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親密是母嬰關系最自然的狀態

嬰兒出生后,處在和母親一體的感覺中。也許母親只是掐著表,延遲了5分鐘回應哭泣的嬰兒,嬰兒的整個世界就開始崩塌,承受地獄般的煎熬。

嬰兒在出生的頭兩個月里處于“正常自閉期”。這個階段的嬰兒對外界的反應很少,基本上只有吃和睡。因為這時候在嬰兒的感覺里,世界和自己是一體的,就像還在子宮里一樣,尚不存在外在的母親。母親的積極關注和陪伴,維持了嬰兒的這種“全能自戀”,即“世界與我一體,呼奶喚抱,無所不能”。

在“以嬰兒為中心”的母嬰關系里,嬰兒自主地微笑,激蕩起母親的喜悅,母親也發自內心地對嬰兒微笑;嬰兒夜半啼哭,母親哪怕在另一個房間也會同時醒來,沖過去撫慰嬰兒。母親以嬰兒的感受為中心,與嬰兒共振,給予積極的關注與回應。這是動物的本能反應。如果母親自身得到的愛比較少,更偏重頭腦,心靈的感應能力往往就會偏弱,尤其是當頭腦被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有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我可以保證,從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行為主義者的理想國就是一個徹底程序化、光禿禿、沒有情感的世界,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機器,環境怎樣塑造和訓練,就輸出怎樣的結果。哭聲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的核心思想皆可歸為行為主義。占據時,更容易遵循教條而不是心靈。

嬰兒的“全能自戀”得到較充分的滿足后,心智自然向前發展,逐漸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開,不僅僅關注自己,也開始關注別人。愛向內灌注滿了,自然會流向外界。這就是所謂的“主客體分化”。完成這種分化后,嬰兒對世界產生了最基本的信任,將來不會在遇到挫折時想要毀滅一切。連環殺人狂、精神分裂癥等最嚴重的人格障礙心理疾病,都有“全能自戀”重度受損的心理基礎。

沒有回應,孩子的世界漆黑一片

哭聲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等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破壞嬰兒的“全能自戀”,讓他吃驚地發現“這個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時候居然得不到及時回應”。也許母親只是掐著表延遲了5分鐘回應,但在尚未形成邏輯性空間思維能力的嬰兒的感覺里,整個世界開始崩塌,地獄般的煎熬似乎永無盡頭。

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確實會有效,但其效應建立在嬰兒對母親及時回應自己感到絕望的基礎上。一個生命帶著極大的愛和信任降臨,離開與自己一體的溫暖子宮,如果在生命最初的幾年里體驗到的都是絕望的滋味,那么他一輩子的生命底色都將孤獨灰暗。3~6歲之間的心理創傷可以通過領悟分析來療愈,而絕望的母嬰關系通常需要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心理咨詢,來溫暖生命最初的孤獨。這些坑人的育嬰法正在批量地為心理醫生制造著潛在客戶。

如果嬰兒在生命之初對獲得母親及時回應感到絕望,他未來的人生容易走向兩個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對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難以向別人表達需要,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種是無法忍受欲求暫時得不到滿足,經常歇斯底里、沒有界限地索取。

“強迫一個嬰兒在沒有父母呼吸聲、沒有母親味道的地方睡覺,是以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為由對孩子施加的冷暴力。父母過早地讓孩子一個人睡,并不能使他獨立,反而會讓他產生被遺棄的恐懼感和對親人的依賴感。”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沙告誡年輕的父母們,“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

很多媽媽反饋,在使用了哭聲免疫法后,寶寶臉上的快樂越來越少,不愛笑也不愛看人,寧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

一位來訪者在人際關系中障礙重重。她回憶童年時期,媽媽最常夸獎自己的是“特別省心,能夠5個小時自己待在屋子里,不哭不鬧不用管”。這是多么絕望的孩子啊,只能在幻想的世界中自己照顧自己。過早獨立的孩子成年后,往往難以承受現實世界的沖擊,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想象世界到處都是冷漠的拒絕和充滿敵意,無法進入溫暖而有回應的真實關系。

