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病對癥食療全書
- 王雷
- 1163字
- 2019-01-04 09:12:53
十九、慢性肝炎
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目前分為甲、乙、丙、丁和戊型。臨床常見的是甲型和乙型兩種類型。甲型肝炎主要通過接觸經口傳染,乙型肝炎更多因輸入帶有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而傳染。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未能及時治療或急性肝炎遷延不愈所致,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減退,腹脹,肝區隱痛,肝大等,每因過度勞累而加重。其屬于中醫的“脅痛”“積聚”“臌脹”“黃疸”等病證的范疇。
1.氣滯血瘀型
【癥狀表現】右脅部刺痛較劇,痛有定處而拒按,多因情緒變化而加劇,舌紫暗或有瘀斑,脈弦細澀。
【調理原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藥膳配方】
桃仁麥棗粥
原料:桃仁、大棗各10g,生麥芽、山楂各15g,陳皮5g,粳米100g。
做法:將桃仁、大棗、生麥芽、山楂、陳皮共入鍋中,加適量水煎取汁。用該汁與粳米共煮成粥。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用法:佐餐食用。
說明:桃仁性平,味苦、甘,能破血逐瘀、潤腸通便;大棗可健脾補血;麥芽、山楂均可消食健脾,山楂能活血化瘀,麥芽能疏肝;陳皮能理氣、燥濕、和胃;粳米可益氣、生津、和中。諸物合用,共奏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效。
2.肝膽濕熱型
【癥狀表現】寒熱口苦,脅痛,腹痛,惡心嘔吐,腹脹厭食,小便黃赤,或有皮膚、鞏膜發黃,苔黃膩,脈弦數等。
【調理原則】清利肝膽濕熱。
【藥膳配方】
西瓜飲
原料:西瓜若干。
做法:將西瓜取瓤,榨取汁。
功效:清熱除煩,利尿退黃。
用法:隨意飲用。
說明:西瓜性寒,味甘,能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退黃。肝炎、膽囊炎、膽石病患者常食西瓜均有益,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3.脾虛濕阻型
【癥狀表現】口淡,腹脹,食少,便溏,體倦,水腫,苔白膩,脈濡緩。
【調理原則】健脾化濕,行氣開胃。
【藥膳配方】
大棗銀耳羹
原料:大棗15枚,銀耳15g。
做法:先將銀耳漲發,再與大棗共煮成羹。
功效:健脾補血。
用法:分次食用。
說明:銀耳性平,味甘,可益脾胃、滋肺腎;大棗能健脾補血。二物合用,共奏健脾補血之效。
4.肝腎陰虛型
【癥狀表現】腰膝酸軟,低熱,口干,盜汗,視物昏花,頭暈,失眠,舌紅苔少,脈細數等。
【調理原則】滋補肝腎。
【藥膳配方】
花生赤豆大棗湯
原料:赤豆、花生仁(帶衣)各30g,大棗10枚,紅糖2匙。
做法:先將赤豆、花生仁洗凈,放入鍋內,加水500ml,用小火慢燉30分鐘,再放入洗凈的大棗繼續燉至酥爛為止。
功效:補益肝血,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用法:早、晚2次吃完,服時加紅糖。
說明:花生仁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潤肺化痰。《本草綱目》中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花生衣能養血止血,現代研究表明,花生衣能對抗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增加血小板的含量,對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貧血有明顯療效。赤豆性平,味甘、酸,能清熱利水、散血消腫。大棗可健脾補血。紅糖能溫中散寒、活血祛瘀。諸物合用,共奏補益肝血、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