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隨著兩元催化轉化器的應用,汽油車尾氣管排放的CO和HC得到了較為有效的控制,因此控制NOx成為當時一個最主要的技術挑戰。1970年,美國組織了一場清潔空氣車賽(Clean Air Car Race),共有43個院校和企業參與了這場以汽車排放控制為主題的競賽。以汽油車組為例,參賽車輛需要滿足從麻省理工學院到加州理工學院全程3600英里耐久條件下的污染物達標要求(即1970年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提出的1975年款車排放限值)。最終,美國韋恩州立大學與福特汽車公司的參賽汽油車通過對開環化油器(Open-loop Carburetor)空燃比(Air Fuel Ratio,AFR)的精確控制和應用恩格爾哈德公司(Engelhard Corporation,2006年被巴斯夫公司收購)開發的鈀基催化劑在所有參賽隊伍中獲勝。這個研究團隊探索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如果將空燃比精確控制在細小窗口下(14.65附近),CO和HC的氧化反應與NOx的還原反應是有可能同時進行的。1974年,沃爾沃、博世和安格公司合作,開發了帶有氧傳感器(Lambda Sensor)、閉環反饋(Close-loop Feedback)和機械連續燃油噴射系統(K-jetronic Injection)的發動機技術,使得空燃比控制的精確性大大提高。1976年,沃爾沃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催化劑系統,該系統可以將NOx排放控制在0.2克/英里以下,顯著低于當時排放限值的要求。這一類催化劑能夠同時控制CO、HC和NOx排放,因此也被稱為三元催化轉化器。汽油車尾氣在經過三元催化轉化器的瞬間,能夠同時發生至少15種的復雜反應,包括了HC及CO氧化、水煤氣(Water Gas Shift,WGS)與蒸汽重整(Steam Reforming)、NOx還原和氧儲存四大類,本書后續章節將進行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