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絕地天通

在《國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楚昭王向觀射父問道:“《周書》中所謂的重、黎使天地不通,這是怎么回事?如無此事,人就能登天嗎?”觀射父答道:“《周書》所論的并非是這個意思。古代貴族與平民、奴隸是分明的,祭祀神明,出任官吏等特權為貴族所壟斷。頭腦精明,信仰神明,而且言論行為又能做到恭敬、中正的人,如果具有對天地遠近神明無所不曉的智慧和才學且知道尊卑,目能視其形,耳能聞其聲,具備了這些條件的人,神明就會降臨附體。神明附體的人,男的稱為覡,女的稱為巫。通過這些附體的覡和巫來定神明秩序及其對之的祭祀,并通過他們來對英明的帝王給予賞賜,即是百姓五谷豐登,人民安居,政治穩定。可是到了少昊王朝衰落,九黎起兵反叛,天下大亂,政典毀壞,平民、貴族參混雜處,地位身份紊亂,人人擅自舉行祭祀,家家自行充巫為史,迎接鬼神,而這些祭祀糜淫使人民匱乏,遠古所制定的禮法、制度、各種規則,都喪失殆盡,貴族因家破人亡而輕禮法祭祀,人民五谷不豐,天降災異,陰陽顛倒。顓頊平定天下,重新統一后,便命令南正重主掌天事,并兼管對貴族和官僚的管理,命令正黎主掌地事,并統管民政,使一切回復舊事,不準僭越,這便是所謂的重、黎使天地不通,也就是絕地天通。”

(楊勇)

顓頊是中國歷史中的一位傳說人物,為五帝之一。父親是昌意,昌意相傳是黃帝與嫘祖的次子,封于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時就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封于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黃帝死后,因顓頊有圣德,立為帝,時年二十歲。

伏羲是條蛇

在太古時代,雷澤生雷神,雷澤就是古代的太湖。雷神是人頭龍身,只要他一鼓動腹部,就會產生天雷,他家住在太古時代的吳西地方,而吳西就是現在的江蘇淮水、泗水以南地區到浙江省湖州、嘉興一帶。后來雷神在太湖的旁邊留下了巨大的足跡,華胥到太湖游玩時踩到了雷神的巨型足跡,從而感應受孕,不久華胥便生下了伏羲,伏羲落地時便顯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樣子。他長了一個人面蛇身。于是在伏羲長大后,他因為超人的能力和智慧,而具備圣德成為一代明君。

伏羲女媧圖

(楊勇)

相傳伏羲教民結網,漁獵畜牧,制造八卦等,亦傳說伏羲創文字、古琴。

佛祖西來

初祖達摩自西天來中土傳禪法,究竟意思如何?其根本意思即是究佛祖之心印也。在《五燈會元》所載禪師問答語錄中,僅“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的問答就有133處。

有僧問經山道欽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汝問不當。”曰:“如何得當?”師曰:“待吾滅后,即向汝說。”

《五燈會元》是宋杭州靈隱寺僧普濟,合《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及《嘉泰普燈錄》五種佛教燈錄,刪節編輯而成。全書二十卷,記錄了1963位禪師在禪的生活世界中的主要生活經歷和他們的語錄。

有僧曾問石霜慶諸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乃咬齒示之。僧不會,后問九峰曰:“先師咬齒,意旨如何?”峰曰:“我寧可截舌,不犯國諱。”又問云蓋,蓋曰:“我與先師有甚么冤仇?”

有僧問伏龍一世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你得恁么不識痛癢。”

僧問百丈道恒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往往問不著。”

僧問報慈行言導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此問不當。”

僧問藥山圓光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道甚么。”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對這個問題,不知者自然不知,也就無法回答,知者往往啞口無言,不作回答,因為這是不關文字,不關言語,所以不須言說,只有那些初涉禪門,似懂非懂,似是而非者,往往說東道西,引經據典,論說再三。

僧問仁王欽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鬧市里弄猢猻。”

僧問芭蕉繼徹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著體汗衫。”

僧問灌谿志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缽里盛飯,鐼里盛羹。”

僧問泐潭景祥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十個指頭八個丫。”

僧問天睦慧滿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三年逢一閏。”

僧問太平慧懃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喫醋知酸,喫鹽知咸。”

