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人甘于在貧困中混日子,這些人中很少有人能夠靜心思考,自己為什么會無法脫離貧困的圈子,不能夠像富人一樣賺取大量的財富,過著富裕的生活。其實,大部分人都有一個美好的財富夢想,一些人成功地將自己的財富夢想轉化成現實,成為別人艷羨的富翁和成功者,由此改變了自己貧困的命運。然而,另一些人的財富夢想永遠都是一個美麗的幻想,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是無法掙脫貧困的糾纏。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差別呢?關鍵因素就是,一些窮人甘于貧困,而另一些窮人不甘于貧困。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例如及時行動的作風、對待財富的態度和敢于冒險的精神,而是否得到貴人的幫助、是否敢于創新、是否確立了一個合適的目標等都是影響窮人們能否成功致富的原因。聰明的人們往往懂得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然后在不斷的努力之下總有一天創造出驚人的財富。
1.安于貧窮才會持續貧窮
中國人向來崇尚“知足常樂”,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也未嘗不是壞事。可是,如果一個人身處貧困卻不思進取,甘心在貧困中沉淪,甘心就此終老一生,就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了。
其實,有許多窮人都不甘心在貧困中潦倒終生,但是,他們往往在有了致富夢想和致富目標之后因為無法實現而放棄,最后蜷縮在一個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并安慰自己安于貧窮。這不是清心寡欲,而是一種逃避,甚至是懦弱和膽怯的表現。的確,幸福與否與金錢的多少無關。然而,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在窮困潦倒中終其一生,可是實際上,有些人卻無法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恒心和毅力來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一個人在固定不變的狀態中長期生活,那么只需要付出約一半的精力就可以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如此一來,惰性就會萌發,進而使人變得懶惰,不思進取。此外,還有一些人,他們有致富的夢想,也有致富的目標,并能將它們付諸實踐。可是,當他們在實現自己致富目標的過程中遇到挫敗的時候,就立刻會變得心灰意冷,失去執著的毅力和勇氣,最終安慰自己:“知足常樂,不如安心過這樣的生活吧!”還有一些人不甘心終身貧窮,立志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雖然在改變貧窮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失敗,但是從不改變自己“脫離貧困”的初衷,最終做出一番大成績,成了被別人羨慕的富人。
大衛·布朗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英國人大衛·布朗是貧苦人家的后代。他出生于1904年,父親僅僅依靠一間小型的齒輪制造廠維持生計,而盡管收入微薄,卻是全家人的生存依靠。因此,大衛·布朗的家人長期在貧困的狀態下生活。童年的大衛·布朗和其他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樣,始終不知道大量財富的概念是什么。但是,布朗一家并不同于其他的窮人——其他的窮人總是勸說自己“就在貧困中過一生”,而布朗一家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富裕的向往。盡管貧困已經令自己為生計費盡心思,可是大衛·布朗的父親卻始終保持著頭腦的清醒。他清楚,窮人并不是注定要一生受窮,只要想辦法獲得財富、積累財富,終究有一天會擺脫貧窮,成為富人。因此,大衛·布朗的父親始終沒有停止對致富道路的探索。可是,收效甚微。這令大衛·布朗的父親多多少少有些失望,于是他將富裕的夢想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一方面,他嚴格要求大衛·布朗勤于學習和思考;另一方面,他要求大衛·布朗每逢休息日就前往自己的齒輪廠做工,并且不給他任何特殊待遇。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教育下,大衛·布朗在父親的工廠中磨礪了許久。漸漸地,大衛·布朗掌握了一些工業技術,同時養成了艱苦奮斗的習慣,并且給自己樹立了致富的目標。經過長期觀察,大衛·布朗發現,與齒輪制造業相比,賽車行業是一個更具有潛力的行業,他預感到,賽車比賽很快就會成為人們的流行娛樂方式。于是,大衛·布朗沒有將目光局限于父親的小型齒輪廠,而是將自己的目標定在了賽車領域。
大衛·布朗希望能夠利用自己在齒輪廠積累下的業務經驗,在賽車生產領域闖出成功的事業,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
于是,大衛·布朗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立了大衛·布朗公司,專門生產改良賽車。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并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金錢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研究、設計。1948年,在比利時舉辦的國際汽車大賽中,布朗生產的馬丁牌賽車一舉奪魁。隨后,大衛·布朗的公司在一夜之間成名。在這之后,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從此,布朗走上了成功之路。
布朗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個競技場,“致富”同樣是一次競技。一個渴望成就大事業、希望改變自己貧困現狀的窮人只有不安于貧困,樹立正確的致富目標,并且將它付諸實踐,才有改變自己困窘現狀的希望。否則,你的最終結局只能是在貧困中終老一生,永遠不能體會財富帶來的喜悅感覺。只有勇于向困難的目標挑戰,立志改變自己貧困現狀的人才能夠走進別樣的生活。
五彩斑斕的世界對兩只蝶蛹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兩只蝶蛹透過薄薄的一層膜,好奇地觀看著外面多彩的世界。一只蝶蛹禁不住感嘆:“世界太美了!我什么時候才能夠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啊!”
