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小船兒輕輕……”
放學了,玉蘭小學操場的廣播喇叭里,傳來了一陣陣歡快的歌聲。操場上,孩子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有跳繩的、跳格子的,還有的在踢球、嬉戲……
教室里,孩子們不停地進出穿梭,老師正在收拾講臺上的作業本,有幾個孩子圍在她身邊說話,還有的同學在收拾書包、擦桌子。
講臺邊上,一個女孩雙手拿著笤帚,認真地掃地。
“葉蕙,別掃了,已經掃得很干凈了,收拾書包回家吧。”
“老師,我馬上就掃完了。”葉蕙站直身子,規規矩矩地說。
“葉蕙,你襪子上面的紅色絨球球真好看,是你姑姑做的嗎?”
“是的,老師。”葉蕙仍然很認真。
“你的裙子也很漂亮,也是你姑姑做的?”
“是的,老師。”
“真好看,像個漂亮小公主。”
“謝謝老師。”
“老師,她不是小公主,她是孤兒。”一直站在老師眼前的妞妞大聲地說。
“老師,我不是孤兒,我有媽媽,姑姑就是我媽媽。”
“姑姑不是媽媽,你沒有媽媽,沒有媽媽的孩子就不是小公主。”妞妞大聲地說。
“老師,我姑姑說她就是我媽媽。”
“妞妞,同學之間不能這樣說話,要講禮貌。葉蕙,你收拾一下,早點兒回家吧。”
“老師,我還沒有掃完地呢。”
“葉蕙,你每天都在擦地、掃地,已經做得很好了,今天就不掃了,回家吧。”
“好的,老師再見。”葉蕙背上書包,低著頭慢慢地走出教室……
“葉蕙,你的水壺。”一個男孩跑過去,把葉蕙掛在凳子靠背上的水壺送出去。
“謝謝你。”葉蕙低著頭說。
“妞妞,以后不許你欺負葉蕙,她都哭了。”男孩子沖著妞妞氣呼呼地說。
“妞妞,以后不能這樣說話,葉蕙會很難過的。”老師對妞妞說。
“老師,她就是沒有媽媽,她姑姑抽煙,還喝酒。”
“你還說!”男孩子更氣憤了。
“你看見過,院里的很多人都看見過。”
“沒有媽媽也不影響她是個小公主呀。”老師說。
“我媽媽說,沒有媽媽的孩子就不幸福,不幸福就不是小公主!”
“妞妞!”男孩握緊了拳頭。
“我說的是實話。”
“你昨天還吃了人家的大白兔奶糖呢!”
“我,我……再不吃了。”
“她還幫你掃地、擦桌子了呢。”
“她也幫你掃地、擦桌子。”
“可是我沒說她壞話!”
“好了,同學們,別說了,都回家吧。”
“老師再見。”
“再見,同學們。”
男孩背著書包,出了校門,跑著追上葉蕙。
“葉蕙,你別生氣了。你看,我撿了一塊紅色的小石頭,特別好看,送給你吧。”
“謝謝,姑姑不讓我要別人的東西。”
“我不是別人,我是你同學。”
“那也不行,我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姑姑會懲罰我的。”
“那就不拿回家,你現在就玩,等到了家門口你再還給我。”
“那……好吧,謝謝你。”
“你怎么那么愛說謝謝呀,我聽著都累。”
“姑姑說,別人為你做事情就要說謝謝。”
“我都說了,我又不是別人。”
“嗯……那好吧,我不說謝謝了。”
“看,你又說了。”
“哈哈哈……”
兩個孩子說笑著到了家門口……
“姑姑,我回來了。”葉蕙恭恭敬敬地站在門邊,對著房間里的女人說。
“站那里,背一遍‘五訓’。”
“是,姑姑。”葉蕙放下書包,換好拖鞋,規規矩矩地走到廚房的白墻前。
“笑不露齒,聲不過頂,步不過肩,臂不過耳……”葉蕙朗朗地背誦著。
“知不知道,今天為什么叫你背‘五訓’?”
