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認識心態——識別情緒的種類(2)
- 別讓心態害了你:最實用的情緒管理課
- 章巖
- 4718字
- 2018-04-02 14:35:07
也許有些人還沒有對情緒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情緒一直在作用于我們的生活。街頭幾個菜販因為搶占地盤不惜大動干戈,操起扁擔就打了起來;公交車上因為某某不小心踩了誰一腳,便有了罵爹罵娘的聲音;考場上因為緊張而出現情緒失控,導致場面陷入混亂;家庭內部的胡亂猜疑,使得糾紛頻頻發生;因為沖動,世間留下了許多悔恨不已的故事……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情緒,但因為面對問題的心態和處理的方法不一樣,所產生的結果也呈現出了天壤之別。
實際上,即使我們有痛苦的情緒,也完全不必把它當成敵人看待,其實它們是在告訴你一個信息:你有些地方需要改一改。如果你能運用這些信息對自己進行調整、改變,你就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例如,你在臺上發表演講時產生了緊張情緒,這是在告訴你必須改變內心的緊張心理。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那么在日后的過程中,你就不會再為它所控制。別以為一切都無法改變,只要你想,就會有辦法。
學會掌控情緒,你將享受到人生的精彩;相反,若你總是被情緒拖著走,那么,你應該明白,情緒化的人往往無法戰勝自我,更不可能取得事業、愛情上的成功。
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湯姆去會見某知名公司的部門主管,約見地點是對方的辦公室。部門主管事先說明他們的談話會被打斷20分鐘,因為他約了一個房地產經紀人,他們之間關于該公司遷入新辦公室的合同就差簽字了。
由于只是個簽字的手續,部門主管允許湯姆在場。
后來,那位房地產經紀人帶來了平面圖和預算,很明顯,他已經說服了他的顧客。就在已經穩操勝券的時候,這位經紀人卻出人意料地做了一件蠢事。
這位房地產經紀人最近剛剛與這家知名公司主管的主要競爭對手簽了租房合同。他大概是太興奮了,仍然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之中,竟然向這名主管詳細描述了一番那筆買賣是如何做成的,并熱烈贊美了那個“競爭對手”的優秀之處,稱贊其有眼力,很明智地租用了他的房子。湯姆當時猜想,接下去,他就該恭維這位公司主管也做出了同樣的決策了。
可是不一會兒,公司主管站了起來,感謝那位房地產經紀人做了那么多介紹,然后說他暫時還不想搬家。
房地產經紀人一下子傻眼了。當他走到門口時,主管在后面說:“順便提一下,我們公司的工作最近有一些創意,形勢很好,不過這可不是踩著別人的腳印走出來的。”
或許在那個時候,房地產經紀人才意識到自己在關鍵時刻忘了控制得意的情緒,只顧著陶醉于自己已取得的推銷成果,而忽略了買方也有其做出正確抉擇的驕傲。這就是在辦事時不會控制情緒的結果。
良好的情緒可以成為事業和生活的動力,而惡劣的情緒則會對身心健康產生破壞作用。因此,把自己的情緒升華到有利于個人社會的高度,乃是明智的良策。在情緒易于劇烈波動的時刻,你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嚴防偏激情緒的爆發。人的情緒和其他一切心理過程一樣,是受大腦皮層的調節和控制的,這就決定了人是能夠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情緒的,可以理智駕馭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如何學會自制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將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想想。有時,自己被激怒并不是對方故意為之,而是無意的行為。這種時候,如果不控制自己,任由感情爆發,結果肯定不怎么如意。
4.識別消極情緒的種類
心情不佳時,首先要識別、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受到哪一種消極情緒的困擾。很多人會莫名其妙地感覺情緒波動,但卻沒有搞清是哪種情緒在影響著自己,這種情況下,調節情緒根本無從談起。到底是郁悶、焦慮,還是無聊、孤獨,你需要先搞清楚,最好明明白白地寫在一張紙上。識別清楚了情緒,你才能決定采取何種措施。
憂慮、緊張——流行指數:★★★★★
憂慮、緊張是對即將發生的事件的焦慮,害怕會有不好的結果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經常感到憂慮、擔心的人,大多比較追求完美,不能忍受失敗以及未來不確定的事件。
調節建議:
