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約翰·克利斯朵夫(49)

他把德國藝術赤裸裸的看到了。不論是偉大的還是無聊的,所有的藝術家都婆婆媽媽的,沾沾自喜的,把他們的心靈盡量暴露出來。有的是豐富的感情,高尚的心胸,而且真情洋溢,把心都融化了;日耳曼民族多情的浪潮沖破了堤岸,最堅強的靈魂給沖得稀薄,懦弱的就給淹溺在它灰色的水波之下:這簡直是洪水;德國人的思想在水底里睡著了。象孟特爾仲,勃拉姆斯,舒芒,以及等而下之的那些浮夸感傷的歌曲的小作家,又有些怎么樣的思想!完全是沙土,沒有一塊巖石。只是一片濕漉漉的,不成形的黏土……這一切真是太荒唐太幼稚了,克利斯朵夫不相信聽眾會不覺得。但他向周圍瞧了一下,只看見一些恬然自得的臉,早就肯定他們所聽到的一定是美的,一定是有趣的。他們怎么敢自動加以批評呢?對于這些人人崇拜的名字,他們是非常尊敬的。并且有什么東西他們敢不尊敬呢?對他們的音樂節目,對他們的酒杯,對他們自己,他們都一樣的尊敬。凡是跟他們多少有些關系的,他們心里一概認為“妙不可言”。

克利斯朵夫把聽眾與作品輪流打量了一番,覺得作品反映聽眾,聽眾也反映作品。克利斯朵夫忍俊不禁,裝著鬼臉。等到合唱班莊嚴的唱起一個多情少女的羞怯的《自白》,他再也抑止不住,竟自大聲的笑了。四下里立刻響起一氣憤怒的噓斥聲。鄰座的人駭然望著他,而他一看到這些吃驚的臉更笑得厲害,甚至把眼淚都笑了出來。這一下大家可惱了,喊著:“滾出去!”他站起來走了,聳聳肩膀,笑得渾身扭動。全場的人看了都氣憤之極。從此克利斯朵夫就慢慢的跟他城里的人處于敵對的地位。

有了這次經驗以后,克利斯朵夫回到家里,決定把幾個“素受尊重的”音樂家的作品重新瀏覽一遍。結果他大為懊喪,因為發見他最敬愛的某些大師也有說謊的。他竭力懷疑,以為自己看錯了。——可是不,沒有懷疑的余地……一個偉大民族的藝術財富中竟有那么些平庸的作品與謊言,他真是大吃一驚。經得起磨勘的樂曲實在太少了!

從此,要去看別的心愛的作品的時候,他就免不了心驚肉跳……可憐他象中了妖法似的,到處都碰到同樣的失意!他為了某幾個大師簡直心都碎了,仿佛失掉了一個最愛的朋友,也仿佛突然發覺自己那么信任的朋友已經把他欺騙了多年。他為之痛哭流涕,夜里睡不著了,苦惱不已。他責備自己:是不是他不會判斷了?是不是他完全變了傻子?……不,不,他比什么時候都更能看到太陽的光輝,更能感到生命的豐滿:他的心并沒愚弄他……

他又等了好久,不敢驚動他認為最好最純粹的作家,那些圣中之圣。他唯恐把自己對他們的信心動搖了。但一顆事事講求真理的靈魂,本能上對一切都要追根究底,看透真相,即使因之而惹起痛苦也在所不顧:對這種鐵面無私的本能,又有什么方法抗拒呢?——于是他打開那些神圣的作品,看看象軍中的禁衛隊似的最后一批精華……不料才看了幾眼,就發見它們并不比別的更純潔。他沒有勇氣繼續了。有時他竟停下來,闔上樂器,仿佛諾亞的兒子用外衣把父親裸露的身體給遮起來似的。

