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你為什么不快樂?壓力的慣性思維

  • 跟壓力做朋友
  • 榮丹
  • 10361字
  • 2018-02-01 11:33:13

20歲的時候,你的關鍵詞是愛情、漂亮、帥氣、自由、灑脫,等等。到了30歲的某天,突然你會發現,人生的幸福不過是和睦、健康、平安——這就是成長的蛻變,是壓力帶來的改變,生活布置好的領悟。在這個過程中,壓力曾經讓你意氣風發,有時也讓你無所適從。壓力的存在既無奈又合理,既霸道又振奮。如何使其不那么面目可憎,其實要審度你自己的心。是什么壓力讓你的思維駛入不快樂的路軌?

1.你的壓力模式是什么

關于壓力的問題,有個很著名的心理學試驗。

教授在一個幽暗的環境中對九個人說:你們走過眼前這座小橋,千萬別掉下去,不過掉下去也沒關系。幾個人看到眼前的小橋雖然很窄又歪歪扭扭,但看上去還是很平坦的,于是就相繼走了過去。這時,教授點燃一盞幽黃的燈,問大家:你們誰能走回來?九個人一聽,轉身就準備往回走,他們覺得完全沒有難度啊。因為亮起了燈光,他們就順便看了一眼橋下,頓時嚇得魂兒都飛了。原來,根本不是“掉下去”也沒關系——橋下竟隱隱露著鱷魚的腦袋,太可怕了!教授動員了半天,終于有三個人愿意嘗試一下。第一個人哆哆嗦嗦地走了半天,眼睛緊緊盯著腳下,生怕驚動鱷魚;第二個人走到一半,嚇得趴到橋上動彈不得;第三個人更利索,走了兩三步就嚇得邁不開腿了。這時,教授終于把燈打亮了。大家仔細一看,原來在橋和鱷魚之間還有一層細密而結實的網,鱷魚根本無法傷人,大家松了一口氣,放心地走了過去。這時,教授發現還有一個人仍站在原地不動。教授問他,你怎么不走過來?對方回答說:我怕網不結實!

這個試驗旨在測試人類在不同環境下承受壓力的程度和壓力對心態、行為造成的影響。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在環境影響下逐漸完善的,并且呈現出多樣性,正因為個體的特殊,所以感知不同的壓力模式會做出不同的反應:看上去很快樂開朗的人,心底深處可能深深掩埋著某些不幸;看上去似乎天生憂郁的人,或許會沉醉于某些簡單的小幸福。在壓力面前,有人沉默不語,卻瀕臨崩潰;有人吃喝玩樂來緩解緊張情緒;有人火爆性格,重壓之下頭腦一熱就打算玉石俱焚;也有人積極努力,知恥而后勇,想盡辦法化壓力為動力。這就是人們各自的情緒反應。

壓力模式萌生于成長過程中,從家庭、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中學習而來,在大腦中形成固定的思維方式。當壓力點被啟動時,腦回路就自動沿著既成模式做出反應,因此人們處理問題的模式往往是固定的。

壓力增持型:“我必須成功”。絕不回避壓力,但極易將壓力擴大化,并且將緊張歸咎于制造這種情緒的人或者事。這種類型的人正常的狀態就是無論何時總是精神緊繃,處在高壓的警戒之下,也很難理解輕松的生活。這類人遇到挫折,非常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中無法自拔。

壓力削減型:“我必須放松”。他們理解高效率的工作和學習是將壓力降到最低的重要方法,因此平時看起來是平靜和努力的。但是,他們的目標性很強,就是為了減壓而減壓,所以很可能不理會領導布置新的任務,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步驟,做力所能及的事。

壓力規避型:“我不愿失敗”。不想失敗,所以不想做事,這是他們的慣常邏輯思維。他們知道壓力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不那么自由,所以表現出高度焦慮,進而不思進取,安于現狀;他們偶爾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見,但絕對不會去主動促成建議的實現??偠灾?,規避者們喪失了太多的發展機會。

