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譯本序(1)

美國夢的殉葬品

德萊塞繼承了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的小說家的傳統而集其大成,20世紀任何美國作家都無法與之倫比。作為生活紀實者,德萊塞可與托爾斯泰、菲爾丁、巴爾扎克等作家相媲美。

美國著名批評家

喬治·斯奈爾

從小說家的首要任務是描繪出一幅既可信而又有重要內涵的想象中的社會畫面來說,德萊塞是美國的巨人之一,是美國僅有的屈指可數的巨人之一。小說在敘述中一次又一次嚴厲地抨擊社會,深深地沉浸在人的痛苦里,并把人們在狂熱時下意識的各種無定形的欲望深挖出來,這一切都使我深為感動和震驚?!睹绹瘎 返漠嬅娌憠验煟瑲鈩莅蹴纾耆梢哉f是一部杰作。

美國著名評論家

歐文·豪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文學揭開了一個新時期。這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這二十年間,群星燦爛,異彩紛呈,顯現出空前繁榮的壯觀。當時,西奧多·德萊塞(1871—1945)異軍突起,馳騁文壇,獨領風騷;他既是20世紀美國文學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國現代小說的先驅;在美國文學史上,他不帶偏見地率先如實描寫了新的美國城市生活,厥功奇偉。他擁有許多忠實的追隨者,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同時代人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等名家,他們都在他的周圍茁壯成長,受到讀者們的青睞。這個新秀群落不斷地推出力作,使20、30年代成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富有成果的時期,他們中間,諸如辛克萊·路易斯(1885—1951)和多斯·帕索斯(1896—1970)等名家無不深知德萊塞為他們未來的文學創作開辟了道路。此時剛開始文學生涯、后來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的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70)甚至譽稱德萊塞是當代美國的最偉大的人物。

1930年路易斯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莊嚴儀式上的答詞中,還向全世界昭示了德萊塞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偉績。作為獲此殊榮的第一個美國作家,路易斯在答詞中宣稱:德萊塞才是理應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更佳人選。他說:“德萊塞常常得不到人們的賞識,有時還遭人忌恨,但跟任何別的美國作家相比,他總是獨辟蹊徑,勇往直前,在美國小說領域里,為從維多利亞時期和豪威爾斯式的膽怯與斯文風格轉向忠實、大膽和生活的激情掃清了道路。沒有他披荊斬棘地開拓的功績,我懷疑我們中間有哪一位——除非他心甘情愿去坐牢——敢把生活、美和恐怖通通描繪出來?!币虼?,美國評論家認為,德萊塞忠于生活,大膽創新,突破了美國文壇上傳統思想禁錮,解放了美國小說,給美國文學帶來了一場革命,并且把他跟??思{、海明威并列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僅有的三大小說家。[1]

德萊塞又是美國文學中第一位來自底層社會、非盎格魯—撒克遜血統的重要作家。本來美國作家中出身貧寒并不罕見,畢竟都屬于美國社會內部的“自己人”。然而,德萊塞是出生于印第安納州特雷霍特市郊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顯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人。他秉性剛烈,桀驁不馴,曾經自嘲為“以實瑪利,一個流浪漢”[2],意謂化外之民,備受歧視。德萊塞的父親是一位虔誠、古板、平庸無能的天主教徒,當年為了逃避兵役流亡到美國,婚后生下了十幾個子女,不幸經常失業,而且胸襟狹隘,執迷不悟,對待子女猶如暴君,以致大多數子女淪入不正經的生活,甚至墮落。只有保羅·德萊塞除外,他原先僅僅是個闖江湖的滑稽藝人,后來成了流行歌曲作家,紅極一時。在他弟弟西奧多·德萊塞心目中,不消說,是成功的榜樣。德萊塞的母親,秉性溫柔,克勤克儉,是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具有斯拉夫血統的孟諾派的新教徒。德萊塞8歲時,目不識丁的母親為生活所迫,帶著他和其他3個幼小孩子離開了家庭,在中西部從一個市鎮流浪到另一個市鎮。因此,子女們經常被迫輟學。他們一家人始終過著極其窘困而又遭人非議的生活。德萊塞的童年,飽嘗貧困無知之苦。那段辛酸的生涯,后來他全都寫進了《美國悲劇》的開頭幾章里去。

