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大預言:最可能毀滅人類的十大災難
- 美狄亞
- 4681字
- 2018-11-08 16:24:02
太空殺手——地球時刻處在小行星的威脅之下
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這類小行星,到目前已經發現了10萬余顆,其中有幾千顆直徑超過500米的小行星飛到地球附近,但是這些小行星中只有10%能計算出精確軌道,其他90%還在我們的“盲區”內運行,這給地球造成很大的威脅。
我們每年能發現幾十顆這類小行星,它們會不會“圖謀不軌”,我們還無法知道。或許哪一天,某顆小行星會突然發起瘋來,一頭撞向地球,人類就倒霉了。
1.過去:多次“圖謀不軌”的小行星
在20世紀的100年中,已發生過多次小行星與地球近距離相遇事件。
1930年,第一顆引起人們注意的近地小行星是愛神星,1930年1月30日它離地球僅0.17天文單位。1932年科學家又發現了第二顆近地小行星阿摩爾。
1936年,有一顆編號為“2101”的小行星在與地球相距只有220萬千米處,與地球擦肩而過。

小行星墜落于蘇丹的殘余物之一
1937年,發現了一顆直徑為1.5千米的小行星,命名為赫米斯。當年12月30日,赫米斯逼近到距離地球60萬千米處。根據計算,它最接近地球時,距離地球可能只有30萬千米。也就是說,它從地球和月球之間穿過,曾給地球造成了可怕的威脅。
1972年8月10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上空,一顆直徑10米的小行星在離地球58萬千米的高度,從南向北和地球擦肩而過。
1983年10月11日,美國的國際紅外天文衛星在太空遨游,突然發現一顆小行星,科學家給了它一個臨時的編號1983TB(現命名為“法厄同”)。科學家根據衛星傳回的信息,計算出它的運行軌道后,嚇出一身冷汗:當這顆小行星在2115年再次來臨時,有可能與地球相遇!有人認為到那時,人類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地球有可能會大禍臨頭。這次存亡難卜的考驗或許是小行星直沖地球,或許是它有驚無險地再次與地球擦肩而過。
1988年12月10日午夜1時20分,在中國湖北省也出現過同樣的險情。
1989年冬天,是個極為不尋常的冬天。對于全世界來說,這個冬天人們都是在一種說不清是擔憂還是不安,是恐懼還是悲哀的心情中度過的。事情的起因是在1989年12月14日,世界各地的許多報紙都轉載了一則爆炸性新聞——《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這則消息是這樣寫的:“于近日結束的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秋季會議披露,這顆可能撞擊地球的行星直徑約為1千米,目前距地球80萬千米,為月球至地球距離的兩倍。如果發生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所產生的能量相當于在廣島爆炸原子彈的破壞力的770萬倍,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將遭劫難。”
這消息是多么可怕!因為據計算,直徑超過1.5千米的小行星(如小城鎮般大小)若撞擊地球海洋,其產生的能量大到足以掀起3000米高的海浪,即使在300千米以外,海浪仍將高達500米以上;若撞擊發生在陸地上,會出現如科學家所說的“星擊之冬”,屆時,地球會被厚厚的塵埃籠罩,暗無天日達數年之久。由于陽光照射不到地面,糧食將大量減產,饑荒、瘟疫將普遍發生,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將喪失生命,人類文明將大倒退。
幸運的是,這一次小行星并沒有撞擊地球,而是在與地球相距600萬千米的地方飛過,真是一場虛驚!
