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易傳》

導讀作者/廖名春

《易傳》是一部戰國以來系統解釋《周易》經文的專集,由《彖傳上》《彖傳下》《大象傳》《小象傳》《文言傳》《系辭傳上》《系辭傳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八種十篇組成。這十篇著作自漢代起,又被稱為“十翼”。

《易傳》八種十篇的出現最遲者不晚于戰國。其中《大象傳》等可能要早些,《序卦傳》等可能稍晚些。《文言傳》《系辭傳》成于七十子之世,也就是戰國初期。《彖傳》《說卦傳》不會晚于戰國中期。《小象傳》《序卦傳》可能是戰國晚期的作品。《雜卦傳》雖然和《易傳》其他篇來源不同,但成書也不會晚于戰國。

作者簡介

《易傳》的思想源于孔子,孔子與《易傳》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戰國時期的孔子后學對《易傳》各篇也做了許多創造、發揮的工作。因此,《易傳》的作者主要應是孔子及其后學。

 

《彖傳》上、下兩篇是解釋卦辭的。因為《周易》的卦名往往寓于卦辭之中,或者和卦辭聯在一起,所以《彖傳》也兼釋卦名,并由卦名、卦辭進而闡釋一卦之義。《周易》六十四卦共有六十四條卦辭,《彖傳》因而也有六十四條。

《彖傳》解經,一是分析別卦卦體;二是闡釋卦名卦義;三是解釋卦辭;四是解釋別卦卦象;五是剖析爻位爻義;六是闡發易理。其中乘、承、比、應、當位等說,對后來易學的發展,影響尤大。

《彖傳》在自然觀上提出了“乾元”“坤元”說、盈虛消息說。其政治觀的核心特征一般都認為是“法天治人”,其實,這是很不夠的,《彖傳》政治觀還有法天因人的一面。其“革命”說、“尚賢”說、“損上益下”說非常深刻。《彖傳》的人生觀,最突出的就是其尚中守正說和好謙說。

《易傳》中的《象傳》實際當分為《大象傳》和《小象傳》。《大象傳》六十四條,分別解釋《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義;《小象傳》三百八十六條,分別解釋《周易》三百八十四條爻辭和兩條用辭。

《大象傳》分析別卦的卦象,主取象說,并根據別卦的卦名、卦義發揮其政治觀和人生觀。其解經的特點,前半句講天道,后半句講人事。認為天道與人事有同一性,故因天道而明人事。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取自《乾·大象》和《坤·大象》。

《小象傳》是解釋爻辭的,其解說分為取義說和爻位說兩種,其思想主要是關于修養論、倫理論和政治論方面的。

《文言傳》又稱為《文言》。“文言”,即“文飾乾、坤兩卦之言”。因為乾、坤兩卦為《易》之門戶,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意義重大、地位突出,所以特意加以文飾解說,以作為訓釋其他六十二卦的榜樣。

《系辭傳》上、下兩篇通論《易經》和筮法大義,對一些重要的觀念和爻辭又作了重點詮釋。其論占筮的原則和體例,其內容有兩方面,一是對卦爻辭的意義及其卦象爻位等的解釋;一是論揲蓍求卦的過程。《系辭傳》關于《周易》一書性質的論述,將《周易》的卜筮功能降低到極度,完成了《周易》從卜筮到哲理化的創造性轉換,這給后來的思想家和易學家以深刻的影響。《系辭傳》將《易經》的基本原理概括為三:一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二是“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三是“《易》與天地準”。其對《周易》的解釋,奠定了后來易學發展的基本精神。

《說卦傳》第一、第二章,講的是“六畫而成卦”“六位而成章”,顯然是就六畫卦而言;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是“專說八卦”。通過論述《周易》的象數、闡發《周易》的義理,《說卦傳》提出了不少新見解。比如父母六子卦說,將八卦的關系定義為家庭倫理;其“帝出乎震”章將八卦與方位、時間相聯系,畫出來就是后人所謂“文王八卦圖”。通過闡述八卦的取象、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說卦傳》表達了它對萬物生成的看法。八卦能生出無窮無盡的物象,它能象征世界上的萬物。而這大量的物象中,其基本的又只有八種,即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八種物象是其他眾多物象的根本,也可以說是構成萬物產生的基礎。八卦所代表的八種自然現象在萬物的生成過程中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反相成,兩兩構成對立面的統一。

《序卦傳》是一篇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編排次序,并揭示諸卦前后相承意義的專論。通過對《周易》六十四卦序的分析,《序卦傳》表述了它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提出了“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的命題。又探討了自然和社會的歷史發展的過程,承認先有自然界而后有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是以家庭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其以相反說解釋卦序,表現了窮極則反的對立面轉化的思想。這些見解都是相當深刻的。

《雜卦傳》以卦象對舉見義的形式揭示《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德。其卦序排列順序都很有規律,皆“二二相耦”,每兩個卦成一組;每組兩個卦的關系又是相綜相錯、非覆即變。其以“乾,剛;坤,柔”始,以“柔遇剛”“剛決柔”終。中間的六十卦,雖未明言剛柔,但剛柔之義或示之于六爻,如否、泰、剝、復;或顯之于上下卦,如漸、歸妹。未言剛柔而實寓剛柔之義于其中。所以,《雜卦》實際是以反對為內在結構形式,以剛柔思想為主線的一篇《易》說。

 

《易傳》較好的古注本是孔穎達的《周易正義》,收在《十三經注疏》中。較好的今注本有徐志銳的《周易大傳今注》(齊魯書社,1986年)、黃壽祺、張善文的《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學術思想方面,可參考廖名春《周易經傳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的第十講至第十五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古浪县| 盘山县| 普兰店市| 中西区| 云南省| 安国市| 长宁区| 清丰县| 铜梁县| 和田市| 平陆县| 平山县| 大宁县| 兴海县| 久治县| 乐山市| 县级市| 江川县| 泗水县| 乾安县| 太谷县| 龙江县| 洛南县| 鲁甸县| 农安县| 札达县| 墨竹工卡县| 聂荣县| 蚌埠市| 玉田县| 壤塘县| 五寨县| 漯河市| 湘西| 兴业县| 延安市| 桐城市| 西林县| 永济市| 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