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分析的故事
- (英)梅蘭妮·克萊因
- 1010字
- 2019-01-03 18:04:40
【前言】
《兒童分析的故事》在克萊因女士的著作中占有相當特殊的地位。
本書是以逐日記錄的方式,呈現一位十歲小男孩接受為期四個月的分析過程。克萊因女士于每次晤談記錄隨后的注記中,依據她后來建構的理論來評鑒自己的分析技巧與個案的素材。這些注記遠比任何編輯評論來得完整,也更具權威性,因此本書中并未收錄這些評論。
承蒙克萊因女士的邀請,我有幸能協助她編輯素材,并且整理長年累積下來的記錄,也借此從中獲悉她對這本著作的看法,實屬難得的機緣。我知道她一心希望能夠根據她過去為兒童個案做的逐日晤談記錄,撰寫一本兒童分析的個案研究。然而,要將完整的分析過程以最適當的方式描述出來,卻是一項過于艱巨的浩大工程。
戰爭開打后,突然出現了一絲轉機,為這項艱巨任務帶來了解決之道。克萊因女士準備開始為理查分析,但是分析時間只能夠維持短短的四個月。分析師與患者自一開始就知道有這樣的限制。克萊因女士因此能夠將這個短暫分析的晤談記錄集結成一本書。她并不否認這個個案與一般個案截然不同的事實,她尤其認為她沒有機會修通個案的焦慮,然后看到同樣的焦慮以不同形式表現,再更進一步地加以修通。經過這樣的修通過程,才能夠讓其他形式的焦慮與精神歷程顯露出來。然而,盡管管此案有著種種限制,她仍然覺得它具備了完整分析的基本要素,也足以刻畫出患者的人格特質與她的分析工作。
十五年之后,她開始致力于本書的出版工作。她細讀每次晤談的記錄,并且審慎地編輯文字風格,但沒有更動內容,希望能夠盡量保留原來分析的樣貌。隨后,她開始針對每次晤談做自我評鑒,仔細審看每一個聯想與詮釋,并且將新的想法以及思考模式的轉變都詳盡地記錄在晤談過后的注記中,目的就是要盡可能地說明她的分析工作。
她在《兒童分析的故事》這本書上投注了大量心力。直到她去世前幾天,當她躺在醫院病床上的時候,都還在校閱內容并且編輯索引。她希望能夠盡可能忠實地呈現其實務工作與理論觀點。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她辦到了。這是一本富含生命力的著作,除了如實地描繪出她的分析技巧之外,透過晤談之后的注記,讀者也得以窺見她的思考方式。
這本書也說明了她在分析當時的理論概念。她在《以早期焦慮的眼光看俄狄浦斯情結》(The Oedipus Complex in the Light of Early Anxieties, 1945)《克萊因文集Ⅰ》中提出的許多論述,都是根據理查的素材發展出來的。文中也揭露許多嶄新的想法,而且是直覺式的觀點,尚未發展完全或概念化。她最后這部著作,可以說是深具創造性的一部代表作。
艾略特·賈克(Elliot Ja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