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九變第八

原文【九變第八】

1.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君,合軍聚合,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2.故將通于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3.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4.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5.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譯文【九變第八】

1.孫子說,用兵的原則是:將接受國君的命令后,召集人馬組建軍隊,在難于通行之地不要駐扎,在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要與四鄰結交,在難以生存的地區要趕快通過,在四周有險阻容易被包圍的地區要精于謀劃,一旦誤入死地則須堅決作戰。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敵軍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爭,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2.所以,將帥精通“九變”的具體運用,就是真懂得用兵了。將帥不精通“九變”的具體運用,就算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揮作戰如果不懂“九變”的方法,即使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部隊的戰斗力。

3.智慧明達的將帥考慮問題必然把利與害一起權衡。在考慮不利條件時要同時考慮有利條件,大事就能順利進行;在看到有利因素時要同時考慮到不利因素,禍患就可以排除。因此,用最令人頭痛的事去使敵國屈服,用復雜的事變去使敵國窮于應付,以利益為釣餌引誘敵國疲于奔命。

4.所以用兵的原則是:不要抱敵人不會來的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的充分準備和嚴陣以待;不抱敵人不會攻擊的僥幸心理,而要依靠我方堅不可摧的防御,這樣才不會被戰勝。

5.所以,將領有五種致命的弱點:堅持死拼硬打,可能招致殺身之禍;臨陣畏縮貪生怕死,則可能被俘;性情暴躁易怒,可能受敵輕侮而失去理智;過分潔身自好珍惜聲名,可能會被羞辱引發沖動;由于愛護民眾,受不了敵方的擾民行動而不能采取相應的對敵行動。這五種情況都是將領最容易有的過失,它們是用兵的災難。軍隊覆沒將領犧牲,必定是因為這五種危害,因此一定要認識到這五種危害的嚴重性。

【故事1】周亞夫平七國之亂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西漢王朝的七個分封國以吳王濞為主謀發動了一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

為平叛亂,漢景帝遵先帝遺囑,起用中尉周亞夫領兵。周亞夫在出兵前與景帝定下戰略:不與吳楚聯軍爭鋒,暫以梁國拖住叛軍,然后出奇兵斷絕叛軍糧道,令叛軍不攻自破。當時,梁國是擁有四十余城的大國,其北至泰山,西至高陽,地理上居于牽制東方諸國、屏蔽朝廷的關鍵位置,是抗擊吳楚聯軍的前哨。而梁王由于懷著“兄終弟繼”的皇帝夢拒絕了七國的拉攏,正在拼命抵抗。

周亞夫率漢軍主力屯于梁國以北的昌邑,面對睢陽之急按兵不動,而以輕兵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蘇洪澤境),截斷了吳楚聯軍的糧道。由于梁王的死守,吳楚聯軍久攻睢陽不下,遂轉攻昌邑。周亞夫堅守不出,吳楚聯軍又回頭再攻睢陽,仍然不克。幾經周折后,兵馬疲憊的吳楚聯軍在下邑遭周亞夫重創,吳王濞率敗兵數千逃走,退保長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蘇鎮江)。此時,漢遣人策動吳軍中的東越人反吳,吳王濞被殺。隨之,楚王戊也兵敗自殺,七王之亂平息。

在平叛之戰中,睢陽城幾度面臨危急,梁王見周亞夫見死不救,只得直接向景帝求援。景帝詔令周亞夫發兵救梁,但周亞夫沒有立即行動,直至叛軍因斷糧而退兵時才率精兵出擊。為此梁王懷恨在心,屢屢在景帝面前說他壞話。后來周亞夫罷相,又在“兵器盜賣案”中獲罪,最終死于獄中。

在平定七國之亂的叛亂中,梁王是成敗的關鍵。假如梁王的睢陽城失守,七國長驅直入,朝廷必危。周亞夫大膽押寶,果然一舉扭轉戰局;但他也因見死不救,得罪了權貴,埋下了生死后患。周亞夫這樣做雖然是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呢?

