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
  •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 2888字
  • 2019-01-04 02:28:31

譯本序

《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重要作品。全部故事是書中人物之一,青年作家伊萬·彼得羅維奇(瓦尼亞)的回憶。他童年就失去雙親,成為孤兒。好心的小地主伊赫緬涅夫出于憐憫收留了他。瓦尼亞和恩人的獨(dú)生女兒,比他小三歲的娜達(dá)莎“就像兄妹一樣”。他度過了童話般幸福的童年。十七歲那一年,他在寄宿學(xué)校畢業(yè),要到彼得堡去上大學(xué)。他懷著莫名的激動與年方十四歲的娜達(dá)莎依依惜別。四年后他和伊赫緬涅夫一家在彼得堡重逢。那時他已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我簡直無法形容,兩位老人家是多么為我的成功而喜悅!”娜達(dá)莎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聽完了他的朗讀,“雙頰緋紅,滿眼含淚”,萬尼亞也得到了愛的承諾。他終于盼來了“功成名就、充滿美好的希望、春風(fēng)得意的時候”!然而好景不長。在此后的一年里,“我仿佛老了十歲,我的娜達(dá)莎也度日如年”,她終于移情別戀。“我病了,心情極度緊張,我倒在椅子上幾乎昏迷過去……那時我頭暈?zāi)垦#钅c百結(jié)”。

這位青年作家在纏綿病榻,不久于人世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時時憶起我生平這充滿苦澀的最后一年”,這一年的經(jīng)歷“那么像一場噩夢、一場夢魘”。

娜達(dá)莎瘋狂地愛上了瓦爾科夫斯基公爵的兒子阿遼沙,一個輕浮、空虛的花花公子。就在她決定棄家出走與情人私奔的當(dāng)天,瓦尼亞曾語重心長地勸她“回頭”:“要知道,他的父親是你父親的仇家;要知道,公爵侮辱過你的父親,懷疑他偷了錢,罵他是賊。他們正在打官司啊……這還是次要的呢,你知道嗎,……公爵懷疑,在阿遼沙客居鄉(xiāng)間的時候,你的父母曾故意撮合你和阿遼沙?想一想,當(dāng)初你父親聽到這種誹謗有多難受。這兩年他的頭發(fā)全白了,——你看看他的樣子吧!……你要想一想,你父親認(rèn)為你無辜遭到那些自以為是的家伙們的誹謗、侮辱,還沒有討回清白!”他說得對,娜達(dá)莎這時突然出走,無異于為所有那些侮辱和誹謗提供了口實!這一切她都知道,可是她已經(jīng)不肯回頭了。這注定是一場愛情的悲劇。仗勢欺人的瓦爾科夫斯基公爵為了讓兒子和一位有百萬家私的姑娘結(jié)婚,處心積慮地拆散了這對戀人。娜達(dá)莎終于被拋棄,不得不回到橫遭侮辱與傷害,由于官司敗訴而陷于赤貧的父親家里。

文學(xué)批評家杜勃羅留波夫在《逆來順受的人》一文中在肯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的同時,認(rèn)為《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的作者沒有答復(fù)一個根本的問題:“像阿遼沙這樣一只臭瓢蟲,怎么能使一個正派的少女愛上自己……我們有十足的把握請問他:怎么能發(fā)生這樣的事?可是他答道:瞧,發(fā)生了呀,就是這么的。”對這個批評是有爭議的,說來也是,優(yōu)秀的女性愛上一個不值得愛的人,這是屢見不鮮的。何況作者還細(xì)致地描寫了他們長期交往的過程,他們心理的曲折變化。不錯,她愛上了一個渺小的人,還美化他的渺小,可是,一個熱戀中“生死相許”的少女為愛人的缺點辯解,甚至加以美化,難道真的那么不可理解嗎?對于批評家的質(zhì)問,作者倒真的可能這樣回答:瞧,發(fā)生了呀,就是這么的。你覺得荒唐嗎?可這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實。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書信中寫道:“我有自己看待(藝術(shù)中的)現(xiàn)實的觀點,大多數(shù)人幾乎稱之為荒誕與獨(dú)特的東西,對我來說,有時正是現(xiàn)實的本質(zhì)。現(xiàn)象的普遍性和對這些現(xiàn)象的刻板的觀點,在我看來還不是現(xiàn)實主義……”《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世界文學(xué)》,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頁。他主張透過“浮在表面上的東西”,在現(xiàn)實生活的似乎荒誕的事實中揭示客觀地隱藏于其中的無限豐富和復(fù)雜的內(nèi)容。

