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可不知的時間管理(2)
- 和時間做朋友:你一定要學的高效時間管理術
- 李澤文編著
- 4260字
- 2018-02-07 10:11:45
有的時候,我們會錯誤地將數量作為一種衡量工作績效的標準——我們多生產了幾件產品,多加了幾個小時的班,就會錯誤地以為自己的工作很不錯,就會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表現得要更好一些。但工作顯然和數量沒有太大的關系,真正有意義的是工作質量,可以說,只有工作質量得到保證,工作中創造的數量優勢才顯得有意義。很顯然,有時候我們忙得幾乎毫無道理,我們也沒有必要羨慕那些加班最多的人,更沒有必要像那些每天都把全部時間泡在工作上的蠻干者一樣,這些人實際上并沒有創造比我們更多的價值,對于他們每天所做的一切,我們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
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是,在工作中,我們常常人為地將自己的工作復雜化。運用了錯誤的工作方式,錯誤地估計了工作的難易程度,甚至將工作變得更加混亂。這些不恰當的工作方式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最終導致我們時刻處于一種忙碌而沒有效率的工作狀態中,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
現在,必須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否則,我們將會長期處于忙碌的狀態,將長期處于時間不夠用的狀態,并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得我們一直都在低效率、低產出的時間運用中消耗自己。從長遠來看,這對個人的身心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
3.時間經過管理才會有價值
在工作中,提起時間不夠用,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增加工作時間。從表面上看,增加工作時間的確可以提高產出,提高完成任務的概率,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有人曾經對全球500強企業的1萬多名員工進行調查,發現在每周40個小時、每天8個小時的標準工作時間內,員工們每天真正的工作時間還不到6個小時,大約有2.09個小時是在做工作以外的事情。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有人就建議平時多加班2個小時。但這種加班真的有用嗎?且不說這浪費掉的2.09個小時無法挽回,即便是加班,也不一定能夠帶來更好的效果。
在亞洲,多數公司每天的工作時長通常都會超過8個小時,而一些加工廠和代工廠的工作時間甚至超過了12個小時,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實際上并沒有帶來多少效益的增加。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的工作時間超過8個小時之后,其工作效能就會出現遞減,所以工作時間太長其實并不是什么好事。對于一些常年喜歡加班加點的企業和個人來說,工作的產出與投入會出現失衡的局面。
即便是在以加班文化為榮的日本,也存在這種現象。企業渴望員工增加工作時間,卻發現多數工作者都會在加班中產生負面情緒,出現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佳的狀況,甚至產生職業倦怠癥。在日本,抑郁癥、過勞死和自殺現象一直是上班族高發的狀況,其中絕大部分和長時間加班帶來的心理壓力有關。
由此可見,單純增加工作時間并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現在很多歐洲國家都在想辦法減負,都在想辦法給員工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工作環境,員工的工作時間也相應地有所減少了。當然,這些企業管理者更加注重工作的方法以及時間管理的方法,他們會想辦法讓自己的員工合理規劃好自己的工作時間,并在單位時間內做出更大的成績。
時間管理的關鍵不在于時間的多少,而在于如何管理。時間管理是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靈活有效的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既定目標的一種方法。時間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確保單位時間內的產出達到更高的水平,并且具備更高的質量。
時間管理的首要任務在于減少浪費。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缺乏合適的管理手段,時間浪費非常嚴重:上班8個小時,睡覺8個小時,這些幾乎都是固定的,剩余的8個小時究竟去了哪兒?這些莫名其妙消失的時間通常都處于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當我們試圖利用這部分時間的時候,卻發現時間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消失了,這或許就是導致我們生活一團糟的原因所在。
如果將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進行仔細切割就會發現,不必要的打電話、閑聊、發呆、瀏覽網頁等行為已經浪費了我們大量的工作時間。英國某機構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發現很多歐洲人每天的工作時間甚至不到5個小時。大量的時間浪費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卻降低了效益。報告還顯示,現在的歐洲年輕人對工作普遍不夠積極,對時間管理缺乏興趣。
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我們并沒有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或者說我們利用時間的價值指數并不高。浪費造成了效率和效能的低下,因此無論是8個小時工作制還是通過加班來增加工作時間,在更多的工作時間內,很多人并沒有產出更多的價值。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人只工作5個小時,所做的工作和工作8個小時的人一樣多。反過來,有些人工作了8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卻還不如那些只工作了5~6個小時的人。
在其他方面,我們同樣會犯下類似的錯誤,那就是時間經常處于失控和非常隨意的狀態,又或者說我們欠缺那種控制時間的意識,要么容易出現嚴重的浪費行為,要么就容易出現拖延的情況,又或者欠缺明確的規劃。
所以,我們必須捫心自問:自己的時間利用價值指數高嗎?而想要提升自己的時間利用價值,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通過有效的時間管理,有效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換句話說,我們的時間只有經過合理有效的管理,才會變得更有價值,否則就容易在浪費或者無所事事中消耗掉。我們只有對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它才會成為我們的好朋友。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如果不對時間進行管理,那么任何管理都沒有必要了。”