1887年,他初次獨自來到了芝加哥,先后在餐館和五金公司干粗活,盡管如此,他還是被這個充滿興奮和刺激的大城市生活所吸引。1889年,他在一位好心的中學老師慷慨資助下進入印第安納大學念書,無奈次年即輟學,到芝加哥某地產公司和家具公司當收賬員,整日價挨門逐戶去收錢,使他接觸到底層社會各種人物和陰暗面,為日后創作積累了豐富素材,也決定了他的創作中的悲劇意識和自然主義色彩。正如舍伍德·安德森所指出的:“大概世上自古以來存在過的一切抑郁、陰暗和沉重,在他筆下都有所反映。……他神情沮喪,他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生活,因而他描繪生活一如所見——真實,毫不偽飾?!?892年,德萊塞進入了報界,開始記者生涯,先后在芝加哥《環球報》、圣路易斯《環球—民主報》和《共和報》任職。那時節,新聞工作往往成為許多作家練武之地。德萊塞在芝加哥還目睹了一邊是花天酒地,一邊是赤貧如洗的強烈對比。他親眼看到貧窮如何受人鄙視,偽善如何暢行無阻。于是,德萊塞執意要對他目睹的現狀進行道德評價,這不僅是十分自然,而且從主觀上來說,就是他思想、感情和認識的開端,從而引導他去構思創作自己的小說。1895年,德萊塞寓居紐約,正式從事寫作,同時編輯雜志,經常往來于芝加哥、圣路易斯、托萊多、克利夫蘭、匹茲堡各大城市之間,視野較前更為深廣地接觸到當時現實生活中各個不同的層面,親眼目睹了貧民窟、酗酒、色情、兇殺、拐騙、搶劫……使他更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美國的現實是一種“殘酷的、不公道的現實”,是一個“毀滅的過程,而幸福只不過是幻想而已”。由于這些真相沒法在報刊上反映出來,德萊塞就鐵了心,拋棄了新聞記者的工作而開始寫作,來揭發社會上不公平的事情。

德萊塞全憑個人天賦與勤奮,自學成才。說實話,他的審美能力壓根兒沒有經過系統的培養。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只要有機會接觸到書籍,就會廢寢忘食,埋頭閱讀。在幾部自傳體的作品中,他情不自禁地追憶往昔讀書的樂趣。比如說,他在奧索小鎮圖書館里曾經讀過莎士比亞、歐依達、《湯姆·瓊斯》、勞拉·瓊·利比、華萊士的《本·赫爾》、狄更斯、卡萊爾,還有笛福的《摩爾·弗蘭德斯》,都給年輕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最有意思的是,人們一直把德萊塞尊稱為現實主義或自然主義的大師,但德萊塞本人卻一概加以否認,一再聲明年輕時他“壓根兒沒讀過左拉的書”。事實上,對德萊塞的創作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卻是巴爾扎克。德萊塞在《自述》中回憶道,讀了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對他說來,不啻是一場“文學道路上的革命”。他說,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簡直跟巴爾扎克以及他筆下的人物一同吃飯、一同睡覺、一同做夢、一同呼吸,腦子里裝的是他的想法,眼里看到的是他描繪的城市。”后來在匹茲堡卡內基圖書館里,他覺得巴爾扎克“突然給我打開了一道吸引我走向生活的新的大門”。德萊塞繼續寫道,“這才是個有眼力、有思想、有感受的作家,通過他,我看到了如此廣闊的景象,簡直使我驚訝得目瞪口呆——通過法國人的眼睛,我看到了整個巴黎,整個法國,整個生活?!钡氯R塞認為,“巴爾扎克的哲學推理有點夸張,但卻十分出色;他處理各種重大社會、政治、歷史以及宗教問題都是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他憑借自己的天才,顯示出好像對各種問題都有直接而又無可辯駁的知識;這一切就像天才和預言家的真本領,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著了迷。但愿我也能具有這樣一種洞察力!”殊不知就在德萊塞對巴爾扎克欽佩得五體投地之時,他“卻不知不覺地對自己所處的世界獲得了一種新的、形象的認識”,十分驚異地發現,“在這里(美國)竟和那里(法國)一樣,都有可資描寫的事物”。換句話說,年輕的德萊塞早已下了決心,要用巴爾扎克式的方法來描寫美國生活。以上這些自述,對我們了解德萊塞從事文學創作之前的思想基礎是極為重要的。此外,他還如饑似渴地研讀過史蒂文森、大仲馬、托爾斯泰、愛倫·坡、司各特、薩克雷、哈代、歐文、霍桑、顯克微支等名家的作品,深深地被這些文學大師塑造的人物所感動,從而產生了急欲表現美國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的創作激情。由此可見,盡管有人說德萊塞文學修養欠佳,事實上,他早已成竹在胸,充分作好了創作準備。

