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美國那些事兒
- 一嫻
- 1438字
- 2019-01-03 20:31:45
從間諜案看美籍華人的忠誠問題
2014年10月美籍華裔女科學家陳霞芬在俄州維明頓的美國國家和海洋大氣局辦公室被捕,被控數次進入國家水壩數據庫下載敏感檔案,竊取美國商業秘密,并對調查人員提供虛假信息。據報道,陳霞芬若罪名成立,將面臨25年監禁。不過日前美國聯邦政府突然撤回了對陳霞芬的所有指控,陳霞芬得以保持清白聲譽。
但事情并未到此結束,因為聯邦突然撤銷對陳霞芬的所有指控而沒有做出任何解釋,聯邦華裔眾議員趙美心、劉云平、和日裔眾議員本田及百人會、亞美正義促進中心等部分亞太裔社區領袖在華盛頓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公布了有22名議員簽署的給美國司法部長的公開信,要求徹查此案是否涉及種族歧視及祖籍國歧視。
陳霞芬的律師直截了當地說,陳霞芬之所以進入聯邦調查局的視線,“毫無疑問”與她的祖籍是中國有關。因為,和陳霞芬一起工作的另一位美國人,做同樣的事情,并沒有成為問題。陳霞芬之所以被懷疑,是因為她是華裔,每年都回中國探親。
陳霞芬早已加入美籍,是一位美國公民。此案很容易令人想起李文和案。李文和出生于中國臺灣省,也是美國公民。李文和被指控為中國竊取關于美國核武器的機密。2000年李文和與聯邦政府達成協議,承認一項非法下載文件罪,政府則收回其他58項指控并將其釋放。
李文和案被認為是與種族歧視有關,盡管他出生于中國臺灣省,并且早已歸化成為美國公民,但他的華裔色彩卻仍然無法避免被懷疑他對美國的忠誠。這就是美籍華人要面對的尷尬因素,李文和案之后,常常有人告誡,華人在美國讀書選專業或就業,最好謹慎避開敏感領域。但現在從陳霞芬案來看,避開敏感如核武器領域,即使在其他領域,也難免被懷疑竊取機密。
就在聯邦眾議員趙美心等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同一天,已被逮捕的美國天普大學物理系教授、世界知名華裔超導專家郗小星在費城聯邦法院出庭,郗小星也已歸化為美國公民。美國司法部指控郗小星向中國提供美國企業的超導技術機密,以換取“名利雙收的職位”。一旦所涉罪名成立,郗小星將面臨80年監禁和100萬美元罰款。(附注:郗小星案后來也被撤銷)
近年來中國間諜案頻頻被指控,而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對中國或者美國華裔科技人員提出的訴訟,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多。據美國媒體報道,過去幾年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利用黑客和內部人員竊取美國商業機密,2013年以來的經濟間諜訴訟超過一半與中國有關,涉案的華裔每每被懷疑有忠誠問題。陳霞芬案撤訴后,專門處理電腦犯罪和工業間諜的前聯邦檢察官彼得·托仁就指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調查人員就會注意每一個華裔背景的人,調查此人試圖幫助中國政府的證據。陳霞芬案中,陳霞芬很明顯地被認為是被中國政府利用的“內部人員”。
這里面有沒有種族主義或祖籍國歧視因素?答案難以完全否定,否則以趙美心為首的華裔國會眾議員們不會為此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司法部調查是否有種族歧視。無可諱言,美國的種族歧視和偏見依然存在,加之中國開始崛起,政治因素的介入使得一有風吹草動,華人的忠誠度往往就受到懷疑,不僅在涉及國家高度機密領域,而且在普通但可能涉及商業機密領域。這對很多華人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陳霞芬被釋放后,相關部門對她的逮捕沒有任何說法,陳霞芬全家舉債籌錢付律師費用,還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工作。而其他身處敏感或有商業秘密領域工作的華人,也不免自危,慎言慎行。
可以預料,如果美國政界某些人繼續大力宣揚“中國威脅論”,政府某些人對華人繼續在意識形態和種族及祖籍國方面存在偏見,則許多在美華人的“忠誠”將可能繼續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
(2015-05-27刊于美國《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