僧問趙州從諗禪師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曰:“和尚莫將境示人?”師曰:“我不將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庭前柏樹子。”

在《五燈會元》中對“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的回答,還有各種各樣的內容,如潭州龍山居遁證空禪師一次問翠微禪師曰:(居遁證空問)“如何是祖師意?”微曰:“與我將禪板來。”師遂過禪板,微接得便打。師曰:“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又問臨濟:“如何是祖師意?”濟曰:“與我將蒲團來。”師乃過蒲團,濟接得便打。師曰:“打即任打,要且無祖師意。”后有僧問:“和尚行腳時,問二尊宿祖師意,未審二尊宿明也未?”師曰:“明即明也,要且無祖師意。”

這里說龍牙居遁行腳參禪時問長安翠微無學禪師和河北臨濟禪師“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都遭到翠微和臨濟的打。這種打即為棒唱,也是接引學人一種方法。

究竟什么是“祖師西來意”?這個問題確實困擾了不少大師。因為禪本身只可意味,不可言傳,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許多禪師往往是答非所問,但又寓意其間。

舍利子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和玉棺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槃,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

舍利子也譯為靈骨,或堅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最初是佛涅槃后,其身火化留下的晶瑩透徹的晶體,以印證佛的功德無量和佛法的真實無礙以及佛的證悟無虛。后來凡有大德高僧成就功德的身后都有舍利子為證道之物,以警醒世人。

(楊勇)

四圣諦

四圣諦又名四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癡無明,和貪欲嗔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住、安樂、寂靜的境界;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指修習八正道。此四圣諦括盡了世間、出世間的兩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故而稱為世間的因果;而道是因,滅是果,是悟界的因果,所以也稱為出世間的因果。

(楊勇)

三法印

三法印就是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往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一切小乘經,以三法印印其經佛說,大乘經則以一實相印印證其為大乘的義教。1.諸行無常印,行有遷流之的意思,指有為法。言一切之有為法,念念生滅而無常。2.諸法無我印,行的意思在有為法的范圍內使用,而法則通于無為法。言一切有為無為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3.涅槃寂靜印,言涅槃之法。滅一切生死之苦而為無為寂靜。

(楊勇)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緣起,是說明有情眾生生死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是無明(貪嗔癡等煩惱為生死的根本)、行(造作諸業)、識(業識投胎)、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六入(胎兒長成眼等六根的人形)、觸(出胎與外境接觸)、受(與外境接觸生起苦樂的感受)、愛(對境生愛欲)、取(追求造作)、有(成業因能招感未來果報)、生(再受未來五蘊身)、老死(未來之身又漸老而死)。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業、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復始,至于無窮。其中無明與行是兩種惑業,屬過去世之因,識、名色、六入、觸、受五者屬緣于過去惑業之因而受報現在果,以上叫過現一重因果。又愛、取兩者為現在之惑,有則為現在的業報也,緣于這個惑業現在的原因而感未來生與老死之果,這叫現未一重之因果也。以上就是十二因緣中構成的三世兩重因果的說法了。

(楊勇)

六道輪回

輪回,譯為輪轉、流轉。輪回的原始思想產生于古印度婆羅門教,而佛教則發展了這一理論,謂“輪回”的主體是虛妄的“執持識”,“輪回”的動力是“業感”,“輪回”的結束是“解脫”。佛教認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在“六道”中輪回,循環往復,如車輪旋轉不息,造善業得樂報,如天、人兩道,造惡業得苦報,如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正如《觀佛三昧經》卷六所說:“輪回六趣,如旋火輪。”“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輪回的六個去處: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修羅。俗語中常用“六道輪回”。如元朝李壽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脫離生死,免卻六道輪回。”又如元朝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則你那六道輪回怎脫免,使不的你九伯風顛。”反映出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之說在民間影響之大。

(楊勇)

觀音原是“勇猛丈夫”

南北朝以前,觀世音菩薩的造像都是男性打扮,唇上還蓄有小胡子。據《華嚴經》記載中說善財童子往普陀山參拜觀音,“見到巖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丈夫觀自在,與諸位菩薩圍繞講法”。因他常常化現三十二相下世救人,釋迦牟尼佛當著眾佛、菩薩稱贊他神通廣大,讓他化現女身下世尋聲救苦,開發善根。彌勒菩薩不服氣,遂與觀音斗法,在規定的時間內觀音從勇猛丈夫變成了一位窈窕美麗的女子,她曾化身為提籃觀音為眾生教誦《普門品》、《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和《法華經》。所以唐宋以后,寺院和居家就供奉女子之身的觀音。但是據傳說,觀音變化為女子身時,也有一個小小的缺憾,就是他忘了把腳變成小腳,故而女身觀音都是以大腳出現的。