(1)弄清憂慮對象。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憂慮的是什么,你的擔心是否可以讓結果有所不同,以及這個憂慮值不值得你去擔心。每天用30分鐘時間,寫下你所擔心的事由,一項項地寫下來,然后放在一邊,去做其他的事情。
(2)放慢生活節奏。
靜下心來,放慢工作的腳步,投身到日常真切的生活中去,深入到自己內心世界中去,總結每一天的收獲和體驗,尋求安逸平靜的內心感受。當新的情況和未知的變化來臨時,你就能從容應對了。
(3)只在乎此時此地。
學會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此時此地,把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感覺都放到此時此地的事物上,全身心地體驗此時此刻的生活現實。事實上,在這個時刻,這可能是我們所能擁有的一切。
很多人感覺工作很累,其實可能是因為心思不僅在工作,還在同時掛念著家庭、婚戀、人際關系等種種問題。如果我們只是全身心地做事,并不會感覺那么累。
(4)掌握放松技巧。
學會一些放松的技巧,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輕快、舒暢的音樂不僅能給人美的熏陶和享受,還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有效的放松。
空虛、無聊——流行指數:★★★★★
空虛是指百無聊賴、閑散寂寞的消極心態,是不思追求、無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的。空虛通常發生在這樣兩種情景之中:一種是物質條件優越,無需為生活煩惱和忙碌,習慣并滿足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實意義,沒有也不想有積極的生活目的;另一種是心比天高,對人們通常向往的目標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標又無法達到而難以追求,結果是無所追求,心靈虛無空蕩,精神無從著落。
調節建議:
(1)不要做讓自己感覺更空虛的事。
長時間上網、看電視會讓空虛、無聊感更加明顯,所以,要有意控制自己不采取這些消遣方式。
(2)思想上要做改變。
人生不一定要十分輝煌,才算過得充實。平平凡凡、實實在在地做些事,也照樣過得快樂。
(3)設定可以達到的目標。
及時調整生活目標,調動自己的潛力,可以想一些容易實現的愿望,讓自己有所期盼。由于這些目標相對較為容易實現,達到目標后,你就會感覺充實些。
(4)找點切實的事情去做。
不要考慮得太多、太長遠,想一想,自己今天能切實做點什么事情?比如,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閱覽一些有益的書籍,外出散散步,做些戶外的體育運動,還可到郊外走走,或是去鬧市逛逛……這些“小事”可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
(5)幫助他人。
試著用心去關懷自己的親人、朋友,力所能及地幫他們做一些事,在體會助人的快樂以及自我價值感的同時,空虛無聊的感覺也會慢慢遠離你。
(6)改變對生活的看法。
面對空虛,你要培養對生活的熱情。生活是否美好,要看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它。一樣的藍天白云,一樣的高山大海,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
發怒——流行指數:★★★★★
暴躁易怒是不良的性格和氣質特征,如果一味壓抑、控制怒氣,長久可能會對健康不利;但是,經常發脾氣又會影響人際關系,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傷害到身邊的人。比如,在家發脾氣,有時會傷害到家人,引起家庭矛盾,當然,如果家人能理解你的“脾氣”,就不會有什么問題;而如果是在外面發脾氣,則很可能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糾纏。
調節建議:
(1)發怒的時候不要講話。
如果在發怒的時候講話,很可能會使形勢急轉直下,導致雙方的針鋒相對。你在發怒的時候說話,對方也會用同樣憤怒的語氣回應你,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如果能在外表上保持平靜,則能留給我們時間讓怒氣消除一些。所以有人建議:發怒的時候,數到10再說話;如果是大怒,要數到100。
(2)用冷靜的思考平息怒氣。
當你感到怒氣很大時,不妨退一步,冷靜地想想一句話:“這樣發火對我來說,不會在任何方面有所幫助,只能讓整個問題變得更復雜。”即使我們內心還存在一部分怒氣,但這樣的思考可幫助我們控制一下憤怒的情緒。
(3)平靜比發怒更值得珍惜。
如果你認為平靜的心情比發怒的情緒更為寶貴,你就不會讓怒氣代替平靜的心情,甚至占據我們的生活。可能你有理由對別人發火,但你也應該知道,對他們發火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讓你失去平靜的心情。
(4)離開讓你發怒的情境。
