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小器管仲(2)

  • 皇朝大人們
  • 秦四晃
  • 4181字
  • 2018-01-16 14:13:09

管夷吾同學的一番“齊宮伯策”,讓齊桓公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如若不是礙于君臣之禮,主考官小白險些要五體投地了。當即,他下令要在齊國的宗廟前設壇,拜管仲為相。管仲很清醒,他比誰都懂得紙上談兵是一回事,偌大個國家,國計民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王霸之業,說說容易,絕非他一個管夷吾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化作現實,沒幾個幫手哪行?見桓公激動起來,管仲佯裝推辭,桓公一時不解,忙問何故不就?管仲先理論后說事:“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廣,非一流之歸也。君必欲成大志,則用五杰”,您要真想按我的思路干一番大事業,您得答應下面這五個人任由我用。桓公問哪五個人?管仲開始大膽組閣:能言善辯,進退適度,靈活周旋于諸侯國之間,我不如隰朋,請立為大司行,負責外交;墾荒拓土,耕田種地,使百姓豐衣足食,我不如寧戚,請立為大司田,掌管農業;整治軍旅,調教士兵,指揮齊軍奮勇殺敵,我不如王子成父,請立為大司馬,統帥三軍;明察秋毫,執法斷案,我不如賓須無,請立為大司理,負責司法刑律;犯言直諫,不畏權貴,我不如東郭牙,請立為大諫官,負責監察諫議。

管仲第一個推薦入閣的人是隰朋。隰朋何許人也?為什么管仲頭一個便想到了他?所謂對誰牽心、必有原因。沒有隰朋,管仲難回齊國,也就談不上今的相位,微妙之處就在這里。當年齊國打敗魯國后,桓公派往魯國交涉處置公子糾、召忽和管仲三名要犯的人,正是這個隰朋。魯莊公為了向齊桓公示弱交好,親手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在與謀臣施伯商量管仲的去向時,二人主張還是應當殺了為好,因為小白對他肯定最為仇恨,差點要了桓公的命呢,不殺桓公能答應嗎?就在魯莊公即將動手殺管仲的前夕,隰朋趕到魯國并第一時間面見魯莊公,稱管仲是我家主公最痛恨的人,桓公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桓公現在天天盼著就是把這家伙押解回去,親手殺了他以解心頭之恨,你們如果殺了管仲,我帶回去個尸首,那我家主公多掃興呢,還是把他交給我帶回去由桓公親手刃之。魯莊公聽信了隰朋的這套說辭,馬上安排人押送管仲上路返齊。其實,隰朋早聞管仲大名,來前又風聞鮑叔牙正在齊桓公處極力推薦管仲,不管怎樣,不能在自己眼前殺了他,那這趟外交可就辦砸了;至于回去如何處置,人一交給桓公就算交差了,要殺要留,桓公不會找到我辦事的一點毛病。而管仲對隰朋在莊公面前暫留性命的反話聽得清楚,一份再生之恩,管仲首推隰朋,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隰朋等“五杰”得到桓公首肯后,管仲自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價值和位置。既有這五位能人,那么您管大人的作用又在哪里呢?這一定是含在齊桓公嘴邊的話,管仲不可能到頭來使自己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角色。找好了五個幫手,他這才對桓公說:若僅僅想富國強兵,有這幾個人就可以了,若要成就霸業,你就看我管仲的吧。一下子將他與其他五位拉開了距離,而桓公更看重的是稱霸諸侯的偉業,缺了管夷吾能行嗎?

似乎已經萬事俱備,但管仲仍不踏實,他仔細研究過君王們的脾性,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那純粹是糊弄老百姓的,主子永遠是主子,說變可就變了,找誰理論去?誰敢去理論?管仲為確保他的治國方略得以按既定方針貫徹執行下去,不致中途夭折,他讓人把所定國政策略刻寫出來張榜公布于城門上,這樣一來,桓公也不好隨時變卦了。

