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一夢太長

失去得多了,就會習慣了,可向遠忽然極度害怕這樣的習慣,她害怕自己心里的那個空洞,要用什么才能填滿它?

在這城市里,向遠已經不知道自己有多久沒有見過月光。即使有,它也早在霓虹燈下黯然失色。她扶著光滑而冰冷的樓梯扶手一步步往上走,不知道為什么,今天的她太容易陷入回憶,也許是這一天太多的人有意無意地讓她翻起那些過往。

樓梯旁邊的這面墻上,原本掛滿了葉家的照片,有全家福,有青少年時代的葉騫澤,有他的父母,有葉靈,也有葉昀。前兩年,向遠讓楊阿姨把這些照片通通摘了下來收到閣樓里。楊阿姨是葉家的老保姆,為這事嘟囔了好幾天,可終究不敢在向遠面前多說什么。向遠何嘗不知道她心里的那點念頭?說自己寡情也好,狠心也好,人都散了,留著這些照片還有什么意義?

楊阿姨老了,她跟外面的人一樣,老喜歡提葉家,仿佛葉家真的是多么繁盛的一個家族。其實真正的葉家不過幾口人,死的死,病的病,走的走,失蹤的失蹤,最后剩下的不過是她這個外人。

樓梯盡頭的長廊上,第一個房間就是葉騫澤的書房。以前向遠走到這里,總可以看見虛掩的房門里透出來的燈光,他在這里的時間遠比陪伴在她身邊的時間要長。他的書房旁邊緊挨著的就是葉靈的房間,葉靈早已死在了向遠嫁入葉家后的第三年。從那以后,騫澤還在的那幾年里,這個房間就成了禁地,房門總是緊閉的,現在,就連楊阿姨非到萬不得已也不愿意進出這里。雖然是她一手把葉靈帶大的,可是她說,每次走進這房間,就感覺到陰森森的。向遠覺得可笑,她從來不信鬼神,可她記得葉靈最后那一身的血,淌了一地,也沾滿了她的一雙手,還帶著溫度和腥甜的味道,怎么洗也洗不掉。這樣的記憶,任誰也不愿意一再想起,這也是她很少推開那扇門的原因。

騫澤的父母原本住在主臥里,兒子結婚后,他們就搬到了朝南的那間大房。原來的葉太太,也就是騫澤的繼母,已經患腸癌離世了。在向遠的印象里,那是個沉默的婦人,在大學里教美術。她不是騫澤的生母,但是她和葉家所有的人一樣,身上仿佛都帶著與生俱來的感性而溫和的氣息。

葉家這些年來最像向遠家人的反倒是她公公葉秉林,可是老爺子身體不好,已經中風好幾年,住進醫院就一直沒有出來。現在向遠基本上每周到醫院一次,一則探望老人家的身體,二來也把江源的事象征性地對他做匯報。葉家幾口人都是溫厚良善的性子,與人無爭,樂善好施,可是也沒誰落得一個好的收場,這讓向遠更鄙視所有的神佛,他們即使存在,也是毫無用處的。對了,還有葉昀,他身上也流著葉家的血。作為葉家的小兒子,他上大學之后就基本上搬出了這個家?;蛟S在向遠心里,又或許在他自己看來,都從來沒有把他當作過這個家真正的一分子。

向遠洗了澡,坐在梳妝臺前,拿出手袋里的皮夾。她將里面的每一張紙鈔都拿了出來,認真地點過一遍,小心撫平上面每一道細微的折痕,再整齊地放回皮夾里,然后才去洗手睡覺。

這是她從小的一個習慣,必須將當天身上所有的現金清點一遍,才能算將這一天的事情了結。今日的她再也不用像小時候一樣摳著每一分錢過日子,可她是個固守習慣的人,又或者這已經成為她心目中的一種儀式,就像騫澤的生母每天務必清晨起床燒香敬佛一樣重要,與擁有多少沒有關系。