“姑姑……我……”
“不許隨便和男孩子說笑,我說過吧?”
“他是住在我們家隔壁院子里的大漢。”
“那也不行。”
“我知道了,姑姑。”
“同樣的錯誤不能犯兩次。”
“是,姑姑。”
“我在屋里坐著,就能聽到你在院子里的笑聲,像個沒有教養的野丫頭,你媽媽看到你這個樣子會多失望啊!我可不能讓你媽媽在九泉之下,還怪罪我這個當姑姑的沒盡職盡責。我的話說完了,你都記住了嗎?”
“記住了,姑姑。”
“準備吃飯吧。”
“好的,姑姑。”
葉蕙走進自己的房間,把書包掛在門后的掛鉤上,到洗手間洗過手、洗過臉,又進自己的房間換上衣服。
葉蕙穿著一件長到腳踝的粉色長袍,長袍下擺一圈白色的純棉蕾絲,是一般人家見不到的飾物。她再一次走進洗手間,用小小的刷子,仔仔細細地清理著指甲縫隙。
“時間到了。”姑姑的聲音從房間里傳來。
“好的,姑姑。”葉蕙擦干凈手上的水漬,進了廚房。
她動作熟練地搬過一只矮凳,放在紫紅色木頭的酒柜前,脫掉拖鞋站在矮凳上,踮著腳打開酒柜上方的門……踩在凳子上的小腳穿著一雙雪白的細絨襪,腳踝上面一對紅色的小絨球,隨著她身體的動作來回晃動著。
葉蕙左手拿出一塊乳白色亞麻桌布,右手關上柜門,下了矮凳,穿上拖鞋,把矮凳放回原處,起身將桌布鋪在桌子上。
“你手上抹潤膚霜了嗎?”
“我馬上去抹,姑姑。”
“女孩子的手,就是第二張臉,從小就要保護好,它代表你的狀態和教養。不要學三樓妞妞的壞習慣,看看她那雙手,粗糙得一塌糊涂。”
“好的,姑姑。”葉蕙回到自己的房間,抹好潤膚霜后又再次回到廚房。
“記得抹潤膚霜的要領了嗎?”
“是的,姑姑。要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抹。”
“你剛剛是那樣抹的嗎?女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毛手毛腳、心氣浮躁,我們是有教養的人家。”
“我知道了,姑姑。”
葉蕙在姑姑的注視下,重新仔仔細細地,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她抹好潤膚霜后,回到餐桌前。
這樣的習慣,樓上的妞妞沒有,所以妞妞的手總是紅紅的、干干的。可是,妞妞的手是她媽媽幫著洗的呀。桌子上的鏤空亞麻桌布,妞妞家也沒有,妞妞吃飯不用桌子,她坐在爸爸的膝蓋上吃,爸爸的手就是她的桌子。
葉蕙從未問過姑姑,為什么吃飯要鋪桌布,姑姑的話總是對的。
家里還有一塊更好看的桌布,是在節日或者一些特殊的日子,才會拿出來用。那是塊大大的白色絨線桌布,是姑姑一針一針鉤出來的。用的時候,要在下面鋪上一塊銀灰色的厚布,再把酒柜里那兩支銀色的燭臺擺上,點上兩只乳白色的蠟燭,煞是好看。
“晚飯我們每人吃一片面包、半碗粥、半個蘋果。”
“好的,姑姑。”
葉蕙知道,姑姑所說的面包,其實是切成四四方方的饅頭薄片,在熱鍋里烘成金燦燦的黃片,像她們以前吃的烤面包片。
以前好多好吃的東西,現在都不見了,甜甜的巧克力醬、酸酸的草莓醬、香香的芝麻醬,還有薄薄的午餐肉片……那些仍然在葉蕙的記憶里,泛著香氣的好東西都不見了。姑姑說,現在她長大了,已經到了該減脂的年齡,少吃那些東西,有利于大腦的發育和成長。
桌子的中央放著一個小碟子,里面有十幾粒煮熟的花生米。
她和姑姑的面前,各自放著一個手掌大的瓷碟,里面放著一片面包、幾塊削掉皮的蘋果。每人還有半碗大米粥,清清淡淡的米粒中,能看見碗底的小蘭花。