涅莉是天才作家所塑造的又一個成功的形象。病榻上的青年作家回憶起與涅莉初次見面的情景。他告訴涅莉,她的外祖父已經(jīng)在五天前去世。有一會兒她依舊站著,突然卻渾身顫抖,而且抖得很厲害,好像她患有一種危險的神經(jīng)性疾病,就要發(fā)作。“我連忙扶住她,不讓她跌倒……我看得很清楚,為了對我掩飾她的悲痛,她表現(xiàn)了非凡的自制力”。最后這個評語——“非凡的自制力”是很難用在一般的孩子身上的。正是這個評語比她那襤褸的衣衫、消瘦而蒼白的病容更能說明這個十二三歲小女孩經(jīng)歷了怎樣難以想象的磨難。后來他從一次毀滅性的災(zāi)難中拯救了她,把她留在自己身邊。可是她那黑色的眸子久久凝視,嚴(yán)厲的目光還流露出懷疑的神氣。小小年紀(jì)似乎已經(jīng)不敢對這個殘酷的世界抱有什么幻想。不過,瓦尼亞對她的無私關(guān)懷漸漸化解了她的疑忌,于是她內(nèi)心的善良和溫柔便流露出來了。

一天晚上,瓦尼亞頭暈跌倒,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我曾醒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俯視著我的葉列娜(涅莉)那滿懷關(guān)切和憂慮的小臉。不過這一切我只是朦朧地記得,仿佛在夢里,在霧里,而在我昏迷時,可憐的小女孩那可愛的模樣隱約顯現(xiàn)在我的眼前,仿佛一個幻影,一幅畫兒;她為我端茶送水,整理衣被,或者憂心忡忡地坐在我跟前,用手指撫平我的頭發(fā)。有一次我感覺到了她在我臉上的一個輕輕的吻……我完全清醒過來已是早晨……記得我曾注視她的稚氣的小臉。在睡夢中也滿臉是決非孩子氣的憂傷,有一種異樣的病態(tài)美;蒼白的小臉,瘦削的雙頰,長長的睫毛,圍在漆黑的頭發(fā)中間,濃密的黑發(fā)隨便地挽了個發(fā)髻,沉甸甸地墜在一側(cè)。她的另一只手臂放在我的枕頭上。我輕輕地、輕輕地吻了吻這只瘦弱的手臂,但可憐的孩子沒有驚醒,只是在她那蒼白的唇邊仿佛掠過一抹笑意。”這詩情畫意的抒情描寫,是對善與美的贊歌。

終于有一天涅莉向瓦尼亞傾訴了在她的記憶中最使她激動,最使她痛苦的所有往事。“我永遠(yuǎn)也忘不了這樣可怕的經(jīng)歷”。于是作家寫下了如下的一番話,這番話表現(xiàn)了作家對“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的無限同情和深深的隱痛,也是對瓦爾科夫斯基之流的憤怒和控訴:

這是可怕的故事;這是一個曾經(jīng)有過幸福的棄婦的故事;她有病,受盡折磨,被所有的人遺棄;她能寄予希望的最后一個人,她的親生父親也拋棄了她,她曾使父親蒙受恥辱,這位父親也在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中神智失常。這是一個陷入絕境的女人的故事:她帶著還被她看作孩子的小姑娘在彼得堡陰冷潮濕的街頭流浪,乞討為生;后來有好幾個月奄奄一息地在地下室茍延殘喘,而她的父親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肯寬恕她,只是在最后一刻他才醒悟過來,連忙跑去表示寬恕,但他所見到的只是他的愛女的一具冰冷的尸體。這是一個離奇的故事,講的是一位老者和他的小外孫女的隱秘的,甚至是很難理解的關(guān)系,老者已經(jīng)年邁昏聵,小女孩卻能理解他,她雖然年幼,可是非常懂事,是有些在富裕、平靜的生活中度過漫長歲月的人們所不及的。這是一個陰暗的故事,是那些陰暗的、令人痛心的故事之一,這些故事在彼得堡陰沉的天空下,在這座大都市的那些黑暗隱蔽的小胡同里,經(jīng)常地、不易覺察地、幾乎是隱蔽地一一發(fā)生,這里在亂紛紛的生活中沸騰著麻木不仁的利己主義,互相沖突的利害之爭,觸目驚心的腐化墮落,暗中肆虐的犯罪行為,這里是無聊而反常的生活的暗無天日的地獄……

這個“可怕的故事”中的罪魁禍?zhǔn)滓彩峭郀柨品蛩够簟_@個道德淪喪的偽君子在和伊萬·彼得羅維奇的談話中毫不隱晦地袒露他內(nèi)心的骯臟和丑惡,不但不以為恥,反而自鳴得意。陀思妥耶夫斯基認(rèn)為,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些條件不是削弱,而是加劇了“人的獸性特征”。而善良人們的忍耐和美德有時會成為對惡人胡作非為的縱容。

婁自良

二〇〇七年二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唐河县| 新晃| 庆城县| 兴安盟| 泰宁县| 荣昌县| 阿克陶县| 秭归县| 板桥市| 搜索| 龙胜| 海淀区| 班玛县| 沧源| 麻江县| 饶阳县| 宁陕县| 蓝田县| 阳泉市| 随州市| 南昌市| 奉化市| 襄垣县| 璧山县| 甘南县| 新安县| 平度市| 镇赉县| 加查县| 厦门市| 临沧市| 登封市| 静海县| 日照市| 英吉沙县| 建瓯市| 承德县| 略阳县| 灵丘县|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