(楊勇)

觀世音像

佛教里有四大菩薩,象征四種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薩;象征實踐的是普賢菩薩;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薩;象征慈悲的是觀世音菩薩。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么意思

南無阿彌陀佛也譯為歸命無量光覺,無量壽覺。歸命于無量壽覺及無量光覺。凈土門稱之為六字名號。歸命,即眾生一心仰賴阿彌陀佛,眾生的信心。無量壽覺或無量光覺,是佛助一切眾生行體成就。眾生之信心與阿彌陀佛助眾生之行體都具足于此六字內。此謂機法一體之南無阿彌陀佛。真言之口傳以此名號為陀羅尼,為金剛界五佛。善導觀經疏一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楊勇)

南無阿彌陀佛的正確發音為:nā móa mítuófó。“南無”發音為“那謨”,源于梵文namas,意為對佛的尊敬或皈依;“阿彌陀佛”發音源于梵文Amitābha。

出家人和居士

佛教徒有四眾之分,細分則有七眾弟子之說。四眾指的是出家男女二眾和在家男女二眾。出家的男性名為“比丘”;女性名為“比丘尼”。比丘是梵文,義為乞食,又有破惡、凈命的意思。尼是梵語中女聲。俗稱比丘為僧人。僧是梵語“僧伽”之略,義為眾,凡三比丘以上共處就稱為眾。出家制度在印度并不是佛家獨有,印度古代各派都有出家的規定,對于這些出家者都叫做“沙門”。可是由于只有佛教傳入中國,所以就將沙門特指佛教出家者了。出家人除了有沙門之稱,在俗語中也叫做和尚,或者尼姑。在家男眾稱為“優婆塞”;在家女眾稱為“優婆夷”。優婆塞是梵語,義為清信士,又作近事男,表示他們是親近奉事三寶的。優婆夷義為清信女或近事女。俗稱在家佛教徒為“居士”,這是梵語“迦羅越”的義譯,原指多財富樂的人士,轉而為居家修道之士的稱呼。

(楊勇)

行腳僧圖

公案和機鋒

機鋒是一種比喻。“機”是指古代德弓弩上的機牙,“鋒”是弓箭的頭。“機鋒”是用來比喻禪師們對學徒的一種獨特的教導佛法的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極為震撼的或鋒銳的方式讓其學者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準確的理解真意。這一方式也是對學徒們語言和才智的應變能力高度的要求。從表面上看機鋒體現了禪師們對語言的高超駕馭能力,從思維上看,則展現了一副靈活機智、生動活潑而又高深奧妙的理論傳授和交流。總的來說,機鋒是對“不立文字”、“直指心性”之禪宗宗旨的具體運用,是禪語的典型形式之一。從具體形式來看,機鋒不僅表現在語言上,還表現在行為上,如不說一字或棒打,或喝叫,或畫圖等。

自宋代以來,禪師們一掃唐代禪師離文去字之風氣,而轉以解釋禪宗文獻之機鋒和各種珠聯妙語,所以“古”指前代大師的公案,拈古就是以散文回句解說,頌古則是以韻文詩句解說。

公案本來是指官府司法斷案的典型案例。禪宗將這個詞借用來表示祖師大德言論行為案例。作為斷定宗門內孰對孰錯、誰是誰非的標準。我們可以這樣說整個禪宗的思想傳播沒有禪門公案是不行的。因為這類公案不但記載了高僧大德們的豐業偉績和獨特的言行思想,而且正是通過此類記錄,才使不能用語言直接說明的禪義得以用語言文字說出。不過,公案與機鋒一樣,形式非常多變,有燈錄(所謂燈錄就是將六祖慧能思想傳播下去的語言形式和歷史記錄。六祖的思想就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因此傳燈就表示禪法,而燈錄即是禪法傳播的歷史),有語錄(這是著名的禪師升堂時說法的記錄)以及拈古、頌古等。

(楊勇)