萬事俱備,管仲才暗示桓公,您不是要拜我為相、任命“五杰”,還要搞個隆重的儀式什么的,那就搞吧。齊桓公齋戒三日,告于太廟,會集百官群臣,拜管仲為相,尊作“仲父”,并鄭重宣諭朝野:“國之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一下子把管仲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賦予其完全獨立執政的巨大權力。后人羨慕管仲方始卸下枷鎖,旋即“貴為大夫,富有三歸,親如仲父”,成了齊桓公最崇拜最信任的人,成了齊國的大管家。誰讓人家管夷吾有那樣的機靈腦瓜子呢,誰叫咱整天只知低頭叨米果腹,不察君王之好呢?人,生而命運就是不平等的,南國的花樹較之西北干涸土地上的枯柳,營養分明是太過剩了;不僅客觀如此,重要的是上帝娘胎中賦予你的這顆大腦,孕育之初便較之他人少了許多溝渠,別個萬里乘風,你卻只能十里徒步,這是難以后天彌補的差距,說成宿命也不是不可以。

“以民為本”是管仲治國施政的基本指導思想,先安頓好老百姓,這是國家實施一切經濟、外交、軍事政策的前提和基礎。另一個指導原則是“與俗同好惡”,即充分結合社會現實狀況,制定和行使政令。在民富國安的基礎上,管仲著手“作內政而寄軍令”。從而向齊桓公所渴望的王霸之路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一系列內政措施的實行,僅僅三年時間,齊國實現了由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信步踏上其輝煌活躍的外交之途。齊桓公依照管仲“尊王攘夷”的外交總原則,表面上極力遵從周天子,維護周王室;歸還鄰國少許土地,換取周邊的安寧;暗使八十多名能言會道之士,攜金銀財寶尋訪收攏天下名士事齊;賄賂各諸侯國國君和卿大夫,誘其貪圖享樂、荒淫誤國,轉而以“人道主義”之名興師討伐。

尊王室、討不忠、伐反叛、會諸侯,這就是管仲帶齊桓公走過的一條稱霸諸侯的路線圖。首先降伏近鄰魯國,完成柯地結盟,衛、曹、宋等小國聞之紛紛向齊國示好,主動請盟。公元前678年,桓公在幽地大會諸侯,有九個國家參加,周厘王派特使,當中宣布齊桓公為諸侯之“方伯”——諸侯老大,賦予其代行周天子征伐四方的權力。接著按照先北后南的軍事步驟,齊桓公以救燕為名討伐山戎,平定山戎后交與燕管理。鄭國鑒于齊國威勢日隆,棄楚投齊,楚君大怒,大舉派兵襲鄭,管仲深知楚國不可小覷,更難以輕易拿下,建議桓公以伐蔡為名偷襲楚國。伐蔡為什么就師出有名呢?管仲提醒桓公昔日與蔡的一段公案尚未了結,——蔡穆公的妹妹蔡姬曾是齊桓公的夫人,有一回桓公帶著她一塊劃船戲水,蔡氏故意把船蕩得搖晃,桓公害怕,就制止她不要搖了,蔡氏不聽,桓公生氣下船,并將蔡氏送回蔡國,蔡國不能忍受齊桓公之辱,報復性地將蔡姬又嫁到楚國,桓公對此一直耿耿于懷。今見管仲提起,正是伐蔡襲楚救鄭的絕妙借口,當即命管仲為大將軍,率齊、魯、宋、陳、衛、許、曹、鄭等八國聯軍殺氣騰騰奔向蔡國。楚成王聞之,忙派人與管仲談判求和,答應了齊提出的各種條件,最后向齊低頭。

周襄王在齊桓公的支持下,順利登上王位,為表感激,當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時,“周王使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無拜。”賜贈祭祀文武二王所用的肉品、紅色的弓箭及華麗的車輦,而且受賞時可以不必下拜,這在當時是各諸侯君主所夢寐以求的無上榮光。在管仲的一手導演下,齊桓公的人生走向了輝煌的頂點。“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于此乎?”夏、商、周三代的君王也不過如此吧?

大凡能人名臣,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業,其中極其重要的一條,必擅長平衡各方利益關系,必具備身處矛盾糾葛而虛與委蛇、巧與周旋的本領。

齊桓公的身邊,寵臣愛將并非僅管仲一人,還有鮑叔牙、高傒,還有不按牌理出牌卻深得桓公信任的易牙、豎刁和衛公子開方。

易牙最早是個宮廷御廚,廚藝很高,但易牙不滿足于一輩子做個紅白案頭的大師傅。易牙還會食療,桓公的愛妾衛姬生病,易牙專門制作了一道菜進獻衛姬,不久衛姬病愈,因此不僅桓公,連諸夫人都時常贊賞易牙。一天,齊桓公跟易牙開玩笑,說寡人遍嘗美味珍饈,唯一沒有吃過的就是人肉,不知道人肉是個什么味道。說者無意,聽者用心,次日桓公午膳,易牙端上來一盤燒肉,桓公搛一塊入口嚼之,肉極嫩,味極鮮,朝易牙豎起了大拇指,順便問:何肉如此爽口?易牙躬身道:“乃臣子之肉,獻于大王嘗鮮。”這是我三歲兒子的肉,聽說主子貴為國君尚未食過人肉,我就把兒子殺了做成這道菜給您嘗嘗。齊桓公一時被易牙烹子事君所感動。人家的親骨肉都舍得給寡人做美味,忠誠可嘉呀。從此對易牙寵信有加。

