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話說多九公道:“林兄,你道是何妙藥?——原來卻是‘街心土’。凡夏月受暑昏迷,用大蒜數瓣,同街心土各等分搗爛,用井水一碗和勻,澄清去渣,服之立時即蘇。此方老夫曾救多人。雖一文不值,卻是濟世仙丹。”

 

這日過了結胸國。林之洋道:“他們國人為甚胸前高起一塊?”多九公道:“只因他們生性過懶,且又好吃,所謂‘好吃懶做’。每日吃了就睡,睡了又吃,飲食不能消化,漸漸變成積痞,所以胸前高起一快。久而久之,竟成痼疾,以致代代如此。”林之洋道:“這病九公可能治么?”多九公道:“他如請我醫治,也不須服藥,只消把他懶筋抽了,再把饞蟲去了,包他是個好人。”

 

唐敖道:“此時忽又燥熱異常,是何緣故?”多九公道:“我們只顧閑談,那知今日風帆甚順,此處已近炎火山。古人所謂:‘炎火之山,投物輒燃。’就是指此而言。”林之洋道:“《西游記》有個火焰山,這里又有炎火山,原來海外竟有兩座火山。”多九公笑道:“林兄此言未免把天下看的過小了。若論火山,只就老夫所見而言:海外耆薄國之東有火山國,山中雖落大雨,其火仍舊;火中常有白鼠走至山邊覓食,獵人捕獲,以毛做布,就是如今‘火澣布’。又自燃洲有樹生于火山,其皮亦可織為‘火浣布’。西域且彌山,晝望山孔如煙,夜望如燈。崦嵫之北,其山有石,若以兩石相打,登時只覺水潤,潤后旋即出火。又炎洲有火林山,火洲有火焰山;海中有沃焦山,遇水即燃。這都是老夫向日到過的。其余各書所載火山不能枚舉,從前曾否走過,事隔多年,也記不清了。”唐敖道:“據小弟看來:天下既有五湖四海許多水,自然該有沃焦、炎洲許多火,也是天地生物,不偏不倚,水火既濟之意。但小弟被這暑熱熏蒸,頭上只覺昏暈,求九公把街心土見賜一服。”多九公道:“唐兄不過偶爾受些暑氣,只消嗅些‘平安散’就好了。”即取出了一個小瓶。唐敖接過,揭開瓶蓋,將藥末倒在手中,嗅了許多,打了幾個噴嚏,登時神清氣爽,道:“如此妙藥,九公何不將藥方賜我?日后傳人,也是一件好事。”多九公道:“此方用西牛黃肆分,冰片陸分,麝香陸分,蟾酥壹錢,火叁錢,滑石肆錢,煅石膏貳兩,大赤金箔肆拾張,共碾細末,越細越好,磁瓶收貯,不可透氣。專治夏月受暑,頭目昏暈,或不省人事,或患痧腹痛,吹入鼻中,立時起死回生。如騾馬受熱暈倒,也將此藥吹入即蘇,故又名‘人馬平安散’。古方用朱砂配合,老夫恐他污衣,改用白色。”把方寫了。唐敖接過,再三致謝。

 

炎火山過去,路過長臂國。有幾個人在海邊取魚。唐敖道:“他這兩臂伸出來竟有兩丈,比他身子還長,倒也異樣。”多九公嘆道:“凡事總不可強求。即如這注錢財,應有我分,自然該去伸手;若非應得之物,混去伸手,久而久之,徒然把臂弄的多長,倒象廢人一般,于事何濟!”

 

又走幾日,到了翼民國。將船泊岸。三人上去,走了數里,并未看見一人。林之洋惟恐過遠,意欲回船;唐敖因聞此國人頭長,有翼能飛不能遠,并非胎生,乃是卵生,決意要去看看。林之洋拗不過,只得跟著前進。又走數里,才有人煙。只見其人身長五尺,頭長也是五尺;一張鳥嘴,兩個紅眼,一頭白發,背生雙翼;渾身碧綠,倒象披著樹葉一般。也有走的,也有飛的。——那飛的不過離地二丈。——來來往往,倒也好看。林之洋道:“他們個個身長五尺,頭長也是五尺。他這頭為甚生得恁長?”多九公道:“老夫聞說此處最喜奉承,北邊俗語叫作‘愛戴高帽子’;今日也戴,明日也戴,滿頭盡是高帽子,所以漸漸把頭弄長了:這是戴高帽子戴出來的。”

唐敖道:“怪不得古人說是卵生,果然象個四足鳥兒。”林之洋道:“若是卵生,這些女人自然都會生蛋了。俺們為甚不買些人蛋?日后到了家鄉,賣與戲班,豈不發財么?”多九公道:“班中要他何用?”林之洋道:“俺看這些女人,也有年紀老的,也有年紀小的。若會生蛋:那年紀老的,生的自然是老蛋;年紀小的,生的自然是小蛋。俺們有了老蛋、小蛋,到了家鄉,那些戲班為甚不要?只怕小蛋還更值錢哩!”多九公道:“林兄把‘旦’字認作白字了。他們小旦并非雞蛋之‘蛋’,你如不信,把他肚腹剖開,里面并無蛋黃,只有一肚曲子。還有拿拿——指戲劇中的表演動作。的好身段,推推——指戲劇中的舞蹈動作。的好衫子,并且還有絕妙的小嫩嗓子。”林之洋道:“九公說他并無蛋黃,據俺看來:只怕還有元絲課哩。再要搜尋,大約金鐲子也是有的。就是那扛旗兒二等小旦,萬不濟,也有幾塊洋錢,也有一個包金鐲子。就只令俺不懂的,剛才說的明明是個‘旦’字,為甚是‘白’字?若是‘白’字,下面多了一橫,上面少了一撇,這是怎講?”

