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時間管理從提高效率開始(2)

3.能力再大,也要注意分權和授權

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出現了一大批出色的企業,但這些企業幾乎都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長期處于高度集權的狀態,無論是企業的管理、運營,還是決策,通常都是由一個人說了算。高度集權的企業會使得領導者經常處于獨裁控制的狀態,他們不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工作與權力,不愿意做出授權,因此基本上處于事無巨細都一肩承擔的狀態。

這種集權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樹立了領導者和企業家的個人權威,但是卻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對個人的工作狀態與工作效果也帶來了威脅。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企業家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工作壓力也很大,犯錯的概率很大;領導者個人非常忙碌,時間被最大化地利用了,但是效率并不高,而公司的時間浪費非常嚴重,整體的工作氛圍、工作狀態、工作效率都處于一個低水平上。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神話領導者的能力,或者說我們愿意創造出一個全能的老板或者領導者,但是從管理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不明智的想法。很多老板可能經常會自豪地說:“在管理方面,我是一個全才,公司的財務可以歸我管,生產部門歸我控制,產品質量檢查方面我會親自把關,市場拓展我也行,我還要擬定規章制度和通知,這些事,我一個人完全就可以做好。”

也許你不是一個貪戀權力的人,不是一個控制狂,但你的確不放心把工作讓下屬去做;也許你并不是那種喜歡一個人站在聚光燈下的人,不是那種喜歡一個人出盡風頭的自大狂,但你也許是一個驕傲的人,你總是在提醒自己:“這是我的工作,這是我的企業,我負責所有的一切。”你的不放心似乎是有道理的,相比于其他人,你似乎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

當一個老板真的這樣說時,整個公司不應該慶幸擁有一個出色的領導者,而是應該擔心整個企業可能會迅速垮掉。無論如何,一個高度集權或者缺乏分工意識的企業,往往會陷入一人獨裁管理的困境中去。企業的決策缺乏合理性,企業的發展缺乏靈活性,企業的整體運作也缺乏效率。從最終的辦事效果來看,一個人的舞臺終究不會太過精彩,無論個人的能力有多大,無論個人的學識有多么淵博,無論個人的想法有多么出色,想要依靠個人的力量來解決所有問題并不現實。

其實,大到整個國家的管理,小到公司的運營,一切都需要完善的機構來進行管理和控制,而這些機構會同時存在各種各樣的下設機構,下設機構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上層機構進行分擔。如果領導者不能意識到這些規則,就容易陷入單兵作戰的困境。顯而易見的是,分權是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在時間管理方面同樣如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時間利用更有效率、更具價值,如果我們打定主意要提升自己與時間之間的默契,那么就要放棄“我要控制一切”這一想法,轉而做好分權和授權的工作,這對個人的工作、機構內部的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人無完人,并不是所有問題都是自己能夠解決的,總會有一些工作是我們沒有辦法去做的。比如一些不符合我們專業技能的工作,或者一些我們本身就不太擅長的工作,甚至是我們根本沒有接觸過的工作,在面對這些工作時,我們幾乎毫無優勢可言,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執意讓自己一個人去完成呢?我們不妨坦然地放松控制,將任務分給那些專業知識與技能更具優勢的人去做,這樣反而能夠將工作真正做好。

其次,每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可以加班加點,可以想辦法保持一整天的專注,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沒有辦法長時間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無論是誰,都不具備解決所有問題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我們真的想把時間分配在所有的工作上,且不論這樣做會不會成功,僅僅是這種分配就會造成我們在重要的大事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夠,最終影響這些要事的成功率。而分權則有效保障了個人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價值,達到了人力資源的最優配置。

再次,分權和授權是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事實上,即便我們能夠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效率未必比分權后更高。通過分權,我們可以專注在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上,或者做一些自己更加擅長的事情,而其他工作則可以安排給更為合適的人去做。這種分配不僅能夠解放自己的勞動力,也能夠發揮他人的優勢。尤其是一些一線工作者,為了在第一時間確保做出正確的反應,并掌握發展的機會,他們需要獲得更多的自主權,這對于整個工作流程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后,分權是為了避免更大的決策性風險。對于一個企業或者機構來說,領導者可能會擁有絕對的決策權,他們能夠決定各項工作的最終安排,能夠對做事的方式以及運營的方向做出決定。但決策權的高度集中并非是一件好事,因為決策權越是集中,決策過程中犯錯的概率越大,畢竟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所做的每一項決定都是正確的。如果將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決策權下放到下屬機構,就可以有效降低犯錯的風險,這樣就不必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糾正自己犯下的錯誤。