另一只蝶蛹卻不贊同它的說法:“我才不想飛出去呢!前天,暴雨突降,蜜蜂和蝴蝶被暴雨打得狼狽不堪,它們拖著濕漉漉的身體,四處尋找可以藏身的地方。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美麗,到了天氣壞的時候,連個藏身的地方都沒有,這又有什么值得羨慕的呢?”
第一只蝶蛹反駁到:“可是,相比之下,還是風和日麗的日子多啊!”
第二只蝶蛹仍然不贊同它的說法:“風和日麗并不代表太平無事。蛇吃青蛙,小鳥被石子擊傷,魚兒被漁網網住,豹子跌進陷阱,兔子被獵人射中……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啊!”
第一只蝶蛹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可是,這樣蜷縮在小小的蝶膜中,一動不動,又有什么意義呢?”
第二只蝶蛹又反駁道:“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蝶膜雖然小,可是它安全、溫暖,絕對是最佳居所!”
第一只蝶蛹思前想后,說道:“不管怎樣,我要飛出去!”
幾天之后,第一只蝶蛹果然破繭而出,沖向多彩的世界;而第二只蝶蛹卻固執地躲在自認為安全、溫暖的窩中。結果,第二只蝶蛹成了一只干癟的蝶膜。一陣大風刮過,它被吹到了火里,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而此時,一只美麗的蝴蝶正在多彩的世界里翩翩起舞。
其實,第一只蝶蛹就好比成功改變自己貧困生活狀態的人,而第二只蝶蛹就好比安于貧困,進而持續貧困,最終在貧困中潦倒一生的人。實際上,決定他們命運的因素就是自己的心態。當人們產生了改變貧困的愿望之后,有了自己的目標,必然會產生成就事業、改變自己的決心和毅力。有了目標,人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就能夠腳踏實地地前進,擺脫貧困,最終達到一個美好的人生境界。
改變命運的財富箴言
決定人們能否致富的因素之一就是,是否樹立了致富的目標,并為之產生強烈的欲望和動力。如果一個人甘心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安于貧困,那么他的生活注定了無生趣。“知足常樂”固然是個好心態,但是安于貧窮卻不是最佳選擇。窮人只有先擁有不安于貧窮的心理,才能產生致富的愿望,樹立致富的目標。與其在貧困中潦倒一生,不如立志改變貧困的現狀,同時為之奮力一搏。
2.最可怕的是甘心貧窮
每個人都渴望財富,尤其是那些時時為衣食而憂的窮人們。可是,有一些人一生無法擺脫貧困。還有一些人,他們不甘心在貧困中消磨一生,決心改變貧困的現狀。實際上,最后能夠改變自己貧困命運的,正是這些不甘心的人。
許多人不能獲取財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具備一種相信命運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貧窮的命運,即使耗盡了全身的力氣,都無法掙脫沉重的枷鎖。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他們不敢奢望財富,甘心在貧困中度過一生,所以他們只能貧困。而只有那些相信自己不會永遠貧窮的人才會不甘心貧窮,才不會永遠貧窮。
美國巨富富勒是一個成功致富的典范。他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他的母親生養了7個孩子。為了生計,富勒不得不早早地掙錢:5歲開始勞動,9歲就和成人一樣趕騾子掙錢。
一天,富勒的母親對他說:“富勒,我們不應該如此貧窮,我不想聽到你們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愿’。實際上,我們貧窮的真正原因是你們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愿望。包括你們在內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致富的想法。”
母親的話沉重地打擊著富勒的心房,以致他開始思考致富的道路。仔細思考后,他選擇了做銷售。于是,他和今天所有的推銷員一樣,逐門逐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后,他積攢了2.5萬美元。一天,他得到了一個消息:向他提供肥皂的那家公司要拍賣出售,售價是15萬美元。這個消息令他興奮不已。通過努力,他與這家公司達成協議,先繳納2.5美元為保證金,然后他必須在10天之內付清余額,否則這家公司有權力不退還他的2.5萬美元。這條協議無疑是把他逼上了絕路。
