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倉鼠李斯(1)

  • 皇朝大人們
  • 秦四晃
  • 5244字
  • 2018-01-16 14:13:09

是什么促使人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應當是信念,信念又來自哪里呢?來自教誨,來自書本,有時來自生活本身靈光一閃的啟迪。

年輕的李斯正在楚國做著郡里的一個小文書,按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生哲學,李斯不久會交一個女友,建一個家庭,生幾個兒女,上下班,領薪水,柴米油鹽地居家過平淡的日子。李斯這個年輕人好觀察、好思考。一天他如廁時,一只精廋的耗子聽見他的腳步聲,一下子躥進墻洞中,露出個尖尖的小嘴,一對賊眼驚恐地盯著李斯防備不測。不久在糧食倉庫里,李斯又見到一只老鼠,個大、體肥、膽壯,見他進來竟無半點怯意,顧自坦然地飽餐米粒。同一物種、兩樣情景,李斯心頭一顫,廁中鼠與倉中鼠完全不同的做派,詫異讓他頓感詫異,不由得聯想到了人,隨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人的灑脫與猥瑣、風光與落魄,不正像這些鼠輩們嗎?關鍵看你處在哪個層次上。

這個頓悟,是李斯人生走向轉折的開端,也是他尋求富貴的原始動力。李斯決定自己絕不能做個廁中之鼠,而要努力成為器宇軒昂的倉鼠。確立遠大的理想不難,難的是你得具備使理想化為現實的各種條件。李斯對此很清醒,他深知自己的知識積累尚不足與成就大業,對于名利場這個巨大的舞臺,他還缺乏系統的認知和駕馭的能力,很有必要去充電。于是,他放棄了不起眼的文書工作,來到齊國,拜著名的儒學大師荀況為師,專修“帝王之術”,——世界上還有哪所大學現在開設這個專業?李斯鉆研得很用功,幾年的寒窗苦讀,他學有所成,荀況也給予其較高的評價,并打算推薦他這個弟子到楚國春申君那里去發展。不料弟子卻有他自己的想法,李斯“度楚王不足事”,他認為楚王胸無韜略,去春申君那里混不出個什么名堂,而東邊的韓、趙、燕、齊等均已顯衰象,只有秦國國勢強盛,有望一統天下,于是他決定西入秦。李斯臨別時,與老師荀子有一番交談,他不僅陳述了他對天下大勢的判斷,同時給老師和盤托出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及其宏大構想。荀子在人生處世哲學上與他的這位高徒不盡相同,但他當面沒有拂逆年輕氣盛的李斯,暗自不無擔心地默默送他踏上了西去秦國的路。

李斯是這樣跟老師荀況說的: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有了機遇,就一定要緊緊抓住不放。現在縱觀天下,諸侯各國各自爭鋒,而游說之士正大有市場,紛紛在這些國家扮演著主角。學生我得您真傳,又能言善辯,正是他們需要的人才。我把七國的情況梳理了一下,只有秦國有統一天下的愿望和可能,這不正是我這個平民出身的人出人頭地的機會嗎?對于弟子的自負,荀子并沒有太大的不適,讓他不安的是李斯如下的一番更為過激的言語,荀子暗想,一個人如此強烈地不顧一切地渴望得到一種東西,會不會深陷其中而無所顧忌最終反遭其害呢?荀子忍之再三,終是沒有在一腔熱血的李斯頭上澆這盆冷水。——李斯說“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币粋€人處在卑賤的地位卻不想去改變,就跟一頭野獸看著肉不想去吃一樣,徒有一副人模樣茍且活著;“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人生最恥辱的是地位低下,最悲哀的是貧賤潦倒。

很顯然,李斯始終堅持著從廁鼠和倉鼠身上所得來的人生啟迪,身處底層的李斯全部的意念就是追求功名富貴,改變卑微的處境,做人上人。荀子清楚地看到這位弟子抱負極其遠大,而非一般的安身立命,一朝得封萬戶侯,已成為這個年輕人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和唯一取向,當然也是他為之奮斗的內在動力。荀子一喜一憂,喜的是李斯身上所迸發出來的充滿朝氣的進取精神,憂的是如此奮不顧身,會不會碰壁?

從哪里起步呢?李斯選擇了攀附豪門,既然找依靠,就不妨找一棵大樹。

應當說,人之成就,一方面取決于主觀上樹立遠大理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看時運遭際。歷史給李斯提供了一個恰當合適的機會,他踏上秦國的時候,適逢秦莊襄王(子楚)病逝,十二三歲的嬴政繼位,秦國的大權完全掌握在相國呂不韋的手里,而商人出身的呂不韋這時正東施效顰地學“四公子”在府中養閑納士,李斯得以順利投到呂相國門下,做了一名舍人。