如果對分權行為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是一套分解與配合的方法,負責人會對工作進行規劃,將其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然后每個人會承擔不同的工作和責任,每個部門會負責不同的區域,所有的部門和成員只承擔各自需要承擔的責任。

對于指揮者來說,分權與授權就是個人時間管理以及企業時間管理的一種有效方法。為了確保分權與授權工作的順利進行,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分權技巧,畢竟分權并不意味著將所有的工作都分給其他人去做,也并不意味著毫無顧忌地將工作時間進行平均分配。通常,管理者應該對具體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進行合理分權,以便能夠確保自己的在工作時間內保持高效率。

——做那些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其余工作分派給其他人;

——將自己的時間用來做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次要的工作可以適當派發給下屬;

——將復雜的工作適當切分,并進行任務派發;

——給予下屬一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避免事事匯報帶來的低效率;

——忙碌的時候要懂得分權和授權;

——自己無法解決或者難以解決的問題,要懂得適當分權和授權。

除了要注意以上幾種方式之外,管理者還需要對重要事務進行監督,避免分權帶來的失控狀況發生。

4.尋找合作伙伴,讓自己與時間的配合更默契

有人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我們能夠獨立制作面包嗎?顯然這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制作面包很困難嗎?對于面包店的師傅來說,這似乎是輕而易舉的事,他們可以制作出各種花樣、各種口味的面包,即便是家庭主婦,也能制作出面包。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若沒有人種植小麥,沒有人生產香料,沒有人養牛來提供牛奶,沒有人養雞提供雞蛋,沒有人制作烤箱,那么面包店的師傅可能什么也干不了。

同樣地,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能夠獨立完成的。建筑師可以建造漂亮的房子,若是沒有人替他生產磚頭和水泥,沒有工人幫忙打樁,他照樣難為“無米之炊”。一個廣告商可以發布最出色的廣告,可是電腦是別人生產的,打印機是別人生產的,廣告牌也是別人已經做好了的,而廣告商只是出了點兒錢,雇傭了一個設計師設計出了一句廣告詞。

很多時候,如果進行深入分析,就會發現那些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工作實際上都是大工程。我們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些工作,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們擁有相關的技能,但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人已經替我們完成了其他很多工作。從本質上來說,我們只是做了整個工作的一個環節,或者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個步驟。

實際上,最成功的客機波音飛機的制造也需要幾十個國家共同來完成,同樣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面包也需要不同的機構和人共同協作來完成。很顯然,合作分工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工作模式,畢竟相比于單干,合作會帶來更高的效率,一旦合作默契,就會產生1加1大于2的效果。合作帶來了信息的共享、技術的互補、資源的重新整合,同時也解放了我們的勞動力與思維,解放了個人的時間。

有人說,這個社會如果有人妄圖通過單打獨斗的方式來獲得成功,那實在太難了。真正具備優勢的人不僅能夠發現自己的特長,還能夠發現別人的特長,他們懂得自己擅長什么,缺乏什么,也懂得自己需要尋找什么樣的幫手。即便強大如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也同樣需要尋找別人的幫助,同樣需要尋找最佳的合伙人,因為合作者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商機,還有效率和時間,而時間則是最重要的財富之一。

S公司是一家電子產品制造公司,最近準備打造屬于自己的計算機品牌。作為一家老牌的制造公司,它最大的優勢在于擁有強大的硬件生產能力,從機器外殼的生產到屏幕的制造,幾乎擁有全套的生產和組裝系統。當然,S公司最大的軟肋在于芯片制造能力很差,而且軟件設計也并不出色。

如果S公司打算生產出非常強大的芯片,那么它可能會花費數年的時間研發,還未必會帶來期待中的結果。此外,軟件開發也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對于這家公司來說,想要制造出功能齊全、性能出色的計算機,可能還需要經歷十幾年的芯片制造和軟件開發的技術成熟期,而這對于旨在快速進入市場的S公司來說,這樣長的研發周期顯然是等不起的。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尋找研發合作伙伴,即尋找一家出色的芯片制造商,以及一家出色的軟件開發商,這樣就可以快速實現計算機制造的目標。

