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隔兩地(1)
- 你在哪里?
- (法)馬克·李維
- 2882字
- 2018-03-09 17:08:04
扉頁上,放著一張黑白的老照片,上面有一對兩歲左右的小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們面對面地站著,手放在對方的肩膀上。
紐約紐瓦克國際機場。計程車在人行通道旁邊緩緩停下,隨后又迅速地匯入機場航站樓周邊洶涌的車潮中——這期間,從車上下來了一個女人,她目送著車輛重新發動,漸行漸遠。在她腳下,放著一個巨大的綠色背包,看起來似乎比它的女主人還要重。她把背包提了起來,努力背到了肩上,臉上那精彩的表情讓人覺得她連五官都在用力。她穿過了通往一號航站樓的自動門,緩步走過機場大廳,又下了幾級臺階。在她的右側,有一個通往上層的旋轉樓梯。雖然她的肩膀已經有些不堪重負,可她還是以堅定的步伐走上了樓梯,沿著前方的走廊一直向前。最后,她停在了一個玻璃窗的前面,定定地向里面看著:那是一家酒吧,里面充斥著橙黃色的光線。福米卡[1]材質的吧臺前,坐著幾個男人,正盯著頭上電視里播放的體育比賽,他們一邊喝著杯中的啤酒,一邊大聲地評論當前的比分。她終于推開了酒吧那兩扇上帶圓形窺視孔的厚重木門,走了進去,視線在那些紅紅綠綠的桌子間來回梭巡。
她還是看到他了,他坐在里側一個靠窗的位置,那兒可以俯瞰機場停機坪的全景。桌上擱著一份折起來的報紙,公文包被放在了右手旁,而他的左手正握著一支鉛筆,在餐巾紙上畫著某個人的肖像。
窗下,許多飛機正在地面滑行,尋找起飛的規定位置。雖然她還看不到他的眼睛,但在飛機跑道黃色標志線的強烈反光中,她似乎覺得他的目光并沒有焦點。她猶豫著,從右側以一個不易被察覺的路線向他走去。她繞過了那臺嗡嗡作響的冷飲柜,盡量放輕自己的腳步。靠近桌邊之后,她把手放在了那個正在等待的年輕男人的頭發上,輕輕地把他的發型揉亂。他左手邊那張蜂巢狀的餐巾紙上赫然是她的肖像。
“我讓你等了很久嗎?”她問道。
“沒有,你到得還算準時。不過從現在開始,我好像就要開始真正的等待了。”
“你在這兒已經待了很長時間?”
“我也不知道,我根本沒注意。你今天看起來真漂亮!快坐下吧。”
她笑了起來,看了看手表。
“我的航班一個小時后就要起飛了。”
“那看來我是得做點什么,好讓你誤機。不對,讓你永遠也趕不上飛機才好。”
“你要是真這樣做,我兩分鐘之后就離開這兒去登機。”
“好吧,你別介意,我就是隨便說說的。我給你帶了點東西。”
他拿出了一個黑色的塑膠袋,用手指把它推到了女人的面前。女人歪了歪頭,這是她在表示不解時的常見動作,似乎在問同伴“這是什么”。而后者顯然熟知她臉上的每一種表情,他并沒有回答,只是用眼神示意她:“打開它,你就知道了。”女人打開了袋子,里面是一本相冊。
男人開始翻閱這本相冊。扉頁上,放著一張黑白的老照片,上面有一對兩歲左右的小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他們面對面地站著,手放在對方的肩膀上。
“這是我能找到的咱們倆之間最老的照片了。”他說。
他又翻到了下一頁,繼續評論道:
“這是你,這是我,照片拍的好像是那一年的圣誕節。那個時候,我們還不到10歲。應該就是在這一年,我把我受洗時得到的圣牌送給你了吧。”
蘇珊把手伸進了衣領里,拉出了一條細細的鏈子,穿著一個雕有圣特蕾莎頭像的吊墜。十幾年了,這條項鏈從來沒有離開過她。他們又一起翻了幾頁相冊,蘇珊指著其中的兩張照片說道:
“這張是我們13歲的時候,在你父母的花園里,我吻了你。那是我們的初吻。當時我還試圖把舌頭伸進你的嘴里,結果你倒跟我說:‘你可真惡心。’這張應該是兩年之后拍的,那個時候輪到我覺得惡心了,因為你說要跟我一起睡覺。”
菲利普并沒有回答她,只是翻到了下一頁,開始評論另一張照片:
“這應該是又一年過去了吧。我可是記得,在這個時候,你已經不覺得這件事情惡心了。”
這本相冊的每一頁似乎都承載著他們童年時的一段回憶。她突然制止住了他翻閱的手。
“你貼的這些照片里好像漏掉了6個月。怎么沒有我父母的葬禮?說實話,在你出現在他們葬禮上的時候,我覺得你特別性感,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性感。”
“蘇珊,不要講這種愚蠢的笑話!”
