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油畫疑云(6)
- 首屆世界華語懸疑大賽優秀作品選集(伍)
- 王新 南下的夏天等
- 2983字
- 2018-04-13 14:23:18
兩人很快沿“倒三角”坡路而下,順十三級臺階經左側甬道來到“品”字形三間密室前,看看林蕊卿有些腿軟,宋明新推開前面石門,攙著林蕊卿靠墻角邊坐下,從背囊中拿出水壺和面包遞給她。林蕊卿喝了水,吃下一片面包,感覺體力已恢復,她擰亮夾帽燈,看著拿手電沿墻角巡視的宋明新走到左側密室旁,一股不祥預感忽然降臨,左手撐地剛要起身,頓時覺察到掌下有異動,眼前一陣模糊,她“啊!”地一聲驚呼,突然間,宋明新捂住脖子“撲通”癱倒在地,背后出現了一團黑影,黑影腳踩住宋明新頭部,指著林蕊卿低聲喝道:“別動!”
密室風云突變,黑影的出現讓兩人都措手不及。林蕊卿聲音有些發顫地問:“你……你是誰,想干什么?”
黑影一把扯掉黑色頭罩,“劉曉東!”林蕊卿失聲驚呼。“是我,沒想到吧,嘿嘿,我在通仁塔下恭候多時了,把經書交出來吧。”
“經書,什么經書?”林蕊卿隨口敷衍難掩更加吃驚。
“嘖嘖,你裝蒜的水平跟考古發掘比起來可差遠啦”,劉曉東像一個斬獲大獎的導演,得意地道出他執導的“大片”過程:他一路跟蹤宋明新和林蕊卿來到驪山鎮,直到半夜悄悄地跟在兩人身后摸進寶應寺。尾隨著打開石板進入地道,然后再次“恭候”兩人。
林蕊卿質問:“你要獨吞經書?為什么?”
“你以為我從海外回來捐款建渤海美術館只為愛國、為了傳承和弘揚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嘖嘖,那不過是一件漂亮的外衣,人都是需要包裝的,是有目的和追求的。”
“你忘了我的曾祖父和你曾祖母是紅顏知己,他們曾經生死與共、患難相助就是為了不讓國寶落入強盜之手?想不到你同他們也是一路貨色!”
“閉嘴!”劉曉東惱羞成怒,他眼球鼓突著吼道:“你個黃毛丫頭知道什么?如果不是譚靜嫻一直暗戀著林峰,她怎么會甘冒殺身之禍為你們林家保存這個秘密?紅顏知己,哈哈哈,那不過是林峰粉飾自己虧欠譚靜嫻的糖衣,七十年啊,就只是為了那個虛幻的糖衣,我的曾祖母都不曾像撫養她的兒子、孫子那樣含辛茹苦地照料那幅《秋林盡染》,因為那里有一個裹著糖衣的偽君子!”
“你瘋了,完全瘋了”林蕊卿兩眼頓生寒意。
“行了,我給你啰嗦的夠多了,把經書交出來,快點!”林蕊卿看了眼癱坐在地上的宋明新,“你把他怎樣了,如果他有個三長兩短,我就毀掉經書!”“吆呵,想不到你對他還有情有義”劉曉東在宋明新脖頸處拿捏了幾下,像老鷹抓小雞似地宋明新拎了起來。“我這功夫練了十幾年,下手自然有數,我數到三,你把經書扔到我腳下,我把人還給你”劉曉東說完,就開始計數,數到“二”時,他隱隱露出一絲獰笑,那只鷹爪正要伸出擰斷宋明新的脖子,林蕊卿忽然把經書一擲,“啪!”地一聲落在了左邊門角處。
劉曉東一愣,緊接著一腳踢開宋明新,在他的腳剛剛邁過正室中軸點的瞬間,林蕊卿抬腳在墻角地面上一跺,就聽“咣當”地一聲巨響,劉曉東身體向下猛地一墜,但他反應奇快,奮力向前一跳,腳下的石板已向下兩邊分開,一個長方型的巨大陷阱出現在正室中心位置,雖然劉曉東向前跳出近三米,但也只是剛剛抓住井口邊緣,沒容他喘口氣,室內四周像井噴一樣,噴發出驚人流量的黃沙,沙粒極細,噴口處有的像武士利劍刺出,有的又像天女散花,從四面八方撲向室內各個角落,然后匯入陷阱中。林蕊卿剛把宋明新扶住,被鋪天蓋地的黃沙給驚呆了,她不顧沙浪的沖擊,貓腰貼墻角拼命趕到左邊門角,就在俯下身子拿起剛剛被沙子覆蓋下的經書的一瞬間,突然覺得右腳腳踝一緊,一只沾著沙粒的大手抓住了她,林蕊卿嚇得大叫起來,雖然拼命掙扎但她的身子仍不斷被拖向陷阱……
