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Chapter 1 甲編

談談中國思想史

胡適

在三千年中間的中國思想史,我想可以尋出一點線索來,不管它是向左,向右,或是向前,向后。中國思想史如此多的材料,如沒有線索,必定要散漫。我的見解也許有成見,可是研究了三十多年,也許可給諸位作一參考。

簡單說來,思想是生活種種的反響,社會上的病態需要醫治,社會上的困難需要解決,思想卻是對于一時代的問題有所解決。經濟對思想的影響最大,尤其是在近兩三百年來,經濟極為重要。生活的方式,生產的方式,往往影響于思想。下面分三個時代來講:

第一個時代——從商末到周初。

在這個時期里經濟并不占重要地位,幾百幾千年的生活方式和生產狀態,并沒有多大變遷,更無所謂產業革命。古代思想最重要的是政治和宗教。《史記》作者司馬遷分古思想家為六派,即陰陽、道德、儒、墨、法、名等。但是這六派都是“皆務為治”,亦即怎樣治理國家社會。

廿九年來從發掘安陽商代文化,發現許多材料,可使我們了解古代政治和宗教的生活。那時的政治和宗教合在一起,且互為影響。他們的主要生活是祭祖,按照祖宗的生日排成祭日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祭祀。那時的宗教以祖為本,而且是很浪費、很殘忍、很不人道的宗教。人死之后,拿來殉葬的是寶貴的飾物和銅器等,犧牲品往往用到幾十只甚至幾百只牛羊,這是多么浪費!用“人”來祭祀,一為“殉”,即把死人所愛的人和死人埋葬在一起;一為“祭”,即以人做犧牲品來祭神,但多用俘虜。這又是多么殘忍!由于這“宗教”的浪費和殘忍,至少可以有一種反抗的批判的思想出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四種思想的產生:

第一點:人本主義。在紀元前三世紀至六世紀,思想很發達,無論哪一派哪一家,其共同的一點是注意到“人”的社會,并且首創不能治人,怎樣祀神的論調,講所謂“治人之道”。

第二點:自然主義。針對前時代反應而出的這種主義,是很重要的一點。“自”是“自己”,“然”是“如此”,所謂“自己如此”,亦即自己變成了自己。如烏龜變成烏龜,桃子變成桃子等。兩千多年這“自己變成自己”的形質,形成中國思想上很大的潮流。如老莊的思想,即是含有這種思想。

第三點:理智主義。那個時代如孔子所謂:“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便是說明個人須做學問,并且提倡教育的路,無論那時學派思想如何復雜,也都是重知識。所以說已走上了知識主義、理智主義的大路。

第四點:自由思想。在若干國家對立時代,往往有思想的自由。那時有極端的個人主義者,如《呂氏春秋》;亦有提倡民主革命的,如《孟子》。

第二個時代——從漢到宋。

這一時代發生了極新的問題,一是國家的統一,一是新宗教佛教的傳入,而普遍全國。于是由此引起了兩種思想,即:(一)在武力統一政治下,如何建立一文治政府,減低人民壓迫。(二)如何挽救全國人民的宗教熱。前者如何建設文治政府,遂產生了四種工具:

第一個工具:建立文官考試制度,自漢武帝時開始,這制度一直發展到科舉制度。

第二個工具:漢武帝時設立太學,造就文官,至東漢時已有一萬多太學生。

第三個工具:建樹成文法律,提倡法治。

第四個工具:建設前一時代有同等權威而加強政治力量的經典,由此而斷大案。

至于后者如何挽救宗教熱,則有兩點。第一點:提倡自然主義,如王充以自然思想解釋自然現象。第二點:提倡人本主義,如范縝以人和物體相等視,有物體才有精神,韓愈的倡“原道”,乃要人恢復到“古代之社會”。

第三個時代——從宋代以后。

在這時代里產生了理學,亦即要恢復到古代好的制度和好的思想,拿本位文化來抵制非本位文化。理學亦即為道學,相信自然界有一法則存在。并且有兩條路:一是“敬”,一是“致知”。第一條路主敬,我們可以看出經過了一千多年,仍不免要受到宗教的影響。第二條路是致知,亦即擴展個人知識。天地之大,草木之微,其中皆存有一“理”在。在這七八百年當中,理學始終是走這兩條路,并且也成了號稱“中國的本位文化”。而“致知”更為“科學”的路,科學的“目標”。

總括地說,在從前的時代,工具不夠用,材料不夠多。現在則以全世界為我們的材料,以全世界為我們的工具,以全世界為我們的參考,那么我相信有比較新的中國思想可以產生!


(本文為1947年胡適在北京輔仁大學的演講,紫云筆記,
原載1947年6月《學風》第1卷第6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泰宁县| 十堰市| 延寿县| 临西县| 江津市| 肇东市| 古浪县| 南丰县| 巩义市| 二连浩特市| 化德县| 梓潼县| 太仆寺旗| 石棉县| 和平区| 密云县| 西丰县| 八宿县| 息烽县| 阿巴嘎旗| 丰顺县| 罗甸县| 肥城市| 望都县| 南江县| 江油市| 兴安盟| 航空| 左权县| 连平县| 灵寿县| 义乌市| 苗栗县| 乌恰县| 贡觉县| 高要市| 西昌市| 永泰县| 田东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