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7步創造終身收入
- (美)托尼·羅賓斯
- 10805字
- 2019-01-03 23:50:21
第6章
哄來13萬億美元的營銷謊言1:“把投資交給我們管理,我們能夠戰勝市場”
非專業投資者的目標不應該是挑選牛股——不論是他還是他的幫手(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都不能做到),而應該是同時擁有所有代表性企業的股票。總體而言,肯定會表現得很好,一個低成本的指數基金,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
——沃倫·巴菲特(《2013年致股東的信》)
你看一看扣除費用和稅收之后的凈收益,就會知道在比較長的期限內,你幾乎沒有可能戰勝指數基金。
——戴維·斯文森(耶魯大學的首席投資官,管理捐贈基金超過239億美元)
財經娛樂
現在你打開電視上的財經頻道,你看到的“新聞”很少,聳人聽聞的事件很多。熒幕上都是大大的腦袋特寫,他們在激烈地爭論。那些推薦股票的主持人和專家,高聲尖叫著當天的熱門股,他們的聲音從我們家客廳的音響里傳出來,就像摔碎盤子、碟子一樣尖銳混亂。記者就直接站在股票交易所里,進行現場報道。這套宣傳體系是由廣告商來付費的,目的就是要讓你看了這些節目后形成一種感覺,我們就要錯過機會了!只要我聽了專家的熱門股建議,肯定會賺錢。我聽了專家的建議購買了這只基金,它肯定會成為下一個五星評級基金。(基金權威評級機構晨星公司對基金進行評級,最低是一星,最高是五星。)
追逐業績排名是一門大生意。個人理財作家簡·布萊恩特·奎因曾經把這種大肆宣傳業績排名的做法稱為“金融業色情宣傳”。它勾引我們去看那些印得非常精美的廣告插頁,只不過是把美女照片換成了五星級評級基金,或者換成了暗示你買了基金就能賺大錢、享受美好生活的照片,比如,無憂無慮地在沙灘上漫步,跟我們的孫子孫女一起坐在游艇的甲板上釣魚。其實這些基金廣告宣傳的真正意圖是,想要拿走我們口袋里的錢。各家基金公司爭奪你財產的戰爭非常猛烈。
那么你把你的錢放到哪里呢?你能夠信任誰呢?誰會保護你的資金安全,并為你的投資創造最好的投資收益呢?
這些問題,你馬上就要考慮了。因為你現在已經承諾要把自己的收入拿出來一部分儲蓄,去做投資了,你承諾自己要成為一個投資者了。那么大多數人把他們儲蓄的錢投資到哪里去做長期投資了呢?一般是投到股票市場。
過去100年,股票市場確實是長期投資最好的地方。史蒂夫·福布斯參加了我在愛達荷州太陽谷舉辦的一場投資理財活動,那是在2014年。他說:“1935年在股票市場投資100萬美元,到2014年,100萬美元能夠增值到24億美元。你如果能一直持有,就能賺2400倍。”
但是,你開立了個人退休金賬戶或者參與了公司的401(k)退休金投資計劃后,馬上會有一個能說會道的營銷員(或者銷售流程)打電話給你,建議你把這些錢投資購買基金。表面來看,你買了一只主動管理型基金,實際上你真正購買的是什么?你其實買的是人,是基金經理。你付管理費給基金經理,希望他的選股能力勝過自己。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前提假設,因為我們這些業余投資者天天為工作和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我們自己選股的那一套方法很低級,和朝著股票代碼一覽表亂扔飛鏢差不多。
于是,我們把自己的錢委托給那些得到最高五星評級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顧名思義,主動管理就是主動積極地采取行動,努力追求戰勝市場,其方法是讓基金經理成為一個比別人更好的選股高手。有時我們稱這是一個價值13萬億美元的謊言(因為投入主動管理型基金的資金規模高達13萬億美元)。你準備好直面這個13萬億美元的最大投資營銷謊言了嗎?
