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用好首因效應:讓人第一眼就關注你
- 不開口也能讓人喜歡你:瞬間打動人心的65個形象法則
- 葉舟
- 8834字
- 2018-02-01 11:26:05
人們常憑第一印象,來評估此人的學識和行為。錯誤的第一印象往往會否定一個人的價值。因此,聰明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到底如何。因為,如果你給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那么理想,此后,哪怕你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收效甚微,甚至根本改變不了已經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法則1:抓住第一次會面,幾秒鐘引人注目
人與人的交流與溝通都是從第一次見面開始。無論商場、職場,還是情場,你和對方的第一次會面就會決定你們是否有繼續交往下去的可能。因此,抓住第一次會面的機會,尤為重要。
那些成功人士,無數男人女人,不僅吸引無數人的目光,也令無數人羨慕。歲月的流逝并沒有在他們的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跡,反而越有魅力。是什么給了他們恒久的魅力?是自信!而這種自信的產生,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他們得體的服飾裝扮,來源于他們彰顯于外的有品味的形象內涵。
你知道嗎?你只有幾秒鐘的時間給別人留下自己的第一印象。
有人會說:“這不公平,他們應該努力認識真實的自我。”這也許不公平,但這就是世界的規則。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人們沒有時間去慢慢認識你,只能在有效的時間內迅速地作出判斷,而且,一旦得出第一印象就不愿意輕易地改變他們的看法。
你也許會說真正重要的是你這個人的內涵,但誰會愿意花大量時間去了解一個人呢?正如一件商品,生產者認為真正重要的是產品的內在,但如果沒有人愿意費心去打開外面的包裝,又有誰能看到里面產品的價值呢?任何從事過包裝設計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人類是視覺動物,這也是為何包裝設計總是比產品設計重要得多的原因。
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有新朋友介紹給你,甚至面對迎面走來的陌生人,在內心里不自覺地會馬上作出一個喜不喜歡這個人或對他有沒有好感的判斷,這個判斷直接影響你對這個人的看法和以后你們的交往。
而傳說中的“一見鐘情”實際上就是來自第一印象的極度好感。
首因效應又叫“最初效應”,也即日常所說的“第一印象”。心理學的解釋是:它是社會知覺中的一種主觀傾向,指“第一次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印象對雙方以后交往關系的影響”。人們初次相遇,總要首先觀察對方的衣著、相貌、舉止以及其他可察覺到的動作反應,然后根據觀察到的印象對對方作出一個初步的評價。雖然第一印象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根據有限的、表面的觀察資料所得出來的,但由于它的新異性和鮮明的情緒色彩,卻能在人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被試者分為兩組,同看一張照片。對甲組說,這是一位屢教不改的罪犯。對乙組說,這是位著名的科學家??赐旰笞尡辉囌吒鶕@個人的外貌來分析其性格特征。結果甲組說:深陷的眼睛藏著險惡,高聳的額頭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決心。乙組說: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邃,高聳的額頭表明了科學家探索的意志。
這個實驗表明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勢,會使人在后繼了解中多偏向于發掘對方具有美好意義的品質。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勢,則會使人在后繼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對象令人厭惡的部分。
所以我們要重視在陌生人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從儀表服飾、態度表情到第一句話,都做精心的設計和妥貼的安排。以求贏得對方好感。著名記者蕭乾對此頗有體會,他說:“做記者要適當注意儀表,要衣著整齊。我這個人一向邋遢,記者生活強迫我克服了這個毛病。在舊社會做記者,不管家里多窮,出門也要西服筆挺,否則人家看不起你。新社會當然不存在這種事了。但假如你搞得很臟,在被采訪者面前又是摳鼻子又是掏耳朵,就會使人感到不愉快,不樂于同你談話。”