【故事2】林則徐積極備戰

1839年9月3日,林則徐主持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這一壯舉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氣節與勇氣,但是同時也激怒了英國,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虎門銷煙后,林則徐認真分析當前形勢,投入了積極的備戰之中。他從首先從報紙譯文中了解國外的最新情況,為了充實我國的兵力又購進了一批西洋大船,還新建了炮臺,購買了大炮,招募人員擴充水兵。一切準備就緒,只等英軍到來以打他個措手不及。

不出所料,1840年4月,英軍在中國廣東沿海悍然挑起戰爭。林則徐由于事先作好了應戰的準備,他指揮水師夜襲英船,打得敵人落花流水。而后,林則徐又以火船向敵人發起了火攻,英軍潰不成軍,狼狽面逃。

由于林則徐的積極備戰,在戰爭之初保衛了廣東沿海的安全,取得了勝利。

【故事3】劉備因怒出兵,蜀國大傷元氣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聽諸葛亮和上將趙云的苦苦勸說,率水陸兩軍四萬多人馬遠征吳國。劉備深入吳境數百里,在夷道縣包圍了東吳先鋒孫桓。東吳諸將紛紛要求主將陸遜派兵增援孫桓,陸遜卻認為孫恒能夠守住夷道,一概拒絕。諸將又要求去迎擊劉備,陸遜認為劉備連克吳軍士氣正旺,吳軍現在不宜出戰,因此也拒絕了諸將的建議。

就這樣,蜀軍與吳軍從公元222年的二月一直對峙到六月,吳軍沒有退后半步,蜀軍也未能前進半步。

當時正值盛夏,烈日當空,蜀軍水兵在船上難奈酷熱,只得離船上岸在夷陵一帶依溝傍溪扎下營寨躲避酷暑。陸遜見劉備的軍營綿延百里,且都在樹林茂密的地方,于是制定了火攻破蜀的計劃。他命令水路士兵用船艦裝載裹有硫磺、硝石等引火物的茅草運到指定地點,又命令陸路士兵數千人拿著茅草到指定地點去放火。這天傍晚,蜀軍相連的數十座軍營自東向西北連續起火,蜀軍毫無防備亂作一團,幾十座軍營全被燒毀。陸遜乘機掩殺,蜀兵死傷無數。

劉備在眾將的拼死保護下好不容易逃到夷陵馬鞍山,陸遜隨后追至。他將馬鞍山團團圍住,又在山下四周放起火來。劉備束手無策,只好連夜逃離馬鞍山,殺開一條血路向西逃命。吳軍緊追不舍,蜀將傅彤身負重傷仍拼死搏殺,劉備這才幸免一死。

劉備因怒出兵,大敗而歸,蜀國元氣大傷。劉備逃到白帝城后又氣又悔,不久就一病而死。

劉備此舉完全是意氣用事,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全大局,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言,執意要遠征東吳。當時劉備報仇心切,帶著滿心怒火上戰場,對手是陸遜等人,劉備即使有在多的勇虎猛將也會大敗而歸,最終他在白帝城又氣又悔的死掉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是劉備沒有忍耐性,如果他忍一時的話,就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歷史上也就不會有“火燒七百連營”之說了。劉備是一個多么有心機的人呀,可到頭來卻不明白這一點兒心機。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五指山市| 南昌县| 黎城县| 盈江县| 环江| 塘沽区| 石门县| 湘阴县| 娄底市| 梅州市| 连州市| 阳东县| 鄂伦春自治旗| 潜江市| 治县。| 望都县| 嵩明县| 寿宁县| 延吉市| 房产| 德格县| 利川市| 抚松县| 体育| 静安区| 临夏市| 沅陵县| 桦甸市| 大足县| 扎兰屯市| 称多县| 古田县| 溆浦县| 庆阳市| 和田县| 故城县| 衡南县| 通辽市| 封丘县| 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