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行軍第九

原文【行軍第九】

1.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于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2.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3.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林木、翳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4.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5.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

6.杖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缸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7.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譯文【行軍第九】

1.孫子說:在各種不同地形上處置軍隊和觀察判斷敵情時應該注意:通過山地,必須依靠有水草的山谷,駐扎在居高向陽的地方,敵人占領高地不要仰攻,這是在山地上對軍隊的處置原則。橫渡江河,應遠離水流駐扎,敵人渡水來戰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而要等它渡過一半時再攻擊,這樣較為有利。如果要同敵人決戰不要緊靠水邊列陣,在江河地帶扎營,也要居高向陽,不要面迎水流,這是在江河地帶上對軍隊處置的原則。通過鹽堿沼澤地帶要迅速離開,不要逗留;如果同敵軍相遇于鹽堿沼澤地帶,那就必須靠近水草而背靠樹林,這是在鹽堿沼澤地帶上對軍隊處置的原則。在平原上應占領開闊地域,而側翼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這是在平原地帶上對軍隊處置的原則。以上四中“處軍”原則的好處,就是黃帝之所以能戰勝其他四帝的原因。

2.大凡駐軍總是喜歡干燥的高地,避開潮濕的洼地;重視向陽之處,避開陰暗之地;靠近水草地區,軍需供應充足,將士百病不生,這樣就有了勝利的保證。在丘陵堤防行軍,必須占領它向陽的一面并把主要側翼背靠著它,這些對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利用地形作為輔助條件的。上游下雨洪水突至時,禁止徒涉,應等待水流稍平緩以后。

3.凡遇到或通過“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這幾種地形,必須迅速離開不要接近。我們應該遠離這些地形,而讓敵人去靠近它;我們應面向這些地形,而讓敵人去背靠它。軍隊兩旁遇到有險峻的隘路、湖沼、水網、蘆葦、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必須謹慎地反復搜索,這些都是敵人可能埋設伏兵和隱伏奸細的地方。

4.敵人離我很近而安靜的,是依仗它占領險要地形;敵人離我很遠但挑戰不休,是想誘我前進;敵人之所以駐扎在平坦地方,是因為對它有某種好處。許多樹木搖動,是敵人隱蔽前來;草叢中有許多遮障物,是敵人布下的疑陣;群鳥驚飛,是下面有伏兵;野獸駭奔,是敵人大舉突襲;塵土高而尖,是敵人戰車駛來;塵土低而寬廣,是敵人的步兵開來;塵土疏散飛揚,是敵人正在拽柴而走;塵土少而時起時落;是敵人正在扎營。

5.敵人使者措辭謙卑卻又在加緊戰備的,是準備進攻;措辭強硬而軍隊又做出前進姿態的,是準備撤退;輕車先出動部署在兩翼的,是在布列陣勢;敵人尚未受挫而來講和的,是另有陰謀;敵人急速奔跑并排并列陣的,是企圖約期同我決戰;敵人半進半退的,是企圖引誘我軍。

6.抵兵倚著兵器而站立的,是饑餓的表現;供水兵打水自己先飲的,是干渴的表現;敵人見利而不進兵爭奪的,是疲勞的表現;敵人營寨上聚集鳥雀的,下面是空營;敵人夜間驚叫的,是恐慌的表現;敵營驚擾紛亂的,是敵將沒有威嚴的表現;旌旗搖動不整齊的,是敵人隊伍已經混亂。敵人軍官易怒的,是全軍疲倦的表現;用糧食喂馬,殺馬吃肉,收拾起汲水器具,部隊不返營房的,是要拼死的窮寇;低聲下氣同部下講話的,是敵將失去人心;不斷犒賞士卒的,是敵軍沒有辦法;不斷懲罰部屬的,是敵人處境困難;先粗暴然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將領;派來使者送禮言好的,是敵人想休兵息戰;敵人逞怒同我對陣,但久不交鋒又不撤退的,必須謹慎地觀察他的企圖。

7.打仗不在于兵力越多越好,只要不輕敵冒進,并集中兵力判明敵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夠了。那種既無深謀遠慮而又輕敵的人,必定會被敵人俘虜。士卒還沒有親近依附就執行懲罰,那么他們會不服,不服就很難使用。士卒已經親近依附,如果不執行軍紀軍法,也不能用來作戰。所以要用懷柔寬仁使他們思想統一,用軍紀軍法使他們行動一致,這樣就必能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擁戴。平素嚴格貫徹命令管教士卒,士卒就能養成服從的習慣;平素從來不嚴格貫徹命令,不管教士卒,士卒就會養成不服從的習慣。平時命令能貫徹執行的,表明將帥同士卒之間相處融洽。

【故事1】沙苑之戰

中國南北朝時,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天平四年,537)十月,西魏軍在沙苑(今陜西大荔南)地區大敗東魏軍的一場伏擊戰。