其實錢也是溫暖的東西,向遠總是這么想,有了它,她才覺得自己的心是堅實的。它比世界上大多數東西都可靠,一百就是一百,一千就是一千,不像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難以衡量;它又比許多東西要公平,你付出多少,就可以換回多少。

錢有什么不好呢?最起碼,有了錢才有資格視錢財如糞土。多少人蠅營狗茍,鋌而走險,也無非為了這個。她想起白天在辦公室接到的一個電話,秘書接的,不知道何許人也,因為對方提及葉騫澤的一些事情,所以秘書不敢不轉給她。

那個聲音沙啞的男人在電話那頭說:“葉太太,我們開門見山,想必你對葉先生的下落掛心已久了,不如我們做場交易。”

向遠當時對著聽筒就無聲地笑了。騫澤失蹤后,她已經不知道接過多少次這樣的電話,有暗敲竹杠的,也有明著勒索的,都想要錢。她不介意給錢,但就是沒有一個人給過她希望。

“跟我交易,要看你憑什么。”她這樣對那個男人說。

“就憑葉先生最后給你的那通電話,他說過什么,你不會不記得吧?”

向遠的笑慢慢褪去,她怎么會忘了那通電話?那個手機就放在她的床頭,四年多了,通話記錄上始終保持著那最后一個號碼。49秒的通話時間,那是他對她說過的最后一句話,她到死也不會忘記。

她平淡如常地對那個男人說:“你說的那通電話一文不值。如果真的有他的下落,你應該知道怎樣才更能說服我相信你,我等你再聯系我?!?

向遠說完就掛了電話。她深諳生意之道,知道賣家永遠比買家心急。她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還有人知道騫澤的下落,關心則亂,她必須沉住氣。

入睡前,她對自己說,向遠,不要做夢。

這一夜,向遠沒有如愿,她不但陷入了悠長的夢境,而且夢回到許多年前。夢里的每一張臉、每一個零星的片段,都鮮活得詭異。許多次,清醒著的她努力回想,都未必如這夢境般歷歷重現。

那年十月的第一天,剛興起的黃金周長假讓向遠的家鄉所在的小村莊前所未有地熱鬧,數不清的城里人紛至沓來,有來自省城的,有省外的,其中還夾雜著幾個金發碧眼的老外。雖然早過了油菜花遍地開的陽春三月,這些游人還是紛紛拿著相機四處拍照,村口的老槐樹、村民的舊瓦房,還有坐在屋前的老人,他們什么都覺得新鮮。這些人的腳步踏倒了小路上的野草,也把好幾戶人的菜地踩得不成樣子。不過村里人已經不在乎這些,那幾年,這個小村莊特有的風物景致漸漸名聲在外。旅游業給原本閉塞的鄉村帶來了商機,不少精明的村民已經懂得從這些“城市鄉巴佬”身上賺鈔票,紛紛做起了半吊子導游,農家樂的小飯館和小旅館遍地開花。當然,最早動這方面腦筋的還是老向家頭腦靈活的大女兒向遠。早在她讀初中的時候,來村里旅游的外地人就沒有不認識這個口齒伶俐、笑容可掬的導游小姑娘的。直到現在,她的攬活本領依舊誰也比不上,她家的家庭旅館生意也總是最火爆的。

這一天,向遠當然早早起了床,收拾好一切準備出門的時候,太陽還在山的那邊猶豫著,向遙還賴在床上。向遠在門口叫了一聲:“你該起床了,把飯做上,說不定過一陣就有游客住進來了。”

她說完,來不及看向遙的反應,就急匆匆地走了。過了一會兒,向遙嘟囔了一聲,盡管睡意猶濃,還是不得不掙扎著爬了起來。她剛上小學六年級,今天是假期的第一天。跟所有這個年齡的女孩子一樣,她討厭早起,恨不得在床上睡到天荒地老,可是沒辦法,她不能不聽向遠的話。