“我沒有開玩笑。葬禮上,我第一次覺得你的確比我強大,那讓我覺得很安心。你知道嗎?我永遠不會忘記這種感受的……”
“不要再說這個了……”
“葬禮前的那個晚上,好像是你幫我媽找到了她的結婚戒指……”
“我們能換個話題嗎?”
“我倒覺得是你總是在提醒我他們已經走了。每年臨近他們忌日的時候,你都會表現得特別周到、細致、耐心。”
“別再說了,我們還是看看別的照片吧。”
“好吧,你就繼續往下看吧,似乎每翻一頁我們就會老上幾歲。”
他定定地看著蘇珊,目光中似乎有什么模糊不清的東西。蘇珊給了他一個大大的微笑:
“其實我也知道,讓你來機場送我,似乎是個蠻自私的舉動。”
“蘇珊,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因為只有這樣做了,才能讓我實現夢想。菲利普,我不愿像我的父母一樣死去。他們一輩子都在忙著支付各種賬單,最后又有什么結果?還不是坐在一輛剛買的小汽車上,被一棵突然出現的樹結束了生命。他們的消失又換來了什么?不過就是晚間新聞里的兩秒鐘。我坐在他們新買的電視前,看到了這則消息,而那個時候,甚至連電視的尾款都還沒付完。菲利普,我不想評價他們的人生,可我想要去追求一些別的東西,能讓我真正感覺到自己的確存在過的東西。”
菲利普看著她,突然有些茫然,又不由得感嘆于她的決心。自從父母出事之后,蘇珊就好像變了一個人,她似乎完全忘記了那些自由明媚、肆意灑脫的少年時光。現在的蘇珊,只要不笑,別人根本看不出她其實才21歲,就連菲利普也常常會忘記她的真實年齡。蘇珊剛完成了她在社區大學的學業,拿了一個文學副學士的學位,就加入了“美國和平護衛隊”。這是個人道主義組織,每年都會派遣年輕人去國外從事救援工作。
還有不到一個小時,她就要去洪都拉斯了,一離開就是兩年之久。那是個離紐約有幾千公里的地方,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世界的盡頭。
洪都拉斯。
不管是在卡斯蒂利亞港還是在科爾特斯港,那些本打算在沙灘上露天睡個好覺的人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計劃。傍晚時,海上突然起風了,風勢從一開始就頗為猛烈。當然,在這個國家,這種熱帶風暴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整個國度都已經習慣這個季節的頻繁降水。這天,日落的時間也比平時早了一些,海鳥們揮動著翅膀快速離開了棲息地,一切似乎都是不祥之兆。瀕臨午夜時,海灘上的細沙都被風卷了起來,在離地面幾厘米的地方形成一個個小的龍卷風。海浪開始翻涌,人們互相呼喚,并開始加固已停泊船只的纜繩。后來,風浪聲越來越大,竟然連這些呼喊聲都聽不到了。
昏暗的天空中,不時有閃電劃過,海面上涌起越來越多的泡沫,岸邊的浮橋也開始危險地抖動起來。在海浪的沖擊之下,不斷有艦艇撞在一起,彼此的船舷發出了刺耳的摩擦聲。凌晨2點15分,船身長達35米的貨輪“圣·安德烈”號在航行過程中觸礁,左側翼完全斷裂,8分鐘之內便已沉入海底;同一時間,在拉塞瓦的艾爾·格拉森那小小的機場上,一架停在停機倉外的銀色DC-3甫一飛離地面,就立刻又落在了起飛跑道上——事實上,飛機里面并沒有飛行員。它的兩個螺旋槳都已被大風吹至變形,尾翼也已斷成兩截。幾分鐘以后,一輛油罐車側翻在地,并開始向前滑動,同地面摩擦導致的火星引燃了整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