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轎子、車與馬的抉擇,這是一個問題

——交通工具

好了,我們置辦齊了衣服、住宅,再算算衣食住行這幾項,接下來就該置辦出行的交通工具了。

“要八人抬的大轎子!多來它幾乘!”

呃……您淡定……您在清宮戲里經常看到朝廷大臣們都坐著轎子上朝,下朝了還坐著轎子跑來跑去,而您要是真的穿越到了北京城,會發現坐轎子的官員反而不多。這是清代統治者明確進行的官方限制,跟您出身的民族有關哦。

最早在剛入關的時候,旗人大臣多數騎馬,民人大臣多數乘轎,統治者也沒有太關注這些事情,只是規定民人武職大臣在京城內不可乘坐轎子為順治九年規定。。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結合當時的“國語騎射”政策,開始廣泛注意大臣們的交通工具問題。他說道:


聞得滿洲大臣內乘轎者甚多。各部院大臣乘轎乃系向來體制,至武職大臣等操演官兵、教習馬步射,非文職大臣可比。伊等位分既尊,自應遵照舊制騎馬,以為所管轄人等表率。若自求安逸,則官兵技藝安望精熟?再聞年少宗室、公等平日亦皆乘轎,伊等不過閑日上朝,自應練習騎馬。似此希圖安逸,亦屬非是。此關系我滿洲舊習,著嚴行禁止。乾隆十二年上諭。


簡單說,乾隆十二年的時候乾隆帝勸導旗人大臣說,你們里面部院一級的大臣,由于身份相關,可以坐轎子。至于武職大臣還坐轎子不騎馬,你自己都這么弱,如何要求兵丁呢!另外皇族的王爺、貝勒們也一樣,應該多練習騎馬啊!至于民人大臣,雍正四年和乾隆五年都重申過,民人大臣凡為武職,無論在京內、京外,均應騎馬。

這個上諭下達之后,朝廷上下認真學習,大臣們深刻體會了上諭思想,紛紛表示:好的皇上!我們聽您的!不坐轎子了!——我們改坐車好了……

于是旗人大臣們都紛紛改坐車……

乾隆皇帝知道后,十分無語……他申斥道:


前因王等與部院滿洲大臣俱各偷安坐轎,竟不騎馬,朕曾降旨禁止,此特令伊等勤習武藝,不至有失滿洲舊規,非謂王、大臣等不可坐轎也。今聞王、大臣內有坐車者,坐車與坐轎何異?……嗣后止惟王等與滿洲一品大臣等照常坐轎,其余概令騎馬。再,都統等不可坐轎,業經禁止,今坐車行走者有之。都統既有訓導官兵之責,理宜習勤表率,豈可偷安!此次訓諭之后,倘都統與部院二品以下堂官等再有坐轎者,御史等指名參奏。朕必將違禁之人治罪,斷不輕貸。乾隆十五年。


仿佛都能聽到乾隆皇帝心里在怒吼:我叫你們不坐轎子,是讓你們去騎馬好不好!你們都改坐車,這跟坐轎子有森馬區別啊!你們逼我是吧!善意勸導沒用是吧!那就改成必須騎馬好了!

所以就形成了清代的制度——旗人大臣除親王、郡王與一品文職可以乘轎外,其余均騎馬;民人武職大臣騎馬,其余均可乘轎;另外,年及六十歲的大臣,無論旗民,如果實在不能騎馬的,才可以改乘轎子武職大臣則為七十歲。


順便一提,您可能聽過一些人想要表達自己家祖先在清朝地位很高,會說什么“紫禁城里騎馬”之類的,這在清代的確是一種殊榮。清代紫禁城里,除了皇帝一家不大受管制外,只有親王、郡王和貝勒可以騎馬,其余的旗、民大臣,都要有“恩賞在紫禁城騎馬”的殊榮才可以。

比“賜紫禁城騎馬”再高一等的,就是“賜紫禁城肩輿”。根據清代規定,親王、郡王和貝勒這三種本身就可以在紫禁城騎馬的高等皇族,以及其他被恩賞過紫禁城騎馬身份的旗、民大臣,凡是旗人的,年至六十五歲以上,凡是民人的,年至六十歲以上,可以改乘肩輿。肩輿其實就是一把椅子,兩邊拴上木桿,由雙人抬行。極個別的,還有“恩賜四人抬小轎”的,這就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咯。