唐敖道:“舅兄何必只管談論小旦。你看這些飛的,飄飄揚揚,比走甚快。我們到此,離船已遠。才見幾位老翁,竟有雇人駝著飛的。據小弟愚見:我們回船,何不也雇人駝去,豈不爽快?”林之洋正因走的腿酸,聽見此話,即雇三個駝夫,一齊伏在肩上,登時展翅飛起,轉眼間到了船上,駝夫收翅落下。三人下來,開發腳錢,起錨揚帆。

 

這日到豕喙國,游了片時回船。唐敖道:“此國人為何生一張豬嘴?而且語音不同,倒象五方雜處一般,是何緣故?”多九公道:“當日我曾打聽,不得其詳。后在海外遇一奇人,細細談起,方才明白。原來本地向無此國。只因三代以后,人心不古,撒謊的人過多,死后阿鼻地獄容留不下;若令其好好托生,恐將來此風更甚。因此冥官上了條陳,將歷來所有謊精,擇其罪孽輕的俱發到此處托生。因他生前最好扯謊,所以給他一張豬嘴,罰他一世以糟糠為食。世上無論何處謊精,死后俱托生于此,因此各人語音不同。其嘴似豬,故鄰國都以‘豕喙’呼之。”

 

走了兩日,路過伯慮國。唐敖又要上去游玩。多九公因配藥不能同去,林之洋同唐敖去了。二人去后,多九公配了許多痢瘧及金瘡各藥,以備沿途濟人之用。方才配完,唐、林二人也就回來。

唐敖道:“怪不得九公不肯上去,原來此地另是一種風氣。剛才小弟見他們那種磕睡光景,好無興趣,并且行路時也是閉目緩步。如此疲倦,何不在家睡睡?必定勉強出來,這是何意?”多九公道:“海外有兩句口號,說這伯慮國的風俗,難道林兄也不知么?”林之洋道:“海外都說:‘杞人憂天,伯慮愁眠。’九公所說口號,莫非就是這兩句?怎叫‘憂天、愁眠’,俺卻不懂。”多九公道:“當日杞人怕天落下把他壓死,所以日夜憂天,此人所共知的。這伯慮國雖不憂天,一生最怕睡覺:他恐睡去不醒,送了性命,因此日夜愁眠。此地向無衾枕,雖有床帳,系為歇息而設,從無睡覺之說;終年昏昏迷迷,勉強支持。往往有人熬到數年,精神疲憊,支撐不住,一覺睡去,百般呼喚,竟不能醒。其家聚哭,以為命不可保;及至睡醒,業已數月。親友聞他醒時,都來慶賀,以為死里逃生,舉家莫不歡喜。此地惟恐睡覺,偏偏作怪,每每有人睡去竟會一睡不醒,因睡而死的不計其數,因此更把睡覺一事視為畏途。”唐敖道:“此處既有睡去不醒之人,無怪更要愁眠。但睡去不醒,未免過奇,不知何故?”多九公道:“他們如果也象常人夜眠晝起,照常過日子,何至睡去不醒。因他終年不眠,熬的頭暈眼花,四肢無力;兼之日夜焦愁,胸中郁悶,一經睡去,精神渙散,就如燈盡油干,要想氣聚神全,如何能夠!自然魄散魂銷,命歸泉路了。”唐敖道:“此地壽相如何?”多九公道:“他們自從略知人事,就是滿腹憂愁,從無一日開心,也不知喜笑歡樂為何物。你只看他終日愁眉苦臉,年未弱冠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齡。,須發已白,不過混一天是一天,那里還講壽數。”唐敖道:“可見過于憂愁,也非養生之道。今聽九公之言,小弟從此把心事全都撇去,樂得寬心多活幾年。”