壓力展現型:“我不會被壓力壓垮”??陀^認識壓力,并積極樂觀地迎接壓力,知難而上。這類人不是沒有,只是占絕對的少數,他們容易鼓勵別人、影響別人,是天生的領袖。

現在,來思考下屬于你的壓力類型,想一想你和壓力的相處模式是否對現在的生活有積極的作用。

在自己通常表現出來的壓力模式下,人們經常用不同的情緒反應來“配合”壓力的作用,進而將感受不佳的狀態表現出來。

暗示:易受暗示人群約占總人數1/4,其中包括:高度心理相融洽的群體;獨立性不強的人,如學生、女性;處于緊張、恐懼中的人;外向性格的人。

心理暗示的力量有多大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美國某工廠,許多工人都是從附近農村招募的。這些工人由于不習慣在車間里工作,總覺得車間里的空氣太少,因而顧慮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來廠方在窗戶上系了一條條輕薄的綢巾,這些綢巾不斷飄動著,暗示著空氣正從窗外涌進來。工人們由此祛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隨之提高。

了解了心理暗示的力量,就應該讓自己遠離消極的心理暗示的影響,“心理暗示”的一個重要機制就是循環反應。經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態,也許有暫時的不如意,可你暗示自己“過去這一段兒就好了”,或用其他積極向上的事例來鼓勵自己,如果能夠及時轉變你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的話,馬上就能讓自己的生活陽光燦爛。

變化:當生活環境發生變化,需要自己重新調整適應環境,人際關系的變化、工作的變化、經濟狀況的變化,通常都會給人帶來很大壓力——這就是為什么剛入職的員工會更加努力的緣故。如果當搬家、換工作、與女朋友關系突然緊張等事情疊加在一起時,你感受到的壓力就會更加強烈。

壓迫感:壓迫感是渴望按一定的方式生活,并對此有很高的期望,它是現代生活中“忙碌病”的一部分。你從來不對自己的所作、所能的或者所擁有的感到滿足,總是對自己提出苛刻要求。如果你陷入繁忙的工作中無法抽身,呼吸困難的話,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讓自己太超負荷了?你這樣緊逼自己是為了什么?然后學會放下,求得解脫。

懶惰:偷懶的要義就是,該干的事情一定要干,只不過力求用最少的時間和最小的精力,或者用讓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干。但似乎絕大多數人都只是“懶”,卻不能聰明地懶。也就是說,你并不知道對那些繁瑣、復雜、花費時間而且附加值不高而又不得不做的工作如何進行簡化處理,所以陷入苦惱之中。

當然,壓力思維模式很強大,它影響著你的工作和生活,幫你籌劃了未來。問題的關鍵,是你要如何看待它們:是將其視為毒蛇猛獸,小心翼翼地規避,還是樂觀面對,自信地建立支持系統,都在一念之間。當你有能力管控壓力時,才會讓事情不至于淪落到失去控制的可怕地步,當你有機會掌控壓力時,才會獲得長足的發展機會,讓壓力變成自我實現的動力。

2.給情緒裝上避雷針

如果你的一天始于糟糕的情緒,那么很可能會全天痛苦。你心情不好,仿佛整個世界都在跟你作對:工作看起來反反復復,總是一團糟;不斷催你交報告單的領導永遠那么“面目可憎”;午飯真是太難吃了,真不知道那家飯店怎么生存到現在的;孩子太淘氣了,沒完成作業,又在微信群里被點名批評;家人又在對你發表各種不滿,信用卡賬單不識時務地郵遞過來……好吧,這就是令人感到絕望的生活。

有句話套用在這里同樣適用:情緒能成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煩心事造成壞心情,壞心情又反作用于工作和生活,讓麻煩事情一件多過一件,讓你的壓力越來越大??傊?,生活中最令人感到郁悶的不是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是許多堆積在一起的細小的煩惱。

傍晚,在下班的路上你想起了下周的年度績效考核:今年任務完成量好像不盡如人意,或許在同事中算墊底的,會不會被辭退,下份工作準備做什么?現在可不是找工作的好時候。你越想越緊張,心情也變得特別糟糕;到了家,桌子上沒有飯菜,房間里是孩子的哭聲,妻子黑著臉出來了,一言不發走進廚房;你去沖澡,發現鏡子里的自己頂著個啤酒肚,禿頂的腦袋油汪汪的,滿臉疲憊,自從上了班就沒怎么鍛煉過,身體接二連三出問題……想想看不到未來的未來,想想日漸蒼老的自己,你的心情跌落谷底。

晚上,你本來計劃加班做個計劃書,可是心情煩躁地打開電腦后在自動彈出的網頁上看到了感興趣的話題。于是你打開新聞,一條一條刷下去,感到心情放松了不少。不知不覺快到睡覺時間了,可是你的計劃書還沒有開始做!你心情再次狂暴了起來,生活簡直糟糕到了極點!

