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存貨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第一節 材料采購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53.“材料采購”科目使用不正確

一、案例

東方公司采用實際成本法進行材料日常核算,2014年7月1日向秋林公司采購建筑材料1170000元(含增值稅),材料尚未入庫,增值稅發票已經收到,會計人員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材料采購”科目核算企業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購入材料尚未入庫的采購成本,在“在途物資”科目核算。委托外單位加工材料、商品的加工成本,在“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核算。購入的工程用材料,在“工程物資”科目核算。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會計人員賬務處理錯誤,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錯弊54.企業支付材料采購運雜費沒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

一、案例

長城公司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會計人員認為運雜費屬于管理費用,2013年6月24日向東風公司采購電子元器件2340000元(含增值稅),貨款已付,同時支付運雜費5000元(未取得增值稅正式抵扣發票),會計人員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支付材料價款和運雜費等時,按應計入材料采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材料采購”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付的款項,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科目。“材料采購”科目核算企業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應當按照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三、糾正錯賬

長城公司的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錯弊55.企業材料采購物資已經驗收入庫,因發票沒有收到,材料采購成本長期不入賬

一、案例

東方公司采用計劃成本法進行材料采購核算,會計人員針對材料采購業務,按照實際收到購貨發票后進行賬務處理,2014年5月15日庫房將驗收合格的一批100噸鋼材辦理入庫,并將驗收單轉交財務部,財務人員因沒有收到購貨發票,款項尚未支付而未進行賬務處理。直到2014年6月30日該采購發票仍未收到,因沒有進行賬務處理,造成盤點時庫房材料賬與企業財務原材料賬不一致。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月末,企業應將倉庫轉來的外購收料憑證,分別下列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對于已經付款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的收料憑證(包括本月付款或開出、承兌商業匯票的上月收料憑證),應按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分別匯總,按計劃成本借記“原材料”、“周轉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科目;將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貸記“材料采購”科目;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對于尚未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應按計劃成本暫估入賬,借記“原材料”、“周轉材料”(“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科目,下月初用相反分錄予以沖回。下期收到發票賬單的收料憑證,借記“材料采購”科目和“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科目。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2014年6月30日應該按照計劃成本300000元暫估入賬,2014年7月1日用相反分錄予以沖回。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1.2014年6月30日賬務處理

2.2014年7月1日賬務處理

紅字:

錯弊56.企業材料采購物資已經驗收入庫,因發票沒有收到將合同規定的預付款項作為材料價款核算

一、案例

東風公司財務人員對于已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未到的材料經常采用按照合同規定的預付款項作為材料價款入賬核算。2013年8月1日東風公司預付長陽公司采購鋁型材貨款2000000元,8月21日該批貨物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未到,8月31日仍未收到發票,財務人員根據合同預付款和材料入庫單進行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正確的材料采購入庫賬務處理方式如下:

1.對于已驗收入庫但發票賬單未到的材料,在月內可暫不入賬。待發票賬單到達時,按發票金額作分錄為:

借:原材料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賬戶)

若月終時,發票賬單仍未到達,則: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

下月初用紅數字作同樣分錄,沖銷暫估應付款分錄。待收到發票賬單時,再按照賬單所列示金額登記入賬。

2.不能將合同規定的預付款項作為材料價款核算,只有收到發票賬單時,才能根據發票賬單所列金額登記“在途材料”賬戶,結轉“預付賬款”賬戶。

3.若購入貨物所支付的增值稅應單列時,則繳納的增值稅應計入進項稅額,會計處理一般為:

借:在途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相關賬戶)

購入貨物的增值稅不應單列的情況有:小規模納稅人購物;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完稅憑證;所購貨物為免征增值稅或非應稅項目;被確認不能抵扣增值稅的購物行為。

4.外購的已稅消費品用以生產應稅消費品,已納的消費稅按規定予以抵扣的,應借記“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三、糾正錯賬

東風公司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1.2013年8月31日仍未收到發票時,按照計劃成本暫估入賬

2.2013年9月1日紅字沖回暫估入賬金額

紅字

3.2013年9月15日收到長陽公司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注明鋁型材材料款2000000元,增值稅(進項稅)340000元。

錯弊57.企業材料采購途中的短缺和毀損賬務處理錯誤

一、案例

東方公司財務人員針對材料采購途中的短缺和毀損直接確認為營業外支出進行賬務處理。2013年9月1日從唐林公司購買釉面瓷磚10萬片,每片10元(不含稅),驗收入庫時發現破碎了5000片,其中合理損耗500片,好運運輸公司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事故造成損耗4500片,此部分應該由運輸公司進行賠償,東方公司統一將上述損失確認為營業外支出,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采購途中的短缺和毀損應區別不同的情況處理:

①定額中的合理損耗,計入采購材料的成本;

②能確定責任人的,應予索賠,借記“應付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等相關賬戶,貸記“在途材料”、“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賬戶、“應交消費稅”;

③原因尚待查明或需報經批準才能轉銷處理的損失,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貸記“在途材料”、“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賬戶、“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賬戶;

④若經查明原因為確定的責任人,應借記“應付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等相關賬戶,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

⑤若經查明系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應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賬戶,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

⑥若經查明系無法收回的其他損失,批準后,應借記“管理費用”賬戶,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的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第二節 在途物資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58.材料尚未到達或者尚未驗收入庫的采購業務不入賬