在一段較長的持續時間里,96%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未能戰勝市場。如此高的失敗比例,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說得更清楚一點,我們說的“戰勝市場”是總體而言的,我們說的市場一般是用一只股票指數作為代表的。你會問:什么是股票指數?有些人也許知道,但是我擔心還有些人并不知道,要是不解釋,這些人會聽不明白,所以我先來解釋一下股票指數。股票指數其實就是從所有上市公司中選擇出有代表性的一籃子股票,或者說是一組股票,計算這些樣本股的價格平均數。美國最常用也是最有名的股票指數是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其實就是標準普爾公司選擇出來的500家頂尖上市公司,作為構成指數的成分股。主要的成分股有:蘋果、埃克森美孚、亞馬遜等。每天標準普爾公司會評估所有500只成分股的股價表現,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其最新價格,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指數。你晚上聽到新聞報道說股市上漲了或者下跌了,說的就是指數上漲了多少點,或者下跌了多少點。
你要追平股市就是要追平指數,那就要分別購買所有500只成分股,成分股變了,你還要跟著調整,賣出被剔除的成分股,買入新加入的成分股,這相當麻煩。有了指數基金,一切都非常簡單了。你只要購買一只低成本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就是追蹤或者復制指數,你的錢和成千上萬的投資者的錢就會聚集到一起,其規模很大,可以用和指數同樣的比例同時持有所有500只頂級上市公司的股票。只要購買一份指數基金,你就可以擁有整個“美國市場經濟”的一小部分。用這種指數投資方式,其實你購買的是整個美國經濟體系,你的信心來自100年的歷史事實:過去100年,美國最強大的500家上市公司一直顯示出了不可思議的活力。即使遇到經濟衰退和經濟大蕭條,甚至是世界大戰,它們也一直能夠找到辦法來增加價值,增長業務,提高收入。如果一家公司表現不好,不能進入前500名,標準普爾公司就會把它剔除出500只成分股的名單,用其他股價表現更好的上市公司代替。
這里我想講的關鍵點是投資指數基金,你就不用再付錢給專業投資者幫你選股了。其實你已經選好股票了,因為標準普爾公司選擇500只成分股時,就已經選擇了表現最好的500家上市公司。順便說一下,其實還有各種不同的指數。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道瓊斯指數。我們很快會討論分析其他指數。

圖6-1
10000種選擇
目前美國有7707只各種各樣的基金。你知道嗎?基金比股票還要多,美國股市只有4900只股票。所有這些基金都在競爭,搶奪為你管理投資的機會,它們都說自己能夠幫你戰勝市場。但是統計數據就擺在那里,值得我在這里再重復一下:96%的基金業績未能追平市場或者戰勝市場,在任何一段持續的時間里都是如此。這是不是令人震驚的大新聞?不,對于投資圈里的人來說,這根本不是新聞;對于機構來說,這也根本不是。瑞·達利歐特別強調:“你不要想去戰勝市場!沒有人能戰勝市場!只有極少數人能獲得金牌。”他碰巧正好是極少數投資比賽金牌的獲得者之一,而且他非常誠實,才會向我們發出這樣的嚴重警告。業余投資者根本別想戰勝市場。
甚至是沃倫·巴菲特——盡管他以發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的神奇能力而聞名于世——也警告說,普通投資者根本不要想選股或者選股戰勝市場。在他著名的《2014年致股東的信》里,巴菲特解釋說,當他去世之后,他的作為信托留給妻子的錢,只能投資于指數基金,這樣可以讓成本最小化,讓潛在的收益最大化。
巴菲特非常確定,即使是專業的選股者,長期來看也不能戰勝市場。他的嘴怎么說,他的錢就會照做,他言行一致。2008年1月,巴菲特打了一個百萬美元的大賭,對家是紐約的門徒投資合伙公司,最后的贏家可以把自己贏得的這100萬美元,全部捐贈給自己指定的慈善組織。他們賭的是什么?門徒基金挑選了5只頂尖的對沖基金(中國人更多地稱之為私募基金),賭它們未來十年的整體業績能不能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目前十年賭局已經過去了6年,到2014年1月,標準普爾500指數6年上漲了43.8%,5只對沖基金6年上漲了12.5%。盡管十年賭局還未到期,但是指數基金領先的優勢很大,就好像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博爾特跟一群小孩賽跑一樣。(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對沖基金,其實本質上就是私募基金,非公開募集,客戶只限于那些高凈值人士,即財富非常多的人。對沖基金經理擁有完全的投資操作靈活性,既可以“做多”,市場上漲會賺大錢,也可以“做空”,市場下跌也會賺大錢。)
事實就是事實,無可爭辯
金融行業研究專家羅伯特·阿洛特,研究大聯盟的創始人,花了20年的時間研究業績排名前200且管理資金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結果令人震驚:1984—1998年,一共15個完整的年度,200個基金經理中只有8個人戰勝了標準普爾500指數。(先鋒500指數基金,是由先鋒公司創始人約翰·博格創立的,是歷史上第一只指數基金,它完全復制標準普爾500指數。)
也就是說,你想從這200只基金里面選出戰勝市場的8只基金,概率為4%。你要是玩過“21點”的撲克牌游戲,就知道游戲目標是讓你的牌的合計點數盡可能接近21點,但是不能超過它,不然牌就爆了。丹·希思和奇普·希思兄弟兩人在《快公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黏住客戶:公募基金的謊言》。兄弟倆寫道:“打個比方,你玩21點,已經翻開了兩張牌,它們都是10,這樣你總共是20點,那么你內心有個傻瓜在高喊:‘再要一張,大贏一把!’你有8%左右的機會能贏!”