忽然,一陣陣揚起的沙子撒向劉曉東的頭上!原來處于半昏半醒狀態的宋明新被墻角噴出的沙子灌進嘴里,嗆了兩口沙子后清醒過來,聽到林蕊卿凄厲的叫聲,隱約看到陷阱中有個晃動的身軀,接著發現了拼命掙扎中的林蕊卿被拖向陷阱口,他迅速雙手做銑,捧起黃沙接連不斷地撒向劉曉東的臉面。
劉曉東看準林蕊卿俯身抓住經書的時機,像抓住救命道一樣拼命抓緊林蕊卿的右腳,誰知轉眼間,一捧捧的黃沙劈頭蓋臉地灑落,他的眼睛一下被迷住,抓住林蕊卿的手不由得松開了,接著就是跌落陷阱的慘叫,黃沙頃刻間淹沒過他的頭部,只有兩只手臂伸向空中胡亂揮舞著,很快,一切都淹沒在沙海里,注滿陷阱的黃沙直至在密室地面堆起三、四厘米的沙層才漸漸停歇。
密室終歸于寧靜,兩人看著對方都像個沙雕木偶,不由笑了起來,接著都是一陣咳嗽。
(十二)皮紙隱字書
憑借“積沙陷阱”斗倒了陰險的劉曉東,也保住了經書,兩人自然喜上眉梢。他們走出密室,找到一處干凈的地方研究《無量壽經》。
打開經書首頁,意外發現普休大師所寫的“五濁眾生,阿彌陀佛”八個字已經殘缺不整,令人驚奇的是殘缺處露出許多沒見過的小字,再往后翻,發現二至四頁都是如此。原來普休大師將真相寫成小字后,這四頁包含藏圖的紙是一種青皮與藤混合的皮紙,用暗青色筆書寫完以后再反復刷上幾遍均勻的米漿,最后提筆在表頁寫上八字佛理和經書,如果沒有巧遇大量流沙沖刷或多次水洗是看不到真相小字的。真是“無巧不成書”,宋明新和林蕊卿在品字密室遇到劉曉東要奪書滅口,多虧林蕊卿啟動“積沙機關”才脫此難,大量黃沙的沖刷就像一張張磨砂紙讓下面的小字顯露出來,皮紙隱字術就此破解,渤海國謎一樣的面紗和圍繞《正始石經》金冊下卷的有關信息呈現在兩人面前:
公元714年,唐朝使臣崔忻奉皇命冊封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后的返回途中,在黃金山下開鑿了兩口水井,并刻下漢字石碑題記。此后,渤海國人仿唐朝建筑風格,在深山峽谷中鑿井取水,供灌溉飲用。公元916年以后,遼西的契丹趁國力衰退的渤海國遷都上京之時發動入侵,渤海國勢單力孤,一方面多次派遣使臣向大唐國求救,一方面悄悄派遣星象師選址,最終出都城沿長白山北側峽谷地帶暗暗挖掘地道,串接起長白山地下長廊的“北斗七星”古井不僅能提供作戰時士兵們的飲用水源,經過巧妙偽裝后還起到通風換氣的作用。
然而,在渤海國硝煙四起喊殺連天的時候,大唐卻坐視渤海國于危難中而不顧,遲遲不肯發兵救援。公元926年,飽受戰爭苦難的唐朝藩屬——渤海國被契丹遼國滅亡,結束了兩百二十九年的興旺與掙扎、愛恨與情仇。兩年后,契丹為使渤海人忘其國土,放火將渤海故都化為灰燼,渤海國的許多遺民不堪忍受契丹人肆意踐踏與毀滅他們的文明,相繼在渤海故地爆發了多次復興運動斗爭,他們曾悄悄將珍寶、法器、卷宗、經書通過“北斗七星”地道,秘密埋藏于寶應塔下的地宮里,期望這樣能保留住一些渤海國的文化精品,以傳承后人。遺憾的是,復興運動很快被血腥鎮壓,他們埋藏的寶物被多批盜賊洗劫殆盡,終至遺愿成空。
多次探訪密道的普休大師在回味這段歷史時,也不禁連聲吟誦“阿彌陀佛”。
林峰避難時無意間進入寶應寺,普休大師不顧個人安危收留了他,面對日偽鐵騎多次入寺搜查,面對反復盤問,以其出家人特有的佛理禪語巧妙周旋,一次次化險為夷。普休大師的善行義舉深深地觸動了林峰,從此常與大師徹夜談心,每當有困惑或混沌時,都能得到普休大師撥云見日般的點化。
一天深夜,密道內的林峰把貼身收藏的《正史石經》金冊下卷拿給普休大師看,并把金冊的曲折由來和坎坷經歷和盤端出,他托大師保管金冊,等時局好轉時再來取。林峰問普休大師藏在何處最好,普休大師取出一張手繪的“北斗七星”圖,用手指在林峰掌心寫下“見塔如見人,見人如見物”十個字。收下金冊后,普休大師拿出一把銅鑰匙交給林峰,囑咐他務必收好,因為那把銅鑰匙是打開暗藏毀損機關鐵盒的唯一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