時間管理的價值往往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減少時間的浪費
對于時間管理者來說,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最直接地降低時間的浪費,我們不會在生活中做一些無價值的事情,不會將時間花在工作以外的一些事情上,不會在工作之前故意拖延。盡管時間管理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將所有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但我們仍舊會發現自己每天都在創造價值,或者說我們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效率和效能的提高
一個不善于管理時間的人,可能一樣會工作8個小時,但是這8個小時的產出往往不會太高,而時間管理的作用就在于讓單位時間內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確保單位時間的產量和質量。換言之,經過時間管理,我們就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間管理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它看重的是一種規劃能力以及對重要事情的把握程度。時間管理者在進行管理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必須對所有要做的事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他們必須意識到時間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想辦法弄清楚哪些事情是需要立即去做的,或者是最重要的。還有一個要點在于,他們需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能。
4.駕馭自己才能和時間做朋友
時間管理并不能算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至今仍然停留在一個相對膚淺和簡單的層次上。比如,說起時間管理,很多人都覺得時間管理的關鍵在于采取各種工具、方法、技巧來劃分時間,或者說分配時間。在他們眼中,既然時間是固定的、有限的,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時間當成一個可支配的東西進行合理規劃。
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多數人眼中的時間管理依舊是“上午我要做什么”“下午我應該做什么”“每天應該做幾件事”“每件事應該做幾個小時”“我的工作何時開始,何時結束”。這種看法和想法其實就是一種支配時間、控制時間的想法,也是一種比較初級的時間管理理念。一般來說,懷有這種想法的人對時間管理多半停留在對時間多少的把握上,他們會專注在如何把時間進行合理分配的環節上。不過從長遠來看,時間管理一旦停留在對時間的簡單控制上,就可能導致我們的管理方式機械化、技術化,而缺乏與現實生活、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那一種彈性。
如果我們想要和時間更加親密一些,如果我們想要試圖了解時間,就要懂得管理好自己。有位管理學家曾經說過,時間管理的本質是自我管理,在他看來,時間管理并非是簡單地把時間劃分成幾個部分,也不是簡單地告訴自己一會兒將要做什么。雖然時間管理中不乏一些技術性、技巧性的東西,但從根本上來說,時間管理實際上是一種自我管理,其管理的重點不在于時間本身,而取決于我們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一個經常遲到的人,一個喜歡睡懶覺的人,一個喜歡在上班時間內做其他瑣碎之事的人,他們的時間和別人一樣多,他們同樣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時間,只不過常常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也就是說,他們缺乏的是自制力。同樣地,一個按照自己的習慣和喜好任意安排工作的人,他也許對時間有足夠的支配權,但是卻同樣缺乏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
比如,在職場上,企業一般都制定了嚴格的作息時間(或者可以說企業已經幫助員工制定了正確的工作時間安排),員工必須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上班和下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但事實上,情況并非總是像規定中所指定的那樣,很多人仍舊沒有辦法順利完成工作,仍舊會遲到和早退,這顯然是個人紀律性的問題。
如果我們更加守時,如果我們懂得調節自己的生物鐘、懂得如何保持專注、懂得掌握好做事的順序、懂得認真制訂計劃,那么我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
進一步來說,我們管理的并不是時間,而是自己,只有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一切控制住,我們才能夠控制和管理好每天的24個小時。我們每個人都有管理好時間的能力,但并非所有人都具備那種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其實只要掌控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只要培養正確的時間觀念,我們完全可以改變時間浪費和不足的問題。
對于那些重視時間和時間管理的人來說,他們會做好自我管理,會嚴格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會認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會輕易因為自身的問題而導致時間的浪費。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做好各項管理工作,確保自己處于一個最佳的狀態。
——制訂完善的工作計劃,確保所有的工作都能夠按照計劃來執行,而不是處于混亂和任意的狀態,制訂計劃之后,我們的時間安排也會顯得更加科學、有條理。
——了解做事的一些規則,比如先做重要的事情,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按照合理的方式做事情,只要我們不違反這些原則,那么一定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克制自己,約束自己,減少時間的浪費。很多時候,時間的浪費并不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也不是因為時間自己會悄悄流逝,而在于我們自己沒有管理好時間,沒有重視時間的保護。
——保持良好的狀態,確保自己以最佳的狀態和節奏面對工作,從而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提升工作效能。
其實,所謂自我管理,是指個體對自己本身,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表現進行的管理。可見自我管理的范疇非常廣,涉及的內容也非常多,而無論怎樣,最終都要確保自己的言談舉止達到一個合理的正確的狀態,或者說,確保自己能夠以一個更為合理的方式去面對生活和工作,盡量避免讓自己處于一種失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