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開放你的大腦,讓多元化的陽光照進你的心靈(1)
- 受益一生的北大思維課
- 察楠楠
- 5531字
- 2018-04-02 15:24:06
“我們中國人常說傳道解惑,確實老師要傳道解惑,但是他告訴我們的是思考的能力比傳道更重要。大學畢業后就沒有老師了,所以你在大學要學的不是老師如何把技能交給你們,而是學習的過程。當有一天沒有老師了,我依舊能學習,這個目標達到了,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北大的演講
1.強者善于找方法,學會在別人的經驗里思考自己的出路
北大箴言:
聰明人做事,都講究方法和捷徑。他們直接運用他人的方法,省略盲目的實驗過程,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走捷徑,并不是偷懶,也不是投機取巧,它代表了成就和效率。很多時候,尤其是在比較緊張的時候,尋找捷徑往往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北大人認為,聰明人看到一件事,首先想到的是通覽整個事件,然后再思考怎樣能夠尋找到簡單的辦法。
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大家出了這樣一道數學題:“請問,將1至100之間的所有自然數相加,和是多少?”老師承諾,誰先做完這道題,誰就可以放學回家。
為了能盡快回家享受那自由而快樂的美好時光,同學們都努力地算了起來,有的人甚至額頭上都滲出了汗。只有高斯一人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一只手撐著下巴,一只手無意識地擺弄著手中的鉛筆——他在尋找一種可以快速解答這個問題的辦法。
過了一會兒,高斯舉手交答案了。
“老師,這道題的答案是5050?!备咚购茏孕诺卣f。
“你可以給出你的方法嗎?別人可連一半都沒有加完??!”老師略帶吃驚地問。
“當然。你看,100+1=101,99+2=101……以此類推,到50+51=101時,恰好得到了50個101,因此最后的結果也就是5050了?!?
老師對高斯的解答十分滿意,并確信他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后來高斯真的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數學家。
做任何事情,都既要有勤奮刻苦的精神,又要開動腦筋。只有方法找到了,做起事來才會更快、更好。
西方有一句有名的諺語,叫做“Use your head”,就是“多多動腦”的意思。許多人一生都遵循著這句話,解決了很多被認為是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而最終解決問題的強者,則是辦法最巧妙的那部分人。
有一個人在一家建筑材料公司當業務員。雖然這家建筑材料公司的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但產品銷出去后,總是無法及時收到回款。當時這家建筑材料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討賬。
有一位客戶買了這家建筑材料公司10萬元的產品,但總是以各種理由推托,遲遲不肯付款。公司先后派了三批人去討賬,但都沒能要到貨款。當時這個人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員工一起被派去討賬。他和另外一位員工軟磨硬泡,想盡了辦法,最后,那位客戶終于同意給錢,叫他們過兩天來拿錢。
兩天后他們趕去,對方給了他們一張10萬元的現金支票。
他們高高興興地拿著支票到銀行取錢,結果卻被告知,賬上只有99930元。很明顯,對方又耍了個花招,給的是一張無法兌現的支票。馬上就要到春節了,如果不及時拿到錢,不知那位客戶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可能就一籌莫展了。但是這個人突然靈機一動,趕緊拿出100元錢,讓同去的人存到客戶公司的賬戶里。這樣一來,賬戶里就有了10萬元。他們立即將支票兌了現。
當這個人帶著這10萬元回到公司時,董事長對他大加贊賞。
之后,由于這家建筑材料公司不斷發展,5年之后,這個人當上了公司的副總經理,后來又當上了總經理。
是的,當誰都認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時候,偏偏總有一些優秀的人,他們總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將問題解決得更好、更完美。正因為他們有這種“找方法”的意識和能力,才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他人的認可。
我們再來看一個故事:1793年,守衛土倫城的法國軍隊發生叛亂。在英國軍隊的援助下,叛軍將土倫城護衛得像銅墻鐵壁,前來平叛的法國軍隊怎么也攻不下。
土倫城四面環水,且有三面是深水區。英國軍艦在水面上巡邏,只要前來攻城的法軍一靠近,就猛烈開火。法軍的軍艦遠遠不如英軍的軍艦先進,根本無計可施。
就在這時,法國軍隊一位年僅24歲的炮兵上尉靈機一動,當即告訴指揮官:“將軍閣下:請急調100艘巨型木艦,裝上陸戰用的火炮代替艦炮,攔腰轟擊英國軍艦,以劣勝優!”
果然,這種“新式武器”一調來,英國艦艇竟無法阻擋。僅僅兩天時間,英軍的艦艇就被火炮轟得七零八落,不得不狼狽逃走。叛軍見狀,很快就繳械投降了。
經歷這一事件后,這位年輕的上尉被提升為炮兵準將。這位上尉就是后來成為法國皇帝的拿破侖。
像很多杰出人物一樣,拿破侖的成功,相當程度上是他在關鍵時刻找到了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獲得了一個更有高度的新起點。有了這樣的新起點,才有了更大的舞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向自己看齊,才有更多的資源向自己匯集。
在北大的歷史課上,老師說:“只要仔細觀察,我們都能從周圍的人身上得到啟發和教訓。有這樣一句古語:前車覆,后車誡。成功者的頭腦在于:他們善于總結他人的失敗?!?