一、案例

紅旗公司財務人員采取材料到達企業并辦理完驗收入庫手續后進行賬務處理的核算方式,2013年9月3日向東風公司采購豆粕100噸,開具銀行承兌匯票351000元(含稅),并辦理好托運手續,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紅旗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在途物資”科目核算企業采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在途物資”科目可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在途物資”科目的核算范圍是企業按實際成本進行的會計核算,用于企業已經付款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但材料尚未到達或者尚未驗收入庫的采購業務,應根據發票賬單等結算憑證,借記“在途物資”等科目,待材料到達、驗收入庫后,再貸記“在途物資”。

“在途物資”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付款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但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材料、商品的采購成本。

三、糾正錯賬

紅旗公司的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的賬務處理如下:

第三節 原材料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59.企業購入原材料沒有進行科學的分類,統一計入原材料科目,造成原材料管理混亂,成本核算工作失真

一、案例

紅旗公司采購材料品種、規格較多,財務人員為了簡化賬務處理工作,只設置原材料一級科目,未進行明細核算。產品成本核算工作完全按照生產車間匯總消耗材料數據進行結轉,對成本核算工作缺少管控,造成該公司產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由于原材料科目沒有設置明細科目,會計人員不知道賬面余額是那些材料,造成庫房材料賬與企業原材料賬長期核對不一致。由于企業財務人員對庫房材料品種實際庫存金額沒有賬面記錄,對采購部門的采購申請失去了監督檢查作用,造成庫房材料積壓,擠占公司流動資金,形成了公司存貨跌價損失。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原材料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修理備用件、包裝材料、外購半成品等。原材料是企業存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種、規格較多,為加強對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原材料可分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燃料。

“原材料”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收到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的原料、零件等,應當設置備查簿進行登記。“原材料”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點(倉庫)、材料的類別、品種和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

材料明細分類核算包括數量核算和價值核算兩個部分。材料收、發、庫存的數量核算,由倉庫人員負責;價值核算由財會人員負責。根據這一要求,企業可以采用設置“兩套賬”或“一套賬”的方式,進行材料的明細分類核算。

三、糾正錯賬

紅旗公司應該改進原材料核算方式,加強財務管理控制工作,整體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錯弊60.銷售部門、管理部門領用材料計入“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

一、案例

紅旗公司財務人員在進行賬務處理時根據庫房轉交的材料出庫單進行賬務處理,生產部門領用材料計入“生產成本”,其他部門領用材料統一計入“制造費用”匯總后轉入產成品。2013年8月30日庫房轉來出庫單,其中:生產車間領用主要材料600000元、輔助材料200000元、外購半成品(外購件)100000元,銷售部領用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30000元、包裝材料20000元、燃料10000元,公司辦公室領用燃料10000元,委托外單位加工半產品領用主要材料30000元,財務人員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生產經營領用材料,借記“生產成本”、“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出售材料結轉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發出委托外單位加工的材料,借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貸記“原材料”科目。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還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采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三、糾正錯賬

紅旗公司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錯弊61.月份終了,未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成本差異調整長期未結轉

一、案例

長豐公司,財務部財務人員認為公司材料收發業務較多,采用實際成本核算過于繁瑣,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2013年1月1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余額2400000元,2013年1月15日支付材料采購款3510000元(含稅),取得增值稅發票,2013年1月20日材料驗收入庫,2013年1月21日按照計劃成本3200000元入賬,2013年1月24日領用該批材料50%用于生產,2013年1月30日產品加工完成驗收入庫,攤銷人工成本200000元,折舊、動力費、管理人員工資等制造費用30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1.2013年1月15日支付采購款

2.2013年1月21日按照計劃成本3200000元入賬

3.2013年1月24日領用該批材料50%用于生產

4.2013年1月30日產品加工完成驗收入庫,攤銷人工成本200000元,折舊、動力費、管理人員工資等制造費用30000元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而對于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準確的企業,一般都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采用計劃成本計價適用于:計劃成本資料核算比較健全準確,成本計劃管理核算有一定基礎。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特點是: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均按計劃成本登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對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于購入的材料只有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已定并已驗收入庫的條件下計算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在入庫時結轉,也可以在月末匯總時結轉;

(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額用“正號”表示,節約或貸方余額用“負號”表示;

(3)發出材料承擔的成本差異,始終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只不過超支差異用藍字,節約用紅字表示,最終計入成本費用的材料還是實際成本。

三、糾正錯賬

可以看出長豐公司月份終了,沒有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造成產品成本核算不真實,應該予以改正。改正如下:

1.2013年1月15日支付采購款

2.2013年1月21日按照計劃成本3200000元入賬

3.2013年1月24日領用該批材料50%用于生產

4.2013年1月30日產品加工完成驗收入庫,攤銷人工成本200000元,折舊、動力費、管理人員工資等制造費用30000元

第四節 材料成本差異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62.企業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材料成本差異,使用材料成本差異率長期保持不變

一、案例

東方公司財務部采用在季末一次計算材料成本差異,2013年1月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600000元,實際成本為605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1400000元,實際成本為1355000元。當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情況如下:基本生產車間領用800000元,在建工程領用200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50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15000元。2013年1月沒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準備在一季度末一起進行結轉。