在呂不韋門下,李斯抓住一切機會盡情地展現自己的才華。這個好學上進、勤奮肯干的年輕人,很快博得了呂不韋的賞識,“不韋賢之,任以為郎(侍從)”,覺得李斯很能干,將其提拔為郎。郎即君主的侍從官,職位并不高,但重要的是可以接觸到上層,可以近身侍奉國君?!M入圈子,成為侯門要員的座上賓,這是一個人成功走向高位的必備條件,有了這個條件,你才能得到感情上貼近的機會,感情上貼近了你才有展示聰明才智的可能,通過一定的展示,你才會取得信任和賞識,從而進入提拔重用的視野,當然這其中特別是感情上的貼近,需要做的功課很多。一個不起眼的郎官,對李斯來說,意義是極其重大的,自以為已經滿腹經綸的他,要的就是這樣的可以得君王耳提面命的機會。

李斯是有備而來的,自齊來秦的路上,他就已經系統地思考勾勒了一套強秦之說。因此當突然有一天秦王面見的機會降臨時,他胸有成竹,思路是清晰的,措施是成熟的,論說是富有說服力的,與秦王政的雄心霸業是不謀而合的,作為呂相國的門客,當然也是使呂不韋在秦王面前大為長臉的。這就意味著同時得到了主宰秦國的兩位頂尖人物的欣賞和認可,共同稱其為難得的人才,不久就被任命做了長史(君主幕僚)。

這個良好的開端給了李斯更大的自信。此后他得到了一個更幸運的機會,輔導秦王讀書?!笫烙蛇@個角色而達到聲明顯赫的人層出不窮,這個位置實在是飛黃騰達的最佳捷徑。在與秦王的親密相處中,李斯更準確地把握了嬴政意欲兼并六國的宏愿,從而放心大膽地不斷向其灌輸削弱、瓦解六國的思想和計謀,譬如“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就是派遣謀士拿著金銀財寶去賄賂分化諸侯各國君臣關系,挑起內訌。按照李斯所獻之計,果然導致了魏國等內部的混亂,大大提高了秦國軍事勝利的可能。秦王對李斯不禁開始刮目相看,“拜斯為客卿”。李斯憑借他機敏的大腦和所學的帝王之術,在一個并不算長的時間里連跳三級,迅速躋身秦國最高決策層。

所謂此起彼伏、此消彼長,正當李斯像一顆政治明星在秦國冉冉升起時,他的恩人、仲父呂不韋行將沉淪。因為與王太后趙姬的曖昧關系以及納大陰人嫪毐于王太后府穢亂后宮,呂不韋被秦王政免去相國之職,貶其回封地養老,最終因呂不韋的一再不檢點,秦王賜書迫其飲酖自殺。這里呂不韋的失寵而李斯的被器重,表面看起來是呂跟嫪毐之事有牽連,實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們二人不同的事主方式。李斯準確地把握了年輕秦王的政治野心,因此始終堅定地站在發兵東向、吞并六國的立場上,而商人出身的呂不韋,保住現有的名譽地位,享受已經到手的榮華富貴,遮擋了他的眼睛,捆住了他的手腳,他主張保持現狀、議和東方。這種與秦王所想完全背道而馳的主張,當然為秦王所厭惡與唾棄。而李斯正是借助這一大政方針上與呂的分歧,巧妙地利用秦王政達到了擊敗呂不韋的目的。呂不韋越是自負、保守,李斯就越是銳意進取。

——呂、李都是人中豪杰,智慧狡黠非常人能比,何以非得演這么一出權力角逐?蓋源于兩人目前所處的地位與看待事物的視角,呂不韋經過巧妙地投機,已經名利雙收,他此刻所熱衷的當然是享受,而李斯正處在攀爬的半中腰,不惜氣力地繼續向前沖,是他必然的選擇。不同的利益取向下,兩個昔日并無仇隙的人拔刀相向,這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官場的恩怨大多來自這一點。

公元前241年,李斯上書秦王,“自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如灶上早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本渚湔f到了秦王政的心坎上。如此一來,冷落、拋棄迂腐、自戀但求安逸的呂不韋,而依靠意氣風發的李斯,在秦王這里就成為必然。

始料未及的是,擊倒呂不韋的同時,李斯也險些斷送了自己如日東升的政治前途,怪只怪“帝王之術”里沒有提供給李斯這么意外的內容。

呂不韋死后,秦國的王公貴族們趁機生事,紛紛站出來在秦王政跟前造謠中傷那些外來事秦的官僚政客,稱他們奔赴秦國并非真心實意,而是受東方各國的派遣,來秦做奸細,力圖搞垮秦國,應當把這些人統統趕出秦國。事件的導火索仍跟呂不韋有關,韓國人鄭國在韓獲罪后逃到秦國,呂不韋養作賓客,采納了鄭國的建議動工修建連接渭水與洛水的河渠,并安排鄭國來主持這項工程。先后勞民百萬,歷時十年,竟一直難以完工,耗費了秦巨大的人力物力。有人把這件事反映給秦王,稱鄭國就是來秦國故意消耗秦財力物力的。秦王恍然大悟,怒不可遏,當即下令盡逐各國賓客,楚人李斯當然也在被逐的名單當中。

