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甲午戰爭爆發 清政府錯誤的戰爭指導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自古以中國為師,向有一葦可航、唇齒相依的說法。19世紀中葉,中國與日本同時遭遇西方堅船利炮的沖擊,先后與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被迫開關。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又幾乎同時奉行自強運動,在日本叫作“明治維新”,中國稱作洋務新政,或者自強新政。中日兩國從一條起跑線上朝近代化方向起跑之后,距離很快便拉開了,日本舉國一心,于1868年提出“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三大方針,從經濟、政治、文化全方位向西方學習。中國辦洋務僅襲皮毛,還要與頑固派爭來辯去,舉步維艱。中國發展自己的時間就這么被耽誤了。

據學者統計,在中國,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總共興辦了大約60個近代企業,總投資大概5300萬兩銀子。其中軍事工業21個,投資3700多萬兩。以30年計算,平均每年2個,每個投資170余萬兩。如果再加上在洋務派影響和特別批準下,以官督商辦名義興辦的民族資本主義近代企業,也不過共有120余個,合計投資約5800萬兩,平均每年4個,每個投資不及200萬兩。樊百川:《清季的洋務新政》第一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頁。在日本,有學者統計,從1868年到1892年,日本總共建成5600多個公司,總投資資本達到2.89億日元,平均每年設立225個公司,每個公司資本差不多1100萬日元,大概折合中國的銀兩700多萬兩。高橋龜吉:《明治大正產業發達史》,第24頁。轉引自樊百川《清季的洋務新政》第一卷,第22頁。

日本明治維新期間在洋務企業方面的成就和中國洋務新政相比,中國方面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看到,中國的洋務新政,大體上可以與日本幕府末期的改革相比較,改革主體、改革內容大體相近;改革效果,中國尚不及日本幕府。盡管兩國都具有早期現代化的特征,但與真正的現代化進程相比較,還有距離。洋務新政與明治維新,實際上是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明治維新以后,明治政府逐漸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日本社會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這些改造刺激了日本社會自由民權運動的發生,推動了日本社會向資產階級憲政國家的轉變。自由民權運動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卻促進了日本產業政策向自由資本主義方向轉換,大量國有企業廉價處理給民營企業是一個標志。這個轉換,標志著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中國在19世紀內完全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只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淖中越陷越深,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很難有大的步伐。參見張海鵬《19世紀中日兩國早期現代化比較研究》,收入張海鵬《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頁。

早在16世紀,日本政治家就有擴張主義野心。明治維新后,日本明治天皇立志要“繼承列祖列宗之偉業”,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圖謀奪取琉球、朝鮮和臺灣。明治維新的先驅者吉田松陰提出“北割滿洲之地,南收臺灣、呂宋諸島”。“脫亞入歐”論的主張者福澤渝吉要求日本“應同西洋人對待中國朝鮮之方法處分中國”吉田松陰、福澤渝吉言論,引自水野明《日本侵略中國思想的驗證》, 《抗日戰爭研究》1995年第1期。。這是為發動侵華戰爭制造理論根據、提供輿論準備。

在擱置琉球談判后,日本立即抓緊擴軍備戰,建設海陸軍,為此,成立直屬天皇的參謀本部,還派遣大批間諜到中國偵察敵情。1887年春,參謀本部陸軍大佐小川又次綜合偵察結果,提交了《清國征討方略》,對中國總兵力和各省軍力分布作了詳細報告,分析了清政府的財政、軍費、海軍建設、沿海和長江防御設施、官僚和國民素質,比較了日本政府財政狀況、軍費和海軍建設,日本官僚和國民素質,提出“斷然先發制人,制訂進取計劃”的侵略計劃,建議以8個師團軍力“攻占北京,擒獲清帝”小川又次:《清國征討方略》, 《抗日戰爭研究》1995年第1期。。

1890年,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在日本第一屆國會上提出“主權線”和“利益線”概念,認為日本是主權線,朝鮮是利益線,為了確保利益線,就要進取中國。顯然,日本將發動侵華戰爭的命題已經提上國會講壇。在第四屆國會上,天皇提出所謂“兼六合而掩八纮”引自井上清《日本歷史》下冊,天津市歷史研究所譯校,天津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68頁。,實際上就是批準了發動侵朝侵華戰爭的方針。