二、賬務處理方法

在材料日常收發按計劃價格計價時,需要設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材料科目的調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記材料實際成本大于計劃價格成本的超支額,貸方登記材料實際成本小于計劃價格成本的節約額。發出耗用材料所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從本科目的貸方轉入各有關生產費用科目;超支額用藍字結轉,節約額用紅字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根據發出耗用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進行計算。具體計算公式: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差為正數,表示實際支出大于計劃支出,叫“超支差”;差為負數,表示實際支出小于計劃支出,叫“節約差”。在發出材料時,先結轉的是計劃成本,然后再調整為實際成本。

公式變換為: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

在這個式子中,材料成本差異是正數就加,是負數就減。

材料的計劃成本所包括的內容應與其實際成本相一致,計劃成本應當盡可能地接近實際。計劃成本除特殊情況外,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變動。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除委托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異率計算外,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月初成本差異率與本月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異率計算。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月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原材料、周轉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按計劃成本計價,是指其收入、發出、結存均按計劃成本計價。但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會計核算要遵循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則,這樣月末必須將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及發出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材料成本差異”是一個調整賬戶,通過對“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調增、調減,反映出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以符合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財務部采用在季末一次計算材料成本差異方法是錯誤的,應該改正,針對2013年1月的賬務處理情況,正確的賬務處理過程如下:

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 〔(605000-6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0.02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錯弊63.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按實際成本大于或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全部計入生產成本

一、案例

長豐公司財務部計算材料成本差異時為簡化工作,將材料成本差異統一轉入生產成本,2014年1月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200000元,實際成本為1210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2800000元,實際成本為2710000元。當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情況如下:基本生產車間領用1600000元,在建工程領用400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100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30000元。2014年1月結轉成本差異40800元全部計入生產成本中。

二、賬務處理方法

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按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委托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期(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除委托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異率計算外,應使用當期的實際差異率;期初成本差異率與本期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異率計算。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財務部采用將計算出的材料成本差異全部計入“生產成本”科目是錯誤的,應該改正,針對2013年1月的賬務處理情況,正確的賬務處理過程如下:

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 〔(1210000-1200000)+(2700000-2800000)〕÷(1200000+2800000)= -0.0225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錯弊64.人為地調節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多確認成本費用,少確認利潤,少繳納企業所得稅

一、案例

2014年3月15日稅務機關針對東方公司2013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納稅情況進行稽查,經檢查企業的賬簿記錄,2013年5月份原材料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54000元,該月購入材料實際成本40000元,計劃成本43000元,材料成本差異-3000元。該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30000元,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差異-20000元(節約)。已知領用材料的分攤差異額-3200元。(“-”號表示成本差異節約額,以下相同)。該批材料領用后生產的產品已全部銷售。所得稅稅率25%。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與結轉是差異分配的基礎。企業錯算錯轉差異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由于對超定額損耗的錯誤處理造成了材料成本差異的錯轉、收入材料計價的錯誤、計稅的錯誤、差異計算的錯誤以及結轉差異方向的錯誤、結轉使用的科目等都可能導致材料成本差異的錯算、錯轉。

(一)外購材料成本差異結轉的檢查

要注意檢查企業材料已到、發票賬單未收到,貨款尚未支付或尚未開出承兌匯票就估價入賬。對此,應重點將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明細賬所列各項目,與每月的專用發票、收料憑證相對照,從而查明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明細賬借方欄和貸方欄的發生額是否賬證相符,借貸方記錄的發生額是否為同批材料,從而查證企業確定的各期收入其材料成本差異額結轉是否正確。

(二)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的檢查

1.檢查企業是否按規定分攤材料成本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必須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未或年未一次計算。實務中有些企業往往對節約額不及時分攤,造成多計材料成本少計利潤,少繳所得稅。

2.按計劃成本對材料進行計價,企業是否按照正確的差異率分攤成本差異額

3.檢查企業對非生產領用的材料存貨是否分攤了材料成本差異

4.材料成本差異計算方法是否堅持一貫性原則的

“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是企業所得稅的一個“計算賬戶”。在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中,凡收入材料差異計算和結轉的錯誤(如差異計算錯誤、借差與貸差方向錯誤、賬務處理科目使用錯誤等)或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分配錯誤(如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錯誤、人為地調節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分配差異時使用會計科目錯誤等)都會影響成本費用的核算,進而影響企業所得稅。

在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利用“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作為調節成本和利潤的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糾正錯賬

針對東方公司實際情況運用復核法復核公司材料成本差異率計算過程和分配材料差異額是否正確:

應分攤差異率=(-20000-3000)÷(54000+43000)=-0.2371

本月發出材料應分攤成本差異=30000×(-0.2371)=-7113.40(元)

生產領用少分攤節約額=-7113.40-(-3200)=-3913.40(元)

分析:公司在賬面處理上實際只分攤了節約額3200元,少分攤節約額3913.40元,造成多結轉材料成本(由于企業領用該批材料后生產的產品已全部銷售,因此多結轉的材料成本即多結轉了產品銷售成本)3913.40元。因此在賬務上對多轉的銷售成本應全部調增利潤,進行了企業所得稅稅前納稅調整。

稅務機關要求企業在作上述會計處理后,應及時將“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發生額3913.40元記入“材料成本差異”賬戶,從而使“材料成本差異”賬戶結存數符合實際。

第五節 庫存商品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65.代制品和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沒有視同企業的產成品,沒有通過“庫存商品”科目核算