身處絕境的富勒不僅沒有感覺到絕望,反而感到無比的激動。那么,是什么使得他有膽量冒如此巨大的風險呢?正是他渴望致富的愿望。于是,他立即開始籌錢。12年的推銷工作使他建立了很好的人脈,憑借著自己的人際關系他籌措到了11.5萬美元,這樣就還剩1萬美元了。可是,直至第10天的前夜,他的最后1萬美元仍然沒有著落。此時的他發愁了,可是他強烈的致富念頭依然沖擊著他的心靈,支撐著他,使他不絕望。
不甘心的富勒執著地走上街頭繼續尋找資金的來源(此時已經是深夜11點)。他驅車走遍了61號大街,看到一幢商業大樓里透射出暖暖的燈光。他走進這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里,看到一個由于勤奮工作而疲憊不堪的先生。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富勒忘記了初見這位先生的陌生和尷尬,不假思索地對那位先生說道:“先生,你希望賺到1000美元嗎?”
對于那位先生來講,富勒的話就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好運氣。他答道:“當然想了!”富勒說:“那么,請你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等到我歸還您欠款的時候,我將另外給您1000美元的利潤。”
接下來,富勒向那位先生講述了自己的困境,并且向他出示了相關資料。這個人被富勒的精神感動,答應了富勒的請求。就這樣,富勒拿到了最后的1萬美元,成功購買下了肥皂公司。之后,他不斷地將公司發展壯大,使自己走進了世界巨富的行列。
富勒在回憶這段經歷的時候說:“當時,我已經用盡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希望上帝使我遇見一個能夠及時給我1萬美元的人,直至我在61號大街看到一幢商業大樓里的燈光。”
富勒的故事告訴那些渴望財富的人們,積極的心態也是創造財富的關鍵之一。若想脫離窮人的隊伍,成為富人中的一員,首先應該相信自己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因此,窮人們應該告訴自己“我能夠創造財富”,而不是對自己說“我的貧窮命運是上帝注定的”。一個人的心靈被消極的心理狀態占領,那么他的致富行動必然會受到影響,從而使自己失去斗志,進而甘愿在貧窮中度過一生。
對于窮人們來講,甘心貧困的心理是最可怕的,因為它將使人失去爭取成功和財富的激情,永遠無法改變貧困的生活。只有那些不懼風險,積極行動的人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才會有機會獲得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成功。
改變命運的財富箴言
能夠成功地獲取財富離不開心理因素,而不甘心貧困的心理正是使一個人邁上財富之路的開始。持有“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改變我的貧困生活”心態的人更容易甘于貧困,這樣他們必將貧困一生,而只有那些持有“我要改變命運,努力致富”心態的人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換句話講,甘心貧窮正是阻礙人們獲取成功的最可怕的心理之一,只有那些不甘心貧困的人才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到一定的財富。
3.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
“錢是賺出來的”,這是鼎鼎大名的摩根財團創始人J·P·摩根總結出的致富秘訣。可以說,這個秘訣是能讓人脫離貧困,成為富翁的秘訣之一。富翁和窮人對待金錢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窮人認為想要成為富翁,首先不能讓手中的金錢遭受一點損失。因此他們在得到一筆財富之后,總是想方設法地將其保存起來。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正是這樣的行為,才會使自己屢次錯失成為富翁的良機。而富翁則不同,無論他們擁有多少錢,賺到多少錢,他們都不認為這是自己追逐財富的終點。他們會努力尋找一切能賺錢的機會,讓手中的錢生錢,像滾雪球一般將財產越滾越大。
富可敵國的J·P·摩根認為,只有不停地賺錢,才能令一個人成為富翁。他就是秉持這樣的原則,進而將摩根財團打造成當今這個規模的,而他掌握的摩根財團甚至能夠幫助美國經濟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