什么?“哎呀,我不會騎馬,賞我紫禁城騎馬怎么辦呀,難道還要現學?不騎馬會不會被認為有違圣旨?”這個事兒的確挺麻煩,清代的大臣,特別是漢人大臣,有很多本身不會騎馬,他們最終的方案是“雖蒙恩賞,僅令人牽馬隨行”……仔細想想也挺累的……


上面確認了您的出身以及職官等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下面我給您介紹一下清代三種常用的交通工具,您再來仔細構思一下購買方案吧。


馬不用多說,大家都認識。清代貴族的宅邸里多數都有自己的馬圈,有的還有專門養馬的一撥人員。應該說,在您會騎馬的前提下,在北京騎馬出行,是最為方便的了。一匹不怎么講究的馬,價格大概幾十兩銀子,配上一般的騎具,加上喂馬的草料,也不會有太多的花費,十分方便快捷。不過您要是想要什么好馬,那可就貴了去了。要知道北京旗人很多,而旗人是有養好馬的風尚的清代有一些旗人甚至在愛馬死后,將它葬在自己墳地的邊上。,世家大族經常將馬匹的好壞作為自己府邸的“門面”,也競相攀比,故而好馬的價格基本都是天文數字。

無論如何,如果您會騎馬,穿越到清代北京城其實還是挺占優勢的。如果您是一位女士也沒問題,從清初到清末,旗人女性都可以騎馬出行。雖然晚清這種情況少了一些,偶爾出現一個騎馬的旗人女性大家也會多看幾眼,但是當時人并不認為她們這樣算“不守禮”。


車跟馬不同,不需要事先學習,所以清代北京城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車了。當時經常能見到的車有四種,一般是根據身份的不同來使用的。

身份最高的車在民間稱為“方車”,這種車體積很大,門朝前開,動作也很慢,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輪子是紅色的,所以制度上管它叫“朱輪車”。這種車在朝廷的規制中是給皇族的高級命婦乘坐的,車內坐的不是公主、格格,就是福晉等。所以您要是在大街上遠遠地看到這種車,還是盡可能地躲遠一些比較好這種車由于典制過高,行動不便,在晚清的時候已經很少使用了,經常改用其他方便的車型。清末民初時北京城內最常見的朱輪車是固倫榮壽公主所乘坐的。……

次于朱輪車的,本身還有一些官方規定的“黑輪車”,是專門給大臣的妻室乘用的,不過這種車實際上似乎并沒有使用開來,一般大臣的妻室都是乘用民間的車型,方便自由。

至于民間的車,依照其體積的大小則有“長轅車”、“大鞍車”、“小鞍車”三類。

“長轅車”,有人懷疑即是官方的“黑輪車”,因為它和“朱輪車”都是車輪位于整車最后部,相當平穩舒適,行進速度卻特別慢,趕車人也不是坐在車前,而是在路上隨行。但是也有人認為“長轅車”是一種特殊的車型,因為根據晚清的記載,它基本上是由男性高官乘坐的左右開門的車。對于長轅車的記載散亂且矛盾,本文中姑且略加論述,具體尚待今后研究。

而“大鞍車”和“小鞍車”就十分常見了,二者根據體積大小進行區分,外觀上都是門朝前開,車輪位于整車的中部,故而它們的速度較快,但是較為顛簸,趕車人則跨在車沿上駕駛。

在使用車的時候,一般只需要一頭騾或者馬,加上一位趕車人即可,如果經常用車,考慮到動力問題,還可以多加一頭騾或馬作為預備。趕車聽上去容易,其實大概算得上是個“技術工種”,雇一位趕車人,月薪大概要幾兩銀子,再加上車和騾馬的錢,一年怎么也要二百兩左右,一般人是根本置辦不起的。所以清代北京人經常“打車”,即臨時雇用一架車到某地,北京市內的話,大概“打”一次車也就只要幾百文,遠比置辦一套劃算。


