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戴胄執法不阿
書名: 史鑒錄:隋~五代十國作者名: 《史鑒錄》編寫組編著本章字數: 1441字更新時間: 2018-04-04 10:44:59
在歷史上,有一個人被人們這樣贊譽“所論刑獄,皆事無冤濫”,他就是唐代執法不阿的戴胄。
戴胄是隋朝遺臣,因精通法令律條、典章制度,又為人耿直,執法公正,受到唐太宗的贊賞。唐太宗即位時,掌管刑獄案件的大理寺缺少行政長官,太宗覺得大理寺管理的都是人命官司,應該謹慎選人,一番斟酌思考之后,他決定任命執法公正的戴胄為大理寺少卿。
事實證明戴胄的確是這一職位的合適人選,為了嚴格執法他甚至多次觸犯龍顏。
有一次,唐太宗召見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入宮議事。按照當時的宮禁律條,大臣入宮不能攜帶兵器,否則以對皇帝的大不敬論罪。長孫無忌是太宗的親信重臣,且是太宗長孫皇后的兄長,兩人關系親密,長孫無忌沒有將隨身的佩刀解除,直接帶著刀進了宮里。守門的校尉也沒有察覺。尚書右仆射封德彝認為守門校尉有失職之罪,給他判了死罪;對于長孫無忌帶刀進宮的行為,則只是判關押兩年,罰交20斤銅了事。唐太宗聽了封德彝的上奏,批準了他的判罰。
戴胄卻并不贊同:“尚書大人誤帶刀進宮和守門校尉沒有察覺,這都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失誤才導致的。但是作為臣下,他們的言行舉動在帝王面前都不能歸結于失誤。并且法律上還規定說‘供奉君王湯藥、飲食、舟船,有所失誤的人都應該判處死刑’。但是,皇帝陛下如果僅僅考慮到長孫無忌因為之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不用治他的罪的話,那么我們司法部門就不用處理這件事情了。而如果按照法律處罰尚書大人的話,罰他20斤銅,則又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唐太宗聽完之后才說:“法律,是天下人都要遵守的法律,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我不能因為長孫無忌是我的親人,就要對他從輕發落而不顧法律的威嚴。”于是,唐太宗命令他們重新給長孫無忌和守門校尉定罪。
封德彝仍然執行原來的判決,唐太宗對此也是很贊同。但是,戴胄卻說:“守門的校尉本來就沒有罪,而是因為尚書大人的過失才獲罪的。依照律法,他的罪要比尚書大人輕。至于說他們的過錯,本來就沒有什么區別。可是現在這樣的判決,對他們一個罰款,一個死刑,則是有重大的區別了。臣請求皇帝陛下要改判,按照法律辦事。”唐太宗聽了他的一番言論,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免除了守門校尉的死罪。
有一年,唐太宗頒布詔令,要在全國公開選拔人才。可是這個時候,有些人卻冒充名門貴族,偽造資歷,以此來得到朝廷的重視。對此,唐太宗又頒布了命令,說最好主動承認錯誤,如果不自首被查出來的話,就要判處死刑。
沒多長時間,大理寺查出一個假冒的人來,他叫柳雄,當時是徐州司戶參軍。他偽造了在隋朝當官的資歷。戴胄按照律法判了柳雄一個流放罪,之后,他向唐太宗報告了這件事。
唐太宗聽了很是憤怒,對戴胄說:“我下令說的是‘不主動自首的人都要判處死刑’,現在你卻判他流放,你分明是在向天下人表明我說話不算數。難道你要抗旨不可?”
戴胄從容地回答說:“如果陛下在查處那個人之后立刻殺了他,那我就沒話可說,也無能為力。但是,陛下將他交付給大理寺查辦,我就必須按照法律來辦。”
唐太宗的氣還沒消,于是反問戴胄:“你按照法律處置他,難道就要忽略我的信譽,讓我失信于天下人嗎?”
戴胄回答:“法律是國家在全國樹立威信的大事情,而陛下的命令則是在您一時喜怒的時候說出來的。陛下不能因為一時氣憤而殺人。現在按照法律規定判處其流刑,這樣做才是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啊。如果只是為了一時的顏面,而讓國家法律失去了威信,我實在是為陛下感到不值當啊。”
唐太宗聽后沒有再生氣:“朝廷執行法律有不得當的時候,你總是能夠指出來并且糾正錯誤,有你這樣的人,我不用擔心國家律法執行得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