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子》

導讀作者/程鋼

《老子》既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典籍,也是道家、道教的重要典籍。中國哲學的主要范疇多源出于《老子》。

作者簡介

《老子》的作者姓李,名耳,字聃,史稱老子。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人。曾經擔任周王朝史官,后退隱。關于《老子》這本書及其作者,爭議頗多。對于老子究竟是誰,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也不敢十分肯定,他還提到老萊子、太史儋,不排除他們也是老子的可能性。總體來說,老子的生卒年難于詳考。學界一般認為,老子年長于孔子大約20歲左右。

 

《老子》一書最核心的范疇是“道”。所謂“道”,以馮友蘭先生的闡述較為簡明切要:“萬物之所以生之總原理”,即萬事萬物生成發展、變化衰亡的總體規律。老子之“道”,乃生命之道,與純粹機械物的運行規律不同。《老子》:“道生之”(51章),道就是生命的源頭。若不符合道,生命就不能延續。“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30章)。道的追求目標是:“天長地久”(7章)、“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59章)。

得道之人,面對浮躁的世界,身心修養的途徑就是“致虛極,守靜篤”(16章)、“靜為躁君”(26章),要在靜篤中做自己的主人。與人交往則表現出:(1)提倡柔弱,反對強硬,“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2)為人謙下,反對驕泰,“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66章)、“去甚,去奢,去泰”(29章);(3)寬容、包容,“容”是修養的重要內容。“知常容”(16章)、“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27章)。

圣人道治天下的最高原則是:“無為而無不為”(37章)。具體表現為:(1)無私心,不與民爭利。“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49章)、“天地之道,利而不害”。(2)公正。“以正治國”(57章)、“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77章)。反對社會的不平等。

《老子》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是道家、道教的重要典籍。不少儒家知識分子也十分喜歡《老子》。例如,宋代的王安石父子,對《老子》有深入研究,《老子》思想是其變法的理論資源。理學家興起之后,《老子》地位有所下降。即便如此,也有理學家對《老子》研究頗深,最著名的是元代吳澄。明代釋德清的《老子注》,融通釋道,也有很大影響。近代以來,魏源、嚴復都將老子思想作為變法革新的理論支撐,見解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老子》全書約五千字,分為上下兩篇,習稱《道經》《德經》,故《老子》又稱《道德經》。篇幅不長,《老子》大致押韻(先秦古韻),適合記誦。

建議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從人生哲理意義明顯的章節入手,逐步深入解讀文本,并聯系相關章節,由已知通達未知,由淺顯通達深奧。例如:第63至64章(從“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到“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兩章從大小問題著手,對事物的發展成長規律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發。這兩章中的名言警句,如“為大于其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影響極大。再如,第22章(從“曲則全,洼則盈”到“誠全而歸之”)。這幾章雖不直接運用“道”這個范疇,但對人生之道的闡述非常清晰,是理解《老子》非常好的入門章節。

《老子》的某些思想素有爭議。例如,第7章“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第36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歷史上既有人解讀成權謀法術,也有人反對,視其為誤讀,爭議不休。通觀全書,《老子》學說是一種以生命為中心的功利主義,整體上仍然是實用理性主義的哲學。當功利有利于生命時,《老子》不反對功利;當功利危害生命時,《老子》則反對功利。

《老子》的權威版本是王弼本,可參考樓宇烈《老子道德經注校釋》,中華書局2010年版。陳鼓應、白奚著有《老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頁,對老子其人、《老子》其書的重要爭鳴有學術綜述。高亨著有《關于老子的幾個問題》一文(收入《老子注譯》,第1~13頁),對老子生平相關問題有學術討論,可供深入研讀時參考。

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本《老子》,有甲、乙本兩種,上下篇序與今本正好相反,文字與今本有一定差異。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村發現楚簡本《老子》,篇幅約為今本的五分之二,文本與今本有更明顯的差異。出土文獻引發了眾多學術爭論,對《老子》研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要深入研讀《老子》,不妨參考相關研究。

汪致正的《汪注老子》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每章均有一節“老子版本”,依次列出郭店甲本、乙本、丙本,馬王堆帛書甲本、乙本,王弼本、河上公本、傅奕本、嚴遵本,為深入研讀者提供了方便。

《老子》版本很多。初學者可讀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高亨:《老子注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還有多種當代學者譯注本,讀者可自行選擇參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饶平县| 香格里拉县| 凤冈县| 喀喇沁旗| 西宁市| 彭山县| 大田县| 千阳县| 密云县| 莱州市| 丽江市| 长子县| 县级市| 舒城县| 汉阴县| 新泰市| 浏阳市| 宝清县| 云霄县| 徐闻县| 丹凤县| 斗六市| 互助| 江华| 彝良县| 南乐县| 盘锦市| 图片| 巩留县| 潜江市| 宁波市| 徐汇区| 宜黄县| 开鲁县| 淳化县| 古浪县| 汶川县| 阿城市| 阜宁县|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