豎刁是齊桓公身邊的親信宦官,但與別的宦官不同,豎刁是自殘的,為表對桓公的忠心不二,方便隨身侍奉桓公,他自己動手把自己閹了。一個人能為了君王而自殘,澆滅自己的欲望之火、歡娛之情,這樣的赤膽忠心者在桓公看來真是難得。因此常將豎刁帶在身邊。

衛開方原本是衛國的貴公子,但他丟下自己的母親不管,離開自己的故鄉,十五年時間里心甘情愿效力于桓公身邊,連他爹媽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崇拜桓公勝過自己的父母,這位可對桓公太夠意思了,非信賴重用不足以感激其癡心追隨。

上述三人,當時均屬桓公心腹之人,人稱“三貴”。

以管仲身有硬傷(箭射桓公)的先天不足而做齊上卿,拜相執政,雖然有自己的哥們鮑叔牙在桓公身邊相幫,但面對易牙、豎刁、衛公子開方這三個惡人,管仲的處境仍無異于如履薄冰。有一度,也正是管仲在齊國大展拳腳、如日中天的時候,易牙和豎刁嫉妒得不行,二人勾結衛姬,在齊桓公面前挑撥,“君出令,臣奉令,”現在主公逢事總是問仲父,仲父都要凌駕于您之上了。平日里,易牙豎刁二人狼狽為奸,又聯絡上長衛姬,形成了一個頗具威脅的三人同盟。

作為一個聰明絕頂、智慧超人的大謀略家,易牙、豎刁當屬不屑一顧之輩,但管仲比誰都懂得千里之堤毀于一蟻的道理,他絲毫不敢輕視這倆人。相反,對這類佞人,他采取的是遷就的政策,有時為了迎合桓公,他還會裝出欣賞他們的樣子,與桓公一起煞有介事地為易牙們拙劣的表演鼓掌。這樣可以收到兩個效果,一是不掃齊桓公的興,君王開心,咱也安心;二是間接消除易牙等人對他的戒備,從而減少或杜絕他們在桓公面前進讒言,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掣肘等麻煩。世間許多事情,擺在桌面上永遠無法解決,放到桌底下便迎刃而解。暗地里,在桓公處,管仲再尋找適當的機會,不留痕跡地間或予以善意的提醒,一副為國為君的誠心誠意,結果當然也曲線達到使自己少受詆毀與傷害。

或有人問,以管仲在齊桓公心目中的地位,所依賴的程度及其賦予的權力,為何不能勇敢站出來與易牙之流針鋒相對?為何不能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大膽掃除奸佞?官場上,正與邪向來都是相對而言的,二者目光所共同關注的是同一個東西——權力。實用主義者的管仲,得君主信賴,大權在握,富甲天下,名揚諸侯,這一切使他犯不上去冒險,犯不上跟一幫覬覦和渴望權力的流氓無賴去拼個兩敗俱傷。管夷吾的帳算得十分清楚,一旦撕破臉與之相斗,舉足輕重的桓公這個決定勝負的砝碼,他并無絕對把握會倒向自己;何況就算不偏不倚打成平手,受損失最大的是他而不是易牙、豎刁、開方。商人常常會見利就上,而政治家卻更熟悉舍一時一己之利換一生一世尊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临西县| 绍兴市| 连城县| 庆城县| 鄱阳县| 邯郸县| 临颍县| 宜州市| 柏乡县| 东平县| 陕西省| 秭归县| 简阳市| 雷州市| 长春市| 昆山市| 伊宁县| 阿合奇县| 九台市| 斗六市| 梁平县| 沁阳市| 长丰县| 乐东| 罗源县| 集贤县| 怀化市| 德格县| 道孚县| 大渡口区| 宁夏| 美姑县| 项城市| 蒙城县| 正镶白旗| 嘉鱼县| 兴城市| 嘉鱼县| 天长市|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