一、案例

長陽公司財務部認為來料加工的代制品屬于客戶所有,未將代制品視同本企業的產成品進行管理。2013年5月5日收到盛裝公司毛線及附件一批作為生產1000件毛衣的原材料。2013年6月22日加工完畢,共發生人工成本120000,攤銷制造費用80000元,財務部財務人員對驗收入庫的1000件毛衣沒有進行賬務處理。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庫存商品是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庫存商品”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包括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準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接受來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視同企業的產成品,也通過“庫存商品”科目核算。

“庫存商品”科目可按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糾正錯賬

上述長陽公司賬務處理方法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改正。將接受來料加工制造的代制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制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后,視同企業的產成品,也通過“庫存商品”科目核算。改正賬務處理如下:

錯弊66.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發出產成品時沒有結轉產品成本差異,沒有將發出產成品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一、案例

紅旗公司產成品種類較多的,財務部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單獨設置“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2014年2月在對2013年度會計報表審計時發現2013年12月31日“產品成本差異”科目存在余額2400000元,其中有400000元產品成本差異是2013年度已經銷售產品形成的。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生產的產成品應按實際成本核算,產成品的入庫和出庫,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期(月)末計算入庫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生產完成驗收入庫的產成品,按其實際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農產品”等科目,貸記“生產成本”、“消耗性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成本”等科目。

產成品種類較多的,也可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可以單獨設置“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

采用實際成本進行產成品日常核算的,發出產成品的實際成本,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對外銷售產成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發出產成品還應結轉產品成本差異,將發出產成品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三、糾正錯賬

紅旗公司2013年度已經銷售產品形成的400000元產品成本差異沒有結轉是錯誤的,產品成本不真實,虛增了利潤,應該予以調整。2013年賬務調整如下:

錯弊67.購入商品采用售價核算的,未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一、案例

東方公司家裝事業部承攬家庭裝修業務后,分包給各個施工隊,但實行統一采購原輔材料,統一配送。財務部為核算簡便,采用按照售價計入庫存商品成本,差價作為收入入賬的方法核算。2013年7月7日承接10宗家庭裝修業務,合同總價700000元,其中需要采購原材料200000元,支付增值稅34000元,按照300000元價格支付給施工隊使用,另支付施工隊人工成本200000元,2013年9月8日工程全部竣工,收回全部工程款,東方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購入商品采用進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后,按商品進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委托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進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

購入商品采用售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后,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委托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委托加工商品的賬面余額,貸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對外銷售商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采用進價進行商品日常核算的,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采用售價核算的,還應結轉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庫存商品”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家裝事業部賬務處理是錯誤的,虛記了銷售收入,多繳納了營業稅金及附加,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減少了企業利潤,應該予以更正。東方公司更正賬務處理如下:

錯弊68.送交展覽會展出的商品,沒有單獨設置明細賬進行核算,財務監管不力,形成損失

一、案例

紅星公司生產國際品牌的臺球桌,臺球桌經常送交展覽會、國際賽事等活動中展出,因為產品尚未出售,財務部未將產品單獨設置明細賬進行核算,也未單獨執行財務監管程序。2014年1月對庫存商品盤點時發現該公司2011年、2012年、2013年3年間參加展覽會、國際賽事等活動中展出的臺球桌240臺在活動結束后沒有入庫,經詢問展會負責人,得知因為展會、賽事場地距離公司較遠,不方便運輸,公司又沒有人催促回收展品,就沒有盡職運回展品,此部分展品占壓企業資金6000000元,由于長期未回收,現場保管不利,大部分展品已經毀壞,部分展品已經遺失,公司出現了較大損失。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庫存商品應按企業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設置明細賬。如有存放在本企業所屬銷售部準備出售的商品、送交展覽會展出的商品,以及已發出尚未辦理托收手續的商品,都應單獨設置明細賬進行核算。庫存商品明細賬一般采用數量金額式。

三、糾正錯賬

紅星公司應該針對企業所屬銷售部準備出售的商品、送交展覽會展出的商品,以及已發出尚未辦理托收手續的商品,都應單獨設置明細賬進行核算,加強財務部監督管理職能,堵塞企業漏洞。

錯弊69.商品入庫缺少經辦人(采購人員)、財務會計專管人員、庫房保管人員共同簽字認可

一、案例

樂康公司從事醫療器械批發業務,持續經營10余年,營業額達到3000余萬元,由于庫存積壓嚴重,企業資金緊張,經過對該公司庫存進行專項分析后發現該公司采購部采購商品時不經過庫房保管員、財務人員協商,只根據市場價格變動,就確定采購方案,執行采購計劃,造成實有商品庫存已經很大,仍然采購,形成積壓。銷售部直接到庫房管理員處領貨,不經過財務人員直接出庫,銷售,由于庫房管理人員平時對庫房管理只是核對數量,不核對金額,商品價格不熟悉,銷售人員為了擴大業績,盲目壓價,造成商品銷售利潤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應該加強庫存商品入庫、出庫手續的管理工作具體做到:

1.外購商品入庫須辦理入庫手續

商品入庫前,根據采購合同公司發貨信息表核對商品信息,經核對無誤后,經辦人填制《商品驗收入庫單》,注明商品信息(商品廠家,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價、金額、入庫時間等)一式三聯,由經辦人(采購人員)、財務會計專管人員、庫房保管人員共同簽字認可,商品入庫。《商品驗收入庫單》第一、二聯交財務記賬,第三聯交保管員登記《庫存商品明細表》,并存檔備查。