第一印象最深刻、也最頑固。一旦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是十分不幸的。因此,要想交往持續下去,就要爭取在幾秒鐘內引人注目。想引人注目,首要一點就是個人形象和氣質。
法則2:優化個人形象,用形象贏得機會
形象就個人來說,它標志著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個人形象不僅是個人行為,它直接與企業的形象息息相關,乃至關系到國家的形象和聲譽。反過來,也就直接關系到個人的前程和命運。
有專家指出,形象是當今社會的核心概念之一。形象可以影響職業,形象可以影響婚姻,形象可以影響人際關系,形象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形象可以決定發展,形象直接涉及效益,形象的好壞可以決定財富的多少……
在這個形象導向和形象競爭的時代里,形象既是你個人能力的廣告,也是你的品位標志。在商場如戰場的現代社會中,如何通過整體的形象規劃,突顯自己的獨特魅力,并借此創造成功契機,提升自身價值,已經成為現代人們所關心的焦點。
無論是作為領導還是向上進取的人,形象確實能決定別人對你的態度,對本身的發展也可起到推動或阻礙作用。
專家指出,假如一個人在30歲之前,仍然沒有形成獨特的個人形象,前途一般不會太好,至少是不成熟的表現。因此,要經營好自己的人生,一定要根據自己職業的性質和特點,塑造一個完美的個人形象。
一個人能否為別人所接納,是否具有人格魅力,關鍵在于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個人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與他人的關系的性質、程度,為了廣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們要優化社會交往中的個人形象。
第一,精神飽滿,神情自然。在社會交往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大方自然的神情,是優化個人形象的首要因素。與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顯得富有自信,就能激發對方的交往熱情,活躍交往氣氛。在社會交往中始終要以極大的熱情關注對方,對他所感興趣的東西感興趣,并隨對方的言談舉止做出自然得體的反應。也就是要別人喜歡自己,自己要先喜歡別人,要吸引對方的注意,先要注意對方。
第二,儀表整潔,衣著得體。根據人際吸引的原則,一個人風度翩翩,俊逸瀟灑,能產生使人樂于交往的魅力。不修邊幅、骯臟、邋遢的人是不會吸引他人太多注意的。
英國哲人約翰·洛克所說:“禮儀的目的與作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币轮椖芊从骋粋€人的審美情趣和修養,如果一個人的服飾能與自己的氣質、職業一致,與自己的形體、年齡協調,與當時的氣氛和場合相符,那將使得他顯得更瀟灑精神,更討人喜歡。
第三,談吐幽默,言語高雅。談吐能直接反映出一個人是博學多識還是孤陋寡聞,是接受過良好教育還是淺薄無知。一個不善言談、沉默寡言的人很難引起他人注意。在社交中能侃侃而談,用詞高雅恰當,言之有物,對問題見解深刻,反應敏捷,應答自如,能夠簡潔、準確、鮮明、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就表現出其不同凡響的氣質和風度。
第四,舉止大方。樸素大方,溫文爾雅的行為習慣,舉止穩重,文明得體,坐、立、行的姿態正確雅觀,能正確地表現出一個人的良好的教養,給人留下成熟信賴之感。粗俗不雅的舉動則令人生厭。分寸得當的交往距離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適坦然,過度親熱和冷淡則容易引起對方誤會。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能夠做到自然、灑脫、不拘不束,除了與其社交經驗的多少有關之外,主要以其自信心為基礎。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和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交中做到自然大方,揮灑自如。一個人的瀟灑舉止還來自其平時的修養,該行則行,該止則止,該坐而坐,該說而說,做事穩重而有份量,待人熱情而又有分寸,禮貌而又不拘小節。
優化個人形象,嚴格說來,是一種非規范、非格式的社交藝術,它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去揣摩和體會,不斷地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法則3:設計形象名片,用形象彰顯實力
