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她看過《保羅與薇吉妮》[1],對那間毛竹小屋,對黑人多曼戈和小狗菲岱爾心向往之,而尤其憧憬的是有個懂得疼人的小哥哥,會爬上比鐘樓還高的大樹給你摘紅果,或是赤著腳在沙灘上跑去給你帶來一個鳥窩。

她十三歲那年,父親陪她進城,送她上修道院去讀書。他倆住在圣日耳韋區(qū)的一家客棧里,吃晚飯時,只見盤子上畫的是德·拉瓦利埃爾小姐[2]的故事。帶有傳奇色彩的說明文字,禁不起餐刀劃來劃去,已經有些斑斑駁駁,但依稀還能看出是在稱頌宗教的博愛、兩情的繾綣和宮廷的富麗。

她初進修道院,全然沒有感到沉悶乏味,只覺得很喜歡待在那些嬤嬤中間,修女們?yōu)榱俗屗吲d,時常帶她沿著一條長長的過道穿過食堂,領她去看小教堂。她在課間休息時難得去玩,教理問答背得很熟,助理司鐸先生每次提問,最難的問題總是她回答的。就這樣,她長年生活在寄宿學校充滿溫情的環(huán)境里,整天和那些掛著飾有銅十字架的念珠、臉色蒼白的修女在一起,祭臺的煙香,圣水的清冽,蠟燭的光亮,構成一種神秘的慵困的氛圍,她也不由得漸漸變得倦怠起來。她在望彌撒時開小差,去看經書上有天藍邊框的插圖,她喜歡病懨懨的羔羊、利箭射穿的圣心,還有那半路上倒在十字架下的可憐的耶穌。為了苦修,她試過一天不吃東西。她還一心盤算許個愿,想等以后去還愿。

她去懺悔時,總要編些輕微的罪愆,為的是好多待一會兒,跪在暗處,雙手合十,臉靠著欄桿聽那神甫低聲絮語。講道中引用到未婚夫、丈夫、天國的情人、永恒的婚姻這些比喻時,她的心底就會泛起種種意想不到的柔情蜜意。

每天晚上,在做晚禱以前,要在自修室里讀一些宗教書籍。平時一般讀些簡寫本的圣徒傳記,或是弗雷希努斯[3]神甫的《布道集》,到了星期天,可以看幾段《基督教真諦》[4]作為消遣。當她第一次聽見那充滿浪漫主義色彩、令人傷感的哀慟久久回蕩,在跟塵世和來世的呼喊遙相呼應的時候,她是多么激動呵!假如她的童年是在街市上的一個店堂后間度過的,這時她也許會盡情去感受大自然中的詩意,因為這種詩意平時都是靠了作家才傳達給我們的。可是她對鄉(xiāng)村太熟悉了;她熟悉羊群的叫聲,也熟悉擠乳和犁地的場景。過慣了寧靜的生活,反而想去嘗嘗動蕩的滋味。她愛大海,是因為它有波濤起伏,她愛青翠的樹木,愛的是它們疏疏落落的點綴在斷垣殘壁之間。一切事物都得能讓她有所得益;凡是無法使她的心靈即刻得到滋養(yǎng)的東西,就是沒用的,就是可以置之不顧的,——她的氣質不是藝術型的,而是多愁善感的,她尋求的是情感,而不是景物。

有個老姑娘,每個月到修道院來做一個星期的針線活。她出身貴族世家,先人當過宮廷侍從,大革命后家道中落,但仍受到大主教的庇護,在食堂里跟嬤嬤們同桌進餐,飯后還和她們聊會兒天才上樓去做活兒。寄宿學校的姑娘們常常溜出自修室來看她。她會唱好些上一世紀的情歌,一邊飛針引線,一邊輕輕哼唱。她說故事,講新聞,幫你進城去買東西;她的圍裙口袋里總裝著本把小說,到時候會悄悄地借給年紀大些的姑娘,而這位老小姐,在干活休息的當口,也會如饑似渴地看上長長的幾章。小說中寫的,無非是兩情繾綣、曠男怨女、暈倒在危樓的落難貴婦、沿途遭人追殺的驛站車夫、頁頁都有的累垮的坐騎、陰森的樹林、心靈的騷動、信誓旦旦、無語凝噎、眼淚和親吻、月下的小舟和林中的夜鶯,書中的男子個個勇猛如獅子,溫柔如羔羊,人品世間少有,衣著考究華麗,哭起來淚如泉涌。就這樣,有半年工夫,十五歲的愛瑪手上經常沾著這些租來的舊書的灰塵。稍后,她看到了司各特[5]的小說,又對歷史上的人和事入了迷,一往情深地想象著那些堞形的女墻、城堡的禁閉室和中世紀的吟游詩人。她但愿自己能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里,像那些身穿長腰緊身胸衣的城堡主夫人一樣,整天待在有三葉飾的尖頂拱門下面,雙肘撐著石欄,手托下巴,眺望遠處平野上一位騎黑馬、戴白翎飾的騎士疾馳而來。這時她崇拜瑪麗·斯圖亞特[6],對那些聲名顯赫或紅顏薄命的女子懷著熱忱的敬意。讓娜·達克[7],愛洛伊絲[8],阿涅絲·索雷爾[9],美人費洛妮埃爾[10]和克萊芒絲·伊佐爾[11],在她眼里猶如在浩瀚幽黑的歷史星空中劃過的彗星,天幕上這兒那兒還有一些人和事在閃爍,但在深邃的黑暗中顯得有些黯淡,而且彼此之間是全然不相干的,其中有橡樹下的圣路易[12],瀕死的巴亞爾[13],有路易十一的若干暴行[14],圣巴托羅繆之夜的些許血痕[15],有那個貝亞恩人的翎飾[16],而且永遠少不了對那些為路易十四歌功頌德的彩繪盤子的回憶。