1893年,日本政府成立“出師準備物資經辦委員會”,頒布《戰時大本營條例》,這是日本邁向侵華戰爭的重要步驟。同時,派出參謀次長川上操六率隊到朝鮮和中國各地考察,布置了軍事間諜網,構思了進攻作戰的細節,得出了對華作戰可以穩操勝券的結論。

日本間諜布置中國各地,隨時報告中國情況。中國對日本情況則甚少掌握。中日開戰后,與軍令部和外務省有直接聯系的著名間諜宗方小太郎一直在威海衛北洋艦隊基地刺探軍情,中國官方發現了他傳出的情報,對他發出了抓捕通報。但宗方在離開威海衛乘船到上海的途中用湖北蔡甸商人的假身份騙過了所有檢查,順利回國。《宗方小太郎日記》1894年9月11日、12月14日條,載戚其章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日戰爭》第六冊,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123、132頁。參見張海鵬《甲午戰爭與中日關系——對甲午戰爭120周年的反思與檢討》,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3期;又作為序言,載張海鵬、崔志海、高士華、李細珠合編《甲午戰爭的百年回顧——甲午戰爭120周年學術論文選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甲午戰爭爆發。1894年2月,朝鮮南部東學道農民秘密會社發動起義,起義軍打出了“逐滅夷倭”“滅盡權貴”口號,表示了反對外來侵略和封建統治的態度。5月占領了全州,朝鮮國王請求中國出兵幫助鎮壓。此時日本正在尋找出兵朝鮮的借口,便誘使清政府先出兵。駐朝鮮的袁世凱在得到日本公使“我政府必無他意”的保證后,電告國內。主持軍務外交的李鴻章經請示光緒皇帝,決定依保護藩屬的舊例,派直隸提督葉志超率兵1500名援朝,并按約通知了日本方面。日本政府見陰謀得逞,立即決定出兵朝鮮。6月5日,日本政府成立戰時大本營,13日在仁川登陸的日軍即達8000人,同時迅速占據軍事要地,完全控制了首都漢城。這樣,中日形成了軍事對峙。

中國方面對日本的舉動大為震驚。這年恰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慈禧太后為了修建圓明園,以及為了仿效乾隆,要做60歲大慶,挪用軍費陳先松對“挪用”海軍軍費做了詳細研究。他根據現有檔案文獻資料認為,頤和園工程經費約為814萬兩白銀,出自海軍衙門經費約為737萬兩,出自總理衙門經費約為77萬兩,屬于挪用性質的海軍衙門經費約705萬兩,挪用海防??顢殿~不會超過67萬兩。參見陳先松《修建頤和園挪用“海防經費”史料解讀》,收入《甲午戰爭的百年回顧——甲午戰爭120周年學術論文選編》,第42頁。,而且令大小官吏貢獻年俸若干,完全不顧民心向背,不顧大戰當前,一意粉飾太平。李鴻章外交努力的方針即為“避戰求和”。他一方面電催袁世凱抓緊平定東學道起義,另一方面勸導朝鮮主動改革內政,以消除日本出兵的借口。豈知日本早已打定“外交被動,軍事主動”的決心,繼續增兵不已。中方因寄望外交努力,不僅不敢增兵,且令部隊待在起義發生地牙山一隅,軍事上越來越陷于被動。這時日本又破譯了清政府與駐日公使之間的往來密電,完全掌握了中方內部的運籌機密。

這時候,東學道起義已經平息。在與日本交涉雙方同時撤軍無效的情況下,李鴻章轉而尋求俄、英兩國的調停。俄國當時在修筑西伯利亞大鐵路,正是它的這一行動促使日本搶先西進,用明治天皇的話說,如等俄國把鐵路修成,必輕取朝鮮,日本將“遺恨萬年”。因此,盡管俄國嚴厲要日本罷手,日本決意不顧。英國則另有打算,它為了與俄國抗衡,正想利用日本,而日本也一直在謀求英國的支持,這樣英國的“調停”變成英、日兩國的勾結。7月,日、英新約簽字,英國答應將取消以前對日本的不平等條約,公開同意日本對朝鮮的政策。