那么追逐業績排名把我們傷得有多慘呢?從1993年12月31日到2013年12月31日,20年的期限,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年化收益率是9.28%,但是公募基金投資者的收益率只有2.54%。這是業內領先的研究機構達爾巴的研究結果。天啊!基金投資人比市場平均業績要低近80%。
在現實生活中,這意味著財務自由跟財務絕境的巨大區別。換種方式,用數字說話,如果你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投資策略很簡單,就是持有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那么你剛開始投資10000美元,過了20年,投資升值到55916美元,財富增長了5倍多。如果你因為聽信了基金公司的營銷廣告,買了公募基金,覺得把錢交給基金經理管理可以戰勝市場,那么你同樣投資10000美元,20年后,它只能變成16386美元,財富增長不到2倍。
為什么差別會這么大?
原因是我們總想低買高賣,結果總是高買高賣。我們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或者跟著自己的情緒走,或者跟著股票經紀人、銀行理財經理的建議走,從這只基金跳到另一只基金,跳來跳去。我們總想抓住一只業績更好一點兒的基金。但是當股市下跌的時候,我們再也忍受不了賬面損失所帶來的情緒上的巨大痛苦,然后就把基金低價拋售了。但當市場上漲時,我們又會大量高位買入。正像一個著名的基金經理巴頓·畢格斯所說的那樣:“牛市就像性愛,快要結束的時候感覺最爽。”

圖6-2
年紀越大,智慧越多
現在已經82歲高齡的伯頓·麥基爾,經歷過你所知道的每一種市場波動周期和市場風潮。1973年他在寫《漫步華爾街》這本書時,根本沒有想到它會成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投資名著之一。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在股票市場擇時是一個輸家的游戲。本書第四部分記錄了我采訪麥基爾的內容,聽他分享一生的投資智慧。現在,你需要知道的是,麥基爾是第一個提出指數基金概念的人,即不要試圖戰勝市場,而要追平市場,或者說簡單地“復制”市場。
現在,投資者都知道這種策略叫指數投資,也叫被動投資。這種投資風格與主動投資完全相反。主動投資是你付給一個基金經理管理費,讓他主動積極地做出選擇,買入某些股票或者賣出某些股票。這個基金經理不停地買進、賣出股票——“主動積極地”工作,希望能夠戰勝市場。
后來,約翰·博格創立了先鋒公司,就把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押到了這個投資理念上,創造出了全球第一只指數基金。我去采訪博格,問他先鋒公司為什么會成為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管理人,他的回答鏗鏘有力:“最大化分散限度,最小化成本費用,最大化稅收效率,降低換手率,降低換手成本,沒有銷售傭金。”他說得像“電梯游說”一樣簡短有力!