廟里佛像的擺法

中國的寺院一般是分為如下幾部分:先是山門,次是天王殿也稱前殿,接著是正殿或大雄寶殿,最后是法堂,此外在前殿和正殿的中間,以進山門的方向為準,則左手邊是西配殿或祖師殿,右手邊是東配殿或伽藍殿。山門殿內塑兩大金剛力士像。到了天王殿朝山門的是大肚彌勒佛,彌勒佛背面的是韋陀菩薩,左右兩邊是四大金剛,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正殿中一般供養著三尊佛。他們的情況很復雜,有的是供養三身佛,中間供毗盧遮那佛或法身佛,左供盧舍那佛或報身佛,右供釋迦牟尼佛或應身佛。有的則是供橫三世佛,這里的“世”是三個空間,因其同時存在,故名此,正中的是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有文殊和普賢菩薩脅;左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脅有日光和月光菩薩;右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脅侍為觀音和大勢至菩薩。還有供養豎三世佛,這里的“世”是指因果輪回的個體一生中存在的時間。三世為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從時間來看是相連續的,故稱豎三世。正中為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左邊為過去佛燃燈佛,右邊為未來佛彌勒佛。一般主尊兩側都有“脅侍”,即左右近持。釋迦牟尼佛的近侍,一種配置是老“伽葉”、少“阿難”兩大弟子。另一種是兩位菩薩。殿內東西兩側,近世多塑十八羅漢像。佛壇背后常塑一堂“海島觀音”,或盡供一菩薩像。

(楊勇)

《李卓吾批評西游記》中的佛堂,明崇禎(1628~1644年)行本

民間行業神一覽

陶瓷:福建陶瓷業供奉的神祗是“土地公”,因為它取土為料,故要奉土地神為守護神,也有祭奉無具體名稱的“窯神”。

石匠:福州、長樂一帶石匠供奉女媧為祖師,女媧煉石補天,被視為石匠的開山鼻祖。

木匠:崇拜魯班為祖師,墨斗、曲尺被視為傳家寶物。

鐵匠:多數崇拜“鐵拐仙”為祖師。

紡織:紡織工大多崇拜黃道婆為祖師。

理發:尊崇呂洞賓為祖師爺,呂洞賓號“劍仙”,剃頭需剃刀,因劍與刀相關,故奉呂洞賓為尊神。

制傘:尊魯班妻云氏為祖師。福州傳說魯班在外做工,頂烈日、冒風雨,十分艱辛,其妻為其設計遮陽擋雨工具,這即是雨傘的前身,故制傘者奉魯班妻為祖師。

竹編:福州地方信奉“觀音菩薩”為其行業神,而長樂縣則崇拜黃帝,詔安、漳浦等地尊“泰山”神為守護神。

印染:崇拜葛洪為祖師。

彈棉花:崇拜黃帝為祖師。

裁縫:崇拜軒轅氏或黃道婆為祖師。

造紙:崇拜蔡倫為祖師。

造船:崇拜魯班為祖師。

雕刻:崇拜魯班為祖師。

制鞋:崇拜達摩為祖師。

釀酒:崇拜杜康為祖師。

書坊:崇拜文昌帝君或朱文公為祖師。

制鹽:崇拜葛洪為祖師。

醬園:崇拜蔡邕為祖師。

香燭業:崇拜九天玄女為祖師。

屠宰:崇拜張飛為祖師。

米行:崇拜神農或“五谷神”為祖師。

干果:崇拜關公為祖師。

捕快衙役業:崇拜秦瓊為祖師。

銀行:崇拜趙公明為祖師。

冶煉業:崇拜尉遲恭為祖師。

漁業:崇拜楊四將軍為祖師。

雜技業:崇拜二郎神為祖師。

(楊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中西区| 涡阳县| 闸北区| 常德市| 璧山县| 安陆市| 麻栗坡县| 那曲县| 安多县| 乐业县| 西乡县| 侯马市| 乌审旗| 岐山县| 五华县| 九龙坡区| 天全县| 新干县| 和顺县| 日土县| 青岛市| 朝阳区| 阿拉尔市| 体育| 石河子市| 恩施市| 读书| 滁州市| 英吉沙县| 衡阳市| 海盐县| 且末县| 突泉县| 万安县| 蒲江县| 吉木萨尔县| 淳安县| 铁岭市| 利津县| 浏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