這是李斯仕途所遭遇的第一道坎,是其壓根不曾想到的意外打擊。面對冷酷絕情的秦王,他郁悶至極,卻又不得不默默卷起鋪蓋,無奈地接受命運的這一現實。郁郁不快地走到了驪山驛館,李斯越想心中越發難以平靜,曙光初顯的大好前程,就這樣功虧一簣?夜深人靜時分,直覺告訴他,不爭取一下怎么就知道是不可能呢?假如甘做命運的俘虜,何必赴齊修學、奔秦從政?廁鼠的日子可是非人的日子??!李斯翻身下床,連夜奮筆疾書,一篇傳誦至今的《諫逐客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就的。

我們以往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諫逐客書》的文采上,而忽視了李斯雄辯的思維才能,這篇奇文更多地展示了李斯在事業遇到挫折時非凡的自我救贖能力,特別是面對的又是一個強大自負的上司秦王嬴政,他卻能做到處驚不亂,冷靜思索,沉著應對,充分挖掘,系統說理,最終使人不得不承認他論說的合理性,從而成功扭轉了命運的一次可能的滑坡。不僅如此,因了這篇雄辯的文字,李斯反而更讓秦王欣賞?!吨G逐客書》可以說是李斯一生走向騰達顯貴的助推器,從此堅實地奠定了他在秦王心目中曠世棟梁之才的地位。

人生的路關鍵處就這么一步,錯與對邁向何處,往往也只在一念之間。面對美好仕途可能遇到的夭折,李斯選擇了大膽地搏一下的態度,這才迎來了云開霧散的光明前景??催^了李斯的《諫逐客書》,秦王政頻頻點頭,“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鼻夜偕镣⑽荆ㄕ扑痉ㄐ酞z的最高官)。

自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先后滅掉了韓、趙、燕、魏、楚、齊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實現了華夏的統一,建立起專制集權的秦王朝。而李斯全過程參與了滅六國的戰事策劃與實施,其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地發揮。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李斯官拜左丞相(百官之首的秦國二把手),他成功地抵達人生理想的峰巔。銳氣、鋒芒這時候不再更多的需要了,代之而起的是沉著、穩重、成熟、內斂。決定這種轉變的因素,是個人追尋的目標變了,已經由過去的攀爬變成了今天的守成、品味和如何安穩地享受權利;進入到明哲保身的階段。我們這時候再看李斯,恭順、謹嚴代替了先前的銳意進取、猛打猛沖。李斯深知,唯一能使他跌翻在地重歸底層的人,只有秦始皇,那么小心翼翼地輔君助政,言聽計從地說話辦事,是最明智的選擇。

這里李斯雖然仍面臨一個摸準上方脈搏的老問題,但這對他來說已是輕車熟路。秦始皇一朝做了江山一統的第一人,心底的興奮、自豪是不言而喻的,好大喜功則是其展示神威的必然外在表現,李斯正是默默按照這個思路來迎合。

為滿足秦始皇的淫樂,李斯召集天下刑犯七十萬人為之修建阿房宮與驪山陵墓;建議秦始皇在全國各地建離宮別館;修建天下“直道”,效仿舜帝巡游天下,安排各種活動,大肆彰顯皇帝的威嚴與神圣。

上述僅限于秦始皇的個人行為方面,而李斯一味順從主子,最令后世詬病的是縱容其“焚書坑儒”,這對于一個只想著保全富貴的政客似乎是尋常之舉,但對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卻是一次滅頂之災。為了滿足秦始皇專制獨裁的帝王心理,李斯稱“今陛下并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所以,“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知識分子最喜歡借議論國家大事而標榜自己的博學多識,李斯建議銷毀《詩》、《書》等百家之言,誰要是不照辦,就處以黥刑,發配去修長城。這是秦始皇鞏固政權需要的手段,李斯不顧一切地效忠于他敬畏的陛下。始皇下令“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狈膊皇怯涗浨貒鴼v史的書統統燒掉,非工作需要而私藏的《詩》《書》及百家學說,一律送交官府焚燒,敢有大膽談論《詩》《書》者,處以極刑。——我們看,一個人為了邀寵,不惜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不惜背千古罵名。

另一個鞏固地位的手段,李斯用的是與皇帝結親。李斯“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崩钏沟膬鹤尤⒌亩际乔厥蓟实墓?,女兒也都嫁給了秦公子。李斯可謂在他的權力地位四周,筑起了一道鐵壁銅墻,他力圖從根本上消除后顧之憂,力圖一勞永逸,力圖世代留在倉鼠的行列里。將兒女私情滲透到官場同僚,當然最理想的是攀上最高的那一枝,這是自古名門望族、官宦人家慣用的招數,所謂門當戶對,完全是站在富貴人家的角度來講的,茅屋柴門絕不在乎一定要結緣于繩床瓦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玛多县| 宁津县| 晋州市| 拉孜县| 满城县| 南靖县| 张掖市| 中阳县| 自治县| 资溪县| 姚安县| 环江| 那曲县| 南宫市| 盘锦市| 正定县| 曲阳县| 日照市| 博爱县| 曲周县| 清原| 华容县| 夏河县| 兴海县| 政和县| 南丰县| 山阳县| 临洮县| 日喀则市| 和龙市| 赣州市| 丹巴县| 纳雍县| 广东省| 龙州县| 自贡市| 永城市| 黎平县| 柞水县|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