捷徑
讀到這里,你可能會想,肯定會有一些人能夠戰勝市場。要不然,怎么會有13萬億美元的資金購買主動管理型基金?基金經理確實會有一段時間順風順水,業績跑贏市場。但是問題是他們不能把這種領先的優勢長期保持下去。正如約翰·博格所說的,最后都是“營銷”!人的本性就是想要比別人更快、更好、更聰明。所以賣一只熱門基金一點兒也不難。業績好,排名領先,自然有人搶著買。但是當這些熱門基金的業績變得不好,變成冷門基金時,馬上就會有別的業績好、排名高的熱門基金出現,于是又出現一波瘋狂的搶購。
我們前面說過只有4%的基金經理能夠戰勝市場。但是,戰勝市場的4%的基金經理是完全不同的人。博格給我解釋了這一點。他表述的方式非常好玩兒:“托尼,如果你能找到1024只大猩猩,把它們聚集到一家體育館,教它們拋硬幣,會有一只大猩猩連續10次正面朝上,成為冠軍。大多數人會說這只大猩猩只不過是運氣好而已。但是如果這種事發生在基金行業,我們就會稱這家伙是天才。”那么同樣還是這只大猩猩,接下來又連續10次拋硬幣,其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能有多大呢?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尤金·法瑪為三維基金顧問公司做了一項研究,其中有句話說得好:“現在還有什么人相信市場無效呢?很明顯,只有朝鮮人、古巴和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
那些在金融服務行業工作的人,讀到這個部分,要么點頭表示贊同,要么想利用這本厚厚的書敲開某公司的門,找份新工作!有些金融從業人員正搜集各種各樣的武器進行反擊。這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極端的觀點。我們都相信,聘用世界上最聰明、最有天賦和才華的基金經理,能讓我們更快地實現財務自由。畢竟,誰不想找條捷徑快速登上頂峰呢?下面就是最瘋狂的事:
每個人都有權發表個人意見,沒有人有權否認自己看到的事實。
的確,有些基金經理會說:“牛市的時候,我們也許無法跑贏市場。但是,熊市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采取措施來保護你的資產,讓你的基金凈值比市場跌得要少。”
如果是真的,嗯,這確實會讓投資者感覺舒服很多。
投資的目標是在承擔既定風險程度的前提下(理想情況是承擔的風險水平最低)得到最高的凈收益。讓我們來看看,在股市下跌的時候基金經理是怎么做的。2008年金融危機,股市暴跌,先分析這段歷史是最合適不過了。
2008—2009年年初,美國股市一年的跌幅創下了大蕭條之后的歷史之最(準確地說是從最高點到最低點,下跌了51%)。對沖基金經理有足夠的時間來做出防御行動。當市場下跌15%,或者25%,或者35%的時候,他們都可以采取適當的措施。再一次,我們讓事實說話。
不管基金經理是想擊敗標準普爾成長股指數(成分股有微軟、高通、谷歌等),還是想擊敗標準普爾小盤股指數[成分股有Yelp(美國最大點評網站)等],這些專業選股人再次跑輸指數,根據2012年的研究報告《標準普爾指數與主動管理型基金業績對比》,標準普爾500成長股指數跑贏了89.9%的大盤成長型基金,而標準普爾500小盤股600成長指數跑贏了95.5%的小盤成長型基金。
獨角獸
現在我已經清楚地說過,幾乎沒有任何人可以長期戰勝市場。但現在我要舉出一個例外。確實有一小撮基金經理做到了似乎根本不可能的事——持續戰勝市場,但是他們是獨角獸,鳳毛麟角,他們是魔術師,市場巫師,就像綠光資本的基金經理戴維·埃因霍恩。1996年,他推出了自己管理的基金,累計贏利2287%(這不是印刷錯誤),而且沒有一年出現虧損。但是不幸的是,即使你知道有這些超級明星基金經理,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也沒有什么用,因為這些超級明星基金經理的基金大門已經關掉了,不再向新投資者開放申購。瑞·達利歐的橋水基金已經超過十年不再接受新的投資者加入了,即使原來接受新的投資者加入的時候,它也要求至少投資1億美元,而且擁有50億可投資資產。我的天啊,這門檻可真高!
