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子進一步“具象化”,說天地之“道”的狀態如風箱,里面看似“無”,卻是有著生機勃發的不竭之源,它在善于的運動中,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從而衍生到治國之“道”,暗含著“守中”并不是要求人們隨時處在消極的“靜虛”“無為”中,而是在合理地合乎“道”地積極的“有為”中,方能促進社會的發展。治理社會怎樣才合乎天地之“道”呢?這就要達到“道”的隱沒無形、似亡而實存的狀態,對社會對民眾不要進行過多地人為干涉,人們...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而老子進一步“具象化”,說天地之“道”的狀態如風箱,里面看似“無”,卻是有著生機勃發的不竭之源,它在善于的運動中,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從而衍生到治國之“道”,暗含著“守中”并不是要求人們隨時處在消極的“靜虛”“無為”中,而是在合理地合乎“道”地積極的“有為”中,方能促進社會的發展。治理社會怎樣才合乎天地之“道”呢?這就要達到“道”的隱沒無形、似亡而實存的狀態,對社會對民眾不要進行過多地人為干涉,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