向遙從小就怕向遠。也許是因為她們的媽媽死得早,長姐為母,向遠從小處事靈活果敢,早早地就是這個家里的頂梁柱。她們的父親向云生早年是城里的知青,后來娶了村里的姑娘,生了孩子,也就甘心在這里落地生根。

向云生年輕時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看過不少書,能寫一手好字,還會拉二胡,加上長相端正,不知吸引了多少村里的姑娘。最后成為他妻子的人,也就是向遠、向遙的媽媽,是遠近鄉鄰中出了名的俊俏靈巧的女子。向云生和妻子婚后情投意合,在明知妻子不可能得到進城名額的情況下,他把自己回城的機會也放棄了,自愿做一輩子的泥腿子,這一度成為村里的一樁佳話。向遙也對自己父母的感情向往不已,也許對此不以為然的只有向遠。

在向遠看來,父親向云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連挑一擔水也要一步三搖。媽媽還在的時候,這個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女主人操持。因為家里勞動力少,地里能刨出的東西不多,向遠小時候,她們一家始終是村里最窮的。她永遠記得那個黃昏,剛產下一對雙胞胎弟妹后不久的媽媽咬著牙,白著一張臉下地挑水,濺出來的水灑了一路,而向云生則坐在家門口的樹下咿咿呀呀地拉二胡。他閉著眼沉醉其中的神態讓小小的向遠無比憤懣,她恨不能立即長大,全身都是力量,好接過媽媽肩上的擔子,再扔掉那把惹人煩的二胡。

然而,媽媽即使再能干,看向門口那個男人時的眼神分明也是沉醉的。

向遠理解不了那種沉醉。

她從小就覺得父親是一個只會風花雪月的無用之人,在她十歲,向遙、向迤四歲的時候,媽媽一病不起,最后撒手而去,她的這種想法便更是根深蒂固。她堅信如果不是生活這么艱難,媽媽不會走得那么早。而媽媽在病中的時候,那個男人除了抓住妻子的手痛哭失聲,什么都做不了。不過是感冒后并發的肺炎,因為沒錢進醫院,就這么在家拖著。這不大不小的病要了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女人的命,也讓向家的三個孩子失去了媽媽。

妻子死后那幾年,向云生一直沒能從喪妻的悲痛中緩過來,他拉二胡的聲音越來越悲切動人,酒也越喝越多。當時,村里的長輩也有給他說媒續弦的,他冷笑一聲,毫不猶豫就拒絕了。人人都贊他是個癡心人,可家里的日子卻更難過了。向云生總對兒女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他從不考慮兒女上學的錢從哪里來,家里揭不開鍋了又該怎么辦。十來歲的向遠只好經常帶著弟弟向迤四處向相熟的鄰居借錢借米。向遙從小面皮薄,她跟向云生一樣,是不情愿做這種事的;只有向迤,他自幼跟在長姐身邊,向遠去哪,他就跟去哪。鄉親們見她們可憐,加上向遠懂事機靈,向迤乖巧聽話,都是惹人疼的孩子,所以盡管家中也不富裕,但總肯接濟一些。

對他們一家最好的要數住在村尾的鄒家嬸嬸。媽媽不在后,向遠姐弟身上的衣服都是鄒家嬸嬸在縫縫補補。向遠也聽過一些閑話,村里好事的人都說,鄒家嬸嬸沒有出嫁的時候就看中了向云生,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向云生結婚后,她就嫁給了當時村里的另一個姓葉的知青。生了一個兒子之后,姓葉的知青返了城,臨走前,對方吞吞吐吐地提出了離婚,她沒有為難,一口答應了。沒多久,她帶著兒子改了嫁,后來的丈夫姓鄒,兩人也一起生了個兒子。又過了幾年,城里的前夫帶走了大兒子,她就守著后來的丈夫和小兒子繼續過,對向遠姐弟的關心卻是一直沒有改變。

