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小器管仲(3)

管仲的八面玲瓏,不等于他心底不厭惡、不憎恨,更不等于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的盲目隱忍,一切要視其對自己手中權力的侵犯程度。另外,明槍不好使,暗箭無妨用。周襄王元年,在前往葵丘之盟得路上,桓公與相國管仲談論起周王室的事情,管仲趁機提到一個平時不便涉及的話題:周王室在王位繼承上嫡庶不分,幾乎造成禍亂,現在您這兒接班人的位子還空著,是否考慮早點立儲,以免后患?桓公面露難色:寡人六個兒子,都是姬妾所生,論長應當立無虧,論賢應當立昭,長衛姬事寡人最久,我也答應過立其子無虧作儲君,易牙和豎刁也很支持我立無虧,可說心里話,我更喜歡聰慧的昭兒,就因為這個,才一直“意尚未決”。其實,管仲早就聽說易牙、豎刁跟長衛姬串通一氣在幫著長子無虧謀儲位,他則希望公子昭來接班。見桓公如此說,管仲采取先入為主的方式道:“今番會盟,君試擇諸侯中最賢者,以昭托之,又何患焉?”這次借會盟之機,您可以借諸侯中最為人稱道的賢君,把欲立昭兒得事托付給他。管仲在這里并沒有直接表明自己愿立公子昭,似乎是一心在替桓公想辦法,將自己的心思巧妙地包含在其中了。桓公接受了管仲的建議,將公子昭托付給了宋襄公。此刻,易牙、豎刁可能仍在做他們的美夢呢,管仲已不知不覺間安排好了一切。

七十歲的管相病倒了,一個重大的政治命題擺在齊桓公面前,誰來接替相位?許多天了,仲父實難再起身理政,桓公親赴相府問病,不得不就未來國政和相位繼承問題,請教管仲。老邁而病魔在身的管仲是這樣應對齊桓公的:

管仲先嘆息,說可惜寧戚死了,接著向桓公旗幟鮮明(將死之人無所顧忌)地表示趕走易牙、豎刁,可以用隰朋,但恐怕時間長不了。

桓公一時不解,易牙、豎刁跟隨我多年,仲父為何不早說趕走他們呢?

管仲為自己明哲保身找的托辭是:您是一代英雄,英雄都具有強烈的個性欲望,而人欲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就會生出其他事端,影響其成就偉業。我先前沒有建議您驅趕他們,是考慮到他們能滿足您的一些欲望,您有樂趣才會有干事業的精氣神。這些年,我扮演著一道堤壩的角色,易牙、豎刁這股子禍水有我這道壩擋著,尚不足以毀壞江山社稷,我一走,難保他們會泛濫成災了。

哪用隰朋為什么不會長久?桓公問。

“天生隰朋,以為夷吾舌也,身死舌安得獨存?”隰朋一直只是我管仲的傳聲筒,身子死了,舌頭還能獨存嗎?

桓公接著問:“吾欲任鮑叔牙,何如?”

管仲答:鮑子是個君子,我的恩人,但他這人太直太實太較真,不適合為政。

易牙呢?——明顯的桓公并沒有因為管仲不喜歡而改變對佞人的寵信。

“人情莫愛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一個人連自己的兒子都忍心親手殺了,對君主能有什么感情可言?

豎刁呢?

“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一個人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他會愛您嗎?

衛公子開方呢?

“人情莫親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棄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過于千乘者矣。”放的衛國好好的貴族公子不當,爹娘也不要了跑到您這兒,沒有更大的企圖他能這樣嗎?