音樂課上學的那些浪漫曲,盡是唱些長著金色翅膀的小天使、圣母馬利亞、環(huán)礁湖和威尼斯輕舟的船夫,這些恬靜的樂曲,讓她透過風格的稚拙和曲調的輕飄,覷見了感情世界的誘人幻景。有些同學把配有詩句的畫冊帶到修道院來,那都是她們在新年收到的禮物。這種畫冊要小心藏好;一旦查出來可不是小事;她們只在寢室里看。愛瑪輕輕地翻開精致的緞子封面,心醉神迷地凝視著一個個陌生的作者的名字,簽在畫幅下方的這些署名,往往都有伯爵或子爵的銜頭。

她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吹開畫上的絹紙,絹紙掀起一半,輕輕落在另一頁上。畫面上的陽臺欄桿背后,有個裹著短披風的年輕男子,緊緊地把一個身穿白裙的少女抱在懷里,少女的腰帶上還系著錢袋;要不就是畫的不知姓名的英國貴婦的肖像,這些金色鬈發(fā)的夫人小姐睜著明亮的大眼睛,在遮陽的圓草帽下面注視著你。還可以看見她們坐在馬車上,輕快地穿行在大花園中間,兩個身穿白褲的小廝駕著車,一頭獵兔犬歡蹦亂跳地跑在最前面。還有的坐在長沙發(fā)上,出神地望著窗外的月亮,身邊放著打開的信箋,黑色的帷幔把虛掩的窗子遮去了一半。天真爛漫的少女,臉頰上掛著淚珠,隔著古意盎然的鳥籠圍欄,在吻一只斑鳩,或是笑吟吟的側著臉,在掰一朵雛菊的花瓣,尖尖的手指彎得有如中世紀的翹頭鞋。哦,你們也在這兒,涼棚下手執(zhí)長長的煙管,懶洋洋躺在后宮舞姬懷里的蘇丹,異教徒們,土耳其的彎刀,希臘的無邊帽,還有你們,常被熱情謳歌的勝地,你們也留下了蒼白的身影,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往往同時有棕櫚和雪松,右邊幾只老虎,左邊一頭獅子,遠處是韃靼人的寺院尖頂,近景卻是古羅馬的殘垣斷壁,中間還有一排半跪在地的駱駝;——在這一切周圍,是無比明凈的原始森林,一大束陽光直射而下,照得湖面銀光閃閃,深灰色的背景上游過一群天鵝,留下道道白色的水痕,冉冉伸向遠方。

墻上掛著的油燈,就在愛瑪頭頂上方,光線從燈罩里射下來,照著她眼前這一頁頁充滿人情味的圖畫,寢室里靜悄悄的,遠遠傳來轔轔的車輪聲,那是一輛出租馬車還在大街上趕著夜路。

母親去世那會兒,起初幾天她哭得很傷心。她讓人用母親的頭發(fā)做成一幅遺像,又給貝爾托寄去一封家書,字里行間都是人生無常的感想,要求日后把她和母親葬在一起。老爹以為女兒病了,趕來看她。愛瑪在心里感到挺滿意,這種難得一遇的境界,堪稱茫茫人生的極致,她居然這么輕易地就置身其間了,而對感情平庸的人來說,這種境界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呢。因而她聽憑自己沉浸在拉馬丁[17]那些纏綿悱惻的詩句中間,聆聽豎琴在湖面上撥響,天鵝在臨終前哀歌,無邊落葉蕭蕭而下,純潔少女升往碧空,天主的聲音久久回蕩于幽谷。她漸漸感到厭倦了,但又不肯承認,依然流連在這種境界里,起先是出于習慣,隨后是由于虛榮,但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她有一天發(fā)現自己的心情已經歸于平靜,臉上不再愁眉不展,心中也不再憂思悒郁。

修道院的嬤嬤們曾對她寄予厚望,相信她對神召自有穎慧的領悟,到頭來卻大為驚異地看到這位魯奧小姐似乎辜負了她們的一片心意。在她身上,她們確實花了不少心血,讓她參加圣事、聽布道,教她避靜退省和九日經禮,不厭其煩地教誨她,應該崇敬圣人圣徒和殉教的義人,苦口婆心地開導她,唯有克制肉體的欲念才能求得靈魂的永福,所以她很像一匹給人套上了籠頭的馬:沒想到她冷不丁停住腳步,嚼子就從牙齒中間掉了出來。她的性格,在熱情浪漫中間透出一股講求實際的意味,愛教堂是愛里面的花兒,愛音樂是愛抒情歌曲的詞兒,愛文學是愛使人心潮澎湃的激情,她在信仰的奧義跟前抬起頭來,對教規(guī)愈來愈反感,覺得其中有一種與自己的整個氣質無法相容的東西。她父親把她接回去的時候,沒人為她的離去感到惋惜。院長嬤嬤甚至覺得,這一陣她已經變得對修道院很不敬了。