保羅·都鐸·瓊斯一直保持不虧錢超過28年。最近,他告訴他的投資者,要退回20億美元給他們。他的目的是縮小基金規模,因為一只對沖基金規模太大,進出市場就變得更加困難——難以快速又輕易地買進賣出。速度變慢意味著投資收益變低。
聽到這里,你也許開始想本書是來鼓吹對沖基金閃閃發光的業績的,所以我有必要做出解釋。截至2012年,連續5個年度,大部分對沖基金經理都跑輸了標準普爾500指數。根據財經新聞網站Zero Hedge的統計,2012年基金平均業績為8%,而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為16%。2013年對沖基金平均業績為7.4%,而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9.6%,創下了1997年以來的最高年度漲幅。我可以肯定,那些富有的客戶自己買的對沖基金連大盤也跑不贏,他們肯定不會感到滿意。讓他們更加心痛的是,這些對沖基金每年還要收取2%的管理費,再加20%的業績提成,而且真正拿到手的投資收益,你還要按照最高級別的稅率交納所得稅。我的心好痛。
全球最大銀行的女掌門人
無論是在生活的哪個方面,我總是在尋找規則的例外,這正是創造卓越成就的地方。瑪麗·卡拉漢·厄道斯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在金融行業這個男人主導的領域,這個女人卻爬上了金融世界的金字塔的塔尖。華爾街這個地方,業績說話的聲音遠遠高過其他任何言辭。厄道斯的業績高得出奇。她持續取得突破性的業績,讓自己成為J.P.摩根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現在她監管的投資組合資產規模超過2.5萬億美元。是的,單位不是億是萬億。
寫本書的時候,我采訪了厄道斯,我們交流得非常好。她分享了一些非常深邃的智慧,我們會在第六部分一起傾聽。但是當我拋出那些學術研究成果,說這些成果都表明沒有基金經理能夠長期戰勝市場時,她馬上就提出異議,J.P.摩根公司的很多基金經理,過去十年,在他們各自不同的資產類型上面,都戰勝了市場。為什么?她提供的這些基金案例在市場下跌的時候,虧損幅度都低于市場跌幅。她說,正是這個差異為他們提供了領先市場的優勢。厄道斯和很多行業專家一致同意,某些欠發達或者新興市場為主動型基金經理提供了一些機會去獲得“優勢”。他們有機會在新興市場獲得很大的優勢,例如肯尼亞、越南。在這些新興市場里,信息并不像美國股市那樣透明,信息傳播速度也不是那樣快。厄道斯說,在這些市場中,像摩根大通這樣的公司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資源,可以利用公司在當地的關系及時洞察最新的情況,形成價值巨大的看法。
按照約翰·博格的說法,沒有任何實證研究可以證明,主動管理型基金在所有資產類型里更加有效,包括大盤成長股、價值股、核心股、中盤成長股,等等。但是事實確實表明,在這些新興市場的確存在投資機會,有時能夠讓主動管理型基金戰勝市場。這些基金未來能夠繼續戰勝市場嗎?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答案。我們確實知道每一個主動型基金管理者,從瑞·達利歐到摩根大通,都要努力戰勝市場,但在某個時點他們肯定會出現錯誤。因此發展形成一套投資體系,進行合適的資產配置至關重要。我們會在第四部分討論這一點。你自己具體選擇什么樣的投資策略,有待你自己做評估。不要忘了,還要考慮費用和稅收(我們會在下一章詳細討論)。
全天候投資策略
你閱讀本書的時候可能遇到牛市,可能遇到熊市,也可能遇到橫向盤整市。誰知道呢?關鍵是需要你的投資做好準備,迎接時間的考驗,做一個全天候投資組合。我所訪談過的投資大師,在行情好的時候和行情不好的時候都做得很好,未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市場會上漲也會下跌。生活要幸福并不能只是等著風暴過去,還要學會在雨中跳舞。在生活中你要消除害怕遇到風暴的恐懼感,好讓自己能夠專注于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何時?何地?如何?
那么,全天候投資組合是什么樣的?“托尼,我該把錢投到什么地方?”
