸,連同精美的大理石棺,帶回了華盛頓,安放在“城堡”——斯密松寧大廈門廳的墓室里。每年有上千萬的游客,從這里開始游覽華盛頓的博物館。“歸來了,終于歸來了!”也許,只有斯密森本人知道,他為什么要把遺產贈送給在那個時代還顯得相當蠻荒的美國,但是美國人都深信不疑,斯密森這樣做絕不是沒有理由的,絕不是偶然的。不知有多少人甚至相信,這是全能的上帝在借助斯密森向美國人傳達一個信息。他們懷著對這個從未謀面的英國貴族后裔深深的感激之情,深信“增進和傳播人類知識”的事業,是他們義不容辭的。

詹姆斯·斯密森的大理石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高密市| 清原| 应用必备| 南汇区| 桓仁| 赫章县| 博爱县| 乾安县| 临猗县| 石嘴山市| 高青县| 疏勒县| 大港区| 临沭县| 高阳县| 金山区| 禄劝| 泗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全州县| 万载县| 柳河县| 甘孜| 定州市| 龙门县| 仁化县| 花垣县| 古交市| 天祝| 黄石市| 木兰县| 通道| 尤溪县| 佛坪县| 崇仁县| 涞水县| 银川市| 安塞县| 石首市|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