“姑姑……”
“吃飯時不要說話。”姑姑告誡的聲音將葉蕙的話截住。
兩個人都能聽得到自己細細的咀嚼聲。
“姑姑,我吃完了。”
姑姑沒有應聲,繼續默默地吃著……
等到姑姑一板一眼吃干凈了眼前的東西后,姑姑將身子靠在椅背上對葉蕙說:“收了吧,我在房間等你。”
“好的,姑姑。”
葉蕙動作熟練地撿起桌子上的碗筷,一會兒的工夫,廚房恢復了原樣。
葉蕙子來到姑姑的房間。
“坐下吧。”
“好的,姑姑。”
葉蕙規規矩矩坐在姑姑床邊的椅子上說:“姑姑,我們老師說我的襪子特別好看……”
“洗完碗后,你的手……”姑姑打斷葉蕙的話。
“我馬上抹,姑姑。”
“每一次洗完手,都要抹好潤膚霜以后,再去做別的事情,除非天塌下來,不能亂了方寸。”
“好的,姑姑。”
“你們老師還說什么?”
“老師還說,我昨天交的作文不合格,讓我重新寫。”
“老師說為什么了嗎?”
“老師說,作文要寫《我的爸爸和媽媽》。”
“你寫什么了?”
“《我的姑姑》。”
“重新寫。”
“可是我沒有呀?”
“你有,但被車撞死了。”
“姑姑,我、我……”
葉蕙抽泣起來……
“回屋吧。”
葉蕙哽咽著回到自己的房間,打開書包拿出書和筆,流著淚默默地寫著……
姑姑把酒瓶里最后一滴酒滴進酒杯后,將酒杯高高舉起……燈光下,酒杯里暗紅色的液體變得透亮、清晰起來……姑姑仰起頭,緩緩地將酒倒進嘴里……
放下酒杯,姑姑走進葉蕙的房間。
她將趴在桌上的葉蕙抱上床,脫掉她的細絨白襪,擦掉臉上的淚痕,蓋上被子。
睡夢中的葉蕙喃喃地說:“媽媽,抱抱我……媽媽,抱抱我……”
姑姑猶豫片刻,上了床,緊緊地把葉蕙抱在懷里。
“媽媽在這兒,媽媽在這兒,睡吧,睡吧……”
第三天,放學回來,葉蕙的眼睛放著光亮。
“姑姑,我回來了。”
“嗯。”
“姑姑,今天語文老師表揚我了,《我的姑姑》得了優,她還說,姑姑是她見過的最美麗的女人。”
“嗯。”
“姑姑,我們老師的女兒,也有一雙和我一樣的白細絨襪子,她的那對紅絨球比我的大。”
“嗯。吃飯吧。”
“好的,姑姑。”
葉蕙走進自己的房間,把書包掛在門后的掛鉤上后,到洗手間洗過手和臉,進房間換上一件白色的長裙,裙擺上一圈白色的蕾絲。
換好衣服的葉蕙再一次走進洗手間,用小小的舊牙刷仔仔細細地清理著自己的指甲縫隙。
“時間到了。”姑姑的聲音從屋里傳來。
“好的,姑姑。”葉蕙把手擦干,轉身進了廚房。
她動作熟練地拖出一只小矮凳,放在酒柜前,脫掉拖鞋站上矮凳,腳上那雙白色的細絨襪,帶著一對紅色的小絨球在來回地晃著。
葉蕙從酒柜拿出一塊乳白色亞麻桌布,關上柜門,下了矮凳,穿上拖鞋,把矮凳放回原處,手頭利索地將桌布鋪在桌子上。
“馬上就要考試了,你要好好學習,打好基礎將來做個大法官,完成你父母未完成的愿望,告慰你父母的在天之靈。”
“好的,姑姑。”
“吃飯吧。”
……
葉蕙在這樣的輪回中,一天天地長大……
姑姑在這樣的輪回中,一天天地老去……
葉蕙記不住從什么時候開始,日復一日地過著這樣的生活,也記不住與姑姑之間的對話,有過多少次重復,她只知道,只要一切順著姑姑的意思,順著姑姑的脾氣,就能享受到姑姑給她讀好聽的故事、燒好吃的東西、做別人家女孩永遠不可能有的漂亮衣服的待遇,而這些是能讓她贏得同伴們羨慕眼神的機會之一。
她知道,這些機會的得到,都是因為她的聽話。她也知道,那些聽起來乖巧、輕松的“好的,姑姑”“是的,姑姑”的應答,實則掩蓋著自己永遠的惴惴不安和無法驅趕的怯意。