劉邦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在漢朝推行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東漢看到西漢“土地兼并”的弊端,開始限制這個問題;唐朝吸取隋朝“窮兵黷武”的教訓,開始推崇文教;宋朝吸取唐朝后期被大家族、外戚專政的教訓,采取“不殺讀書人”的政策;明朝吸取過去“宦官干政”的教訓,專門在宮殿門口貼了一個牌子,規定宦官不能接觸政事……
時代之所以發展,正是由于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因為這樣能讓人們少走很多彎路——就是用別人的教訓來充實自己的經驗寶庫。別人的教訓,是自己的免費經驗;別人的智慧,更可以直接變為自己的智慧。
這個道理,哈雷摩托的管理者深有體會。
1982年的時候,本田在美國重型摩托車市場擁有40%的占有率,是哈雷最強勁的對手。因為騎摩托車的人都認為本田的摩托車不但價廉,而且比哈雷的耐用好騎。
于是,哈雷摩托車的主管前往本田摩托車設在俄亥俄州的工廠訪問,結果卻令他們大吃一驚。哈雷原本只想學習本田的科技,但是他們在本田廠內卻看不到電腦,也沒看到機器人,只見少量的紙上作業。他們看到的,除了30名領導職員以及470名裝配工人外,再沒有別的東西。
哈雷發現,本田摩托車只有5%會在生產線末端被剔除,而哈雷卻有五到六成,光因為缺少零件而被剔除的哈雷機車就比本田機車的總退件率高出好幾倍;有的時候因為零件在倉庫儲存過久,等到送上生產線時,已經生銹。
經過苦心研究本田的經驗之后,哈雷終于發現自己發展的問題癥結所在。譬如說,哈雷以電腦化庫存管理來控制整個制造過程——當時以美國的標準而言是先進的。但是當研究過本田的生產之后,哈雷發現美國式的這套做法其實只會生產出許多廢料而已。
本田人的秘招則很簡單:本田和其零件供應商每天只生產一點點所需零件,而不是像美國那樣每年只生產幾次,每次就是一大批。零件得以“及時”生產,公司每年就可因無庫存而節省數百萬美元的利息,也沒有零件因儲存而耗損,既節省空間,又簡化了整個工廠的作業。如果發現不良零件,通常也只生產了一兩天,也容易更正。
5年以后,哈雷重整旗鼓,在美國重型摩托車的市場占有率從23%增至46%,其銷售額,也達到了空前的1770萬美元。
為什么?因為在本田的參觀使哈雷的態度有了革命性的轉變,從美國式的好勇斗狠變成了謙卑可親的形象。在一年之內,哈雷采用了最好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經營策略,使哈雷脫胎換骨。
哈雷引進了本田的庫存管理系統,將其中的員工參與模式和以統計數據為基礎的品質制度,與扎根美國本土、了解美國人心理的特長相結合,使哈雷在美國國內重型機車市場的占有率提高,并且成為世界級的角逐者。
本田的贏,贏在它的仔細與統籌,而這也是哈雷可以學習的地方。哈雷董事長在比較兩個工廠時說:“實在很難相信我們會那么差,但我們的確是很差?!?
哈雷公司借鑒了本田摩托的經驗,終于走上了復興之路。如果哈雷沒有去自己的對手本田那里參觀,沒有及時學習本田成功的經驗,哈雷未必能夠取得成功。即使成功了,其花費的時間也一定比直接借鑒本田的經驗要多得多。
人,最大的悲哀,不在于無知,而在于不知道自己無知。即使知道了自己無知,也不愿意學習,這更是無知中的無知。
每一個北大人都知道,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時候,能否從別人那里學到經驗,則是我們能夠成功規避那些不必要的失敗的重要手段。并不是所有的道路都需要你重新再走一遍。
而在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走上錯路和岔路,有時我們不得不返回原點。這時我們必須告誡自己:不能再走那一條路。經驗的意義就在于:他人的失敗,值得我們引以為戒;自己的失敗,更要時刻牢記。
北大人總結道:“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避免許多不應該有的錯誤,因為很多事,我們都有案例可以借鑒。認真地抬起頭,觀察、思考很多前人的經驗和教訓,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探索時間,還會避免犯下很多探索中的錯誤。”
2.不要小看你腦中一閃而過的那些想法
北大箴言:
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你腦子中一閃而過的那些想法,哪怕看起來是荒誕不經的可笑的念頭,因為那都是瞬間迸發出的思維火花。
記得《北大往事》里有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分別,就是文科生踩在銀杏落葉上有感覺,理科生則無動于衷——這或許是個笑話,卻反映了一種看法。就是許多靈感都產生在“非?!钡膱龊匣驎r間,甚至在夢中。當靈感到來之時,它是這樣的強烈而生動;當它離去之時,又是這樣的迅速而飄忽。如果不及時抓住,它就會像一只狡猾的狐貍般溜掉。