那些流言的含義向遠多少是懂的,可她不管這些。在她看來,那些捕風捉影的流言和感情一樣,是虛幻的,但是鄒家嬸嬸對他們的好卻是實在的。她甚至愿意相信善良能干的鄒家嬸嬸幫助他們一家,不是為了戀著她那無用的父親,而是因為嬸嬸信佛。向遠不信佛,可她對信佛的人都有種莫名的好感,為了什么,只有她自己知道。

就這樣,靠著鄉鄰的接濟,向遠的孩童時代艱難度過,好在也上了學——村里很多女孩子都不上學。只有在這點上向遠感激父親,他雖沒有錢,卻也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

從能下地的年齡起,向遠就是家里干農活的主力,可她畢竟年紀小,又是女孩子,能做的終歸有限。好在城里人來這里的旅游風刮起之后,小村莊的外來人越來越多,于是她第一個打起了從游客身上賺錢的主意。初二的時候,她給城里人帶路,到后山走了一圈,賺了有生以來第一個十塊錢,半夜捏著都睡不著覺,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開始村里人覺得稀奇,說這是不務正業,可眼見來的人多了,向遠賺得也越來越多,村里人紛紛從羨慕到開始效仿,整個小村莊的“旅游業”這幾年竟有愈演愈烈的勢頭。

在這個過程中,向云生一直持不贊同的態度,他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做那些“投機倒把”“蠅營狗茍”之事,更不喜歡為了幾塊錢對那些城里人點頭哈腰。但他管不住這個女兒,且不說這個女兒自幼跟他不親,從向遠能夠為這個家賺來收入的那一天起,實際上,她才是這個家的一家之主,是她讓一家人再也不用靠接濟過日子,是她艱難地讓弟妹也上了學。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小小的農家也可以體現得淋漓盡致。

來去的游客讓向遠一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向遠相信還會更好,至于能好到什么地步,她想象不出來。可是,正如她名字里的那個“遠”字的含義一樣,她的心也在遠處,她這樣一個人,怎么可能一輩子被拘束在這個小村莊?她會展翅高飛,飛出這個小村子,飛向更遠更大的世界,飛到她想念的那個人身邊。

然而,就在一切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也就是向遠十六歲那年,她失去了她最親的弟弟向迤。

那是一天黃昏,向迤帶著家里的老黃狗,去野雞潭招呼在水潭邊玩耍的雙胞胎姐姐向遙回家吃飯,從此就再沒回來。兩天后,他的尸體在潭中央浮起,吸飽了水,漲得像吹了氣的假人。

這是繼喪母之后,向遠第二次失去摯愛的人。從小最黏她的向迤,最最聽話懂事的向迤,喜歡在叫“姐姐”的時候稚嫩地拉長尾音的向迤,就這么成了不會動的“假人”。

在潭邊打撈向迤的時候,向云生捶胸痛哭,向遙在家一病不起,唯獨向遠不哭,當時十六歲的她有條不紊地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收殮了向迤。晚上,她不顧向云生的阻攔和向遙的哭泣,燒了向迤所有的衣服和為數不多的照片。人死了,還留著這些干什么?

晚上,她一個人爬到后山的山頂,站在山的最高處看著山的那一邊,只看到黃澄澄的月亮。村外是鄉,鄉外是鎮,鎮子外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月亮會不會也像山里的這輪一樣大而孤獨?向迤最大的心愿就是長大了去山外邊看一看,他總纏著向遠,要姐姐帶他去,這往往是他唯一會對姐姐鬧情緒的時候。其實那時的向遠去得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十里之外的鎮上,她甚至不知道坐車去山外要多少錢,所以她對向迤板起了臉,那個乖巧的孩子以為她生氣了,總是不再出聲。