面對日本的挑戰態勢,清政府決意進兵,李鴻章派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部進駐平壤。7月21日,清政府雇英國商船“高升”號運兵增援牙山守軍。23日,日本迫不及待,派出軍隊占領朝鮮王宮,囚禁朝鮮國王,組織傀儡政權。25日,日海軍“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艦突襲牙山附近豐島洋面護送運兵船“高升”號的中國軍艦“廣乙”號和“濟遠”號,戰斗持續一個半小時,“廣乙”重傷,“濟遠”受傷退逃旅順。接著日艦攔住“高升”號,令其投降,遭拒絕。“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下令將“高升”號擊沉,船上800名中國陸軍官兵殉難。日艦還俘獲了中方的護航木殼輪“操江”號。豐島海戰同日,日陸軍以兩倍于清軍的兵力進攻牙山,中方主將葉志超敗退先逃,另一守將聶士成率部苦戰不支,29日亦向平壤撤退。

8月1日,在日本政府對中國宣戰后,清政府對日本宣戰。是年夏歷甲午,歷史上稱這一次中日戰爭為甲午戰爭。日本則稱為日清戰爭。日本對中國宣戰后,大本營遷到廣島,天皇以大元帥身份到廣島來統率大本營,舉國一致的戰時指揮體制正式形成。“集中目標,討伐中國”的情緒,彌漫全國。

甲午戰爭開始后,李鴻章從外交上的“避戰求和”轉向軍事上的“消極防御”。在陸戰方面,光緒帝要他令北路援軍與牙山守軍合攻漢城,趁日軍立足未穩,爭取扭轉戰局。而李則主張穩扎穩打,先守定平壤再說。在海戰方面,日本把與中國爭奪制海權看作戰爭取勝的前提,而李鴻章為北洋水師確定的方針是“避戰保船”,在渤海灣內“作猛虎在山之勢”。這就等于放棄了黃海的制海權,使朝鮮守軍陷于孤立,日軍得以放膽從海上運兵,實施陸上攻擊。

9月,中日陸上較量的焦點是平壤戰役。其時中方在平壤的兵力有1.5萬人,山炮28門,野炮4門,機關炮6門,總指揮為葉志超。日方攻城兵力約1.7萬人(實際參戰兵員1.2萬人),有山炮44門,司令官山縣有朋。由于補給困難,日軍只帶兩天干糧,彈藥也有限,山縣令部下拼死力戰,不得生為俘虜。15日凌晨,日軍分四路向平壤發起猛攻,正面御敵的回族將軍左寶貴身先士卒,在城上親燃大炮轟敵,“手發榴彈巨炮三十六彈”,最后中彈犧牲。日軍從側面攻破玄武門,葉志超重演牙山故事,令守軍連夜撤出平壤,一路狂奔,逃過鴨綠江。平壤戰役僅一天即告結束。