這樣以后,他對著這些廢墟喪然若失。他恨不得犧牲一切,不讓他神圣的幻象破滅。他心里悲痛極了。幸而元氣那么充足,他對藝術的信仰并不因之而動搖。憑著年輕人天真自大的心理,他似乎認為以前誰也沒經歷過人生,還得他重頭再來。因為沉醉于自己新生的力,他覺得——(也許并非沒有理由)——除了極少的例外,在活生生的熱情和藝術所表現的熱情之間,一點關系都沒有。他以為自己表現的時候更成功更真切,那可錯了。因為他充滿著熱情,所以在自己的作品中不難發見熱情;但除了他以外,誰也不能在那些不完全的辭藻中辨別出來。他所指摘的藝術家多數是這種情形。他們心中所有的,表現出來的,的確是深刻的感情;但他們語言的秘鑰隨著他們肉體一起死了。

克利斯朵夫不懂得人的心理,根本沒想到這些理由:他覺得現在是死的一向就是死的。他拿出青年人的霸道與殘忍的脾氣,修正他對過去的藝術家的意見。最高貴的靈魂也給他赤裸裸的揭開了,所有可笑的地方都沒有被放過。而所謂可笑,在孟特爾仲是那種過分的憂郁,高雅的幻想,四七八穩而言之無物;在韋伯是虛幻的光彩,枯索的心靈,用頭腦制造出來的感情;列茲是個貴族的教士,馬戲班里的騎師,又是新古典派,又有江湖氣,高貴的成分真偽參半,一方面是超然塵外的理想色彩,一方面又是令人厭惡的賣弄技巧;至于舒伯特,是被多愁善感的情緒淹沒了,仿佛沉在幾里路長的明澈而毫無味道的水底里。便是英雄時代的宿將,半神,先知,教會的長老,也不免虛偽。甚至那偉大的巴赫,三百年如一日的人物,承前啟后的祖師,——也脫不了誑語,脫不了流行的廢話與學究式的嘮叨。在克利斯朵夫心目中,這位見過上帝的人物,他的宗教有時只是沒有精神的,加著糖的宗教,而他的風格是七寶樓臺式的,繁瑣纖細的風格。他的岡大大中,有的是牽惹柔情的老虔婆式的調子,仿佛靈魂絮絮不休的向耶穌談情,克利斯朵夫簡直為之作惡,似乎看到了肥頭胖耳的愛神飛舞大腿。并且,他覺得這位天才的歌唱教師是關在屋子里寫作的,作品有股閉塞的氣息,不象貝多芬或亨德爾有那種外界的強勁的風,——他們以音樂家而論也許不及他偉大,可是更富于人性。克利斯朵夫對一般古典派的大師不滿意的,還因為他們的作品缺少自由靈動的氣息,而差不多全部是“建筑”起來的:有時是一種情緒用音樂修辭學的濫調加以擴大的;有時只是一種簡單的節奏,一種裝飾的素描,循環顛倒,翻來覆去,用機械的方式向各方面鋪張,發展。這種對稱的,疊床架屋的結構,——奏鳴曲與交響樂——使克利斯朵夫大為氣惱,因為他當時對于條理之美,對于規模宏大,深思熟慮的結構之美,還不能領會。他以為這是泥水匠的而非音樂家的工作。

