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月球看地球Ⅱ:洞見中國經濟與商業新動能
- 長江商學院
- 1617字
- 2019-01-03 23:36:51
產權保護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從最新的經濟數據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仍然在放緩。中國之事,投資為大。從投資的三大主要領域來看,制造業投資仍然萎靡,房地產投資也在短暫回暖之后開始下滑,基建投資看起來是最有希望能夠帶動整體投資向上的動力,而基建投資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在于民間投資持續下滑的趨勢難以得到改善。
為什么民間資本的投資意愿持續下滑?一個核心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對于經濟增長的信心尚在其次,對于自己所投入資本未來可能被侵占的擔憂是最重要的疑慮,擔心政府在招商引資時“開門迎客”,而等到投資落地之后“關門打狗”。
這種擔心并不是空穴來風,中國產權保護的一個突出問題在于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的產權在實際中往往處于不平等的地位,民營資本的私有產權問題沒有能夠得到重視和保護。民營企業家的利益受到侵占的案例并不少,都是苦于產權保護法缺失。
從宏觀角度講,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的每一輪強勁增長,最核心本質的原因都在于激發出普通民眾對于經濟建設的熱情和信心,并積極參與其中,而現在的投資者顯然對于國內的投資環境信心不足,如果資本項目的流動正常,可能中國已經出現較為嚴重的資本外流。資本市場對于此提供了一個縮影,股市本質上是經濟未來的縮影,中國歷史上兩波大的牛市無一例外都是投資者對于中國信心最強勁的時間段,2005~2007年經濟蒸蒸日上,而2014~2015年市場對一系列改革政策寄予厚望。現階段的A股走勢萎靡,由于滬港通的存在,港股市場卻走勢強勁。
從微觀角度看,當前中國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完善也已經從兩方面嚴重影響了中國改革的深化,也大大降低了中國經濟拐頭向上的可能。
首先,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完善影響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國有企業改革的概念自提出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但從當前的實踐案例看,具有代表性的只是一些大型競爭性國有企業的整合和合并,這樣“左手倒右手”的關聯交易并沒有在實質上使企業提質增效,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夠真正引入民營企業優質的經營管理經驗和競爭的基因。然而,作為國企改革的核心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推進緩慢,重要原因即在于擔心推進混改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走上蘇聯的老路,而這正是產權保護缺失的體現。
其次,產權保護制度的不完善影響了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熱情。當貨幣政策受到的制約越來越嚴重,財政刺激在當下需要發揮更大作用,而民間投資的參與度成為財政擴張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有效保護民營資本的私有產權,民營企業家就不能放心進入投資領域,所謂的財政擴張也只能是政府、央企、地方國企和國有銀行等不同類型國有資本的獨角戲,無法實現“乘數效應”,民間投資下滑的趨勢也無法得到改善。
可見產權保護的相關改革能否切實、有效推進,已經成為影響中國經濟向前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就是改革的“深水區”“硬骨頭”,已經是不能再回避的問題。對于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的財產,應當做到“公正持平、不偏不倚”,既不能在國有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也不能在與民營資本合作投資的過程中侵占合法私產。
產權保護是當前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之一,需要相關部門從立法、司法、執法等方面全面推進,可喜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中央政府正在釋放出一些積極的信號,2016年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并指出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其中最關鍵的一句話是明確提出要“妥善處理歷史形成的產權案件,堅持有錯必糾”。
可以合理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關于產權保護的方方面面立法工作將有所進展,由于產權的內涵較廣,未來預計在物權、財產權等傳統領域和知識產權等新型無形資產方面都將有所推進。但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混改的深層次階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深入和項目落地,未來可能會有新的產權糾紛的出現,由于其示范效應,對于這些代表性案例的解決和處理辦法,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也將成為影響未來中國經濟走勢的關鍵。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