可以暫時離開那個讓你發怒的環境和人,或者獨處,或者去做另外一件不相干的事,如去喝杯咖啡或聽聽音樂。
(5)向朋友傾訴。
可以找信賴的朋友或親人,盡情地傾訴自己的不滿和委屈,求得對方的支持和安慰;或是和朋友一起唱唱歌、樂一樂,把“氣”放出來,也可痛哭一場。
(6)提高表達能力。
學會有效地表達自己。從某種角度講,發怒,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孤獨——流行指數:★★★★
孤獨產生的原因多而復雜,比如事業上遭遇挫折,缺乏與異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摯愛,夫妻感情不和,周圍沒有朋友等。孤獨的產生,也與人的性格有關。社會文明程度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初到一個全新的、陌生的環境,過低或過高的自我評價都會引起孤獨的感覺。其實,很多情況下,孤獨說明你希望和人交往、溝通。
調節建議:
(1)明白孤獨是人生的一部分。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總會有無人相伴的時光,任何生命都會體驗到孤獨。感到孤獨時,首先要用坦然、平靜的心態接受它,然后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享受它。可以找一些事情來做,如看看書,發發呆,理理思緒,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
(2)學會和人交往。
交往中,不要強求別人和自己一樣,要學會適應對方,而不是想著去改變對方。此外,還要學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要事先就有“這個人好”或“這個人壞”的想法,而應該全面地去看待一個人,允許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你應經常抽出一點時間去主動接觸別人,真誠地接受周圍的朋友,逐漸改變自己封閉的生活方式。平時有意識地參加一些群體活動,加強自己的參與感,這會令你發現許多有趣的事和人,使你不知不覺地與他人融入到一起。
(3)享受大自然。
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充滿了樂趣,只要你能夠充分領略它們的美妙之處,就能消除孤獨感。
比如,當你遇到挫折,心緒不好,又不愿與別人傾訴而感到孤獨時,可以到江邊或空曠的田野,讓大自然的清風盡情地吹拂,這樣,心情就會逐漸開朗起來。
(4)再當一次學生。
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學生,學一門外語,或參加美術學習等。總之,可以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在此過程中,你還能接觸很多人。
失望——流行指數:★★★
失望常常源自于對人和事期望的落空,還可能是因為不接受自己。生活中每個時期都有特定的內容,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失望。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對現實的認識不斷豐富,以及時間和機遇等因素的限制,失望情緒就像普通的感冒一樣,總是不可避免。
調節建議:
(1)承認自己失望。
首先要承認失望情緒的存在,不要掩飾它。然后,如果您愿意的話,可以讓自己難過一段時間。接著,可以對所受的損失做一定的分析,這樣會讓自己領悟到:我們所期望的每一件事情都并非絕對不可缺少。
(2)調整自己的期望。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所以,我們應該追求同自己的能力相當的目標。但有時候,目標雖然同自己的能力大小相符合,可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會導致失望情緒,這時更應注意調整內心的期待值,使之與現實相符,這樣才能有助于減少失望情緒。
(3)原來的想法并非不能放棄。
遇到難遂人愿的情況,我們應有放棄原來想法的思想準備,轉而去追求新的目標。當然,這不等于“見異思遷”。比如,你去劇場聽音樂會,你原先以為自己喜愛的歌唱家會參加演出,不料他因病不能演出,你當時會感到失望。如果你這時能將期望的目光投向其他歌唱家,并努力去欣賞他們的表演,你就會拋棄失望的情緒,逐漸沉浸在藝術美的境地中,內心充滿了歡悅。
(4)從失望的事中取得收獲。
令人失望的事也可以成為一次有積極作用的經歷,因為它用事實給我們上了一課,使我們清醒了過來,正視生活的現實。它提醒我們重新考察自己的愿望,以便使之更加切合實際。事實上,如果回憶曾碰到的令自己失望的事情,并用現在的觀點來重新估量當時的損失,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自己已經擺脫了過去的失意,而且又有了值得欣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