他的批評浪漫派,嚴厲也不下于此。可怪的是,他最受不了的倒是那般自命為最自由,最自然,最少用“建筑”功夫的作家,象舒芒那樣在無數的小作品中把他們的生命一點一滴全部灌注進去的人,他尤其恨他們,因為在他們身上認出他自己少年時代的靈魂,和所有他此刻發誓要擺脫干凈的無聊東西。當然,虛偽的罪名決不能加之于淳樸的舒芒:他幾乎從來不說一句不是真正感覺到的話。然而他的榜樣正好使克利斯朵夫懂得,德國藝術最要不得的虛偽還不在于藝術家想表現他們并不感到的情操,倒是在于他們想表現真正感到的情操,——因為這些情操本身就是虛偽的。音樂是心靈的鏡子,而且是鐵面無情的鏡子。一個德國音樂家越天真越有誠意,他越暴露出德國民族的弱點,動搖不定的心境,婆婆媽媽的感情,缺少坦白,偽裝的理想主義,看不見自己,不敢正視自己。而這虛偽的理想主義便是一般最大的宗師——連華葛耐在內——的瘡疤。克利斯朵夫重讀他的作品時,不禁咬牙切齒。《羅恩格林》于他顯得是大聲叫囂的謊言。他恨這種粗制濫造的豪俠的傳奇,虛假的虔誠,恨這個不知害怕的,沒有心肝的主角,簡直是自私與冷酷無情的化身,只知道自畫自贊,愛自己甚于一切。這等人物,他在現實中只嫌見得太多:有的是這種德國道學家的典型,漂亮而沒有表情,無懈可擊而刻薄寡恩,把自己看作高于一切,不惜犧牲別人來供養自己。《漂泊的荷蘭人》的濃厚的感傷情調與憂郁的煩悶,使克利斯朵夫同樣不能忍受。《四部曲》中那些頹廢的野蠻人,在愛情方面完全枯索無味,令人作惡。西格蒙特劫走弱妹的時候,居然用男高音唱起客廳里的情歌。在《神界的黃昏》里,西格弗里德和布侖希爾德以德國式的好夫妻的姿態,在彼此面前,尤其在大眾面前,夸耀他們虛浮的,嘮叨的閨房的熱情。各式各種的謊言都匯集在這些作品里:虛偽的理想主義,虛偽的基督教義,虛偽的中古色彩,虛偽的傳說,天上的神,地下的人,無一不虛偽。在此自命為破除一切成規的戲劇中間,標榜得最顯著的就是成規。眼睛,頭腦,心,決不會不發覺這種情形,除非它們自愿。——而它們竟甘心情愿要受蒙蔽。對于這種幼稚而又老朽的藝術,野性畢露的粗人與裝腔作勢的小姑娘的藝術,德國人居然非常得意。

可是克利斯朵夫的厭惡是沒用的:一聽到這音樂,他照舊被作者惡魔般的意志抓住了,和別人一樣的激動,也許更厲害。他笑著,哆嗦著,臉上火刺刺的,心中好似有千軍萬馬在奔騰,于是他認為,在那些有這種颶風般的威力的人是百無禁忌的。他在唯恐幻夢破滅而戰戰兢兢的打開的神圣的作品中,發見自己的情緒和當年一樣熱烈,什么也沒有減損作品的純潔:那時他快活的叫起來了。這是他在大風浪中搶救出來的光榮的遺物。多運氣啊!他似乎把自己救出了一部分。而這怎么不是他自己呢?他所痛恨的那些偉大的德國人,可不就是他的血和肉,就是他最寶貴的生命嗎?他所以對他們這樣嚴,因為他對自己就是這樣嚴。還有誰比他更愛他們呢?舒伯特的慈祥,海頓的無邪,莫扎特的溫柔,貝多芬的英勇悲壯的心,誰比他感覺得更真切?韋伯使他神游于喁喁的林間,巴赫使他置身于大寺的陰影里面,頂上是北歐灰色的天空,四周是遼闊無垠的原野,大寺的塔尖高聳云際……在這些境界中誰比他更虔誠呢?——然而他們的誑語使他痛苦,永遠忘不了。他把謊言歸咎于民族性,認為只有偉大是他們自身的。那可錯了。偉大與缺點同樣是屬于這個民族的,——它的雄偉而騷動的思潮,匯成一條音樂與詩歌的最大的河,灌溉著整個歐羅巴……至于天真的純潔,他能在哪一個民族中找到而敢于對自己的民族這樣苛求呢?