社會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結成團隊,就是為了最大化地發揮自身的力量,在處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務時,與人進行合作,并借助合作的力量提高辦事效率和效能。在一個高度合作的時代,最大的便利在于我們并不用全程監控或者操作某一個項目,而只需要做好其中某一個環節,只需要關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即可。在一個機器的制造中,我們也許只需要生產螺絲;在一輛汽車的制造中,我們也許只需要生產引擎或者輪胎;在一個項目的流程中,我們也許只需要做好其中某一個步驟的工作。

不過合作并不意味著就是一起工作,真正的合作應具有疊加優勢,它既具有互補性,也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比如員工A獨立做某件事所耗費的時間是1個小時,員工B獨立做這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同樣為1個小時,那么當兩個人一起做這件事的時候,是不是就意味著完成工作的時間為半個小時?事情顯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不同的工作模式往往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第一,如果合作雙方缺乏默契,相互之間沒什么共同點,而且目標也不一致,甚至立場相反,那么,彼此之間可能會出現相互抵消、相互拖累的狀況,這時候雙方的合力可能為零,彼此之間會互相干擾和影響,造成工作時間的浪費、工作效率的低下。

第二,如果合作雙方采取的是“你做一半,我做另一半”的簡單切割模式,那么雙方的工作時間是半個小時。因為員工A做完一半耗費了半個小時,而員工B同樣會在工作中耗費半個小時。

第三,如果雙方相互之間的合作比較默契,具有明確的分工,彼此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來做,那么員工A和員工B的工作效率將會得到提高,雙方完全可以在少于半個小時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第三種結果往往是合作者渴望追求的。也正因為如此,合作的時候必須選擇那些能夠給自己帶來幫助的合作伙伴,必須保持同一個方向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夠節省更多的工作時間。

5.明確自己的生物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到一個名詞:生物鐘。生物鐘其實并不是一塊嘀嗒行走的手表,而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生物鐘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的,可以說,時間是我們身體天然的合作伙伴。比如,有的人在某一時間段內會精力旺盛,而在其他時間段內就會顯得比較低沉,人也容易疲勞;有的人在一天中的某一時刻記憶力超強,在某些時刻則容易忘記很多事情;有的人在某一時刻會表現得特別專注和平靜,在其他時候則會顯得焦躁不安。

我們在不同時刻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癥狀就是生物鐘在起作用,這個生物鐘看上去沒什么,但實際上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比如,生物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在一天中有3個時段大腦功能處于黃金高峰:第一個黃金時段是早上剛睡醒以后的3~4個小時,也就是在早上6點到上午的10點左右,這個時候無論是記憶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可以達到頂峰狀態。下午3~4點是另一個高峰,由于中午經過了休息,而且食物在消化之后為身體提供了足夠的能量,因此,這段時間的大腦比較活躍,理解能力非常強,可以說非常適合學習一些新的內容。晚上7~9點是學習的又一個黃金時間,這時人的大腦非常清楚,學習能力很強,記憶力很好,而且思維敏捷。

當然,如果按照具體的時間來進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生物鐘的一些規律,可以將這些規律與工作結合起來。

比如在上午8~11點,此時人體的精力最旺盛,思維比較活躍,因此適合做一些組織、計劃、寫作之類的工作,或者進行一些創造性思維的活動。一般來說,工作者可以將一天中最艱巨、最復雜、最耗費精力的任務放在這一時間段內完成。

而上午11~12點,人開始出現一些疲勞和饑餓癥狀,不適合做一些勞動量比較大的工作,也不適合做一些耗費精力的工作。考慮到此時的大腦還非常清醒,因此最適合用來開會。大家可以坐在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在會議上做出一些復雜的、困難的決策。

12點到下午2點,這一時間段適合休息,我們工作了半天,而且剛剛進食完畢,需要充分放松自己。如果工作者比較忙碌的話,同樣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工作,而最適合的工作是進行一些商業社會活動,畢竟在這個時候,人在一天中的快樂情緒達到了高潮,適合參加社交性的商業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山县| 朝阳县| 常州市| 尚义县| 运城市| 太白县| 洪江市| 江华| 永德县| 葫芦岛市| 奉贤区| 沙河市| 青田县| 乌拉特中旗| 海门市| 乌兰浩特市| 灵寿县| 清水县| 聂拉木县| 蒙城县| 友谊县| 前郭尔| 大埔区| 丹东市| 获嘉县| 通江县| 巨野县| 邯郸县| 瑞昌市| 盐边县| 民勤县| 宣化县| 阳信县| 土默特左旗| 大竹县| 南阳市| 泸水县| 靖远县| 孟村| 千阳县|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