從小到大,這些不安和膽怯,是從與親人的不斷告別中衍生而出的。父親母親因車禍離她而去,外公外婆因失去愛女女婿也相繼告別了人世。別離親人,成為她小小人生經歷中最頻繁、最恐懼的事情。這些驚恐和不安,讓她對親情有一種近乎病態的渴求,讓她早早就知道,自己要怎樣做才能使孤單的生活更順利,才能讓姑姑嚴肅刻板的臉龐有些笑容,才能讓學校的老師、同學們喜歡她。
她把姑姑的世界當作自己的世界,把姑姑的喜怒哀樂當作自己生活的晴雨表,不加選擇、全盤接受姑姑傳遞給她的所有信息,以保證自己能在這個陌生的世界里,享受到這唯一親情的溫暖。
在英國教會學校里長大的姑姑,因家族企業被充公后,沒有了經濟來源,便中斷了求學生涯回到國內。她自幼接受嚴格的貴族式的教育,也希望葉蕙能像自己一樣,接受正規的高標準的學校教育。但國內的教育內容與她想象的差異太大,使她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經歷和國外留學的經驗來指導葉蕙。
姑姑對葉蕙說: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睡的是木板床,接受的是嚴格的訓練,比貧民學校的學生還要清苦、刻板。但就是這樣苦行僧似的生活,讓我學會了自律、珍惜榮譽和遵守道德。
從葉蕙懂事開始,姑姑就按照自己在學校時的各項標準要求葉蕙,給她列出了讀書清單,只要能收集到的、對葉蕙的成長有意義的書籍都被列入必讀書目。
姑姑的教育方式比較嚴厲,幾乎不給葉蕙犯錯誤的機會,但葉蕙也能從中感受到愛意。
譬如,前一刻她還在接受著姑姑對說話聲調的大小、行坐姿態、和別人說話時眼睛的注視范圍和角度等細致而嚴肅的訓練,后一刻便會和姑姑一起捧著詩集,沉醉在泰戈爾那婀娜迷離、肆意奔放的詩境中。
她們一起朗讀詩歌、欣賞散文、自演話劇,一起挑選自己喜歡的話劇角色,一起縫制角色的服裝,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她們不受外界左右,堅持自己的行為姿態,按照自己的規矩和方式生活在蕓蕓眾生中,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淡定和自我,是別人模仿不來的。
她們每天的食譜按照教會的營養標準執行,決不會多吃一口面包,多吃一個水果。節制,貫穿著她們生活的所有方面。
姑姑年輕時感情受挫,情感大門對異性永遠關閉。葉蕙也由此慢慢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并不完全適用于男女之情,種瓜未必得瓜,種豆未必得豆,也許會爬出一只烏龜。
有人說:受過傷害的愛情,就像一堆白骨,把它埋起來,蓋上土,在土上種上草,種上花,受傷的人看到草,看到花,可是心里想的,還是掩埋在下面的那堆白骨。
多少年過去了,那堆白骨一直存于姑姑的內心深處,也時刻提醒著葉蕙的神經:親情是人生唯一重要的情感,也是人生唯一必須用心經營的內容。
姑姑可以為葉蕙提供最理想的教育、最體面的外表,也可以給她各種關懷,可是,就是有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硬”隔在她和葉蕙中間。即使在姑姑離世前,葉蕙緊緊地抱著姑姑羸弱的身體時,還是能生生地感受到,兩人中間有個“硬”橫在那里。