第一,你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自己選擇股票或者自己選擇業績最好的基金。購買一只低成本的指數基金,讓它占到你所有資產的一定比例,這是最好的投資方式,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什么樣的股票會表現最好。你想想,這樣投資指數基金多酷啊,只要這樣被動投資,持有市場上所有股票,你就可以擊敗96%的人稱“投資專家”的公募基金經理和同樣多的私募基金經理(對沖基金)。這樣做你就可以完全解脫了,再也不用費心費力地選擇牛股,也不用選牛基金了。就像約翰·博格告訴我的那樣,投資會讓你感覺有點違反直覺。長期成功的秘訣就是:“什么也不要做,老老實實地待在那里。”不要去戰勝市場,而要成為市場。這樣你就會站在勝利者的那一邊,跟著市場一起不斷前進,不斷成長,不斷擴張。
到目前為止,我們很多次提到“市場”或者標準普爾500指數。但是請記住,標準普爾500指數只是股票市場眾多指數之一,股票市場只是眾多金融市場之一。比如,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其實除了股票指數之外,還有其他市場指數,例如商品指數、房地產指數、短期債券指數、長期債券指數、黃金指數。每種指數購買的比例,至關重要,我們會在第四部分做深入討論。那么,你想不想讓瑞·達利歐來告訴你什么才是他認為的理想的資產配置?在本書后面他分享了投資策略,1984—2013年,他每年的投資收益率只是略低于10%,85%的時間里他都是賺錢的。事實上,2008年股市下跌了37%,他的投資組合模式只下跌了3.93%。我真希望2008年股市暴跌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他推薦的這種投資組合。
你也可以聽一聽戴維·斯文森是怎么說的。正是這個人管理著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從10億美元增長到超過239億美元,平均每年收益率為14%。在本書后面,他也分享了他認為的理想的投資組合。所有這些大師的非常寶貴的投資建議都會收錄在本書第六部分中。
你如果只關注這些專家推薦的投資組合模式,但并不完全了解資產配置,這就像是在不結實的地基上建造房子。如果你還沒有深入地了解你的目標,只關注投資組合,那你完全是在浪費時間。也許最重要的是,如果我們不能保護你躲開那些想要把你的財富拿走一大部分的投資營銷人員,你就會輸個精光。這正是我們要在這里揭開9種投資營銷謊言的原因。這也是簡單7步投資法的第二步,讓你能成為一個投資“內行”,知道事實真相。你只有知道事實真相,才會真正生活得自由自在。
成為明星基金很值
我們前面把該講的都講了,證據表明主動管理型基金幾乎不可能戰勝市場,但是毫無疑問,有些人還是會說:“托尼,你不用擔心,我已經做了很多研究,我只投資五星評級的基金,低于五星評級的基金我一分錢也不投。”噢,真的嗎?
根據晨星公司的研究,2000—2009年年底,投資公募基金的資金約有2萬億美元,大概有72%的資金都流向四星或者五星評級的基金。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晨星公司提供基金評級的全套服務,晨星基金評級最流行最常見,它根據基金過去的業績表現制定了一套五星評級體系。股票經紀人和銀行理財經理指導你哪個會是下一個熱門基金,他們眼睛盯著的,嘴里說的都是幾星評級。
戴維·斯文森告訴我:“晨星基金的星級評級實在太重要了,以至基金評級低于4星了,基金公司很快就會出手消滅掉。”2008—2012年,27%的美國國內股票投資基金和23%的國際股票投資基金都消失不見了,它們要么是合并了,要么是清盤了。這是很常見的做法,消除那些基金糟糕的歷史業績記錄,整個基金家族就只剩下歷史業績輝煌的明星基金了。
基金公司的套路是設立多只新基金,看哪一只表現好就重點扶持,大力宣傳營銷。其他表現不佳的基金全部安樂死。約翰·博格這樣解釋道:“一家基金公司開始時會同時孵化5只小基金。它當然努力想讓這5只基金都能勝出。這當然不可能。結果過了幾年,其中4只基金都不能戰勝市場,只有1只基金確實表現很好。它會拋棄那4只基金,然后開始大力營銷那一只做得特別好的基金,其賣點就是非常好的歷史業績。”
想一想,我們在自己的投資生涯里會采取這種做法嗎?如果你選了5只股票,有4只下跌,只有1只上漲,難道你會假裝自己從來沒有選過那4只虧損的股票嗎?你還會告訴你的朋友,看你選到了一只多么牛的大牛股,以證明你的選股水平和巴菲特的一樣,你是選股高手。這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嗎?