看到這里,很多人都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生活:你知道有一堆事煩擾著自己,但不愿去想它們,不主動解決它們,于是你壓力更大,陷入惡性循環。

壓力對情緒的影響包括:容易激動、發怒,意志消沉,嚴重的可能會患上神經衰弱,智力功能降低,甚至有自殺行為等。

壓力對行為的影響包括: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對批評過敏,難以集中精力,缺勤率高,工作態度惡劣,人際關系變壞等。

對于壓力,人體有一種天生的吸收緩沖機制,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流動的、不停變化的壓力叢中,你的身心是充滿能量的。壓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壓力的不良反應。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來應對壓力,在現代社會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修煉。

自我暗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煩心事即將發怒時,告訴自己“千萬不要發怒,發怒不但傷身,還會失去理智”“這點困難肯定能挺過去”進而削弱憤怒的強度。

自我降溫。哲學家屠格涅夫勸告那些剛愎自用、脾氣暴躁的人:在開口之前,必須把舌頭放在嘴里先轉10圈,轉了10圈怒火也就降溫了。日本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勸告正要發怒的人:在開口或行動之前,在心理倒著數20個數字,往往會收到減弱憤怒程度的效果。

體育鍛煉。鍛煉可以起到增強心肌機能、消除不良情緒的作用。釋放過汗水后,你會發現自己的心情已經平復了很多。

注意力轉移。把你的注意力從憤怒的環境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這可以幫助你削弱憤怒的強度。比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后,越想越氣,不如丟開它,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開心的事情上。例如刷刷微博、跟朋友打場籃球,或者看場電影等。

情感升華。所謂情感升華是指通過各種創造活動,如繪畫、寫毛筆字、寫小說、寫詩歌等來宣泄內心的痛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不自覺地這樣做的。比如一個獨自在國外工作的男孩,他在國外沒有什么朋友,每天的工作壓力也很大,在那段時間里,這個徹頭徹尾的理工男居然學會了寫詩,他說每天最快樂的時候就是在紙上涂涂寫寫的時候。

有的時候人長期處于一種生活狀態中就會慢慢地習以為常,一如長期沉浸在挫折所帶來的痛苦之中就會很容易地忘記那個原本拼搏向上的自己。這時候其他人的幫助都只是輔助,真正能夠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3.你炫耀的是你缺少的東西

有人說,成功人生不需要炫耀,因為炫耀什么就說明內心缺少什么??墒悄闵磉吶鄙倭晳T性地把自己的東西or生活拿出來炫耀的人嗎?當然不少。這群人好像在真空地帶,從不為生計擔憂,終日在朋友圈中秀自己優渥的生活和高大上的人際關系,炫耀男女朋友,炫耀奢侈品,幾乎閃瞎了你終日奔波的眼。

從心理學上看,炫耀是一種安全感缺失的表現。具體說來是自尊心強于自我能力,為得到社會群體注意而采取的其他方式彰顯自我價值的做法,動機是比較和補償。實際上比較、補償和追求超越這些本身都是很正常的心理本能,但若過度表現,則會形成心理學所說的“過度補償”,成為病態反應。

Lily在初入公司時非常努力,一次因為某個案子得到領導認可。她開心地告訴辦公室每一個人,并且特別強調拉到了“重點客戶”。一開始,大家都為她高興,可漸漸發現這個人似乎有點“不正?!?。

Lily去辦了個美容卡,對同事說,女人保養不能光靠你們淘的那些瓶瓶罐罐,去美容院才是正道,這錢不能省??纯矗彝@美容卡里存了好幾千呢……哎?你這裙子看著布料不好,你看我穿的,商場買的最新款,看配色款式多棒,特別襯托我的身材和氣質……她每天不停地炫耀著自己,絲毫不顧這些的話會不會讓別人下不來臺。漸漸地,辦公室里沒有人愿意跟Lily說話了。而主人公還憤憤不平,在朋友圈里經常發一些酸溜溜的文字:“別流淚,別人會笑;別低頭,王冠會掉?!薄坝行┤丝偸羌刀誓切┧麄兊貌坏降臇|西,對于這樣的人最好的應對就是完全不理會!”在Lily的心里,別人都是在嫉妒她:為什么被孤立被疏遠呢,你們就是不如我嘛!