一路問下來,桓公力圖管仲薦相,實則管仲一個人也沒有給他推薦。仔細分析,我們不難得出(恐怕桓公當時也是)一個這樣的結論:夷吾一去,無人能繼。不是嗎?能干的寧戚已逝,好人鮑叔不行,隰朋僅僅是個二傳手,佞人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皆不可用,桓公問詢了半天,管仲病榻上對答了一路,結論只有一個,管仲是唯一的,是后無來者的。許多人會奇怪,管仲為什么不懂人之常情呢?難道不了解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嗎?口口聲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怎么會連鮑叔牙也不推薦呢?管仲的精明,是我們凡夫俗子難以拆穿的。從官場潛規則的另一個層面看,管仲無疑并未因老邁而失去其職業敏感。——前任薦后任是要冒風險的,除非確系仇敵或摯友至交,牽涉到利益的巨大瓜葛,一般都不會隨意開口薦舉。薦而用之,當然是好事一樁,皆大歡喜;薦而不用呢?真正的接任者就會記著你這一筆賬;還有薦而用之卻不勝任呢?這就非同小可了,上峰會懷疑你的人格,喪失原則、不顧大局,眾人會猜測你的居心何在,一定是拉幫結伙、尋求持續的話語權。

伴君如伴虎,何況陪伴的是一位曾經跟自己有一箭之仇的君主。事實上,沒有齊桓公,管仲之所謂“春秋第一相”根本就無從談起,管仲比誰都更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故而維系、保護好他與齊桓公之間良好的君臣關系,是最最重要的。

管仲為此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他把功夫主要下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滿足桓公的心愿。作為齊國君主,桓公最大的心愿無疑是輕輕松松治理好齊國,國泰民安,自己好享君王之尊、之榮、之清福。因此,在桓公問政于管仲時,管仲重點陳述的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從治國的基本指導思想到農林牧副漁如何發展,管仲講得非常具體,而且充分考慮到了齊國的現實情況,力求使其治國方略令人信服具有可操作性。我們知道,世襲制下的古代君王,雖然幼時家族長者會采取一些必要的啟蒙培育手段,聘請師傅教其熟讀詩書,掌握經國牧民之道,但畢竟都是紙上談兵,與開國之君不同,他們極少有人經歷過實戰的歷練,宮中過著鐘鳴鼎食的優裕生活,對國家政治的復雜性知之不多、少有體驗,加上頤指氣使慣了,對于處理各種矛盾糾葛的方式技巧,幾乎聞所未聞。當公子小白意外地搶先坐上齊君大位,他急于想做的就是吸取兄長襄公諸兒的教訓,用心來經管好祖宗留下的這塊江山。至于如何治理、從哪兒下手,齊桓公無疑當時是一頭霧水。而管仲的一套方案,對他來說恰如雪中送炭、如獲至寶。年輕的姜小白面對駕在自己肩頭的一掛大車,正愁無力拉動它滾滾前行,管仲的一番人馬調配,使之輕松啟動,敬請桓公安然坐在首位,怡然欣賞沿途風光,他能不信服、能不依賴嗎?當然,齊桓公并非胸無大志的昏庸君王,他不滿足于小國寡民的自給自足,他懷有更大的心愿,那就是稱霸諸侯。在春秋戰國諸侯爭雄的時代,是什么成就了諸子百家學說?是四方諸侯,是這些君王割據一地卻都夢想做老大的稱霸心理。齊桓公也未免俗,他起碼懂得窮會受人欺負,落后就要挨打,家長(周王室)已形同虛設,諸兄弟都在爭發言權、主導權,而恰恰管仲給他提出了一個“尊王攘夷”的實用主義的妙招,周王室雖然只是個空殼子,但法統威名還在,這塊牌子還有用,齊國不是小嗎,咱何妨借殼上市?當擺在姜小白面前的內政與外交兩大難題被管仲一一破解后,管仲與齊桓公的關系隨之必然發生質的變化,疑慮頓消,信任倍增,達寡人之宏愿者,惟此人也!“國有大政,一憑仲父裁決”的一攬子全權委托,還值得我們大驚小怪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都兰县| 体育| 新泰市| 奉新县| 安阳市| 全椒县| 五台县| 嘉峪关市| 阜新| 乌审旗| 上犹县| 永嘉县| 清丰县| 阿瓦提县| 格尔木市| 赤峰市| 蓬莱市| 二连浩特市| 涞水县| 买车| 松溪县| 祁连县| 孝感市| 泸溪县| 屯门区| 乌鲁木齐县| 托克托县| 临江市| 江门市| 迁安市| 富民县| 怀仁县| 章丘市| 舞钢市| 临安市| 鄂伦春自治旗| 麻江县| 惠来县| 洪江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