葉蕙不知道那個“硬”是什么,為了躲避和遠離它,她找了一個人,和自己一起抵制那個“硬”,她接受了那個始終站在她身后的大漢的求婚。
這個像是帶著使命專門為她而生的男孩,用全部的柔情化解著她的“硬”。不僅如此,婚后的他們還發現彼此的心性如出一轍,仿佛一對齒輪,在歲月的安排下,和諧地咬合、運轉著……他們并沒有像別的夫妻那樣,經歷過如火如荼的熱戀期、激情退潮的平淡期、柴米油鹽的審美疲勞期,而是直接進入了波瀾不驚、踏實的恒溫狀態。
在丈夫溫暖的關懷下,她懷孕、生子,并以繁忙而謹慎的態度,照顧著丈夫和兒子的生活,唯恐一不小心,這個世界上她僅存的兩個親人,再有什么意外和閃失,仿佛生活中的任何一次意外,都會讓她變為驚弓之鳥。
這樣的葉蕙,盡管不了解王維多有著怎樣沉重的過去,卻似乎能夠體會到他欲言又止的背后,印刻在骨子里的無奈及難向人言表的孤獨……人的經歷可能各不相同,但人生路途中,無奈、孤獨的感覺,卻不會缺席每一個人的生活。
在王維多的講述中,葉蕙仿佛看到了經年的自己,是一個找不到根、找不到方向、隨時都需要安全感、需要努力證明自己存在的人。
“過去的日子,總會在人的心里留下很多痛苦,沉溺其中只能讓今后的日子更加沉重。把它們封存起來,束之高閣,或者重新打開一個空間留給今天,這樣會不會輕松一些?”葉蕙對王維多說,也是對自己說。
王維多無語地注視著她。
看著王維多的眼神,她不由得一陣心慌。的確,以她的經驗與閱歷,以她的平臺與視角,與王維多保持一個水準的交流是不易的。更何況,她對他的過去一無所知,這些勸慰到底有多少說服力,她確實有些缺乏底氣和自信。但這次的談話至少改變了一種局面,葉蕙從一個被動的聽眾角色,變成了積極的參與者。
接下來,葉蕙發現,自己在漸漸地適應這個角色。一種被人需要、被人重視的感覺,在慢慢地充盈著她的內心,她靜靜地體會著這種感受,興奮、滿足又茫然。
王維多對她的需要,令她享受,也令她害怕。她害怕這種享受變成一種精神依賴,更害怕這種依賴,繁衍出更多的她不能掌控的東西。
她在患得患失的同時,順其自然地與王維多進行著友情的原始積累。
他們的關系,很快就發展到一種極其微妙的境界,如午后醇香的咖啡,或是下午閑適的紅茶,淺淺地發酵,慢慢地繾綣,有摯友的意味,卻無親昵的負累,它令人欣喜,更讓人從容,它使葉蕙長年打拼職場的心柔軟起來,平樸而安靜的生活蕩起些許漣漪。
葉蕙喜歡這種理智中夾雜著些許滿足、安全邊際較高的情感,她也愿意看著這種情感像一股清澈的小溪,歡快地從心田汩汩流淌,跳躍出一簇簇細小的浪花,活躍著平淡的生活,制造著一份份意外和驚喜,為寡淡而慣性的日子,帶來了片刻的生動和回眸。
她又是個懂得節制和控制情感的女人,她會讓這種“生動”和“回眸”從容地存在于她的情感中,而不使內心的道德天平失衡。
忠于友誼、忠于愛情,是她人生字典里最圣潔的信條。“忠誠”,讓她的精神高貴。
“敢于戴著鐐銬跳舞,只有在規矩的控制下,一切才會美好。”這是姑姑的座右銘,也是葉蕙的行為指南。
“規矩”蘊含著對誘惑的拒絕,是另一種自我堅守。“控制”是葉蕙心性的基調。
王維多看中的,就是葉蕙身上的這種“控制”特質。
以男人的眼光來打量葉蕙,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紅顏知己,以管理者的眼光來審視,她有璞玉之質,只需稍加修琢,便會光芒四射。
王維多首先用強者的思維,打破葉蕙的生存布陣。
他對葉蕙說:“人活著就要有讓眾人仰視自己的野心。”
