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賊退示官事[1]并序
- 中信國學大典·唐詩三百首
- 饒宗頤主編 康震 陳伯如注
- 1068字
- 2018-03-13 14:51:04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2],焚燒殺掠,幾盡而去。明年,賊又攻永破邵[3],不犯此州邊鄙而退[4]。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5]?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戶,洞壑當門前。
井稅有常期[6],日晏猶得眠[7]。忽然遭世變[8],數歲親戎旃[9]。
今來典斯郡[10],山夷又紛然[11]。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12]。使臣將王命[13],豈不如賊焉?
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14]?
思欲委符節[15],引竿自刺船[16]。將家就魚麥[17],歸老江湖邊。
[1]賊:指被稱為“西原蠻”的少數民族入擾者。
[2]西原:指今廣西西原地區。道州:在今湖南道縣。
[3]永:永州,在今湖南零陵縣。邵:邵州,在今湖南邵陽市。
[4]邊鄙:邊境。
[5]何為:為什么。
[6]井稅:指田賦。常期:一定的日期。
[7]“日晏”句:指社會安定,治安良好。
[8]世變:指安史之亂以來的戰亂。
[9]親戎旃(zhān):指親自參與戰事。元結于乾元二年(七五九)任山南東道節度參謀,參加對叛軍作戰。戎旃,軍中營帳。
[10]典斯郡:指任道州刺史。典,治理。
[11]山夷:山居的少數民族,即“西原蠻”。
[12]見全:指道州未受侵犯,得以保全。
[13]使臣:指朝廷派來催征的官吏。將:奉。
[14]“誰能”二句:誰能逼迫百姓,斷絕他們的生路,以求得成為時人稱道的賢臣呢?
[15]委符節:即棄官。委,棄。符節,古代將官受任時的憑證,是用玉、金屬和竹等做成的,在上面刻上字,從中分之,各取一半,有事時則相合以為信。
[16]刺船:撐船。
[17]將家:攜帶著全家。就魚麥:過漁耕生活,意謂隱居鄉間。
賞析與點評
唐代宗廣德元年(七六三)癸卯年十二月,“西原蠻”攻陷道州。次年五月,元結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破永州,但沒有犯道州。朝廷派來的催征官吏卻又來橫征暴斂,元結感慨百姓貧困,不愿同流合污,故賦詩明志。詩中以盛世襯亂世,以盜賊襯“時世賢”,似直而屈,婉而多諷,但樸質平實,因詩人不忍生民受苦,從仁心而發,沒有矯飾作態之處。
韋應物
人物簡介
韋應物(約七三七至約七九二),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天寶年間為玄宗侍衛,后入太學讀書,歷任洛陽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故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任滿罷官,后居蘇州,貞元八年前后,卒于蘇州。
韋詩以山水田園詩為多,藝術風格高雅閑淡、清麗自然。諸體皆工,而以五言古體為最出色,今存《韋應物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