清代官員的轎子又稱“官轎”,大致有兩種,一種為夏日所用的“明轎”,一種為其他季節所用的“暖轎”,又叫“暗轎”女性因為隱私的問題,只能乘坐暖轎。。如其字面意思,夏季的轎子由木頭制成,通體雕飾,上半部有窗,透風通氣。其他季節的轎子由各種布緞遮蓋,上半部雖然有窗子,但是一般被遮蔽住。清代官方不僅對乘轎人的身份進行了規定,還對不同身份的人所乘轎子的細節進行了規定,如親王、郡王可以用八人抬轎,三品及以上可以用四人抬轎出京則用八人。,四品及以下只能用兩人抬轎,并且規定了轎子的各個部位的細節,如暖轎頂部的材質、顏色,轎身各部位的顏色等。

民間所用的車

您看清宮戲里的大臣坐轎子,就幾個人抬著走就完了,其實遠不是那么簡單。

首先,抬轎子的轎夫一般都要找專業的人員,都是精壯的小伙子,具有抬轎子的技術,才能讓轎子平穩舒適,傭金自然不便宜,一位轎夫月薪大概要一兩銀子。其次,由于轎子是純人力來抬的,人總有累的時候,所以一般用轎子出門的時候,要同時帶兩班或者三班轎夫以進行替換。在甲班抬轎的時候,轎子后面跟著一輛或幾輛車,乙班和丙班就坐在里面休息。于是您拿出計算器算算,您要是四人抬轎分三班,就是十二位轎夫,每位月薪一兩,一年就是快一百五十兩,這還不包括給轎夫雇車的錢什么的……最后呢,由于清代的轎夫都是精壯的小伙子,每天工作又相對清閑,所以經常兄弟幾個就地開設賭局,以至于爭勇斗狠,有點黑社會的樣子,很容易鬧出事來牽扯到大臣自身。所以清代北京人坐轎子的相對較少,有些人偶爾坐轎,也是臨時雇用,也就是出租車哦不,出租轎。

看了這些介紹,您決定購買哪種交通工具呢?是不是還有些拿不準?其實清代人也大概幫我們總結了一下:


要其坐轎坐車,則以貧富論,不以階級分也。緣坐轎,則轎夫四人必備兩班三班替換,尚有大板車跟隨于后,且前有引馬,后有跟騾,計一年所費,至省非八百金不辦。若坐車,則一車之外,前一馬,后或兩三馬足矣,計一年所費,至奢不過四百金。相差一倍,京官量入為出,不能不斤斤計較也。余初到京,皆雇車而坐。數年后,始以二十四金買一騾,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較忙,添買一跟騾,月亦只費十金而已,然在同官漢員中,已算特色。蓋當日京官之儉,實由于俸給之薄也。何剛德《春明夢錄》。


簡單說,光緒朝的時候,坐轎子一年至少要花費八百兩銀子,坐車的話一年最多也就花四百兩銀子,說白了,都是要看銀子多少的。摸摸您的荷包,心理盤算盤算,是不是應該在穿越之前學了騎馬再過來呢?或者您就干脆減少出行,有事的時候打輛“車”,一年算下來估計幾十兩銀子就夠了。

什么,您說您還是覺得貴?好吧……其實比小鞍車什么的再低級的話,還有獨輪手推車什么的,北京人給它起了一個“親切”的外號,叫“獨輪王八拱”之所以稱之為王八拱,是因為這種手推車體積不算大,底盤又低,所以被戲謔地形容為王八拱車。。不過乘坐這種獨輪車其實也需要一點技術,畢竟它只有一個輪子,平衡很不好掌握。而且這種車,在北京城外可以作為趕路所用,因為價格便宜,一些囊中羞澀的官員也會乘用它,但是在北京城內,基本上就只有平民用了,作為一個官員或者稍有身份地位的人,肯定不希望在城內被同僚們看見自己坐在這種鄉土氣息濃重的小推車上的……實在不行,反正清代北京城也不是很大,您就腿兒著吧……那不花錢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河县| 昌邑市| 开鲁县| 延庆县| 清涧县| 黄石市| 富民县| 全椒县| 陕西省| 太原市| 金塔县| 科技| 江川县| 当涂县| 威信县| 安阳县| 孟津县| 志丹县| 宜兴市| 林周县| 布尔津县| 黎川县| 耒阳市| 平原县| 泗水县| 顺昌县| 缙云县| 汨罗市| 碌曲县| 霍林郭勒市| 吴忠市| 寿宁县| 瑞安市| 夏津县| 自治县| 榕江县| 佛坪县| 呼图壁县| 泊头市| 绥棱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