1992年12月4日,一顆名叫斯威夫特—塔特爾、像小山樣的小行星,以百倍于炮彈的速度風馳電掣般地掠過地球軌道而去。這一天體的突然出現著實令科學家嚇了一大跳,因為它的軌道如果再偏近地球點,那么人類的命運就不可設想了。
2000年9月1日,有顆小行星,距地球最近點約240萬千米。據康乃爾大學科學家預測,如果這顆小行星不幸撞上地球,可能會導致全球大約15億人的死亡,這將給地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幸運的是,這顆小行星沒有“做客”地球的興致。
2002年第一次引起公眾恐慌的小行星是在3月12日那天被發現的。該小行星被命名為2002EM7,它從太陽所在的方向徑直朝著地球飛來——太陽所在的方向一直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天文學上的死角或盲點,因為很多地外不明物體常會被太陽耀眼的光芒所掩蓋。所以,它的突然出現讓科學家感到吃驚。
科學家們根本沒有觀察到,這顆具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正像核彈一樣地沖向地球。直到四天以后,它飛到距地球460000公里范圍以內,與地球擦肩而過時,科學家們才察覺,并虛驚了一場。460000公里在天文學領域,是一個危險重重的距離,因為月亮距地球的距離也不過385000公里。一旦小行星的距離再近一點,近到地球龐大的引力足以使它偏離自己的軌道,那時的它對地球來說,將是一顆致命的災星。事后看來,地球、人類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逃過了一劫。
損失最慘的是哪幾國?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研究人員日前使用軟件,列出一份在地球遭遇小行星撞擊的情況下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名單,其中部分國家將面臨嚴重的人員傷亡,而另外一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則會嚴重損毀,以致無法恢復國力。
上榜的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日本、印度、美國、菲律賓、意大利、英國、巴西、瑞典、尼日利亞、中國。
在遭到小行星撞擊時,人口眾多的國家必將遭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因此,名單中包括了美國、中國、印尼、印度和日本等人口大國。此外,由于加拿大及瑞典等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可能因小行星撞擊而完全損毀,因此這些國家也被排在榜單前列。
2.未來:究竟什么時候小行星會與地球相撞?
有研究者認為,在2字打頭的千年之間,至少有一顆小行星有1%的機會與地球相撞。撞擊發生的可能性為六萬分之一。
如果它到了地球上空,我們可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思考“世界末日”這個詞的含義。等到它降落地面,將引起海嘯、大規模火災和火山爆發,削平幾個城市,激起遮天蔽日的塵埃,給地球帶來仿佛“核冬天”般的情景。
不過,也有人安慰驚慌的民眾,稱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比起交通事故的可能性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確,作為人,在個體短暫的生命過程中,能碰到概率是六萬分之一事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對于有幾十億年漫長生命的地球來說,遭遇到這樣撞擊的概率,卻非常之大。
對于我們的地球母親來說,被包括小行星在內的小天體撞擊,從而引起局部或者全球的災難,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2019年:對地球構成最大威脅的小行星——NT7

2019年小行星撞地球的模擬圖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2019年,地球有可能與一顆寬度超過2公里的小行星相撞。這顆編號為NT7的小行星是天文學家在2002年7月5日首次發現的,根據所謂的巴勒莫危險技術等級,天文學家將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定為0.06級。因此NT7成為第一顆巴勒莫危險技術等級為正數值的小行星。
根據初步計算,NT7與地球軌道會在2019年2月1日相交。在與地球相撞時,科學家估計,NT7的速度可達到28公里/秒。由于NT7寬度超過2公里,所以它足以使一個洲從地球上消失。
NT7圍繞太陽運行一周的時間是837天,沿或接近火星或接近地球的傾斜軌道運行。它位于天文學家通常不太注意的太空區域,因此一直未被發現。自從發現NT7以來,全球已有近200個天文臺對它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這顆危險小行星的科學家要求增加跟蹤觀察它的天文臺數量,以便更準確地計算出它的運行軌道。
英國天文學家稱:“在我們觀察小行星的整個歷史中,NT7是一顆對我們地球構成最大威脅的小行星。”

小行星NT7
2036年:黑色星期日的小行星——“阿波菲斯”
2036年4月13日,對于地球人來說可能是個黑色星期日,因為在這一天,一顆名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它撞擊的面積非常大,幾乎等于整個英格蘭。當天,“阿波菲斯”將從非常接近地球的地方經過,運氣好的話,它只是與地球擦身而過;倒霉的話,它就會撞擊地球。
日前,天文學家和前宇航員們齊聚美國舊金山市召開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在會上,科學家們討論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潛在威脅有多大、人類應該如何預防每一場潛在撞擊等問題,并發出了“末日警告”:“請在日歷上圈出2036年4月13日,這一天有顆小行星很可能會撞上地球,一旦慘劇發生,它將變成很多地球人的世界末日!”

