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瞬間看透人心——做生意必須要掌握的“讀心術(shù)”(4)
- 生意場上必懂的讀心術(shù)
- 馬駿編著
- 2767字
- 2018-04-10 11:29:25
5.從點菜看客戶的從眾心理
做生意陪客戶吃飯是常有的事情,而讓客人點菜也是一種禮貌,這種禮貌可以讓你知道他是不是有從眾心理。如果客戶點的并不是當時餐廳里的招牌菜,而是自己比較喜歡而且是自己常吃的菜,那就證明他是一個有主見的人。而如果客人一進去就點招牌菜,那么很明顯這個客戶是很容易被別人的思想左右的人。哪種菜點的人多,就證明好吃,這是客戶的心理,因為他相信買的人多的產(chǎn)品就是好產(chǎn)品。
6.煩躁不安的時刻最見客戶的城府
在與客戶的溝通過程中,你難免要對自己的產(chǎn)品做一番演示或是講解,這時從客戶的舉動就能看出這位客戶的城府。你可以通過眼神、動作來區(qū)別。有的客戶雖然一直在規(guī)規(guī)矩矩地聽你說,可是他的眼睛卻時不時地轉(zhuǎn)移到別的地方,這就說明這個人城府很深,因為他明明不想聽,卻還要裝出一副很專注的樣子,有的是出于禮貌,有的就是敷衍了。而有的客戶在你講解的時候眼睛并不看你,而是不停地看你帶來的樣章或是看你的產(chǎn)品,那么這個客戶是一個大開大合的顧客,因為他內(nèi)心的想法直接就從自己的眼睛和動作中表達出來了。
當然了,以上只是平常比較常見的方面,另外也可以從別的方面對客戶進行觀察。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物美價廉的東西,鐘情于有保障的東西,因此可以將這些生活習慣和心理進行分析。
香港有一家叫“利寶源”的珠寶商行,這家店在20世紀60年代時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店。有一天,店主在報紙最醒目的地方登了一則廣告,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從即日起,凡在“利寶源”購買珠寶首飾,本店將為您辦理3年以上的保險,并且第一年的保險費全免,第二年只收半費,第三年顧客自付。
(2)凡是在本店購買的珠寶首飾,只要沒有毀壞,憑信譽卡可隨時前來調(diào)換新的,日期不限。
(3)凡到“利寶源”商行購買珠寶首飾者,1年后如需變賣,可以將原物送回“利寶源”,并且購買的珠寶本行保證以原價的110%付款。
(4)自見報日起,3個月內(nèi)各種首飾售價一律降低20%。
此廣告刊出后,馬上轟動了全香港。一時“利寶源”的名號遠近皆知,有的人上午買了1個,下午又來調(diào)換1個,還有的人1個月連續(xù)調(diào)換三四次。1年后,也有好奇者有意把保留下來的發(fā)票連同首飾一起退貨要錢,也有的被匪徒搶走首飾前來報案,領(lǐng)取保險費。結(jié)果,這些人都滿意而歸。不久,“利寶源”譽滿港澳,生意興隆,到20世紀80年代初,它的分行已布滿東南亞,成了聞名遐邇的珠寶之王了。
“利寶源”的這套廣告策略乍看起來似乎不好理解,其實它一是利用了人們愛美愛新的心理,鼓勵人們以舊換新,從中達到牟利的目的;二是利用了珠寶固有的特征,珠寶首飾只要不損壞,時間越久,就越有價值,實質(zhì)上是明虧暗賺。
至于1年后退款110%,珠寶店也沒有虧本,因為單銀行利息就足夠有余了,又何況買珠寶者多數(shù)是有錢人,一般不會出賣自己的首飾。
為顧客上保險的做法則備受大家歡迎,其實這又是“利寶源”的另一生財之道。因為給顧客上保險的保險公司就是它自己開的,雖然第一年沒有保險收入,但從第二年起,每一年都有一大批保險費收入。這樣,“利寶源”不僅做活了珠寶生意,而且?guī)恿吮kU業(yè)務(wù),可謂一舉兩得。
追求“物美價廉”是所有消費者共有的心理,真正靠實實在在的行動讓消費者去認識,去信任,去接受,從而使消費者與企業(yè)融合在一起,這應(yīng)當是商家和廣告設(shè)計者要時刻牢記的出發(fā)點。
貨真價實,物美價廉,售后服務(wù)有保障……這些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心理需求,而“利寶源”也正是清楚地抓住了消費者的這些心理特點,才能快速發(fā)展,功成名就。
【用小恩小惠作誘餌,套牢顧客】
“買這些干什么?”男人問。
“便宜啊,比往常便宜好多,而且還送個小禮物呢!”女人答。
女人問:“聽說你辦了XX俱樂部的年卡?”