形象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核心概念之一,人們對形象的依賴已經成為了一種生存狀態。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的外在形象、精神面貌、身體姿態和行為方式會在別人心目中形成相應的印象,而且人們的印象往往是先入為主的。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的作者,著名形象設計師英格麗·張認為,形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穿衣、外表、長相、發型、化妝的組合概念,而是一個綜合的全面素質,一個外表與內在結合的,在流動中留下的印象。可見形象并不是簡單的漂亮的臉蛋兒、窈窕的身材、迷人的微笑或瀟灑的舉止。而是包括你在自我思想、追求抱負、個人價值和人生觀等方面,與社會進行溝通并為之接受的方法等。
形象通常分為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兩種。外在形象是相貌、衣著等這樣一些外在特征。它是人們根據自己的職業和地位等社會特征來進行開發、定位,然后展現給別人看的。出席一個重要會議該穿什么顏色的衣服?搭配哪種襯衣和領帶?還有褲子和鞋子的搭配是否協調?噴灑哪種牌子的香水?你是否對上面的這些生活細節不屑一顧?如果是這樣,你就錯了。你應該意識到,外在形象在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內在形象是不能僅靠看一眼外表就能讓人認識到的,它是一種精神表現。我們來想象一下從未見過面的歷史人物的形象。譬如,一提到天才音樂家你馬上就想到貝多芬,而貝多芬的相貌特征、衣著打扮你并不知道。內在形象就是那些天才的或超群的特征部分會轉變成記憶留在別人的腦海中,這些特征是與擁有它們的人緊密聯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就是內在形象。
美國一位高級禮儀顧問威廉·索爾比說:當你走進一個房間,即使房間里沒人認識你,或者只是跟你有一面之緣,他們卻可以從你的外表對你作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推斷:經濟水平、受教育程度、可信任程度、社會地位、個人品行、成熟度、家庭教養情況、是否是成功人士。
其實,這里既涵蓋了外在形象的概念,也包括內在形象的判斷。
良好的形象不僅能夠提升個人品牌價值,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形象的影響無所不在,對于面試的人,它影響著你是否能面試成功,贏得職位;對于同事它影響著你們是否合作愉快;對于客戶,它影響著你的財路是否暢通。正因為如此,你才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決不僅僅在于外包裝,它是每個人言談、表情、動作、語音、氣質、風度、品位等綜合因素的體現,只有平時注重自身知識積累、能力積蓄、修養提高、著裝得體、談吐文雅,才能做到卓爾不群。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潛在魅力,每個人都是一個有待開發的魅力寶庫。每個人都可以塑造出光彩照人的形象。個人形象就是名片,就是品牌,就是機會。
當你穿得邋邋遢遢時,人們注意的是你的衣服;當你穿得無懈可擊時,人們注意的是你。
一個人如果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欣賞和認可,就要學會塑造自己的形象。良好的外在形象不僅帶給人自信,更帶給人機會。莎士比亞早就說過:“外表顯示一個人的內涵?!比藗兛偸切蕾p那些看上去優雅、大方、有風度的人,這種形象給人有能力、可信賴、高素質的印象,這也是人人努力追求的印象。
毫無疑問,好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威懾力。你應時刻意識到,確實有一些形象在不時地威懾著你,并且,你也希望用自己的形象去威懾他人。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當你在別人的地盤時千萬小心行事,否則,你將在眾目睽睽之下丟人現眼?!边@里沒有提到,要是在你自己的地盤又怎么樣呢?絕大部分時間,這才是你遇到的問題,這時你應當利用地利的優勢。一旦別人涉足了你從事的領域,你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他不是。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你都必須記?。簩τ谀愕墓ぷ?,你遠比來找你的人懂得多。所以,你就應充滿自信,有把握地主動出擊。這樣,如果你愿意,你現在就可威懾別人了。
