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 周小鵬
- 1538字
- 2019-01-03 16:09:52
你的生活,從不曾脫離它的掌控
通過后來的研究,心理學家認為成人親密關系與嬰兒時期對父母的依戀關系有很多共同點,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將成人的依戀關系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安全型、焦慮型(迷戀型)、回避型和恐懼型。
1.安全型依戀
你不會把戀愛當成一場有輸贏的游戲,不會試圖操控對方,因為你相信愛是能自然獲得的。你不會經常擔憂你們的關系和一些小誤解,能接受對方的小缺點并充分尊重對方,也習慣于坦誠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你能夠回應你的伴侶,并努力滿足他的需要。你不會輕易把一些事當作對你的侵犯,對批評也不會很敏感,當你和他發生沖突的時候,你的防御性不會很強,不會因為一點點摩擦就大發雷霆;相反,你能夠好好解決問題,能夠通過道歉和原諒使矛盾降級。
2.焦慮型(迷戀型)依戀
為了維持一個好的關系,你會放棄自己的需要,去討好和適應你的伴侶,但因為你自己的需要沒有被滿足,你會變得不快樂。你很容易把一些小事私人化,對方一些很小的舉動對你來說都是負面信號。你希望通過操控你的伴侶來獲得注意力,可能會假裝冷淡、發脾氣、不回電話或者威脅對方自己可能會離開,以此重新堅定“對方愛我”的信心。當對方的注意力在別的地方時,你會很容易嫉妒,而且會頻繁地打電話、發短信,即便對方讓你不要這樣做。
3.回避型依戀
在你的世界中,獨立和“自給自足”比親密關系更重要,在戀愛過程中你會覺得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對方有些不舒服。一旦做出了承諾,你會重新審視這段關系,繼而特別關注對方的小缺點,回憶單身的樂趣,或者幻想另外一種更理想的關系。你的伴侶有時候會抱怨你根本不需要他,或者你對他不真實。而你的伴侶表現出的對你非常渴望,甚至過分依賴的狀態,會讓你覺得自己有力量且安全。這樣,你更加認為沒有必要依賴他人,甚至認為和他人有親密關系是得不償失的。
4.恐懼型依戀
你知道自己需要親密關系,但你又害怕和人過分親近而置于某種危險中。一方面你擔心依賴別人會損害到你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擔心依賴別人會被拒絕和傷害。你對自由的態度是不堅定的,你并非不害怕分手,一旦關系受到威脅,你就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假裝自己不需要依賴別人。即使這種需求你感受不到,但它們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這時候你可能會感受到另外一種焦慮,即自己喪失了愛的能力或再也得不到真正的愛情了,你往往會通過另外一種方式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下面的圖表會讓你更清楚上述四種類型。

安全型依戀
對親密關系感覺很自在,樂觀外向,愿意參加社交活動,并且愿意向對方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

焦慮型(迷戀型)依戀
對人際關系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旦自己的親密對象與其他人有密切關系,就會心生嫉妒。

回避型依戀
喜歡依賴自己,對親密關系沒有多大的興趣,往往表現得冷漠而獨立。

恐懼型依戀
總是擔心遭人拒絕,不能相信別人,同時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
這四種類型的依戀風格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比如焦慮型(迷戀型)的人會對對方想保持距離的信號特別敏感,而回避型的人則會對對方想要控制自己的信號格外敏感。安全型依戀的人能夠以一種健康的心態面對親密關系,而另外三種類型的人都在不同方面上缺失安全感。有趣的是,焦慮型(迷戀型)的人常常和回避型、恐懼型的人互相吸引,進而陷入一種互相傷害的關系。身處這樣的戀愛模式中,他們并不具備解決矛盾的能力,相反,雙方都會以戒備、防御、攻擊、退縮的姿態處理親密關系,從而使戀愛中的矛盾不斷升級。
以上就是對四種依戀類型的描述和分析,如果你還不能確定自己是哪個類型,可以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做一下“親密關系體驗量表”,判斷自己屬于哪種依戀類型。
了解了這些依戀風格的外在表現,讓你能簡單判定自己在戀愛關系中屬于哪一類人,但是,發現問題并不等于解決問題,我們又應該從哪里尋找且如何找回缺失的安全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