案例中的Lily就是典型的愛炫族。或者有心,或者無意,很多人的炫耀都是在變相強調別人“比你差”“不如你”,總用這樣的痛點刺激別人,別人肯定不會愉快。與此同時,炫耀會使自我的刺激幅度不斷增加,對外人的刺激也在同步增加,因此炫耀是個同步增長的負循環。此外,為了獲得支撐“炫耀”的資本,勢必投入大筆金錢和精力搭建高高在上的空中花園,從而給生活和人際關系帶來沉重壓力。

既然炫耀的壓力如洪水猛獸,那么究竟什么原因讓人趨之若鶩?

心理強迫癥。生活中,很多人炫耀自己其實沒有任何惡意,只是到了一定場合,就喜歡渲染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優勢,想讓頭上多一道光環。

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以期對職場有所幫助。對有些年輕人來說,有個“拿得出手”的家世等同于成功了一半;而對于沒有身世背景的新貴來說,耀眼的學習、工作經歷就是其炫耀的主要資本。

攀比心理。這是一種在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心理,很多人都希望超越別人,或者至少不要比別人差。

人類的炫耀說到底是在追求一種心理滿足:炫耀之后獲得滿足感和自豪感,很多時候讓人誤以為是輕松快樂的。然而,別忘了這種滿足感是別人給的,相當被動,而不是發自你的內心。炫耀是一種本能,但不要做“為了炫耀”而給自己身心頻繁制造壓力。

春節時很多人曬賬單時發現一個假期花出去的錢少則幾千,多則十幾萬。把賬單曬出來炫耀的時候,可能有一瞬間感覺自己“很有錢”,但風光過后,強大的經濟壓力冷暖自知。

日本導演北野武成名前想買輛好車。后來,他擁有了一輛保時捷。但奇怪的是,他并不開這輛車,而是讓別人開,自己坐著出租車跟在后邊。原因很簡單,他覺得自己開車看不到車的樣子,所以寧愿在出租車里對司機得意地說:看!那輛保時捷是我的!

喜歡炫耀的人,經常會不可自控地撒謊,而人如果經常撒謊的話,對腦神經的不良刺激明顯增加,心理負擔也會隨之加重,長期陷入擔心、緊張與害怕的狀態之中,脾氣變得暴躁,情緒也不穩定,愛與人爭執。同時,還容易伴有失眠,消化不良,甚至會造成神經衰弱,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

雖然我們每個人在一些特定的時候都可能產生炫耀心理,但是你應該保持自省,一旦察覺到炫耀心理的存在,你就應該及時克服掉,比如平時要多讀書,多觀察,特別是多讀有關處世哲學與歷史人物方面的書,使自己盡快成熟起來。

4.失敗擁有雙子座性格

當朋友圈都在曬周游世界的時候,你在艱辛地“自愿”加班;當朋友們名下都擁有兩套、三套甚至更多房產的時候,你拖著疲憊沉重的身體在公家車上祈禱一個座位,能坐著回到小公寓;當朋友們曬出豪華大餐、愛情紅包的時候,你正在吃簡單的食物——為了省錢,而且是孤身一人;當股市瘋漲的時候,你趕快開戶加入,“上車”后卻趕上了暴跌的浪潮;當滴滴剛剛興起的時候沒“感覺”,看朋友兼職一年賺了幾萬,急匆匆準備加入司機大軍的時候,網約車政策出臺了……類似的經歷好像每天都在上演,“失敗”二字完美概括了你的人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每天,都會有各種信息帶給你挫敗感:你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即使明知是對方的偽裝,但他們光鮮的生活卻像鏡子似的反射到你身上,每一個角度都映襯著你的失敗。壓抑、憤怒、無能為力,這些精神毒素不斷蠶食著作為“loser”的你奮斗的靈魂,吞噬著所剩無幾的自尊。你夜不能寐,變得極其虛弱,極其敏感,眼神中充滿怯懦。這種感覺無比沉重,足以讓你一蹶不振。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故事?