一位孤獨的朋友描述自己的世界:“我在沙漠中,一片死寂,遠處有城市。我的世界和城市隔著一堵玻璃墻,我能看到城市里的人,我想象他們是什么樣子,從而產生各種看法和情緒——我從未真實地碰觸過任何人。”這個意象就像嬰兒自己躺在床上,他也許看得到父母在房間里,但是觸碰不到父母的溫度,好像自己被玻璃罩隔絕。

再來看一些讀者給我的反饋:

“我小時候常被可怕的夢魘纏繞,夢境怪誕,沒有內容,多是一些不斷旋轉的無底洞,或者像蛇一樣盤旋的奇怪線條。我總在恐懼中哭著醒來,卻發現自己一個人躺在沙發上,哭了半天也沒有人理睬。父母從未真正陪伴過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長大后總感覺缺乏安全感以及和父母親情聯結有障礙的原因之一。”

“以前寶寶哭,我偶爾會故意不理。聽她哭,我會覺得隱隱開心。后來我明白了,原來是自己小時候經常被漠視,曾經一個人在村子的路上哭了一天也沒人理睬。懂得這個之后,我再也不會漠視寶寶哭了,也不會覺得高興了。”

在得不到回應的煎熬中,嬰兒會累積巨大的恐懼和憤怒。到了兒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都會讓孩子大爆發,對父母拳打腳踢,像瘋子一樣不可理喻。有時候,面對沒有危險的事物,他卻會驚恐發作,害怕得恨不得躲進子宮里,而不像正常兒童在面對新鮮事物時,雖然有點兒害怕,但還是滿懷好奇地去探索。

親密療愈一切

兒童期的不正常表現,都是孩子的內心在呼喚嬰兒期缺失的愛。如果父母能夠從癥狀中理解孩子的需求,感受到孩子的痛苦,給予接納和彌補,而不是貼上“有病”的標簽,那么嬰兒期的創傷很有可能被治愈。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孩子到了這個階段,父母往往會很焦慮。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醫院,任憑精神科醫師診斷孩子得了“多動癥”“躁狂癥”“自閉癥”等。有的父母甚至會給孩子吃抗躁狂的精神科藥物,在藥物的作用下,孩子也許是乖了,但心理創傷卻被進一步壓抑到潛意識中,錯過了治愈的機會。

我曾經在網上發表過幾篇批判哭聲免疫法的文章,網友們的評論讓我再次震驚這種方法的危害有多大。一個極端的例子,一位媽媽定點哺乳,極少抱孩子,她的孩子兩歲多了,異常地“乖”,偶爾哭幾聲,只要大人一說他,馬上就不哭了,就連腳被劃傷拖了一地血腳印也不叫疼。兩歲多的孩子已經像僵尸一樣,未來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礙的可能性極大。

如果媽媽渴望一個安安靜靜的“乖嬰兒”,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對他除此之外的任何舉動都不愿理睬,甚至打擊,那么孩子只能主動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僅剩一點維持活命,不再對這個世界發出吶喊,成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

特別宅的人,很可能是因為曾經的欲求不被看到,從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無法和人產生交集和共振,成為一個不惹麻煩、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在人群中如同一座孤島,這是多深的悲哀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浦北县| 阜新| 佳木斯市| 章丘市| 曲阳县| 淅川县| 宜川县| 张北县| 漳州市| 新田县| 株洲市| 万荣县| 二连浩特市| 万盛区| 宁安市| 石楼县| 安西县| 东丰县| 临城县| 琼结县| 宕昌县| 基隆市| 安龙县| 芷江| 布拖县| 察雅县| 乌审旗| 吕梁市| 禄丰县| 旅游| 二手房| 揭西县| 洛川县| 醴陵市| 潼南县| 绍兴市| 莱芜市| 靖安县| 五河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