2.銷售商品出庫須辦理出庫手續

(1)商場零售:銷售人員辦理出庫手續,憑銷售發票、商品出庫單,領取商品出庫。銷售發票注明商品銷售信息(客戶信息,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價、金額等),由經辦人簽字。銷售發票第一聯交由銷售人員留底,第四聯交保管員登記,第二、三聯交財務記賬,保管。

(2)倉庫批發:銷售人員辦理出庫手續,憑銷售發票、訂貨單,送貨單領取商品出庫。銷售發票注明商品銷售信息(客戶信息,商品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價、金額等),由經辦人簽字。送貨單注明送貨日期、訂貨單編號、銷售發票編號、商品出庫地點、運輸地點等,銷售發票第一聯交由銷售人員留底,第四聯交保管員登記,第二、三聯及訂貨單,送貨單交財務記賬,保管。

三、糾正錯賬

樂康公司在庫存商品采購、入庫、出庫、銷售方面應該完善手續,商品入庫由經辦人(采購人員)、財務會計專管人員、庫房保管人員共同簽字認可,商品出庫由銷售人員、保管員、財務人員共同確認。

第六節 發出商品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70.公司使用“發出商品”科目不合理,造成企業在沒有任何現金流入的情況下,就要繳納大量稅金

一、案例

長豐公司財務部采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進行銷售而發出的產成品、庫存商品計入“發出商品”科目核算,但對“發出商品”科目未進行分析,2014年6月30日稅務機關到企業進行稅務稽查,發現該公司發出商品科目存在3000000元發出商品,此部分產品沒有確認收入,沒有繳納增值稅銷項稅。稅務機關要求企業將3000000元發出商品繳納增值稅銷項稅510000元,造成企業現金流出當月增加510000元,雖未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但是卻為客戶提前墊支了增值稅款。

二、賬務處理方法

根據企業會計準測,企業可以“發出商品”來反映已經發出但尚未確認銷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發出商品按現行稅法規定,如采用預收貸款、托付承付或委托收款銷售方式,商品一旦發出,納稅義務就產生,即使是賒銷或分期收款,在合同約定的收款時間也會產生納稅義務。但是,企業發出商品后,對該筆貨款的回收還沒有把握,在沒有任何現金流入的情況下,就要繳納稅金;而購貨方在占用對方資金時,卻提前抵扣進項稅,即相當于銷售方替購貨方墊支了稅款。因此應該合理使用“發出商品”科目。

1.銷售方發出商品付款前不開票

銷售方在購買方沒有付款之前不應開票,以免代對方墊支稅款,若對方急于索要發票,銷售方可要求對方付款。

2.購銷合同強調付款期限

“發出商品”暫時不結算損益的,應有相應的合同期限作為限制。合同中應明確規定,在買方收取貨物的一定期限內,如對所收貸物沒有提出異議,則視同交易成立,買方應按規定的時間付款;否則,應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退貨。合同約定的收款期限一到,售方應按規定結轉損益。并計提相應的稅金,對不簽訂合同者一律不予以認可。

三、糾正錯賬

長豐公司應該合理使用“發出商品”科目,避免出現購貨方在占用長豐公司資金時,提前抵扣進項稅,使長豐公司替購貨方墊支了稅款。

錯弊71.公司發出商品視同庫存商品管理,不進行賬務處理,造成庫房管理混亂,對發出商品失去控制

一、案例

東方公司2014年3月1日向新星建材城發出一批裝飾材料,成本60000元,銷售貨款總額117000元,假定東方公司在發出商品時,知道新星建材城暫時不能付款。3月10日新星建材城承諾付款80000元。東方公司開出增值稅發票:商品售價68376.07元,增值稅額11623.93元。3月15日東方公司收到貨款80000元。30日新星建材城要求將剩余商品退回,擬于次月調換新的品種。賬務處理如下:

1.發出商品時

沒有進行賬務處理。

2.開出發票時

3.收到貨款時

>>同時,計算與銷售收入相對應的本期應結轉成本金額41025.64元

本期應結轉成本=60000×〔(80000÷1.17)÷100000×100%〕=41025.64

4.發出商品退回時

不進行賬務處理。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對于未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發出商品,應按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借記“發出商品”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發出商品發生退回的,應按退回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發出商品”科目。

發出商品滿足收入確認條件時,應結轉銷售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發出商品”科目。采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結轉應分攤的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借記“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發出商品”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商品銷售中,不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已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

本期成本結轉額=發出商品成本金額×成本結轉率

成本結轉率=(本次收款額÷1.17)÷發出商品售價總額×100%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未設立“發出商品”科目進行核算是錯誤的,未對公司的發出商品進行財務管理控制,將會形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應該予以糾正。正確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14年3月1日發出商品時

按商品出庫單內容填制第一張分割單,記入發出商品數量、成本金額及銷售貨款價稅金額等內容。

2.3月10日開出發票時

3.3月15日收到貨款時

同時,計算與銷售收入相對應的本期應結轉成本金額41025.64元

本期應結轉成本=60000×〔(80000÷1.17)÷100000×100%〕=41025.64

計算尚未結清成本金額為18974.36元。再將增值稅發票相關內容及計算的本期應結轉成本等記入復制的第一張分割單,作為成本結轉記賬憑證的附件。

4.發出商品退回時

最后一張分割單與退貨入庫單一起作為發出商品退回記賬憑證的附件入賬。

第七節 商品進銷差價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72.公司采用商品售價確認未采購成本,卻未設立商品進銷差價科目,造成賬務處理混亂