平壤失守之日,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護送援軍在鴨綠江口大東溝登陸,17日中午返航時,在鹿島海面,見西南方向一片黑煙,來船皆掛美國旗,及近突然改為日本旗。一場日本方面蓄謀已久的黃海大海戰爆發了。中國參戰的軍艦10艘,總噸位為31366噸,總兵力2000余人;日本參戰的軍艦12艘,總噸位40849噸,總兵力3500人。中國軍艦平均航速為每小時15.5海里;日本軍艦平均航速為每小時16.4海里,其中第一游擊隊為每小時19.4海里,最快的“吉野”竟達每小時23海里。日本艦隊擁有各種火炮268門,其中速射炮97門;北洋艦隊各種火炮173門,但卻沒有一門速射炮。所以,日本艦隊在噸位、兵力、速度、炮火等方面都占有明顯優勢。參見戚其章《甲午戰爭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6—127頁。日艦以突襲方式有備而來,排出魚貫縱隊陣勢。中方在護航返航途中臨時應戰,散開成人字雁形橫隊,“鎮遠”“定遠”突前成掎角之勢。這個陣勢雖有利于發揮艦首重炮火力,但機動性較差,側舷炮和尾炮也不能對敵。日艦抓住這一弱點,“吉野”等四艘快艦冒險橫過中方陣前,穿插圍攻右翼最弱的“超勇”“揚威”二艦。在急需調動應敵的關鍵時刻,中方旗艦“定遠”號飛橋因年久失修,被大炮震塌,丁汝昌跌落受傷,造成指揮中斷,各艦遂獨立作戰。“超勇”“揚威”噸位小,火力弱,內艙均為木質,在數艘日艦的圍攻下,兩艦官兵奮勇抵抗,終因中彈后火勢難以撲救而焚毀,“超勇”管帶黃建勛犧牲,“揚威”管帶林履中憤而蹈海?!爸逻h”“經遠”“濟遠”三艦被日艦分割,經激戰,“致遠”彈藥告罄,船身中彈傾斜,管帶鄧世昌決心追撞日艦“吉野”,不幸中魚雷沉沒,全艦官兵250人壯烈殉國?!敖涍h”受傷后亦在追擊敵艦時中魚雷沉沒,管帶林永升等250余官兵犧牲?!皾h”在受傷后退出戰場,駛回旅順,其管帶方伯謙后來受到軍法處置。丁汝昌負傷后拒絕進艙,仍坐在甲板上鼓勵士氣。主力艦“定遠”管帶劉步蟾、“鎮遠”管帶林泰曾率部與日艦主隊對陣,兩艦均中敵彈上百發,仍堅持戰斗,“鎮遠”以重炮命中敵旗艦“松島”,引起大火和爆炸,斃傷日軍百余人。下午五時,“靖遠”主動代替“定遠”升旗集隊,欲繼續血戰,日艦見天色已暗,先行撤出了戰場。

黃海海戰前“致遠”艦士官在煙臺留影

(采自日本《近代百年史畫報》,第6集)

黃海大海戰是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機艦隊的大規模海戰,中日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機械化程度之高,戰斗時間之長,景狀之慘烈都是空前的。海戰結果,中方“致遠”“定遠”“揚威”“超勇”“廣甲”五艦沉毀,傷亡800余人。日方“松島”“比?!薄俺喑恰薄凹啊薄拔骶┩琛蔽迮炘庵貏摚瑐?00余人(包括艦隊司令伊東受傷,“赤城”艦長坂木斃命)。中方損失較大,但主力艦只大部保留,日軍一舉殲滅北洋艦隊的圖謀沒有得逞??偨Y這次海戰的教訓,首先要檢討的是李鴻章的“保船制敵”的消極作戰方針。其次,中國海軍近代化建設落后于日本也不可忽視,這包括海軍經費的嚴重不足和被任意挪用,導致新型武器裝備的缺乏。再次,全國海軍領導機制的不統一,使得只有一支北洋艦隊與日本全國海軍對壘,而南洋等水師則袖手旁觀。最后,還有海軍專業化指揮、訓練水平滯后等。這次海戰,對中方來說是遭遇戰,指揮員事先沒有與日軍大戰決戰的準備。因是護航,各艦攜彈不多,造成海戰中彈藥嚴重匱乏。如中方航速最快的“致遠”艦在咬住日方最猖獗的“吉野”艦后,就因炮彈用完,才抱死追撞敵艦,終被擊沉。戰后,清政府派員查驗北洋艦隊,發現尚有大批炮彈放在倉庫里未帶上艦。在兩國交戰狀態下,前敵指揮員在消極戰略思想指導下疏于作戰準備的教訓是嚴重的。