《一個推銷員之死》中的威利,年屆不惑,辛勤工作,堅定不移地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結果他在遭受減薪、解雇、家庭破碎一系列打擊后,撞向卡車,給家人換來一筆保險金。威利用死亡結束了自己失敗的人生,他的人生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雖然有時你心里有時也會無助而驚恐:“我會不會遭遇失???”實際上,即使你的失敗次數很多,可是比起那些沒有腳的人來說,起碼還有“鞋子”穿。所以,只要你不因為失敗而灰心喪氣,一次又一次給自己打氣,仍然可以重新振作起來。

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說,失敗只是更聰明地重新開始的機會。如果最初沒有成功,那就接著試一次、再試一次。失敗并不糟糕,如果在失敗的基礎上加以正確對待,就能促成不一樣的結果。

蘋果公司早期發明了手持式計算機——Apple Newton(PDA),但這個充滿想象力的項目被喬布斯叫停。對于開發團隊的每位成員來說,這是一次重大失敗。不過他們沒有放棄這個項目,最終喬布斯重組了千人團隊,重新定義項目,開發出了蘋果手機。

由此看來,一個失敗的降落是為了更大成功的崛起。

很多人認為失敗是個人能力缺陷,試圖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失敗,結果卻迎來更大的失敗。美國高空鋼索演員瓦倫達最后一場演出前一反常態,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币酝看伪硌萸?,瓦倫達只想著“走鋼索”,并專心為此做準備,根本不去管其他的事情,更不會為“成功”或“失敗”而擔心。這唯一的一次擔心,讓瓦倫達不幸墜亡。

由此看來,一個失敗的開始是糾結“不失敗”。

失敗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如下:

認為自己的失敗是檢驗出錯誤的選項,那你就是一個成功者。

在同一領域,如果認為只有自己是成功者,可以肯定你失敗了。

想讓所有的人都承認你是成功者,那么你永遠是一個失敗者。

如果認為身邊的人都必須無條件支持你才能成功,那么你失敗了。

如果正走在失敗的邊緣,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不妨重新給自己的人生這樣定義:

調動反事實思維思考問題。這是一種了不起的策略,它的核心不是讓你假裝自己沒有失敗,而是一種制止不良情緒向你進攻。假設被開除了,大可不必對老板感到憤怒,可以從積極方面思考:現在正是一個改善生活的機會,難走的都是上坡路,我可能要走上巔峰了!它會激發你下一次付諸行動,并且承擔責任。

從忽略的事中找尋答案。細節決定一切,你是否忽略了一些細節,導致你沒有走上正軌?你是否過于關注正面信息,而自動忽略了事情的負面影響?人類有時候會太過樂觀,而且總是關注勝利多過于失敗或過錯。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必須知道自己錯在哪、是什么細節導致了自己的失敗,下一次才能避開這些錯誤。

你越害怕失敗,失敗就來得越快。你給自己規定“只能成功,不許失敗”,聽起來很勵志,結果卻因為缺乏達成目標所需的技能或心理壓力招致失敗?;乇軝C制加深了失敗者的憤怒,堵塞了大腦思考的通道,讓一切努力頓時失靈。

在失敗過后,你不僅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悲傷,更要學著掌握從泥沼中抽身而出的能力。當然,失敗并不是所有成功的必經之路,但不可否認,從失敗中堅強走出的人再次面對事物的時候,擁有更清醒的認知,明確的方向,可以預防性規避錯誤,調整狀況,這一切都是“失敗”賦予你的寶貴經驗,也是失敗給你的最好獎賞:改善你管理負面信息的能力,鋪平繼續前行的道路。

5.自卑是誰的錯

自卑與自傲,像一個家庭的雙生子。他們從出生開始就相伴成長,有時候會令人感到疑惑,分辨不清彼此。有人說,怎么會呢,自卑是一個人自我否定的極端情緒,自信則是積極向上的感情,二者根本是磁極的兩端,彼此相斥。但事實上,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自卑與自傲往往如影隨形。