一、案例

東方公司為裝飾工程總包公司,對外承攬業務后轉包給各個施工隊進行施工,但是采取統一對外采購,配送原輔材料。公司財務部為保證發送給各個施工隊價格統一,并為公司采購價格保密,采用商品售價作為原輔材料入賬價格。但是未設立“產品進銷差價”科目。2013年7月1日收到客戶交來的施工款1500000元,2013年7月3日購入裝飾原輔材料1000000元,取得增值稅進項稅稅票170000元,商品售價為1200000元,該公司按照1200000元入賬。2013年7月15日各個施工隊將原輔材料全部領用,財務部確認收入1200000元,增值稅銷項稅204000元,同時將原輔材料的差價200000元,確認為營業外收入。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商品進銷差價是從事商品流通的企業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是商業企業核算存貨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企業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月度終了,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對于已按售價結轉其成本的,應沖減“主營業務成本”,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委托代銷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并應于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賬務處理明顯是錯誤的,賬務處理方式造成重復確認了200000元收入,會造成稅務機關針對營業外收入200000元征稅。因此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⒈2013年7月1日收到客戶交來的施工款1500000元

⒉2013年7月3日購入裝飾原輔材料1000000元

⒊2013年7月15日各個施工隊將原輔材料全部領用

錯弊73.公司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計算不正確,造成主營業務成本核算錯誤

一、案例

紅星商城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月末將進銷差價分攤到已銷商品。2014年5月月初庫存商品——水泥的進價成本為110000元,售價總額為120000元,本月購進該品種水泥的進價成本為70000元,售價總額為8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為130000元(以上均為不含稅價)。有關計算如下:

進銷差價率= [(80000-70000)]÷80000×100%=12.5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30000×12.50%=16250(元)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130000-16250=113750(元)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110000+70000-113750=6625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1.購入商品時

2.發出存貨時

①收到銷售收入

②結轉銷售成本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務收入”

科目貸方發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計算出來以后,要在有關賬戶中進行調整,以正確核算財務成果。其結轉方法有藍字轉銷法和紅字沖減法兩種:

1.藍字轉銷法,即用藍字轉銷“商品進銷差價”和沖減“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進銷差價

貸:主營業務成本

2.紅字沖減法,即用紅字沖減“商品進銷差價”和“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紅字)

貸:商品進銷差價(紅字)

不論采用何種方法計算和結轉已銷商品進銷差價,都必須在月末財會部門計算毛利率時,將當期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調整為不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為:

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當期應交的銷項稅額=當期不含稅的商品進銷差價

三、糾正錯賬

紅星商城進銷差價率的計算過程是錯誤的,應該進行糾正,正確的計算方法,及賬務處理如下:

進銷差價率= [(120000-110000)+(80000-7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30000×10%=13000(元)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1.購入商品時

2.發出存貨時

①收到銷售收入

②結轉銷售成本

第八節 委托加工物資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74.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增值稅沒有作為進項稅進行抵扣,直接計入加工物資成本

一、案例

新陽公司2013年7月12日發出一批原材料200000元委托長豐公司加工一批包裝紙箱支付加工費117000元,2013年8月8日收到該批紙箱,并取得增值稅票,稅票注明稅款17000元,新陽公司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財務人員將增值稅款計入委托加工紙箱加工費中進行賬務處理,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凡屬加工物資用于應交增值稅項目并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企業,其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增值稅可作為進項稅,不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凡屬加工物資用于非應納增值稅項目或免征增值稅項目,以及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企業的加工物資,應將這部分增值稅計入加工物資成本。

凡屬加工物資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其所負擔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資用于連續生產的,應將所負擔的消費稅先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后所負擔的消費稅。

三、糾正錯賬

新陽公司將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成本核算是錯誤的,造成企業進項稅沒有抵扣,多繳納了增值稅,應該予以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1.2013年7月12日發出一批原材料200000元

2.2013年8月8日收到該批紙箱,并取得增值稅票

錯弊75.公司委托加工物資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計入管理費用核算,未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核算

一、案例

常峰公司2013年8月16日委托東林公司加工液壓鑄件,發出原材料800000元,支付運費20000元,2013年9月20日支付加工費200000元,2013年9月30日委托加工的液壓鑄件驗收入庫,取得增值稅進項稅票,另支付增值稅34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發給外單位加工的物資,按實際成本,借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同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借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貸記“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科目;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借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物資,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費稅,借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收回后用于直接銷售的)或“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收回后用于繼續加工的),貸記“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糾正錯賬

常峰公司將委托加工運費計入管理費用中是錯誤的,應該予以糾正,正確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13年8月16日發出原材料800000元

2.付運費20000元

3.2013年9月20日支付加工費200000元

4.2013年9月30日

錯弊76.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的公司,委托加工物資發出材料,未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一、案例

龍華公司2014年3月15日將一批原材料——汽油委托外單位代加工乙醇汽油(屬于應稅消費品),發出原材料計劃成本為1000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為1%,用銀行存款支付加工費用10000元,支付應交納的消費稅5842元和取得增值稅發票上注明增值稅額1700元。加工完畢,驗收成本為115000元。(乙醇汽油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該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1.領用加工物資時會計分錄

2.支付加工費的會計分錄(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加工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

3.加工完成后驗收入庫的會計分錄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根據加工合同的規定,撥付給加工單位加工用原材料時,由供應部門根據加工合同,填制“委托加工物資發料單”,經審核后,由倉庫據以發料。發出物資時,根據發出物資的實際成本借記“委托加工物資”賬戶,貸記“原材料”賬戶。如果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還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賬戶。