愛迪生曾經這樣吶喊:“一個人應當更多地發現和觀察自己心靈深處那一閃即逝的火花。”
關于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流傳很廣。1665年,牛頓23歲。在一個美麗的月夜,牛頓正坐在院子里,好像在思考什么。突然,一只蘋果落到地上,打斷了牛頓的思路。愛想、愛問、愛思考的牛頓迅速把自己的思路轉向了“蘋果落地”這一現象,他想:為什么蘋果不能飛到天上去,而是落在地面上?那可能是因為蘋果熟透了,它離開了樹枝無可依靠才向下面墜落;那可能就是因為大地對蘋果有吸引力,所以蘋果才被吸到地面上來。我們人不也是一樣嗎?地面上的東西不都是一樣嗎?都是緊緊被地面吸住而不能離開。但是天上的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呢?它也是掛在空中,無依無靠,是不是也應該落到地上來呢?可事實并不是這樣,那是什么道理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叩響了牛頓的心扉,他緊追不放,一定要搞個明白。經過長期的研究,牛頓終于發現了自然界最大奧秘之一的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而有意思的是,在科學界,很多的發現和發明都與夢有關。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就是一例。
1869年,已經發現了63種元素??茖W家無可避免地想到,自然界是否存在某種規律,使那些元素能有序地分門別類、各得其所?35歲的化學教授門捷列夫苦苦思索著這個問題,夜以繼日地思考分析,簡直是著了迷。一天,疲倦的門捷列夫進入了夢鄉,在夢里,他看到了一張表,那些元素紛紛落到合適的格子里。醒來后,門捷列夫立刻記下了這張表的設計原理:元素的性質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呈現有規律的變化。
半個多世紀前,日本橫濱市有個叫富安宏雄的居民因患病,整天躺在床上。富安宏雄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一天,他床邊的火爐正在燒開水,茶壺蓋子上迸出白色的水汽,并且發出“咔嗒咔嗒”的聲音。富安宏雄覺得那種聲音實在不好聽,氣惱之下,拿起放在枕頭邊的錐子用力地向水壺投擲過去。錐子刺中了水壺蓋子,但是并沒有滑落下來。奇怪的是,這樣一刺,“咔嗒咔嗒”的聲音反而立刻停了下來。富安宏雄感到很詫異,整個人被這個意外的事實震懾住了。富安宏雄無法入睡了,他開始在床上大動腦筋。以后他親自試驗了好幾次,證實水壺蓋上有個小孔,燒開水時就不會發出聲音了。于是他琢磨道:“我必須把這項創意好好利用,盡全力讓它開花結果才行!”在拖著病軀奔走了一個月后,富安宏雄的創意終于被明治制壺公司以2000日元買了下來——當時的2000日元約等于現在的1億日元。
富安宏雄將水開了要響的茶壺變成不響,因而賺了1億日元;我國又有企業家特意將茶壺變成響壺而賺了大錢。某水壺廠廠長聽到朋友抱怨燒開水時經常因為忙家務、忙其他而忘記正在燒的開水。這位水壺廠廠長為朋友的水壺加了一個可以被水蒸汽吹響的哨子,大受朋友的贊揚。后來,這位水壺廠廠長推而廣之,將加了哨子的水壺變為“響水壺”,大批量推向市場,使自己的水壺工廠成了當地的知名企業。
以上案例的成功者中,他們肯定不是第一個發現同樣問題的人,但別人抓不住某些機會,而他們卻抓住了。靈感總是來自不經意間,往往又稍縱即逝。如果你足夠敏銳,抓住了靈感“靈光一現”的剎那,也許就能獲得意外的驚喜。
比如說,某種生動而強烈的意象、境界突然閃入一位作家的腦海,使他生出一種不可阻遏的沖動,想要提起筆來,將那美麗生動的意象、境界移向白紙。但那時這位作家或許有些不方便,他沒有立刻就將這一切寫下來。盡管那種意象不斷地在這位作家的腦海中閃爍、催促,然而這位作家還是喜歡拖延。而一切,逐漸的模糊、退色,終至整個消失。
再比如,一種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閃電一般地襲入一位藝術家的心靈。但是這位藝術家卻不想立刻提起畫筆將那不朽的印象表現在畫布上。盡管這種印象占領了這位藝術家全部的心靈,然而他總是不跑進畫室埋首揮毫。最后,這幅神奇的圖畫會漸漸地從這位藝術家的心靈中消失。
陳丹青先生曾經風趣地在北大演講說:“這‘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許它只是一個元素的眾多同位素,一種單質的同素異形體,一個晶體在陽光下燦爛的色彩,而那元素的名稱,那單質的分子式,那晶體的真正結構,永遠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你腦子中一閃而過的那些想法,哪怕看起來是荒誕不經的可笑的念頭,因為那都是瞬間迸發出的思維火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