而“野心”,是葉蕙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用正眼看過的字眼,如今在王維多的干預下,竟然以星星之火的態勢,占據了她的思維。她似乎看到一個陳舊的自己,沖破姑姑幾十年思維的桎梏,演化成一個勇敢的飛蛾。
從前她以中庸、隱忍的信條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盡管她時覺壓抑、郁結,但只要能讓自己的生活保持一份安全,她可以把自己的真實隱藏起來。而如今,王維多則用積極爭取、主動謀劃、不言放棄的觀念啟迪、點撥她。那些超時代的前瞻觀念、為了目標堅韌不拔、迂回取勝的理念和做法,都在悄然地影響著葉蕙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
葉蕙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也慎重地思考著自己的狀態。
在思考中,葉蕙的思想漸漸地活躍、生動起來,她仿佛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在慢慢蘇醒……對權力的向往和把控欲,對內在的審視和挖掘過程,都讓她陶醉其中。她甚至覺得自己被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氣息。
被激活了,野心、謀劃、目的,這些在她人生經歷中,完全被忽略的意識,現在都被她請進了自己的思維。
她第一次理直氣壯地籌劃與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她看到一個沉睡經年的精靈在漸漸地蘇醒,欣喜中伴隨著一種強烈的渴望,渴望的背后又涌動著一股巨大的力量,這力量,需要一個全新的自己來釋放。
“好吧,從明天開始,向人生第一個目標出發!”
“不是明天,是現在!你的問題不是時間,而是態度與觀念。”王維多語氣強硬,神色凜然。
葉蕙不由得思忖片刻,然后認真地說:“好吧,從現在開始努力,向主任的位置沖刺!”
“不,你的第一個目標是檢察長。你可以做到,相信我!”這句話,王維多卻是以很柔軟的口吻說出。
葉蕙頓時瞠目結舌。
可是,一年后,當葉蕙坐上了兩辦主任的位子,兩年后她又接管了副檢察長的一部分工作后,完全讀懂了王維多的話,也完全了解了中國官場的規則,再沒有什么事情會令她意外和吃驚了。一個更大的欲望、更強烈的野心,強烈地撞擊著她的身心。她要再一次借用王維多這個平臺,實現自己的下一個目標。
葉蕙撥通了王維多的電話,講了檢察長姥姥周年忌日的操辦計劃。
王維多叮囑葉蕙,只要把老人家的相關信息發個傳真給他,他就會安排好一切。這件事,無須葉蕙過多出現在場面上。
王維多做事的風格和水平,葉蕙當然見識過,她多日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了實地。
葉蕙下樓來到傳達室。
于大爺在悠閑地喝茶水看著報紙。
“于大爺,報上有什么新聞啊?”她將聲音高揚了幾度,想用音調的不同,區別于上班時的自己。
見葉蕙情緒極好,于大爺也放松地亮著嗓門兒說:
“報上沒什么新聞,只是街上傳著,市長親戚趁著鬧水荒發黑心財,把井水當礦泉水賣給百姓。怪不得,他上臺后荒廢了水利工程,原來是為了賺這份黑心錢!”
