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深化經濟改革 推動經濟轉型(4)

張卓元:深化政府改革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為此,首先,中央政府要做好、做實簡政放權的改革措施,盡量減少對具體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過多的審批環節。從目前看,政府參與資源配置的方式和途徑有多種:一是低價農民征地、違法占地和隨意批租土地;二是在審批項目過程中,通過包括越權化整為零違反環境保護等規定促成大項目上馬;三是通過行政壟斷來限制競爭,甚至封鎖市場,強迫使用或消費本地生產的產品;四是通過信貸干預,迫使當地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提供貸款和信貸優惠;五是對生產要素和重要資源產品進行價格管制,壓低價格,使市場信號嚴重失真;六是干預微觀經濟活動,包括干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上述種種問題的解決,都有賴于改革的進一步推進。

其次,地方政府亟須改變公司化的現狀,這也是當前的難點,甚至還沒破題。

地方政府公司化的結果是一天到晚為招商引資和GDP忙活。有人認為,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發展的動力,這并不全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去掉地方政府頭上的“緊箍咒”,真正做到不以GDP論英雄。與此同時,要建立事權和財權匹配的公共財政體制。具體而言,一是形成包括個稅、消費稅和房地產稅等在內的合理的地方稅體系,創造條件使消費稅成為價外稅,也要盡量不增加負擔。二是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覆蓋面,減少專項轉移的規模和金額,這有助于減少“跑部錢進”的現象。轉移支付可以按照規范的基數來計算,由地方支配,大大減少專項戴帽的機會。通過這些改革,地方收入提高之后,地方政府會想方設法把地方發展得更加宜居,吸引更多人過來生活定居,進而增加消費,提高收入。

《中國證券報》:20世紀80年代價格改革立于潮頭,但如今我國已經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還可以被稱為經濟改革的兩條主線嗎?

張卓元:價格改革和企業改革作為經濟改革兩條主線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經濟改革的重點已經不是市場改革,而是政府改革。實際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說明改革已經到了政府身上。以前政府對于資源的配置干預過多,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過多,必須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把政府從管經濟為主轉變到抓民生、管社會、保護環境和服務經濟為主。

國企員工持股并非MBO 混合所有制需做好資產評估

《中國證券報》:1988年您就明確提出,國有制要通過股份制形式實現同市場經濟的結合。如今許多國企都已實現股份制改造甚至上市,您認為公有制適應市場經濟還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張卓元:應當說,從放權讓利的國有企業改革到推行股份制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再到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中國已經找到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形式和途徑。

公有制適應市場經濟,其方向是發展混合所有制。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員工持股?十幾年前的MBO曾經引發爭議,很多人擔心在新一輪改革中出現國資流失一幕。

張卓元:國企搞混合所有制,可以推行員工持股這種做法,這和經營者控股不完全一樣。事實證明,員工持股對于調動員工積極性有很大好處。當然,出于各種考慮,可以作出一些規定,比如,員工持股比例不能占100%,等等。我認為,如果員工持股占到10%或者多一點,就能起到激發積極性的效果。

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很多辦法可以防范國有資產流失,關鍵一著是做好資產評估和估價。可以請多家機構尤其是一些聲譽好、權威盡責的專業機構對其進行評估。只要抓好資產評估這一環節,避免權錢交易、內幕交易,就能防范國有資產流失。

原載《中國證券報》,2014-04-15

◎正確理解市場決定性作用

張卓元

基礎性作用提法的繼承和發展

《決定》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代替原來的基礎性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時,就提出了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002年,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2012年黨的十八大更進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看出,20年來,對市場機制作用的認識是逐步往前走的。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資源的稀缺性要求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而迄今為止的中外實踐表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市場經濟就是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決定》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市場的決定性作用能夠更加確切和鮮明地反映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支配作用,反映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及價值規律的內在要求。

第二,這是經濟改革實踐發展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在市場化改革推動下,比較快地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還不完善,還存在不少體制性弊端,突出地表現在政府直接配置資源過多,政府對社會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存在多種形式的行政壟斷。這說明,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方面存在政府越位和缺位現象,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市場機制對于社會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決定》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意味著凡是依靠市場機制能夠帶來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會損害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都要交給市場,政府和社會組織都不要干預,各個市場主體在遵從市場規則范圍內,根據市場價格信號,通過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努力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成本,在公平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優勝劣汰,從而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

第三,可以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意味著不重視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明確政府職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決定》明確指出,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具體來說包括:一是要搞好宏觀經濟調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運行,防止大起大落。二是要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政府主要是裁判員而不是運動員,即使對國有企業也要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三是要做好公共服務,這方面現在做得很不到位,需要加快補上去。四是完善社會治理,加強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與全面進步。五是保護環境和生態,這是針對進入新世紀后我國環境生態問題突出而對政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國“五位一體”建設對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決定性作用的三個指向

第一,解決政府對資源配置干預過多問題。《決定》指出,必須積極穩妥地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因此,政府改革、政府職能轉換是目前經濟改革的關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

第二,解決市場體系不健全、真正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問題。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需要有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和公平競爭的環境。目前我國的市場體系還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生產要素和資源產品價格市場化程度不高,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這同政府不當干預過多有關,也同市場發育不夠成熟有關。所以,我們必須加快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政府要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各個市場競爭主體在公平的舞臺上平等競爭,優勝劣汰,不斷提高效率。

第三,解決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一些歧視性規定,包括消除各種隱性壁壘設置等問題。首先是認識問題。一個時期以來,無論是理論界還是經濟界,總有人對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計不足,不承認非公有制經濟同公有制經濟一樣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決定》對此作出了明確的肯定的回答,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是《決定》的一個亮點。《決定》進一步明確指出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的具體辦法。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可以預見,在《決定》的指引下,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將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圍繞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展開。

把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今后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著力點。《決定》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特別重視,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要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與其他資本平等競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著力點。今后,要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新投資項目要鼓勵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與此同時,要繼續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國資監管機構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優化資本配置,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占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著力清除市場壁壘,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決定》第一次提出要探索在市場準入方面實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提出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的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的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針對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競相出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進行惡性競爭,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等問題,今后,要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與此同時,著力深化市場化的價格改革。《決定》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的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同時明確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

原載《經濟日報》,2014-05-08

◎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

張卓元

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適用范圍

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論斷代替已經沿用了21年的基礎性作用的提法,這是《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一個亮點,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此之前,我國經濟界和理論界還沒有人明確提出過這一論斷,說明這次《決定》走在改革理論的最前列,值得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我記得這次起草文件的時候,曾提出希望改革文件能夠在改革理論方面走在最前列。我認為本次文件起草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汶上县| 天祝| 涟源市| 江安县| 墨竹工卡县| 习水县| 剑川县| 红桥区| 西峡县| 光泽县| 巫山县| 博野县| 香港 | 太和县| 瑞金市| 云林县| 高淳县| 中江县| 忻州市| 寿光市| 玛多县| 鄂尔多斯市| 宣化县| 汝南县| 正宁县| 苗栗县| 沽源县| 通渭县| 南通市| 铜陵市| 浦北县| 交城县| 合川市| 大埔县| 芜湖市| 美姑县| 南开区| 金塔县| 资溪县|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