愛瑪回到家里,起先感到使喚差遣那么些下人還挺有趣的,但隨即就覺得鄉(xiāng)間令人生厭,又懷念起修道院來了。夏爾初來貝爾托的當口,正是她希望完全破滅,感到百無聊賴、心灰意冷的時候。

可是,就憑一種對新生活的渴望,或者說不定就憑這個男人的出現所引起的生理刺激,她只覺得至今一直像只粉紅翅膀的大鳥,在充滿詩意的天空中翱翔的神奇的愛情,終于被她攫住了;——而如今,她簡直無法想象,這種平靜的生活,竟然就是她夢寐以求的幸福。

注釋:

[1]法國作家貝爾納丹·德·圣皮埃爾(1737—1814)的浪漫主義小說,描寫一對在海島長大、生活在不染塵俗的大自然中的少年的戀愛經歷。文明的滲入導致了故事的悲慘結局。

[2]路易絲·德·拉瓦利埃爾(1644—1710),曾是路易十四的情婦。后因失寵于1674年進修道院度過余生。

[3]弗雷希努斯(1765—1841),法國高級神職人員,伯爵。路易十八時期當過御前神甫,主管教會事務。

[4]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768—1848)的小說,旨在表現基督教的詩意美。

[5]司各特(1771—1832),英國蘇格蘭小說家、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末代行吟詩人之歌》、《湖上夫人》等取材于蘇格蘭的歷史事件和民間傳說,小說《艾凡荷》和《昆丁·達沃德》等則取材于英國和歐洲歷史,后一小說生動地刻畫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形象。

[6]瑪麗·斯圖亞特(1542—1587),蘇格蘭女王,法國王后,以美貌著稱。1567年王位遭廢黜,次年起被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囚禁達十八年之久。最后因謀殺伊麗莎白計劃敗露被處死。

[7]即圣女貞德(1412—1431),富于傳奇色彩的法國女英雄,曾帶領民眾把法國的一些地區(qū)從英格蘭的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

[8]愛洛伊絲(約1101—1164),法蘭克女隱修院院長。曾是神學家、哲學家阿伯拉爾的學生,后兩人相戀并秘密結婚。事發(fā)后阿伯拉爾慘遭閹割。

[9]阿涅絲·索雷爾(1422—1450),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情婦。出身小貴族家庭,二十二歲時與查理七世相遇,查理七世為其美貌所傾倒,自此對她寵愛有加,直至她去世。

[10]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1494—1547)的情婦。達·芬奇為她畫過一幅肖像,畫上她戴著中間有寶石垂額的頭圈。后世即以她的名字命名這種頭飾。

[11]14世紀法國的一位伯爵夫人,傳說中圖盧茲百花詩會的倡導者。

[12]圣路易即路易九世(1214—1270),法國卡佩王朝國王,先后八次統(tǒng)率十字軍遠征埃及、突尼斯等地。據說他常在橡樹底下審理案子。

[13]巴亞爾(約1473—1524),法國查理八世麾下的一員驍將。弗蘭西斯即位后受封為多菲內總督,曾率一千將士御敵三萬五千人逾六星期,迫使敵軍撤圍。

[14]路易十一(1423—1483),法國國王,查理七世之子。即位后為排除異己,鎮(zhèn)壓了一批大貴族。

[15]1572年8月,新教徒主要領袖納瓦拉國王亨利和法國國王查理九世的妹妹瑪格麗特舉行婚禮。在法國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的策劃下,8月24日夜間天主教徒殘酷殺戮兩千多名前來巴黎參加婚禮的新教徒。是夜為圣巴托羅繆節(jié),故此次慘案史稱圣巴托羅繆之夜。

[16]那個貝亞恩人指納瓦拉國王亨利,亦即后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他的部下英勇善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一旦軍旗丟失,即向其翎飾靠攏。

[17]拉馬丁(1790—1869),法國前期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音韻優(yōu)美。下文提到的一些形象,分別見于《湖》、《幽谷》、《不朽》、《秋》等詩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峡县| 嵊泗县| 齐河县| 昭觉县| 吉水县| 荃湾区| 隆回县| 锡林浩特市| 宁都县| 池州市| 屏东县| 梓潼县| 海安县| 鄂温| 济源市| 宁武县| 栾城县| 南漳县| 沙河市| 弥勒县| 闽侯县| 神木县| 宁海县| 高台县| 海城市| 灵宝市| 德江县| 柏乡县| 家居| 宁国市| 崇阳县| 博爱县| 邢台市| 建宁县| 阿拉善左旗| 丰镇市| 卢湾区| 马鞍山市| 昆山市| 沽源县| 弥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