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頌歌
- (英)阿蘭·德波頓
- 901字
- 2019-01-04 02:03:18
4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都知道花費一個下午去烘焙餅干是怎么一回事,因此看到居然有一家公司雇用5000名全職雇員去做這件事情,不免會大吃一驚。
本是一個人獨立作業便可在自己廚房里完成的工作(預備烤爐、和面、書寫標簽),在聯合餅干公司被分割、形成固定流程,由所有工作人員分擔。雖然公司人手的多寡均根據糖果和咸味小吃的銷售額制定,用他們的專業術語來說,那就是占很大比例的職工已經離開了食品生產第一線。他們在倉庫里管理叉車,或研究印在一包標準的鹽味干果兩側的那80來個詞兒是否得體。有些人學會了專門技能,會搜集并分析超市的銷售記錄,還有人每天都從事研究,探討運輸薄脆餅時如何盡量減少摩擦。
于是隨著分工專業化,許多神秘的工作崗位應運而生:諸如包裝技術員、商標主管、學習中心經理、戰略目標評估師等等。職業分工向縱深化、細致化發展。員工從“呼啦圈”起步,在“皺邊玉米餅”得到升遷,平調到“切達干酪小烘餅”,在“麥克維鐵果餅”成為經理,最后在“姜汁餅干”完美謝幕。
對勞動力持續不斷的分工使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這家公司的成功證實,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在20世紀初制定的效率原則似乎是正確的。帕累托的理論指出,一個社會的富有必須以其成員放棄常識,轉而去培養在狹窄的領域里的個人能力為代價。完美的帕累托經濟學認為,可以將職位做更細的劃分,以便員工熟悉復雜技能,并相互交流。醫生不必浪費時間學會如何修理鍋爐,火車司機也不必為他們的孩子縫制衣服,這符合每個人的最大利益。同理,餅干包裝技術員可以把產品的倉庫貯存問題交給專攻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生去操心,這樣他便可集中精力研究如何改善包裝工藝。在一個理想社會中,所有的職位都會高度專業化,其結果是誰也無法再弄明白別人在做什么。

在與部分職工的許多次令我困惑的談話中,我漸漸意識到,如今在聯合餅干公司,帕累托的烏托邦已成為真實的場景。然而,不論將一下午的工作當作長達40年的職業生涯來仔細分割會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人們仍有理由懷疑這樣做會帶來何種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尤其是在天色昏暗的日子里,向東飄去的浮云低垂在海斯鎮公司總部上空之時,人們不禁會問,這里的蕓蕓眾生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生活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