男人答:“是啊,是啊!便宜好多呢!一年才1500。平時光游個泳都要好多錢呢,更別說其他的消費了,辦卡實惠。”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看到平時賣100元的貨物,現(xiàn)在搞特價50元一件,很多人可能都會毫不猶豫地買上兩件。
貪小便宜是人性的弱點,所以一定要利用各種節(jié)假日時人們的不同心態(tài)給予客戶各種優(yōu)惠,并且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制訂出不同的特價方案。比如:超市辦積分卡,某網(wǎng)吧充多送少,化妝品買二贈一……
因此,商家在不同的節(jié)日,會做出不同的促銷方案,以便引來更多的客戶。
張小姐進入美容行業(yè)已有些年頭,自己的美容店也開得紅紅火火,一年之內(nèi)連續(xù)在高檔公寓開了4家分店。生意之所以這么火,那就要從張小姐的生意經(jīng)談起了。
張小姐起初做美容行業(yè)也是“循規(guī)蹈矩”,不多收客戶一分錢,也不少收客戶一分錢,雙方都覺得公平。可是這樣的做法行不通,很多客戶來她這里之后覺得服務(wù)很不好,雖然價錢是比有些地方便宜,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總感覺這錢花得不舒服,因此生意并不好。
有一天,她問其中一個客戶:“陳姐,你說我做生意也不是那種亂收費的黑店啊,而且大家也都相處得很好,為什么她們大多數(shù)人來一次就不來了呢,是不是別家有比我做得好的啊?”陳女士看張小姐態(tài)度誠懇,初入市場不了解消費者的心態(tài),就說:“你呀,就是做生意太死板,別的美容院在顧客走的時候不是送給顧客一些新產(chǎn)品的試用裝,就是給一張下次再來的優(yōu)惠卡。你這雖然價錢便宜,但是沒有小饋贈,她們心里難免不舒服。”
張小姐這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沒有抓住顧客“愛貪小便宜”的心理。之后,她就貼了一個告示:“本店新到一批護理品,為答謝各位照顧生意,凡是在本店購買護膚品的都免費做護理,而且附贈半年免費美甲卡一張。”這個消息一傳出,果然以前的很多客戶都來了,而且還帶了自己的姐妹們來享受這超值“優(yōu)惠”。
張小姐從那時候起聰明起來了,不斷地想出各種優(yōu)惠政策,比如辦一張年卡,不但所有護膚品可享受8折優(yōu)惠,而且可以提前享受店里新到的試用裝等。慢慢地來找她的顧客也是越來越多。
中國女性受節(jié)儉傳統(tǒng)的影響,所以在花錢的時候不可能“大手筆”。針對這種心態(tài),做美容生意的人可以利用圣誕、元旦、春節(jié)、“三八”節(jié)等節(jié)日搞些公益性的產(chǎn)品促銷、義賣活動等。比如平時1500元的包月卡打折為880元,一套1200元的進口化妝品打折后的價格是680元等,恰到好處地減價既能讓顧客受益,又能讓美容院顧客盈門,形成多勢頭、多檔次的客流,帶來更大的經(jīng)濟效益。
消費者這種愛占小便宜的心理主要來源于其經(jīng)濟條件的有限性和需求的無限性的對立統(tǒng)一,期望用最優(yōu)惠的價格,享受到最好的美容服務(wù)或少花錢得到更多的服務(wù),這是消費者的普遍心理。
所以,做生意的人千萬不要做“鐵公雞”,要經(jīng)常讓些小利給顧客。讓好處于別人,看上去像吃了點虧,但從長遠看并非吃虧。
給客戶優(yōu)惠要給得巧妙,否則就難以收到預(yù)期效果。所謂巧妙,其實質(zhì)就在于要抓住顧客的需求給予他想要的東西。如旅店免費為顧客提供生活用品,飯店為顧客無償提供茶水等,都是給予顧客需要的服務(wù)。再如有的商店送貨上門、免費維修等,也是滿足顧客需求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