借:委托加工物資

材料成本差異(節支)

貸: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

三、糾正錯賬

龍華公司委托外單位代加工乙醇汽油未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加工完畢,驗收成本未確認成本差異的做法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1.領用加工物資時會計分錄

2.支付加工費的會計分錄(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加工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

3.加工完成后驗收入庫的會計分錄

錯弊77.委托加工物資未分清繼續加工還是直接用于銷售,便將已繳納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核算

一、案例

貴山公司(一般納稅人)2014年6月2日委托神農酒廠(一般納稅人)加工糧食白酒,貴山公司提供原材料80萬元,向神農酒廠支付加工費20萬元(不含增值稅),增值稅3.40萬元。向神農酒廠支付消費稅33.33萬元,糧食白酒于月底加工完畢并驗收入庫,此部分糧食白酒準備繼續勾兌調香陳釀后對外銷售,加工費已經支付給神農酒廠,糧食白酒消費稅稅率25%。賬務處理如下

1.發出材料80萬元

2.支付加工費20萬元,增值稅3.4萬元

3.支付代扣消費稅

代扣稅款=(80+20)÷(1-25%)×25%=33.33萬元

(備注: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4.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驗收入庫

入庫價=材料成本+加工費+代收代繳消費稅=80+20+33.33=133.33萬元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企業除按照加工費標準支付加工費外,還應按加工費的17%計算交納增值稅。如果按稅法規定需要交納消費稅的,還應計算交納消費稅。

1.判斷委托加工物資是直接用于銷售還是收回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

(1)委托加工物資收回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

借:委托加工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貸:銀行存款

(2)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直接銷售

借:委托加工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

委托加工物資收回時,應由供應部門填制“委托加工物資收料單”,通知倉庫據以收料。

(1)收回委托加工材料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

借:原材料

貸:委托加工材料

(2)收回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直接銷售

借:庫存商品

貸:委托加工材料

3.委托加工產品直接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金)

主營業務收入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直接銷售,不征收消費稅,因此不必進行消費稅會計處理。

4.委托加工材料收回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新應稅消費品銷售時

(1)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計算應交消費稅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三、糾正錯賬

貴山公司(委托方)將繼續加工的委托加工材料繳納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科目進行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的賬務處理如下:

1.發出材料80萬元

2.支付加工費20萬元,增值稅3.4萬元

3.支付代扣消費稅

代扣稅款=(80+20)÷(1-25%)×25%=33.33萬元

① 準備加工后進行銷售

② 準備直接銷售

(備注: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4.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驗收入庫

①準備加工后進行銷售

入庫價=材料成本+加工費=80+20=100萬元

②準備直接銷售

入庫價=材料成本+加工費+代收代繳消費稅=80+20+33.33=133.33萬元

5.如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為制成品,貴山公司不再進行加工,直接對外銷售,并于月底全部售出,取得收入150萬元(不含稅),處理如下:

6.如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為半成品,貴山公司領用50%,加香、降度后出售,取得收入80萬元(不含稅)處理如下:

①取得收入時

③ 計算貴山公司當期應納消費稅

當期應納消費稅=80×25%-33.33×50%=3.33萬元

(注:按稅法規定抵扣數按領用數確定),處理如下

第九節 周轉材料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78.公司不設置“周轉材料”科目,將購入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直接計入“管理費用”科目核算

一、案例

東方公司財務人員,會計核算過程中認為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價值較低,為減少實際工作量,直接將發生的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支出計入管理費用核算。2013年5月12日組裝車間購置電子元器件支出1170000元(含增值稅),同時支付購置包裝箱費用58500元(含增值稅)。2014年5月18日辦公室購置電話機5臺,支出2340元(含增值稅),后勤部購置廚房廚具支出35100元,具體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周轉材料,是企業能夠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包括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

周轉材料要安裝后才能發揮其使用價值,未安裝時形同材料,為避免混淆,一般應設專庫保管。此外,周轉材料種類繁多,用量較大,價值較低,使用期短,收發頻繁,易于損耗,經常需要補充和更換,因此將其列入流動資產進行管理。

“周轉材料”科目按周轉材料的種類,分別“在庫”、“在用”和“攤銷”進行明細核算。

“周轉材料”科目應當采用一次轉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等,可以采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法進行攤銷。

在周轉材料的管理與核算上,應采用固定資產和材料的管理與核算相結合方法進行。

三、錯賬改正

可以看出東方公司將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支出計入管理費用核算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1.2014年5月12日組裝車間購置電子元器件支出1170000元(含增值稅),同時支付包裝箱費用58500元(含增值稅)時

2.2014年5月18日辦公室購置電話機5臺.支出2340元(含增值稅),后勤部購置廚房廚具支出35100元

3.領用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時

4.采用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

錯弊79.周轉材料報廢時,直接確認為營業外支出

一、案例

長豐公司從事裝飾工程業務,對周轉材料采用五五攤銷法進行核算。2014年2月11日采購裝飾工程用腳手架一批320000元(含增值稅),2014年3月4日承接裝飾裝潢業務領用該批腳手架,2014年11月1日工程竣工,該批腳手架全部報廢,取得處置收入30000元。該公司賬務處理如下:

1.2014年2月11日采購裝飾工程用腳手架

2.2014年3月4日領用腳手架

3.2014年11月12日工程竣工,該批腳手架全部報廢

4.取得處置收入30000元

二、賬務處理方法

周轉材料采用一次轉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科目。

周轉材料報廢時,應按報廢周轉材料的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采用其他攤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賬面價值,借記“周轉材料”科目(在用),貸記“周轉材料”科目(在庫);攤銷時應按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科目(攤銷)。

周轉材料報廢時應補提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周轉材料”科目(攤銷);同時,按報廢周轉材料的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并轉銷全部已提攤銷額,借記“周轉材料”科目(攤銷),貸記“周轉材料”科目(在用)。

三、糾正錯賬

長豐公司針對腳手架報廢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14年2月11日采購裝飾工程用腳手架

2.2014年3月4日領用腳手架

3.攤銷方法

預計使用16個月,預計殘值率為0,計算每月周轉材料攤銷額

周轉材料每月攤銷額=320000÷16=20000(元)

4.2014年11月1日工程竣工,該批腳手架全部報廢,共攤銷8個月,累計攤銷160000元

5.取得處置收入30000元

錯弊80.周轉材料的攤銷方法使用不正確

一、案例

東方公司從事建筑安裝工程,2013年11月11日承接西京大廈建筑工程,2013年12月5日因現場預制混凝土構件,領用木板一批240000元。根據預算定額規定,完成每立方米工程量木模板的消耗定額為80元,本月實際完成100立方米。該公司財務人員簡化賬務處理,直接采用一次攤銷法對領用木板進行攤銷,賬務處理如下:

二、賬務處理方法

企業應根據周轉材料的具體使用情況,采取合適的攤銷方法進行價值攤銷。周轉材料的攤銷方法可以采用一下幾種方法:

1.一次攤銷法

“一次攤銷法”是指在領用周轉材料時,將其全部價值一次計入成本、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易腐、易糟的周轉材料,如安全網等。

2.分期攤銷法

“分期攤銷法”是根據周轉材料的預計使用期限分期攤入成本、費用。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經常使用或使用次數較多的周轉材料,如腳手架、跳板、塔吊軌及枕木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周轉材料每期攤銷銷額 = 〔周轉材料計劃成本×(1-殘值占計劃成本%)〕÷預計使用期限

3.分次攤銷法

“分次攤銷法”是根據周轉材料的預計使用次數將其價值分次攤入成本、費用。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使用次數較少或不經常使用的周轉材料,如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所使用的定型模板和土方工程使用的擋板。其計算公式如下:

周轉材料平均每次攤銷額 = 〔周轉材料計劃成本×(1-殘值占計劃成本%)〕÷預計使用次數

周轉材料本期攤銷額=本期使用次數×周轉材料平均每次攤銷額

4.定額攤銷法

“定額攤銷法”是根據實際完成的實物工程量和預算定額規定的周轉材料消耗定額,計算確認本期攤入成本、費用的金額。

這種方法適用于各種模板的周轉材料。其計算公式如下:

周轉材料本期攤銷額 = 本期實際完成的單位工程量 ×單位工程量周轉材料的消耗定額

企業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對周轉材料進行攤銷,都應在經營過程中或定期對周轉材料進行盤點,以調整各種攤銷方法的計算誤差,確保周轉材料安全合理使用。

三、糾正錯賬

東方公司直接采用一次攤銷法對領用木板進行攤銷的賬務處理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更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根據預算定額規定,完成每立方米工程量木模板的消耗定額為80元,本月實際完成100立方米。計算本月木模板攤銷額如下:

本月周轉材料攤銷額=100 ×80=8000.00(元)

第十節 存貨跌價準備錯弊案例與糾正方法

錯弊81.公司未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造成公司存貨賬面價值遠高于市場價值,嚴重影響經營決策

一、案例

華商工業公司財務部對存貨會計科目長期使用歷史成本進行會計核算,未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庫存原材料聚丙烯賬面價值25000000元,遠高于市場價值15000000元,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于產品的銷售價格。由于會計核算的錯誤,造成企業決策層對產品的定價遠高于市場價格,嚴重影響到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的產品銷售,利潤大幅下滑,潛虧問題突出。

二、賬務處理方法

我們知道,存貨跌價準備是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如由于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并計入存貨跌價損失。存貨跌價準備確認的條件如下:

① 市價持續下跌,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② 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于產品的銷售價格;

③ 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于其賬面成本;

④ 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⑤ 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三、糾正錯賬

華商工業公司財務部對存貨會計科目長期使用歷史成本進行會計核算,未設置“存貨跌價準備”科目的賬務處理方式是錯誤的,對企業經營管理造成負面影響,應該進行糾正,正確賬務處理如下:

在2013年12月31日應按原材料聚丙烯項目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存貨減值準備,并計入存貨跌價損失。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公式

存貨跌價準備=庫存數量×(單位成本價-不含稅的市場價)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于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2013年12月31日共提取存貨跌價準備10000000元。賬務處理如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口县| 上高县| 肇庆市| 石渠县| 姜堰市| 林州市| 玉溪市| 九龙县| 神池县| 错那县| 凉山| 泽库县| 连平县| 垣曲县| 兰考县| 建昌县| 衡东县| 皋兰县| 吴旗县| 衡东县| 当涂县| 日照市| 班戈县| 张掖市| 河津市| 个旧市| 大名县| 南涧| 吉木萨尔县| 清原| 察隅县| 大石桥市| 亳州市| 三门县| 启东市| 化州市| 揭东县| 牟定县| 平安县| 奇台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