還有不少人運用精心謀劃的威懾技巧威懾人,比如所謂的大亨把他辦公室的家具擺放得讓來人只能坐在一個較低的位子上,尷尬地仰著頭看他,從而造成一種威懾的陣式?;虼蠛喟艳k公桌放在窗前,迫使來訪者面對陽光或其他強光源。
法則4:想做成功者,先像成功者
有些人身上好像具有一塊磁石總是能深深地吸引追隨者,激發起人們的狂熱情感,驅使著人們按著他們指引的方向行動。這種巨大的、感召力總是讓人捉摸不透,似乎是天賜之物。其實這就是一種氣質,一種成功者的氣質。
2001年5月,耶魯大學學生選中了希拉里做他們班級的發言人。她激勵畢業生們,“要敢于競爭”“勇于關心”。大多數學生把她視為行動的楷模。2001屆畢業生格蘭特·查文說:“15年之后,我仍會記得希拉里·克林頓在我畢業典禮上的講話,而不會記得那些所謂的桂冠詩人之類的角色?!毕@铩た肆诸D為什么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就因為她具有了成功的氣質。這種氣質像磁石一樣深深地吸引著這群追隨者。
有人說,希拉里·克林頓毫不遜于她名震四方的丈夫比爾·克林頓。她一上任紐約的參議員,就一改賢妻良母的形象,穿上了富有個性的時裝。在參議院,她時而在民主黨領袖湯姆·達施勒的麾下奔走,時而去會晤共和黨人約翰·沃納和邁克·德懷恩,游說他們支持她的全國教師招募議案。如果沒有那一頭動人的金色短發,人們定會淡忘她的性別。
民主黨的肯尼迪參議員對希拉里的評價是,“她以一個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政治領導人的面目出現在參議院,她有自己的觀點,工作努力,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贏得了所有人,包括過道那一邊的人(即共和黨人)的尊敬。有些人曾等著看她的笑話,可最終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們喜歡上她了?!?
一位參議員的助手說:“她總是在含笑點頭。看到她的微笑,會使人們覺得,當有人大罵她的丈夫克林頓時,她也會和那人擁抱?!边@就是一種成功者的氣質,希拉里憑借著這種獨特的氣質,贏得了所有人的敬佩。
一個人只要具有了成功者的氣質,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你不見某些人,無論他的職位如何,不管他站在哪里,他總是能吸引一群人圍繞在他的周圍,不管他的頭銜是什么,總是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渴望結交、認識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他們具有了能夠鶴立雞群的特質——成功者的氣質。
有些人可能會說:“在我獲得了所追求的事業成功之后,我就必然有了成功的形象!”但很遺憾,生活中的事并非如此,你必須在取得你所期望的成功之前,塑造你成功的自我形象,培養你良好的氣質。
好萊塢最成功的演員肯克萊屋說:“明星是被塑造出來的,不是自然天生的?!睙o論一個什么樣的成功者,演員、體育明星、學者、領導、乃至美國總統,他們所具有的成功者氣質,無不是靠自己的意愿努力塑造出來的。
據說美國總統競選,都要請專家為自己精心設計形象,搭配衣著、領帶,設計發型、整飾面容,為的是給選民留下精神煥發、可以信賴的強烈印象。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為了給人留下值得信任的印象,向“形象專家”請教,改變原來在英國政壇初露頭角時,又細又尖、毫無動人的聲音。開始以雄渾有力的音色在國會“舌戰群儒”,成為有“鐵娘子”之稱的女首相。
為了讓自己也具有成功者的氣質,我們不妨聽聽人際專家的建議:
1.必須要有強烈的動機,必須對魅力有強烈的渴望。
2.必須循序漸進,從外表開始著手。雖然說不應以貌取人,但無可否認,外表有時可以左右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3.學會放松,自由抒發情緒。擁有一顆開放真誠的心,會讓別人更容易接近自己。
4.多聆聽觀察別人。在人多的場合,隨時注意別人談話時的聲音與表情。你不妨想象自己是大偵探福爾摩斯在辦案,仔細地研究別人的一舉一動,可增加自己對他人情緒敏銳度的掌握。
5.嘗試角色,體驗生活。很多魅力人物,都是生活經驗豐富的人,生活幫助他們培養出開闊的眼界。以羅斯??偨y為例,除了當總統以外,年輕的時候他還曾經當過牛仔、士兵、警察局長、律師、作家、新聞記者。
法則5:給形象投資,打造符合身份的形象
形象是生意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助推器。成功的外表形象為你生意的成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失敗的外表形象也可以破壞或阻擋事業的順利發展。