黃海一戰,北洋艦隊的受傷艦只需要修理。李鴻章借口“海軍快船太少,僅足守口,實難縱令海戰”,不準艦隊再出海。這樣日本便完全掌握了制海權,可以無顧忌地執行他們的陸上作戰計劃了。10月24日,以大山巖為司令官的日軍第二軍約3萬人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登陸行動持續9天,這是對其實施海上襲擊的極好時機,然而北洋艦隊沒有出動。日軍上岸后,抄旅順的后路,進攻金州。當時旅大地區中國軍隊的主力宋慶、劉盛休部已調往鴨綠江防線,后補充的30余營,13000人多為沒打過仗的新兵。更成問題的是,前敵沒有主帥,各統領并立,難以協同作戰。駐旅順的六支部隊只有總兵徐邦道率2000余人,進援金州。緊要時刻,大連守將趙懷業只顧逃跑,拒絕支援,11月6日金州失陷。次日,大連也落于敵手。旅順是李鴻章苦心經營10余年,耗資上千萬銀兩建成的北洋海軍重要基地,號稱“鐵打的旅順”,與威海基地互為掎角,扼守渤??冢瑧鹇晕恢脴O為特殊。港內有北洋艦隊大量設施,沿岸依險要地勢筑有海岸炮臺13座,陸地炮臺9座,配備德國克虜伯大炮近百門,時稱東洋第一要塞。日軍感到正面進攻難打下來,才定后路抄襲之計。日軍拿下金州、大連后,休整了10天,18日向旅順發起攻擊。李鴻章指示:“寧失灣,斷不失旅?!?img alt="李鴻章:《復旅順龔道》(光緒二十年十月初五日), 《李鴻章全集》第二十五卷電報五,第103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33278/10771608303606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t6-54.png?sign=1755465426-OUS4LSgDYsldxJWjTpJAsYTv4sBlRWwU-0-fffec140f990c7e25f67605c594bdf46">李鴻章調集了約2萬援軍,特別是宋慶部從鴨綠江前線撤退,主動要求回攻金州,對日軍形成夾擊。李鴻章急于把這一重要部署通知旅順守軍,電報卻打不通,只好派人扮作鄉民渡海送信,送信人半路被日軍抓去當了挑夫,縫在衣中的信未被搜去,也沒能送達旅順守軍。當宋慶等部攻到金州城郊時,旅順守軍也進行過一次成功的出擊,可惜他們不通信息,沒有配合,錯失了戰機。不久,旅順守將動搖敗逃,只有徐邦道部堅持拼了一下,終于不支,22日旅順陷落。日軍進城后瘋狂屠殺中國軍民,約2萬和平居民被殺害。有關日軍旅順大屠殺的詳細研究,參見關捷《日軍旅順屠殺研究》,載張海鵬主編《第二屆近百年中日關系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3—10頁。旅順大屠殺引起國際輿論不滿,日本外相陸奧宗光也記下了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披著文明的外衣,實際是長著野蠻筋骨的怪獸。”[日]陸奧宗光:《蹇蹇錄》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第63頁。

在日軍第二軍花園口登陸的同日,以山縣有朋為司令官的日軍第一軍萬余人渡過鴨綠江,向虎山、九連城攻擊前進。中國防線有清軍70營,2萬余人,總指揮是75歲的老將宋慶。宋以作戰勇敢聞名,但他調遣不動各軍將領。只兩天,防線便崩潰,日軍連克九連城、安東、鳳凰城,進逼摩天嶺。此時山縣聞知第二軍已攻下旅順,便急欲向內地進軍。12月1日他命令所屬第三師團6000人占領海城,結果被中國軍隊包圍。19日日軍企圖突圍,與宋慶、劉盛休部激戰于缸瓦寨,在雪地廝殺中,日軍凍傷逾千,不得不縮回海城困守。此后清軍集結十倍于日軍的兵力,約6萬人,五次攻海城而不下。直到2月底,日軍增援部隊在太平山一戰取勝,以戰斗傷亡250人,凍傷4000人的代價,解海城之圍。海城爭奪戰是中日雙方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陸上戰役。