她以為她需要的不過是時間,等到她長出翅膀,就會帶著她的親人一起去看外面世界的精彩。然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向遠不明白。她只想著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她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錢,可是為什么她愛的人卻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那時的她還是不懂,即使她是向遠,這個世界還是有太多事情由不得她掌握。

向迤死后,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向云生的酒越喝越多,醉得也越來越厲害,向遙卻開始越來越怕向遠——她心里明白,如果不是向迤跳進潭里去救小腿抽筋的她,那么回不來的那個人就應該是她自己。向遠沒有對這件事說過一句話,可從姐姐的眼神里,向遙猜想她什么都知道。向遠那么疼向迤,遠遠勝過她這個和向迤孿生的妹妹。向迤下葬的那一天,她叫了向遠一聲“姐”,向遠恍若未聞。從那一天起,向遙再也不敢叫向遠姐姐,雖然這個姐姐還是一樣無微不至地照料她的生活。

人們都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說得未必沒有道理。十七歲,向遠考上了鎮上最好的高中,還來不及高興,回家的路上就聽說了父親的死訊。向云生聽說女兒考上了好學校,趁著高興,攥著手里的那幾個錢到鄉里趕圩買酒喝,沒想到返回途中,走過出村口必經的吊橋時,年久失修的吊橋從中間斷作兩截,他順著老朽的斷橋摔落崖底。人們找到他的尸骨時,旁邊還有一具女尸,那是鄒家嬸嬸。

沒有人知道,他們同時出現在橋上是不是巧合。他們最后發生了什么,說了什么,也隨著當事人的死亡而永遠成了一個謎。鄒家嬸嬸一輩子信佛,但是日夜燒香禮佛并沒有讓她躲過飛來橫禍——或許,這樣的了結是佛祖庇佑她的另一種方式。總之,死的人是安逸的,活著的人才躁動,所有的猜測都不再重要。

父親下葬后,向遠為自己處理這件事的駕輕就熟而打了個冷戰。她看不起自己的父親,他活著的很多時候,她覺得他是個廢物,是個累贅,可得知他的死訊,她很久很久回不過神。血緣是個不可思議的東西,她問自己,真的這么厭惡這個給了她一半生命的人嗎?向遙哭得像個淚人,向遠想拍拍她的肩膀,手卻怎么也伸不出來。向遙看她的眼神直勾勾的,好像在說:“你不是一直盼著他死嗎?這下好了?!?

是啊,這下好了,這下干凈了。她覺得心里像有個洞,風貫穿而過,回聲不絕……這個世界誰不會走?你愛著的,恨著的,包括你自己,都會走,沒有什么可以恒久地留在身邊。失去得多了,就會習慣了,可向遠忽然極度害怕這樣的習慣,她害怕自己心里的那個空洞,要用什么才能填滿它?總要找點什么來填滿它。思念?她唯一寄托在遠方的思念都太縹緲,如果找不到別的,那么只有錢,很多很多的錢,是的,她一定要賺很多錢,錢才是可以捏在手里的東西。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向遠養成了每天晚上點錢的習慣。她會把身上所有的余錢在睡前認認真真地數一遍,再一張一張碼好,壓平鈔票上的每一張皺折,用牛皮紙包裹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她始終帶著一種宗教般的虔誠,也就是在這種時候,她聽不到心里那個洞里的風呼嘯而過的聲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仁化县| 松溪县| 义马市| 临夏县| 宜黄县| 百色市| 香格里拉县| 宁德市| 眉山市| 贵港市| 蚌埠市| 永新县| 北辰区| 阳曲县| 托克逊县| 晋州市| 潞西市| 柳州市| 博兴县| 荥经县| 衡山县| 青海省| 新郑市| 荃湾区| 锦屏县| 黎城县| 桑日县| 湘阴县| 博湖县| 竹溪县| 桓仁| 九江县| 宿松县| 庆元县| 固阳县| 台前县| 勐海县| 太仆寺旗| 滕州市|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