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拯救地球——2036,擊敗阿波菲斯

2036年4月13日,阿波菲斯(Apophis)可能正面撞擊地球,約3/4物種滅絕,這一紀人類文明時代結束。

阿波菲斯以每秒約15公里的速度直沖地球而來,高速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使得空氣溫度急劇上升。如果有人正好在撞擊區域的100萬平方公里以內,在撞擊之前他就能看到,天空將變得耀眼無比,太陽似的東西從天而降,猶如10萬顆廣島原子彈同時引爆,最后這一區域中心的所有生物都被壓扁,與塵埃一起消失在炙熱的空氣之中。

阿波菲斯如果擊中太平洋,將會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引發巨大的“星擊海嘯”。

阿波菲斯撞擊的沖擊波導致煙塵將陽光完全遮蔽。沒有陽光,即使最強悍的植物也只能支撐4周;食草性的動物因饑餓而死;肉食動物失去了食物來源,會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消亡……

地球每天都要受到數十億個小物體的撞擊,它們大多都是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片,很多碎片還沒有針頭大。但每一億年總會出現一個大得足以毀滅所有生物的入侵者。這些撞擊決定了我們的過去,更影響我們的未來。

“人類曾在歷史上遭遇數次大的浩劫,一度全球人數降低到2000左右,但是人類的文明依然在延續。地球的撞擊威脅是不可避免的。”行星專家說,“1000年內談人類移民其他行星都不現實,與其選擇逃避,不如想想怎么積極應對。”

對于這場可能要到來的浩劫,人類準備了以下這些應急措施和預案。

1.安放天體跟蹤器

據NASA公布,2013年是觀察“阿波菲斯”空間運行軌跡的最佳時機。屆時,如果觀察結果證實了這塊太空巨石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搭載著無線電跟蹤器的太空船將在10年內啟程飛往“約會”地點,安放天體跟蹤器,對其進行嚴密監視。

2.引力拖車

提出這個方案的NASA科學家愛德華·盧和他的小組認為:事實上太空飛行器不一定非要在小行星上著陸不可。人類只需要將一個重質量的人造天體放在小行星附近,并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就能通過引力有效地改變它的軌道。

如果是一顆直徑為200米的小行星,用一個重量為20噸的太空拖車停在距離小行星50米的地方,經過一年的時間就足以將其踢離軌道。

根據計算,如果能提前約20年發現具威脅性的小行星,NASA完全可以發射宇宙飛船,平均一年就可以使小行星偏離軌道200米。

3.發射太空飛行器撞擊小行星

歐洲宇航局“先進觀念小組”設計出了太空飛行器撞擊小行星,使其偏離地球軌道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猛烈碰撞小行星,從而改變它的方向。歐洲宇航局計劃在下個十年發起“堂吉訶德”計劃,派兩艘太空船前往測試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達爾戈”,它將和這顆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桑科”的太空船則將在小行星附近測量其軌道改變情況。

4.激光攔截系統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稱,他們目前正在研發一套新的激光系統,如果獲得成功將可以成功阻止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該研究項目負責人理查德·弗克博士說,強激光系統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攔截距離遠以及不受外界電磁波干擾等優點。強激光束從發射到擊中來襲小行星所用的時間極短,延時問題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同時它也沒有彎曲的彈道,因此根本不需要預設提前量,這些特點對于攔截小行星具有重要意義。

5.用機械力改變軌道

NASA科學家還提出一套用機械力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方法。就是將人造天體發射到太空后,調整到和小天體(或稱小行星)平行的位置,并使兩者的相對速度為零,然后用機械推它一下,小行星就會改變軌道。

另外一個異曲同工的方案就是在小行星星體表面上安裝一臺大型火箭發動機。發動機將被一個常規火箭發送到小行星上,然后,將固定在小行星上的發動機啟動,把小行星推離它原來的運行軌道,從而使它錯過與地球相撞的機會。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把一面“太陽帆”附著在小行星上。技術人員利用常規火箭把太陽帆發送到小行星上,并把它植根于小行星星體的表面。這面帆一旦附著在小行星表面上,就能夠吸收太陽放射出的光子,從而像風吹動船帆一樣,把小行星推離開原來的軌道。