在這個形象制勝的年代,打造符合身份特點的形象尤其重要。事業的成功多取決于成功的社交,成功的社交多取決于給人留下的良好形象。一旦你的外表、你的穿著打扮給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許多可以合作的契機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否則,不良形象將成為你生意路上的絆腳石。因此,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十分重要且必要。
形象對個體的凝聚力而言,主要表現為其吸引他人關注、信任、支持的程度。
英國的維珍集團總裁布蘭森就把這招用到了極致:布蘭森個人那種高揚個性、愛出風頭的個人形象使他和他的企業在相對比較保守的歐洲文化中相當的耀眼和突出。更為重要的是,布蘭森的這種定位恰恰迎合了歐洲人需要適當張揚的個性,適當改變舊有古老文化傳統的內在心理愿望和需求,如果不是這樣,布蘭森和維珍集團那如此雜亂的多元化經營必定難以制造出如此驚人的成功。
形象制勝觀念不僅是時代內涵的體現,而且也是人類未來價值取向的導向和前瞻。這種觀念一旦形成、確立,就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力量,即一種推薦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它能幫助個體在社會競爭中更加充分地實現自身價值。
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個人感受到的對方儀表的魅力同希望再次與之見面的相關系數遠遠高于個性、興趣等同等的相關系數。
在商務應酬中,人的外表形象往往會起潛移默化的微妙作用??偟膩碚f,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保持儀表整潔
干凈、整潔是個人禮儀的最基本要求。要求儀表儀容干凈、整潔,就要做到并保持無異味、無異物。這里包括面容、頭發、脖頸與耳朵、手、服飾等方面的整潔。面容看上去應當潤澤光潔;耳朵、脖子應當干干凈凈。一個有教養的人,絕不會是那種不修邊幅、蓬頭垢面的人。注意不要讓你的上衣和肩背上落有頭皮屑和掉落的頭發,因為那樣就會給人一種不整潔的感覺。在人的儀表中,手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來說,男性不宜留長指甲,女性如果留長指甲,一定要修剪整齊,并保持潔凈。
2.注意重要的細節
口腔衛生也是個人儀表儀容整潔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應注意口中有無異味。與人交談時,如口中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便會使對方很不愉快,自己也很難堪。如果吃了味道強烈的食物,可在口內嚼一點茶葉、紅棗或花生,必要時可以用嚼口香糖的辦法來減少口腔異味。但要注意,在商務應酬中,在別人面前大嚼口香糖是不禮貌的行為。
身體異味也是令人極為反感的。經常洗澡,勤換內衣,可以減小或防止身體異味。
服飾穿戴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保持干凈整齊。此外,對鞋襪要像對衣服一樣重視,皮鞋應保持鞋面光亮。“三分衣服七分鞋”,可見鞋的整潔在儀表中的重要性。
3.做到簡約、大方
要求儀表儀容簡約,就是在整理、修飾儀表儀容時,要力求簡練、明快、方便、樸素。要求端莊大方,就是要求端莊、斯文、雅氣,而不花哨、輕浮、小氣。
修剪頭發時,對于男性來講,應當求短忌長;對于女性來講,則不提倡留披肩發。偏愛披肩發者,在工作崗位上有必要將它暫時盤束起來。如果染發,顏色宜與本身發色相近。
修剪指甲,總的要求是忌長。除了必要的指甲保養,不宜做過于張揚的彩繪。
切記“修飾避人”的原則。在進行儀表儀容修飾、整理時,務必要自覺回避他人,以示對己對人的尊重。女士需補妝時,應到洗手間內進行。
男士不化妝,以修面、理發為主,但也可少量用護膚霜、香水等;女士要以淡妝為主,達到容貌端莊自然、健康的效果。
根據著裝、自身特點、場合需要,選擇佩戴飾品。佩戴飾品時應符合佩戴要求,以點綴為主。
法則6:塑造形象親和力,讓人主動靠近你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同時也并非每個人都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人有好惡,每個人的志趣、學識、修養等不同,決定了什么樣的人步入什么樣的圈子。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不喜歡自己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接近彼此的距離呢?你可藉共同愛好產生親近感。
假如有人使你比較厭煩,而你又不得不與他往來,尤其是天天見面的同事?;蚴浅S袡C會接觸的人,你該怎么辦,怎樣才能維持你們之間較為正常的關系呢?