日軍打下旅順后,又從國內增調兵力,以2萬人轉撲北洋海軍的另一重要基地威海。威海港居山東半島突出部,三面環陸,中間有劉公島及日島,形成東西兩個出口,島上和陸地南北兩幫建有炮臺8座,配置德、英等國造的新式大炮百余門,可謂地勢險要,工事牢固,是清政府海軍提督衙門所在地。黃海大戰后,北洋艦隊余下的7艘戰艦、6艘炮艇、13艘魚雷艇和2艘練船都停泊在這里。根據李鴻章“水陸相依”, “不得出大洋浪戰,致有損失”的指示,這些船也就變成港內的固定炮位。日軍仍用打旅順時的辦法,趁山東境內清軍主力馳援遼東,兵力空虛,采取陸上包抄。1月20日,日軍在榮城灣登陸,清軍未在山東半島布置防守,日軍登陸,沒有遇到抵抗。登陸后的日軍從背后向威海發起包抄。1月30日至2月3日,威海岸邊南北兩幫的炮臺先后失陷,千余守軍戰死。炮臺統領戴宗騫自殺。那些海岸炮除一部分被中方自毀外,悉數落入日軍手中。日軍又封鎖了東、西出港口,從陸海兩面向港內開炮,使北洋艦隊陷入絕境。丁汝昌下令港內布雷,決心死守。劉公島及日島炮臺守軍同艦上水兵一起堅持抵抗。2月4日夜,日本魚雷艇偷襲旗艦“定遠”號,“定遠”擊毀敵艇,自身也被重創。最后,“定遠”彈盡,管帶劉步蟾沉艦自裁。“來遠” “威遠”“靖遠”等艦也陸續被敵人擊沉。魚雷艇管帶王平領命率隊出擊時逃跑,結果魚雷艇全部損失。2月7日,北洋艦隊內的外國雇員和牛昶炳等一批將領煽動部分士兵嘩變,“向丁提督乞生路”。10日,這些人再次向丁施壓,要求投降,均被拒絕。丁汝昌下達的沉船突圍命令,他們不執行。11日,丁汝昌及統領張文宣、楊用霖等人自裁殉國。牛昶炳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11款。“鎮遠”“平遠”等6艘殘余艦船和基地內大批裝備被日軍繳獲。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由于李鴻章系統的淮軍節節失敗,清政府又把湘軍調上來,任命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指揮6萬人,防守山海關內外,拱衛北京??墒窍孳娬諛硬恍小@线~的劉坤一,身任兩江總督、湘軍統帥,可以節制各軍,卻不親臨前線,坐視海城被日軍攻占。清軍指揮不靈,軍無斗志,節節敗退,到3月上旬,兵敗如山倒,連失牛莊、營口、田莊臺,大量軍火、輜重被日軍擄去。日軍占領遼西,有進取北京之勢,威脅清廷安全。

光緒皇帝及其原來主戰的一派人,也只能與慈禧太后統一意見,向日本求和。旅順戰役后,西方列強開始擔心日本的過分擴張會威脅到他們自身的利益,感到有必要對其加以限制。英國警告日本:如果進攻北京,促使清王朝崩潰,對日本沒有好處。美國也向日本表示,若戰爭延長,其陸海軍的進攻不能節制,與東方局勢有利害關系的歐洲列強,難免不向日本提出不利其將來安寧和幸福的要求,以促成戰爭的結束。這時,日本國內的兵員已經抽空,雖然以山縣有朋為代表的軍人主張乘勝直抵北京,進行直隸決戰,首相伊藤博文卻認為,打垮了清政府,勢必引起列國干涉,會使日本戰而無獲。他主張對清政府迫訂和約,最大限度地從中國撈取實惠。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日本政府先是拒絕了清政府派出的議和代表、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和兵部左侍郎、湖南巡撫邵友濂,聲稱他們資格不夠,點名非要有“一切便宜行事,定議和局,簽名捺印之權”的奕或李鴻章出面來日本不可。清政府沒有辦法,只得任命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商訂“和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明溪县| 乌拉特后旗| 扶沟县| 抚州市| 光泽县| 永和县| 北海市| 托里县| 南投市| 呼图壁县| 理塘县| 福海县| 永登县| 蓝山县| 闽清县| 金乡县| 潮安县| 奎屯市| 营口市| 云霄县| 凉山| 富宁县| 德州市| 湘潭市| 白城市| 手游| 阜康市| 陆河县| 海林市| 澎湖县| 汤阴县| 洱源县| 晋中市| 洪泽县| 玉龙| 枞阳县| 北流市| 孙吴县| 资中县|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