6.毀譽參半的核彈攻擊計劃

核彈攻擊一直是毀譽參半的瘋狂計劃,NASA科學家也不斷改進使其更安全。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設計了一艘最新的核彈飛船,一旦有威脅地球的近地天體出現,這艘飛船將由“戰神5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屆時,這艘長達8.9米的“搖籃”似的核彈飛船將攜帶6枚1500公斤像導彈一樣的攔截器,每個攔截器都會攜帶一個核彈頭,這些核彈頭將會在類似“阿波菲斯”這樣的天體上引爆,以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威脅。

NASA表示,在發射核彈飛船前,會預先發射一個重約1500公斤的太空觀測飛船,接近阿波菲斯,以觀察其內部組成。

俄羅斯行星防護中心主任阿納托利·扎伊采夫表示,為了能夠確保摧毀小行星或是改變其軌道,需要同時運用兩部攔截器。據專家們計算,攔截直徑不超過100米的小行星,需要一顆數萬噸級的核彈;而攔截直徑接近1公里的小行星,則需要百萬噸級的核彈。

番外:科學家呼吁聯合國統籌應對危機

仰望無限蒼穹,我們的星球顯得何等渺小。前蘇聯宇航員謝氏斯季諾夫曾經這樣講過:“從太空俯視我們這個小而脆弱的行星時,就會特別清楚地意識到它是多么沒有防御能力和多么容易受到打擊。”

目前各國的宇航機構都已經開始重視小行星問題。

1993年4月,在意大利的埃里斯召開了保衛地球的專題國際會議。會上不僅討論了地球目前的處境及準備采取的措施,還發表通過了《埃里斯宣言》。會議要求,應將國際上現有的天文設備發展成互聯的“空間警戒網”,用來共同檢測和防范外來“侵略者”對地球的攻擊。會議還提出國際間應加強相互合作,并及時交換各國掌握的有關小行星威脅地球的情報和數據資料。

《埃里斯宣言》的第二條明確指出,從很長遠的視角來看,地球有可能發生一次足以毀滅人類文明的近地小天體碰撞。這種威脅近期雖還不會發生,但是一旦發生,影響決不亞于其他自然災害。這種威脅是現實的,國際社會需要進一步地協調努力,以喚起公眾的注意。

1996年,美國宇航局的“尼爾”號(也叫“接近”號)小行星探測器成功地環繞并降落在小行星“厄洛斯”上。“尼爾”號的使命是探明該小行星的體積、構成成分、重力以及磁場情況,科學家希望借此對小行星有更多的了解。目前歐洲宇航局正在計劃實行一個撞擊小行星的試驗:發射航天器撞擊一個直徑為457米的小行星,與此同時派出另一個太空船近距離監測撞擊結果。

在舊金山會議上,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史蒂文·切斯利介紹了目前正在進行和籌劃的近地小天體搜尋項目。根據該實驗室的最新統計,目前有127個近地小天體有在100年內撞上地球的可能性。切斯利說,目前可能有兩萬個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直徑大于140米)的小天體尚未被發現。小天體發現得越多,就能夠發出更多警告。

自2001年以后,盡管全球的目光都集中在反恐上,但理論上小行星撞地球的威脅卻無時無刻不緊緊地攫住科學家們的心神。對此,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邀請專家們召開了一個國際性的反小行星撞地球威脅的會議。此后,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們聯合署名,請求澳大利亞政府出錢,資助科學家們制造一個特殊的小行星探測望遠鏡。接著,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宣布,將在華盛頓成立一個特殊的研究實驗室,專門研究如何利用科學方法解除近地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該實驗室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設備和最優秀的天文學家,它的運行為人類免除小行星的撞擊災害增添了新的砝碼。

2007年3月,美國華盛頓還舉辦了一場“行星保衛大會”,全球數百名科學家聚在一起,探討、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具體方案。科學家們表示,聯合國應該積極應對這場可能到來的浩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蕴县| 江源县| 富阳市| 镇康县| 石家庄市| 庐江县| 通海县| 石楼县| 安新县| 卓资县| 景谷| 临潭县| 安塞县| 赫章县| 崇信县| 定西市| 荣昌县| 常熟市| 凉城县| 兴文县| 永修县| 新竹市| 台中市| 台中县| 汕头市| 拜泉县| 治县。| 兴宁市| 连城县| 长寿区| 永修县| 重庆市| 泰安市| 陇西县| 邵东县| 壤塘县| 盐边县| 和平县| 甘谷县| 综艺|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