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賞識是孩子發展的動力
- 不吼不叫:媽媽這樣教,孩子一定喜歡(小學版)
- 韓笑
- 1917字
- 2018-01-23 16:05:01
學會了解和欣賞孩子
寫給媽媽的話:
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賞識的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賞識的結果是能夠給孩子提供自動自發的動力。了解孩子、欣賞孩子,打開孩子心靈的窗戶,給孩子無盡的鼓舞和激勵,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
生活案例
案例1:
著名畫家本杰明·威斯特在小的時候,在家里照顧妹妹莎莉時,無意中發現了幾瓶彩色墨水。媽媽不在家,好奇心使他忍不住打開瓶子,開始在地板上畫起了妹妹的肖像??上攵?,家里各處都灑上了墨水污漬,變得臟亂不堪。當媽媽回來時,她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但她同時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張畫像——準確地說是一堆亂七八糟的墨跡。她驚喜地說:“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彎下腰來吻了她的兒子。后來本杰明·威斯特常常驕傲地說:“是媽媽的親吻使我成了畫家?!?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像這樣在父母的激勵下成就人生輝煌的案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威廉?詹姆斯告誡人們說:“人性中最深刻的稟賦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因此在與他人相處時,要注意滿足他人的這種渴望,多贊美別人?!泵髦堑谋頁P對孩子的作用如同陽光對于花朵(羅素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尤其需要這樣的陽光——適時的鼓勵、恰當的期許。
案例2:
黑格爾在《生命的哲學》里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一個被執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場時,圍觀人群中有一個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頭發多么漂亮迷人!”那個即將告別人世的青年聞聽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著淚大聲說:“如果周圍多一些像您這樣的人,我也許不會有今天?!?
假如一個人老是生活在別人的指責、輕視、鄙夷中,往往會自甘平庸,甚至心靈變態,仇視他人和社會。而一句飽含愛心的善意的激勵,則可能引導他走向人生正途。
應對策略
莎士比亞說:“對我們的贊揚就是給我們的報酬?!币虼?,有人說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賞識是人們共同的心理需要。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的行為受著動機的支配,而動機又是隨著人們的需要而產生的。人們的心理一旦得到滿足便會成為積極向上的原動力。有了這種心理的原動力,才能使人將行動付諸實踐。
我們之所以提倡賞識教育,其本質目的就是在滿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同時,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找到好孩子的感覺,使每個孩子都能夠享受到自信的快樂,進而給孩子以自主自發的動力。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節,父母和老師的所作所為在孩子心里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解孩子、欣賞孩子,打開孩子心靈的窗戶,給孩子無盡的鼓舞和激勵,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
1.多給孩子“豎拇指”
諸如“豎拇指”的行動,會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并能激發他們的潛在智慧,他們因此會始終對美好的明天充滿憧憬,他們的人生列車會始終動力十足。如此也會激發他們強烈的進取心,使知、能、意、行均處于最佳狀態,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能,使他們走向卓越。
2.給予孩子發展性的評價
第斯多惠說:“教學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規律,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即期望效應)為什么能成功?這就說明了問題。所以當老師的和做父母的,在評價孩子時應力求全面客觀,以鼓勵為主,給予孩子以發展性的評價。想想自己在孩子這個年齡時的思想以及所作所為,相信你就能理解孩子了。
3.做一個用心的父母
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賞識教育不是單純的表揚加鼓勵。它首先要求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個體,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因為人各有長短,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處,也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長處。
但是孩子的缺點往往是顯而易見的,是最容易被老師和父母抓住的,而有些優點卻由于或者是內在的、或者被壓制埋沒時間太長了,不容易被別人感覺到。但他只要有這個優點,就一定會有靈光閃現的時候,作為有心的父母不但要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且要及時給予肯定,尤其是對那些問題比較多,習慣于挨批評,甚至有些自卑的孩子。
4.全面正確地看待孩子
每個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潛能,都有許多值得彰顯的地方。而開發巨大潛能的金鑰匙就是調適家教心理,拿出愛心,賞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成人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也對成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他們總是盡力使自己得到肯定的評價。作為父母,全面正確地看待孩子,對孩子進行合理適度的評價,多加賞識,必然會促進孩子身心健康主動發展。有意識地賞識孩子某個方面的可愛之處,孩子就會更加“精益求精”。
把抱怨變成賞識,讓孩子在賞識中提高,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對事不對人”。父母要自覺地提高家教水平,賞識孩子,就要做到:尊重孩子,學會傾聽;信任孩子,學會發現;理解孩子,學會感激;激勵孩子,學會分享;寬容孩子,學會等待;提醒孩子,學會分擔。記?。航o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必將給我們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