除此之外,這些獲得四星評級和五星評級的基金后來都成了死亡之星。《華爾街日報》上有一篇文章對此做了深入研究,標題是“投資者上了基金星級評級的大當”。這份研究報告追溯到1999年,研究了那些購買了五星評級基金的投資者之后十年的業績表現。研究的發現是什么呢?“在這十年里,初期獲得五星評級的基金有248只,但是十年之后還保有五星評級的基金只剩下4只。”
有多少次你選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卻看到它在燃燒后突然墜落、化為灰燼,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98%都會熄滅,墜入黑暗,只有2%的新星會繼續熊熊燃燒,我們都希望找到那個金手指,能夠點股成金。但是歷史表明那些金手指最后會變成鐵手指,最終化為塵土。這正是拉斯維加斯永遠會贏的原因。
投資內行都知道,追逐業績排名很高的基金就像追逐風險一樣,最后會落得一場空。但是,人類的本性決定了人們會追逐業績排名很高的基金,這幾乎是無法抵抗的誘惑,但是羊群心理最終導致數百萬家庭的財富毀滅。我知道如果你正在讀本書,你再也不愿成為這些明星基金的犧牲品,你正在努力成為投資專業人士。還有沒有其他投資內行所用的很厲害的投資策略呢?讓我們來找找。
盈利有保障
過去的100年里有70%的時間,市場處于上升狀態。但是還有30%的時間,股市是下跌的。所以盡管對于你的一部分資金來說,指數投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之道,但是對于你的所有資金來說它并非最佳的策略,你不能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到指數基金上。市場起伏不定,所以當市場再次出現暴跌時,你想保護你的投資組合的一部分絕對安全是很理智、很正常的。哎,從2000年到現在,股市已經兩次腰斬了。
我們會給你介紹一個令人激動的策略:當股市上漲,指數上漲時,你能賺錢;當股市下跌的時候,它馬上可以保證你的本金安全。這代表什么?你不用犧牲所有的投資收益。
大部分人根本不相信有這樣的投資工具。為什么你從來沒聽說過?因為這些投資工具一般都是給那些高凈值客戶保留的,我會告訴你,告訴普通投資者能夠找到這些投資工具的少數地方之一。想象一下你的朋友們疑惑地看著你的感覺,他們搞不明白為什么投資市場上漲時,你會賺錢,投資市場下跌時你也不會虧錢。只用一種投資策略就能完全改變你對投資的看法,這就像在你爬山時有條安全繩,而別人只能歷經驚險和刺激,一路攀爬,只能向上天祈禱自己不會出事。想象一下那種確定的感覺,那種內心的寧靜吧,因為你知道你沒有處在風險之中。這會如何改變你的人生?當你每個月打開你的對賬單時,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你是咬牙切齒,還是感到冷靜和鎮定?
這只是皮毛而已,后面我們要講述的投資智慧和工具會讓你覺得深不見底。所以你要一直保持熱情,但現在我們可以先記住我們前面所講的東西。
● 到目前為止,股票是做長期投資最好的地方。
● 股票價格波動很大,后面你會學到如何抹平高峰和低谷,穩定地騎在馬上。大師們的方法是投資多種不同的指數,讓投資分散化、多元化。
● 啊!很少有人會戰勝市場。相反,我們要和市場站在一起。你只要做出投資計劃,我們會教你一步一步地去做,你就不用再浪費時間去選股了,因為指數已經幫你做好選股了。這會幫你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開始像一個投資內行一樣思考,再也不要容忍自己在投資生涯里出現那種羊群心理了。
關于費用的費用
通過引入指數投資的力量和被動地持有整個市場,你就會戰勝第二個投資營銷謊言。我問過很多人,幾乎沒有一個人準確地知道自己付的費用是多少。我承認,我自己也曾經根本不知道自己付的費用是多少。那些金融機構就是專門制造費用的工廠,它們的手法非常高明。它們要么把費用隱藏起來讓你根本看不到,要么把費用包裝得讓你感覺數額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這句話說得再確切不過了,一點兒小錢,你感覺無所謂。當你攀登財務自由的山峰時,你需要每一點兒資金,它能夠讓你多前進一點兒,更接近成功一點兒。要是進兩步又退一步,因為那些過多的費用會吸干你一大部分投資收益,這可讓你負擔不起。真正的問題是,你賺的錢到底是進到了別人的退休金賬戶,還是進入了自己的退休金賬戶。翻到下一頁,我們一起來找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