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到白酒,心中一直感觸頗深,大半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揮灑在這個行業,現在編寫《中國白酒品評寶典》這本書,諸多老朋友不解:作為一位資深行業戰士,日常工作應酬已經目不暇接了,何必又給自己增添諸多額外的操勞?可自己內心很清楚,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白酒行業激烈的競爭勢頭不容我們有片刻停歇。當前的中國白酒產業已不同于往日,粗放式的傳統產業逐漸向精細化、科學化轉型,技術創新,特別是調配和工藝方面的作用在企業中所占份額日顯突出。要釀出好酒,調配出好酒,先要能嘗出好酒。
鑒于此,自2014年伊始,我便著手對公司新聘的大學生,特別是具有品酒內在潛質的同志,進行重點培養。一年多的品酒培訓卓有成效,其中一名年輕同志成功考取國家評酒委員。我在欣慰之余不忘初心,隨即吸收這些年輕力量,開始了本書的編寫。
許多朋友問我,品酒有什么速成法嗎?我回答:“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想練就品酒的真功夫,絕非朝夕之事。即使是一些天賦異稟之人,若無持之以恒的精神,往往也是半途而廢。雖無速成之法,但其中是有科學、技巧可循,若能夠規范操作,掌握要領,定有事半功倍之效。本書創作之初衷,意在于品酒知識翔實科學,評酒要領簡明突出,給讀者暢讀之余留有暢想的空間。
目前,關于白酒品評方面的專業書籍寥寥無幾,許多品酒愛好者想要參考一二,卻也苦于鮮有此類專業書而束手無策。本書的編寫正是給白酒品評愛好者、白酒品評工作者提供系統、科學、翔實的品酒知識,以供大家學習參考。編寫過程吸納了參加品酒培訓的年輕力量,根據他們在品酒訓練中的不同認識和感受,進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編寫,使本書更具科學性、實操性。本書共分十一章,前兩章在于幫助讀者進行品酒的認識和自身的分析,所謂知己知彼而后戰。中間八章主要以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鳳香型、豉香型、藥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兼香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十二大香型白酒的特點和差異為主線,以典型性、質量差、重復性、再現性、單體香、酒度差六個方面的品評訓練為要點,將白酒的品鑒知識,包括嗅覺和味覺訓練、質量標準體系、心理因素分析、答題技巧等融入到每個章節的系統品評中,在品酒過程中學習白酒諸多方面,達到一舉兩得之效。每章中的點評和小貼士,均為我和編寫人員在品酒過程中對自己體會較深的部分加以精煉,讀者在實際操作中若遇問題時可作以參考。第十一章給出了實戰演練的設計。
詩有云“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書僅能作為我們思考時的一個參考,讀者若要領悟其中,還需苦下工夫,從實踐中慢慢體會。能懷有“常問則明,常記則清,常思則進,常悟則理”之心,才能品出白酒之韻,感知白酒之魂。
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中國酒業協會各位領導的關心,公司董事長秦本平、總經理徐可強同志大力支持,并予以指導,為編撰成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本書編寫過程中,高潔、杜杰、王晶、茍靜瑜、房海珍、馮雅芳、邢剛、張永麗、王元、劉麗麗、段科林、王婧、閆宗科、付萬緒、王印、李鎖潮、羅文濤、韓超等同志均付出了艱辛努力,特別是高潔、杜杰、房海珍、王晶等同志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時間,竭盡心力,貢獻頗大,在此,謹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由于時間緊促,限于筆者學識和水平,書中不當之處恐亦難免,望廣大專家和讀者指正,以待日后再版時改進。
賈智勇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