好可笑的推理,葉蕙在心里笑著。引水工程諸多環節中的好處費,與賣水的利潤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把這兩種因果關系扯在一起的,除了于大爺恐怕不會再有第二個人了。
她像是嘮家常地和于大爺談起大院的安全問題。
于大爺一看辦公室主任和自己談起了工作的事情,就放下手里的報紙說:“主任,您放心,這里不是銀行,也不是軍事要地,沒人會打這兒的主意。再說了,只要我在這兒,就是只蚊子也甭想逃過我老于的眼睛。您就放心回去休息吧,一會兒,曲副檢察長走了,我就去把大門鎖上。”
于大爺的話驗證了葉蕙的想法。
那么,剛才那兩個人是來找曲副檢察長的。曲副檢察長很可能知道葉蕙來過,她不打個招呼就走,明顯有些不妥。
葉蕙走出傳達室,輕聲地哼著歌曲,敲響了曲副檢察長的門,沒等里面說請進,便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推門而入:“曲檢,剛才聽說您來加班了,有要我幫忙的嗎?”
“沒事,剛剛有個老鄉過來談點兒事,我正要走呢。”
“對呀,已經五點了,我送您回去吧,別讓家人著急。”
“你也不用送我,我正想走走路,溜達溜達腿呢……”兩人邊說邊鎖上門,走出了辦公大樓。
站在大門口,葉蕙目送著曲副檢察長漸行漸遠的身影,陷入了沉思。
檢察院只有兩個副檢察長的位置,楊副檢察長退休后,副職的位置只有曲副檢察長一個人了。他除了主管原來的那一部分業務外,還接管了楊副檢察長分管的部分業務。
曲副檢察長,在檢察院系統的名聲也是響當當的。葉蕙大學畢業分配到檢察院做辦公室文書時,正好屬于他的分管范圍,很快就領略到他工作的嚴謹和認真程度。他要求葉蕙,每天必須把經手的文件精神全部掌握,做到有問必答,而他本人,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閱讀過的文件爛熟于心。葉蕙崇拜他的記憶能力,院里的同事們,也非常敬重這位做事認真、自我要求嚴格的副檢察長。
他從軍隊轉業到檢察院,三十二歲開始打拼,憑著樸實能干的工作作風,和謙卑低調的為人處世,贏得了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尤其是經他調查結案的幾樁案例,成為全國檢察院系統的優秀范本后,使他在人才濟濟的檢察院脫穎而出,很快就晉升為本系統最年輕的副檢察長。這對于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他來說,其中的甜酸苦辣是別人無法體會的。
上帝是公平的,不會讓你享受到所有的快樂,也不會讓你承受所有的痛苦。就在他的仕途還算比較平坦的時候,愛人卻身患嚴重類風濕病,臥床幾年了。
妻子高額的醫療費、女兒巨額的大學學費,使剛剛五十出頭的他承擔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壓力。灰白的頭發,干澀的皮膚,都將他的生存狀態清晰地表露出來。
他平常沒有什么特殊的愛好,煙酒不動,只是喜歡喝點兒茶、唱唱歌,但就這一點兒簡單的愛好,現在也沒心情享受了。
前段時間,有人傳說今年市委換屆,檢察長高升,他可能會是檢察長的最佳人選。他卻苦笑著說,這輩子他最后的愿望就是孩子能自立、老婆能下地。
曲副檢察長對檢察長的位子,是不是真的不動心,葉蕙不知道,但她卻清晰地知道,自己非常在意副檢察長的位子。他若順利升遷,副職的位子便又多了一個,自己的機會就會相應地多一份。
葉蕙站在傍晚太陽的余光中,默默祈禱著有關曲副檢察長的“傳說”早點兒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