可是他完全沒想到這些。仿佛一個寵慣的孩子,他無情無義的把從母親那邊得來的武器去還擊母親。將來,將來他才會發覺受到她多少好處,發覺她多么可貴呢……

但這小時期正是他閉著眼睛對幼年時代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時期。他恨自己,恨他們,因為當初曾經五體投地的相信了他們。——而這種反抗也是應當的。人生有一個時期應當敢不公平,敢把跟著別人佩服的敬重的東西——不管是真理是謊言——一概摒棄,敢把沒有經過自己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統統否認。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見聞,使一個兒童把大量的謊言與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飽了,所以他若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少年時期的第一件責任就得把宿食嘔吐干凈。

克利斯朵夫到了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厭惡一切的關頭。本能逼著他把滿肚子不消化的東西一起淘汰。

第一先得擺脫那種令人惡心的多愁多病的情緒,那在德國人心中點點滴滴流出來的時候,象是從潮濕的地道里來的,有股霉爛的氣息。來點兒光明吧!來點兒光明吧!象雨點一樣多的歌,涓涓不絕的流出德國人的心情,散布著瘴氣,臭味,必須來一陣干燥峭厲的風把它們一掃而空才好。歌的題材永遠脫不了什么欲望,思鄉,飛翔,請問,為何?敬月,敬星,獻給夜鶯,獻給春天,獻給太陽;或是什么春之歌,春之快樂,春天的旅行,春夜,春訊;或是愛情的聲音,愛情的圓滿,情話,情愁,情意;或是花之歌,花之敬禮,花訊;或是我心殷殷,我心如搗,我心已亂,我眼已花;還有是跟薔薇,小溪,斑鳩,燕子等等來一套天真而癡癔的對白;再不然是提出些可笑的問句,——“要是野薔薇沒有刺的話”,——“燕子筑巢的時候,她的配偶是老的一個呢還是新結合的?”——總而言之,全是春花秋月,觸景生情,無病呻吟的靡靡之音。多少美妙的東西給褻瀆了,多少高尚的感情被濫用了!而最糟的是,一切都是浪費掉的,老在公眾前面把自己的心赤裸裸的拿出來,只想親熱的,楞頭楞腦的,向人大聲訴說衷曲。明明無話可說而偏偏絮絮不休!這些嘮叨難道沒有完的嗎?——喂!池塘里的青蛙,你們靜靜行不行!

克利斯朵夫覺得最難堪的,莫過于表白愛情時的謊言,因為他更有資格拿它和事實相比。那套如譬如訴而循規蹈矩的情歌的公式,跟男子的情欲與女人的心都不相干。可是愛情這回事,寫作的人也經歷過來,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次的!難道他們就是這樣戀愛的嗎?不,不,他們是扯謊,照例的扯謊,對自己扯謊;他們想要把自己理想化……而所謂理想化就是不敢正視人生,不敢看事情的真相——到處是那種膽怯,沒有光明磊落的氣概。到處是裝出來的熱情,浮夸的戲劇式的莊嚴,不論是為了愛國,為了飲酒,為了宗教,都是一樣。所謂酒歌,只是把擬人法應用到酒和杯子方面去的玩藝兒,例如“你,高貴的酒杯啊……”等等。至于信仰,應該象泉水一般從靈魂中出豈不意的飛涌出來的,這里卻是象貨物一樣故意制造出來的。愛國的歌曲仿佛是寫來給一群綿羊按著節拍咩咩的叫的……——哎!你們大聲的吼罷!……怎么!難道你們竟永遠的扯謊,——永遠的理想化,——連喝醉的時候,廝殺的時候,瘋狂的時候也要扯謊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顶山市| 桂林市| 新宾| 若尔盖县| 汪清县| 岚皋县| 舒兰市| 奉贤区| 武汉市| 吉木乃县| 望谟县| 海口市| 论坛| 吴桥县| 天镇县| 离岛区| 泰和县| 平邑县| 泽库县| 板桥市| 黑水县| 新竹县| 郸城县| 泰宁县| 安阳市| 怀远县| 宝坻区| 德庆县| 集安市| 中山市| 望江县| 伊宁县| 辰溪县| 慈利县| 阜平县| 谷城县| 津南区| 武汉市| 田东县| 安仁县|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