又走幾時,到了巫咸國。把船收口。林之洋發了許多綢緞去賣。唐敖因肚腹不調,不能上去;多九公向來游玩,原是奉陪的,今見唐敖不去,樂得船上養靜。唐敖悶坐無聊,來到后面舵樓,四面望一望道:“請教九公:那邊青枝綠葉,大小不等,是何樹木?”多九公道:“大樹是桑,居民以此為柴;小樹名叫木棉。此地不產絲貨,向無綢緞,歷來都取錦絮織而為衣,所以林兄特帶綢緞來此貨賣。”唐敖道:“小弟向日因古人傳說:‘巫咸之人,采桑往來。’以為必是產絲之地,那知卻是有桑無蠶。可惜如此好桑,竟為無用之物。舅兄此去,貨物可能得利?”多九公道:“當初有人來此販貨,如財運亨通,竟可大獲其利:因木棉失收,國人無以為衣,絲貨一到,就如得了至寶一般,莫不爭著購買。近來此樹茂盛,來此販貨的不能十分得利。但木棉究竟制造費力,兼之此地不善織紡,如有絲販到此,那富貴之家,或多或少,也都出價置買。就只利息不能預定,只要客販稀少,也就獲利了。”唐敖道:“偏偏小弟今日患痢,不能前去一看。”多九公道:“貴恙既是痢疾,何不早說?老夫有藥在此。”即取一包藥末道:“藥引都在上面,按引調服,不過五六服就可痊愈。”唐敖隨即照引服了。當時林之洋也就回來,談起貨物:“原來此地數年前外邦來了兩個幼女,帶了許多蠶子,在此養蠶織紡,連年日漸滋生;本處也有人學會織機,都以絲綿為衣。俺們絲貨雖不獲利,還不虧本。喜得前在白民國賣了一半,存的不多,再耽擱兩日,就好出脫了。”安歇一宿,次日仍去賣貨。

唐敖又把藥末用了一服,竟自痊愈,著實歡喜。來至后面,再三拜謝道:“九公此藥,不啻仙丹!是何妙品,如此神效?”多九公道:“當日老夫高祖母常患此病,我曾祖百般醫治,總不見好;后來虧得割股煎藥,才能脫體。過了幾年,我高祖母年已六旬,又患此恙。因素日曉得我曾祖為人最孝,恐有割股等事,到了煎藥時,總要親自過目,方肯下咽。后來日重一日,我曾祖無計可施。因敝處有座大山,名叫小方丈,恐有仙人在內,于是赤足披發,一步一拜,來到山上,叩求神仙垂救,情愿減壽代母。如是三日三夜,水米不曾沾唇;到第四日,有個漁翁傳了此方。一連進了五服,這才痊愈。又活四十年,到了一百歲,無疾而終。所以此方流傳至今。”唐敖道:“九公令曾祖既割股于前,又叩壽于后,如此孝心,自然該有神仙傳此妙方。既這等神效,九公何不刊刻流傳,使天下人皆免此患,共登壽域,豈不是件好事?”多九公道:“我家人丁向來指此為生,若刊刻流傳,人得此方,誰還來買?老夫原知傳方是件好事,但一經通行,家中缺了養贍,豈非自討苦吃么?”唐敖搖頭道:“那有此事!世間行善的自有天地神明鑒察。若把藥方刊刻,做了偌大善事,反要吃苦,斷無此理。若果如此,誰肯行善?當日于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諸如此類,莫非因作好事而獲善報。所謂:‘欲廣福田,須憑心地。’九公素稱達者,何以此等善事倒不修為?即如令曾祖以孝心感格,而得仙方之報;今九公傳了此方,又安知不別有富貴之報?況令郎身入黌門,目前雖以舌耕為業,若九公刻了此方,焉知令郎不聯捷直上?——那時食了皇家俸祿,又何須幾個藥資為家口之計呢?”多九公點頭道:“唐兄賜教極是。日后老夫回去,定將此方刊刻流傳,并將祖上所有秘方也都發刻,以為濟世之道。就以今日為始,我將各種秘方,先寫幾張,以便沿途施送,使海外人也得此方,豈不更好!”唐敖道:“‘人有善念,天必從之。’九公既發這個善心,日后自有好處。請教此方究竟是何妙藥?”多九公道:“此方用蒼術(米泔浸陳土炒焦)叁兩,杏仁(去皮尖,去油)貳兩,羌活(炒)貳兩,川烏(去皮,面包煨透)壹兩伍錢,生大黃(炒)壹兩,熟大黃(炒)壹兩,生甘草(炒)壹兩伍錢,共為細末。每服肆分,小兒減半;孕婦忌服。赤痢,用燈心叁拾寸煎濃湯調服;白痢,生姜叁片,煎濃湯調服;赤白痢,燈心叁拾寸,生姜叁片,煎濃湯調服;水瀉,米湯調服。病重的不過五六服即愈。但燈心、生姜,必須照方濃煎,才有藥力。”把方寫了。唐敖接過,看一看道:“小弟每見醫家治痢,用大黃數錢之多,仍不中用;何以此方只消數厘,就能立見奇效?可見用藥全要佐使配合得宜,自然與眾不同。”說著閑話,忽然想起駱紅蕖所托的事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读书| 平南县| 白山市| 三明市| 金湖县| 馆陶县| 阿拉尔市| 荆州市| 乳山市| 左贡县| 克拉玛依市| 盐津县| 磐安县| 诸城市| 小金县| 昌黎县| 微山县| 陵川县| 龙井市| 庄浪县| 江孜县| 卓资县| 华池县| 来安县| 青川县| 乌审旗| 达州市| 彭阳县| 高邮市| 灌阳县| 什邡市| 收藏| 宜兰市| 克东县| 定边县| 贵南县| 杨浦区| 海阳市| 禄劝|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