20世紀初,德萊塞的頭一部長篇小說《嘉莉妹妹》在美國文壇上一出現,就產生強烈反響。由于作者在小說中通過外來妹嘉莉的發跡與高級經理赫斯特伍德的敗落,對當時流行的社會道德傳統標準提出了直接挑戰,使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作家與他筆下的女主人公嘉莉妹妹“全都成了世界文學中的人物”。正如路易斯贊揚《嘉莉妹妹》“像一股強勁的自由的西風,席卷了株守家園、密不通風的美國,自從馬克·吐溫和惠特曼以來,頭一次給我們悶熱的千家萬戶吹進了新鮮的空氣”,另一方面也使作者多年來一直受到責難和攻擊。因為那時美國正經歷著一場急劇的社會變革,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同時也是整個美國文學沉湎于理想主義的時代,許多作家熱衷于描寫人生的樂觀方面,正如豪威爾斯所說的“生活中笑盈盈的一面,那正是美國的特色”,小說被視為消遣品,作品中往往充滿虛無縹緲的理想或浪漫色彩,而對生活中的現實,主要是貧富兩極分化,掠奪者與被掠奪者之間的生活懸殊,以及種種丑惡現象,則根本熟視無睹。德萊塞在《嘉莉妹妹》中卻如實揭示了美國社會生活的陰暗面,結果作者不斷受迫害,小說竟被列為“禁書”,不準在美國出版。盡管如此,德萊塞還是堅持認為:“生活就是悲劇,……我只想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來描寫生活。”他“寧愿餓著肚子跑到紐約格林威治村來寫幾部反映真實的小說”。他就憑著那股傻勁,鍥而不舍地堅持著,“一年接一年,寫出了他的生動有力的小說,描寫被壓迫的婦女,暴露巧取豪奪的美國金融家,或是剖析中產階級下層的各種慘痛的悲劇”。這些小說包括德萊塞的其他四部被公認的第一流作品,即長篇小說《嘉莉妹妹》(1900年)、《珍妮姑娘》(1911年)、《金融家》(1912年,“欲望”三部曲之一)、《美國悲劇》(1925年),以及《巨人》(1914年,“欲望”三部曲之二)、《“天才”》(1915年)、《堡壘》(1946年)、《斯多噶》(1947年,“欲望”三部曲之三),總計長篇小說八部,短篇小說集四部,戲劇詩歌各二部,特寫、散論、政論七部,留下了巨大的、珍貴的文學遺產。

美國文學界早先對德萊塞的文體時有爭議。誠然,他寫得不那么文雅精致,有時行文滯重。但是,正如不少評論家所指出,他的作品中并不是全然如此。在很多情況下,德萊塞的描寫是極其成功的。事實上,有不少章節他寫得嚴謹緊湊,文采斐然。就以《美國悲劇》為例,盡管小說容量龐大,頭緒紛繁,但在很多章節里,作者還是完全能寫出簡潔,乃至于優秀的華彩樂段來。比如,本書第三卷第十三章描寫克萊德案發后在伯父家中引起一場激烈的爭論,德萊塞在短短的篇幅之中敘述得清晰、洗練,而又富于層次感,要不是大手筆,是斷斷寫不出來的,本書第二卷,主要描述克萊德與貧家女、闊小姐之間的三角戀情,不消說,德萊塞又成了一位能干練達、循循善誘的新聞記者。德萊塞在《美國悲劇》結尾處幾個場景的描寫,更有一種能言善辯的韻味。德萊塞特別擅長塑造人物,像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克萊德、赫斯特伍德和考珀伍德等都已成為美國文學中的典型。特別重要的是,德萊塞善于通過大量的細節來展現人物的社會背景,使他的小說不僅具有生活真實感,而且還生動地再現了一個歷史時代。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論爭、研究和比較,德萊塞在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越來越被評論家和廣大讀者所確認。1990年,美國評論家理查德·林杰曼認為:“德萊塞是美國小說家中最富有美國氣魄的……有過一個時期,他就是美國文學中惟獨一位堪與歐洲文學大師們相提并論的美國作家?!?/p>

為你推薦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會員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馬伯庸 7.2萬讀過
奪嫡
會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腃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比~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比~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p>

月落 2.5萬讀過
三體全集(全三冊)
會員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劉慈欣 213萬讀過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

江南 7.1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宁德市| 无极县| 额尔古纳市| 子洲县| 通化县| 土默特右旗| 三门峡市| 秦安县| 宁河县| 邮箱| 海淀区| 金昌市| 通州区| 陆良县| 宜良县| 九龙坡区| 邯郸县| 大埔区| 固始县| 广丰县| 平顺县| 礼泉县| 盘锦市| 西充县| 双辽市| 镇安县| 涟水县| 当雄县| 怀安县| 永新县| 卓尼县| 卢氏县| 许昌市| 资中县| 甘肃省| 景宁| 修水县| 大新县| 宁陕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