盡管村上春樹已經成為世界文壇泰斗,內心深處的自卑感“海棠依舊”——“少年時代的我始終為此有些自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可謂特殊存在,別人理直氣壯地擁有的東西自己卻沒有”。這就是自卑的根源所在,也是導致壓力和痛苦的由來。

曾經一個青年從北方小城考入北京的大學,他的故鄉只有20多萬人口,在他的概念里,小城里出來的人沒見過什么世面,他怕說出來會讓人瞧不起。上學的第一天,鄰座的女同學問:“你從哪里來?”這個問題讓他心中一緊,他覺得如果說出自己的故鄉,一定會讓大城市來的同學笑話。就因為這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問題,使他一個學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學說話。一個學期結束了,很多同班的女同學都不認識他。這種自卑的情緒長期困擾著他,以至于每次照相的時候,他都要戴上墨鏡掩飾內心的恐慌。雖然憑借努力成為中央臺主持人,自卑的壓力也長時間纏繞著他。這個青年就是白巖松。

自卑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敵人。在它的壓力之下,你會將自己看得很低,超乎尋常的低。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說:所有人或多或少地有自卑心理,甚至最驕傲的人都有某種自卑感,他們總會對自己某一部分感到不滿。聰明的人懷疑自己沒有魅力,漂亮的人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年輕人經常苦惱于金錢,年長者苦于職場上下不著的位置。如果這些痛苦得不到轉化,就會給自己較低的評價,自卑油然而生,最終導致行為方式出現偏差。比如:

——對外界異常敏感,不能忍受一丁點負面的批評或者攻擊,情緒化嚴重,很容易被激怒。

——采取逃避傷痛、麻痹自我,例如酗酒、吸毒、自殘、自戕、自殺等消極方式對待。

——喪失自我價值體驗,導致心態失衡,從而為自己和社會帶來危險隱患。

——影響社會適應能力,不善于自我表現和孤獨的自我封閉,產生“暈輪效應”,即以偏概全、以點概面,人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視了自己的優點,這樣就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的惡性循環。

在工作場合,自卑帶來的壓力會給我們的未來設置障礙。自卑感強烈的人,心理脆弱,經受不起挫折,適應力差,性格抑郁沉悶,遇事總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導致裹足不前。而這種無所成就的狀態則“印證”了自己的“無能”,反過來加深自卑感,使聰明才智無法發揮,限制工作進步。因此,如果你心理上有自卑因素,不要諱疾忌醫,要學著勇敢面對,然后戰勝它。

自卑能摧毀一個人,也能成就人。人道主義者威特·波庫指出,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靈性,憑借這一靈性,人們得以完成許多豐功偉業。

戰勝自卑的途徑有很多,你可以嘗試依靠這些方法:

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在與他人比較時,自卑的人會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這種比較當然是不公平的,因此,經常肯定自己的長處和付出的努力是戰勝自卑心理的第一步。

明確目標。你要的人生不是打敗別人,而是完成自己的目標。因此要記住兩點:第一,不要總是把自己跟其他人放在一起比較;第二,取得成功時一定要放大成功體驗作為自我激勵,而受挫時不要長時間陷入消沉情緒。

健全心理防御機制。自卑的人自我評價認知系統多數比較偏低,因此,要戰勝自卑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遭受挫折與失敗的時候,不怨天尤人,也不輕視自我,要客觀地分析環境與自身條件,這樣才可以找到心理平衡。

多表現,多與其他人交往。自信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在人群中積極表現來得到關注和認可,而來自他人的關注和認可有助于提高自信心,讓自己更加優秀,從而克服自卑。

每個人都有夢想,所以英雄電影才長盛不衰。因為自卑,你無法拼湊自己的人生,而是躲在沉重的蝸牛殼里,不敢說、不敢做,不敢去爭取想得到的東西。慢慢地,你會變得懦弱、緊張、微不足道,變成電影里永遠是炮灰的路人甲。現在,想想你還沒有實現的夢想,你要大聲地告訴自己“我很強大”,聲音越大,內心的自卑力量也就會越微弱。

6.矛盾:天使還是魔鬼?