2036年近地小行星可能撞地球
在埃及的神話中,“阿波菲斯”是古老的邪惡和毀滅之神,它的目的是讓整個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科學家將這顆正從外太空直奔地球而來的小行星命名為“阿波菲斯”,正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將對人類構成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據稱它的危險等級是有史以來發現的小行星中最高的。它直徑約250米、重4500萬噸,2029年會從距離地球2.5萬公里的地方經過,2036年與地球的距離會更近。這個距離看起來很遙遠,但是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對地球來說相當危險,要知道地球同步衛星離地面的高度都達到約3.6萬公里。更危險的是,2029年與地球的“擦肩而過”很可能會改變“阿波菲斯”的運轉軌道,大大增加它在2036年與地球相撞的幾率。
據科學家預測,這顆行星直接撞擊在地球城市地區所產生的破壞性,將比“卡特里娜”颶風、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以及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加在一起的破壞力還要大,其爆炸產生的威力將相當于1945年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6.5萬倍。
2071年:千分之一撞擊可能性的小行星——2000SG344
對地球來說,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所熟知的最迫在眉睫的危險來自一顆代號為2000SG344的小行星。科學家們測算出,這顆小行星將在2071年與地球發生碰撞,可能性為千分之一。而一旦與地球相撞,產生的能量將大于1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力超過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武器。
3.應對:誰來阻止小行星撞地球?
下一顆最有可能和地球親吻的小星體離這里尚有路程。人們覺得這段時間,無論是油漆還是推進器都有時間做好足夠準備。也許我們可以解除小行星的預警警報,等下一次危機到來的時候再考慮防御事務。
然而,對于天文學家與小行星監控單位的研究者來說,對小天體的防御期限是永遠的。
小行星險級都靈標準
首先,小行星險級是按都靈標準劃分的。1999年7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意大利的都靈制定了小行星對地球威脅程度的危險等級標準,并將此標準命名為“小行星險級都靈標準”。其目的是使研究人員、新聞媒體和公眾能夠準確地辨別和掌握某星體對地球的實際威脅程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標準共分為11級,從0級到10級,危險程度逐級增加。也就是說,在這一標準中,10是最危險的級別。
截至目前,人們還沒有觀測到超過都靈1級的小行星,也就是說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對地球造成重大威脅的天體。但由于還有一半的近地大天體沒有被發現,所以經常會有不速之客嚇人們一跳。
用航天器“引開”小行星?
目前,還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如何“推開”逼近地球的小行星。從理論上說,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包括在小行星表面引爆炸彈,或者利用其他物體的引力將其“拉離”預定軌道。
在好萊塢電影《世界末日》中,布魯斯·威利斯將一枚核彈植入來襲小行星內部后將其炸碎,從而挽救了地球。可是在現實中,科學家并不能使用核彈頭摧毀來襲小行星,因為這樣做不僅不能拯救地球,反而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災難。這種爆炸有可能將小行星炸成無數碎片,如果這些碎片飛行的方向仍然是朝著地球,那么浩劫依舊無可避免。
一些科學家表示,更佳的解決方法可能是向小行星的預定軌道發射一顆巨大的衛星,屆時這顆衛星的引力會影響小行星的飛行方向。還有科學家認為,發射宇宙飛船碰撞小行星也不失為有效方法。據專家介紹,宇宙飛船之所以能“以小引大”是因為小行星的運行速度和軌道哪怕有一點微不足道的改變,日積月累,也能漸漸錯開地球軌道,這個道理與“鐵杵磨成針”有點相似。
擊毀那些“不懷好意”的天外來客
此外,科學家還提出了種種對付突發事變的辦法。例如,一旦發現有小行星撞向地球,就利用大型計算機測定它的準確軌道;然后,立即向該小行星發射一艘攜帶氫彈、原子彈的飛船;再由地面發出遙控傳導,將其在空中炸毀,即使炸毀不了,讓它偏離原來的軌道,迫使它與地球擦肩而過也可以。或者,可以利用最先進的激光武器、微波束武器和粒子武器,對準那些正朝地球撲來的小行星,在其還未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就將它徹底擊毀。美國宇航局還準備在月球上安裝大型激光炮,以擊毀那些“不懷好意”的天外來客。
如果說過去人類尚無能力對付小行星的話,那么,今天的人類已經有足夠的能力與小行星做一番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