為消除你對對方的厭惡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多了解對方,發掘彼此的共同點。然而,一般情況下,消極的人碰到這種情況,總是采取逃避的方式,盡量不和對方接觸,自己封死了人際關系的通道。
如何將與自己對立的人變成好朋友?這里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富蘭克林在政府機關擔任書記時,一位州議員專門找他的麻煩,有事沒事便打官腔。他很想改變對方的敵對態度。當得知這位州議員是個藏書家,富蘭克林便經常借看書之名與他接近。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雙方成了最好的朋友。
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請先了解一下他各方面的愛好,假使有與自己相通之處,就會產生親近感。下次見面時,不妨以共同愛好作開場白,相信會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中心的所羅門教授,曾利用心理學上的實驗,改善原來難以融洽相處的學生關系。他故意把兩個感情不好的學生分為一組,然后告訴其中一個學生,不要理會對方討厭之處,盡量表現出親切的態度。結果,另外一個學生因為對方對自己非常親切,也就慢慢地改變態度和對方交往。據說,這種做法的成功率高達70%~85%。
為消除對立者心中的鴻溝,利用感情使對方和自己處在同一環境中,對方自然而然會產生同伴意識。也就是說,你必須經常站在對方的立場,為他人著想。即使具有說服力的政治家的演講也不例外,他們在潛意識中也常使用這種方法。原本很難和睦相處的婆媳,兒媳只是說一句“教我做菜吧!”竟不可思議地使感情轉好,這全是因為雙方已經站到相同的立場上造成的。
美國有本科幻小說,主要情節為美、蘇兩國大戰方酣,雙方正準備按核彈發射鈕,此時傳來火星人攻擊地球的消息,美、蘇兩國立即停戰,共同組成地球聯合軍,對付火星人。
人人都有“求同心理”,設法和對方取得一致,即能成為伙伴。在雙方競爭厲害的時候,“求同心理”不會顯現出來。而一旦出現了雙方共同的敵人,求同心理便會起主導作用。在企業中,兩個公司為了競爭,反目成仇。若消費者發動抵制他們貨物的運動,這兩個公司必然會團結一致,共度難關。
將這種心理反作用于不協助自己或反對自己的人,十分有效。某公司有個不愿與他的上司合作的職員,如果上司對他說:“你這種態度對我們雙方都不利,再這樣下去,可能你我二人都會被調到邊遠的地方去?!崩眠@種“求同心理”,不滿分子也不得不很好地合作。
對仇視你的人,也可利用此法。你可假設一個共同的敵人,對方就可能愿意接近你。在生活中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盡管兄弟之間、夫妻之間打得不可開交,如果此時突然出現一個共同的敵對目標,爭執立刻就會結束,轉而共同御外。
人生在世,我們可能無法做到讓任何人都喜歡,但至少可以做到讓更少的人厭煩。我們無法左右別人,但可以完善自我。任何時候,人們都不會拒絕一個極具親和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