矛盾是一種壓力源。它由兩種或更多的沖突動機或者行為沖動出現競爭而產生,讓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試想一下,你曾遇到過多少次這樣的局面:要在多個選項中做一次艱難選擇或在不滿意的現實中迫于無奈選擇一個……其實,人生最大的矛盾是你要自己做決定,還是讓別人幫你做決定,你想過自己的生活,還是過別人期待的生活。

矛盾的模式通常有三種:

雙趨模式:在兩個或多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中做出抉擇。這種模式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不得不在兩份有前途的工作中做出選擇,或者在兩個條件都不錯的追求者中挑選一個,盡管你可能對兩個都很心儀。

雙避模式:兩個或多個不想要的結果同時出現時必須從中接受一個。比如你需要在失業和接受一份你不喜歡的工作中做出選擇,而這兩者都令你感到不快。

趨避模式:是指必須在兩個或多個相關的目標中做出選擇,而每一個目標既有吸引人的地方,也有不令人喜歡的因素。比如領導給你調換了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可是這份工作需要經常加班,連周末都無法正常休息,這讓你感到煩惱。

用幾分鐘時間考慮一下你最近遇到什么讓你猶豫不決的事情,這些事情應該怎樣歸類,那些充滿矛盾的方面對你造成了怎樣的影響。事實上,矛盾的本質是猶豫不決的心理。

舉個例子,在上班的時候恰巧和總經理同乘電梯。電梯里人比較多,你站在角落里,這時候,到底是越過人墻高聲打招呼呢,還是假裝沒看見?你猶豫了一下,這時候要下電梯了,你恰巧和總經理一起出去,他瞥了你一眼,沒有說話。你心想,壞了,領導是不是認出我來了,他會不會因此給我小鞋穿……諸如此類,進而聯想到工作業績,以前犯的錯誤,等等,這種由矛盾心理導致猶豫最終變成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的情況,對身體健康可不是好事!然而生活中這種情況簡直太常見了,幾乎人人都遇到過。

猶豫給人充分的思考時間,以做出最符合心理需求的活動,但同時也往往在充滿矛盾的猶豫不決中隨波逐流,失掉寶貴的機會。

張奕想獲得財務自由,他決定做一些事情來改變現在每日奔波為飽暖的生活。他想到了很多方法提升自己,比如報會計班,考注冊會計師,但是距離考試時間很近了,很可能白交報名費輔導費;他想自學法律,做律師來改善生活,可是律師證考試太嚴格了,沒什么信心;他想在職讀研,可是那樣的研究生畢業證好像很多大企業并不認可,不能達到找份好工作改善生活的目的;投資房地產?還是別逗了,自己每個月還在為房貸發愁……

張奕并不確定他想要做什么,于是他抽時間研究了一下。結果,他發現每條路好像都很困難——如果選擇了其中一條,那現在的還算舒服的生活就泡湯了!張奕陷于無法下定決心的猶豫不決中,他感到非常矛盾,因為他極不愿意放棄安逸的生活也不愿意繼續貧窮。最后,他因為迷茫和泄氣而失敗了,生活什么也沒改變,只不過平添了一份愁緒和壓力。

倘若張奕為了自己的未來而選定一個目標,電子工程研究生,他的生活可能發生什么變化?

報考知名學校研究生考試,沒日沒夜地學習備考,最終獲得高分;

成績優異,獲取推薦信;

被相當不錯的企業或研究所聘請;

繼續在某個方向努力,成為高級工程師;

走向財務自由。

分解目標,其實比給自己設立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更容易實現,而且也更加容易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你在面對某件事情感到非常矛盾或者猶豫不決的時候,不妨采用回溯法,對結果進行反向分解推理,看清每一個小步驟將如何進行,這樣你就會變得更加理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呈贡县| 囊谦县| 建瓯市| 定陶县| 新民市| 遂昌县| 宝山区| 上饶市| 巴林右旗| 柞水县| 金昌市| 惠州市| 绍兴县| 吴桥县| 水富县| 揭东县| 抚远县| 错那县| 颍上县| 兖州市| 清水河县| 通海县| 辽中县| 兴义市| 二连浩特市| 拉孜县| 繁峙县| 兰考县| 神农架林区| 类乌齐县| 绥棱县| 景德镇市| 陆川县| 蒙自县| 石狮市| 新昌县| 淮北市| 巴彦淖尔市| 长沙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