東魏丞相高歡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農(今河南三門峽市)之際,為雪潼關戰敗之恥,親率20萬大軍進攻西魏。天平四年閏九月,高歡軍自壺口(今山西吉縣西)經蒲津(今陜西大荔東)渡黃河,過洛水,進屯許原(今陜西大荔南)西,直指長安。宇文泰在東魏大軍壓境時,親率近萬人自恒農回師渭水南,征諸州兵迎戰。為阻止東魏軍逼近長安,宇文泰乘其遠來新至,不待州兵齊集即令部卒在渭水架設浮橋,攜帶三日糧秣,輕騎渡渭。

十月初一,西魏軍進至沙苑,與東魏軍僅距60里。這時,宇文泰一面派部將達奚武領數騎偵察,一面與諸將商議,決定在沙苑以東10里葦深土濘的渭曲設伏。他以部將趙貴、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陣以待。

次日午后,東魏軍果然進入伏擊區,見西魏軍少,未等列陣便爭相進攻。宇文泰乘東魏軍輕敵不為行列,當即下令出擊,李弼、趙貴伏兵頓起,李弼的鐵騎橫擊東魏主力,將高歡大軍截為兩段,在沙苑一舉擊潰東魏軍隊,俘虜7萬人,繳獲鎧仗18萬件,高歡連夜跨駱駝逃往黃河西岸。驃騎大將軍于謹領六軍配合作戰,李弼率鐵騎橫擊,大破東魏軍,殲8萬人,余皆潰散。宇文泰命令將士每人在戰場上植柳樹一株以示慶賀,后其升為柱國大將軍。

此戰因西魏軍判斷準確,根據地形特點從容設伏,從而獲得了以少勝多的戰果。

憑借這場以弱勝強的伏擊戰,宇文泰既鞏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權,確立了東西魏割據的局面,同時也鞏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權的主宰地位,為之后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沙苑之戰后東魏不再能隨意侵入關中,東西魏的主戰場轉為河東(山西)和河南。

【故事2】戚繼光治軍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戚繼光卻說,對敵人當然應該使用詭道,但自己的士兵可不是敵人,怎么能夠施以詭道呢?士兵們需要的是愛護、指導和幫助。他愛惜自己的士兵,士兵們還沒有遭遇到的困難,他已經事先替他們預想到了;士兵們還沒有說出口的心愿,他已經事先替他們安排好了。

出征打仗時,戚繼光身先士卒;繳獲了戰利品,他讓士兵們一起分享。平日里,他更是像父母般無私地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飲食為之通疾病為之恤,患難為之處甘苦為之同。這種愛顯然不是什么詭道,而是出自于戚繼光的真心實意。可以想見的是,若是戚繼光對自己的士兵施以詭道,士兵們也會上行下效,對他施以詭道。于是,整個團隊就會在爾虞我詐的過程中變得四分五裂。像這樣危險的事情,只有自作聰明的傻瓜才做得出來。

戚繼光不是傻瓜。他深知管理學的智慧在于以心傳心,而他對士兵們的愛則更多地表現在訓練場上。所以,他的愛并不是討人歡喜的溫情脈脈,而是嚴厲、嚴格和嚴肅。他認為,一名士兵在作戰時如果能夠把平日所學的武藝用上1/10,便能在格斗中取勝;用上1/5,便能以一敵五;用上一半,便能所向無敵。這些考慮并不是出于悲觀怯懦,而是基于戰場上白刃交加的殘酷現實。作為一位帶兵打仗的將領,他不敢心存僥幸,也不敢姑息部下。他近乎殘忍地要求士兵們進行一絲不茍的訓練,哪怕是訓練到傷筋斷骨也在所不惜。士兵們也有自己的良知,時間一久自然也能夠理解戚繼光的良苦用心。這樣,所有的組織成員就被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并且隨時都可以爆發出一往無前的力量。戚繼光治軍的另一個重點是,在軍隊中制定一套令行禁止的紀律,行軍有行軍的紀律,宿營有宿營的紀律,水戰有水戰的紀律,守哨有守哨的紀律。但凡有擅離職守、驚擾百姓、奸淫婦女、傳播謠言、擾亂軍心、欺騙主管的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責罰。在戚家軍中,報告敵情與事實不符的,斬;搶奪民財的,斬;掩殺擾民的,斬;違背軍令的,斬;臨陣退縮的,斬;妄殺無辜的,斬;虛報戰功的,斬;虐殺或藏匿俘虜及其子女的,斬。主管人員則視其情節輕重連坐,甚至與正犯同罪。為了讓士兵們一絲不茍地遵守這些紀律,戚繼光把紀律條款發給他們,讓他們認真記誦諳熟于心。平日他經常隨機抽查,偶有小過者背誦幾則紀律條款便可以減免處罰。與此同時,他還經常跟士兵們講為什么要遵守紀律的道理。

戚繼光講過一則養貓捕鼠的故事。老鼠夜間偷吃了人家的糧食,咬破了人家的衣物。于是,主人便抱回來一只貓,每天給它好吃好喝養活著它,希望它能夠捕殺令人頭痛的老鼠。可是,這只貓不但沒有捕殺老鼠,反而咬死了主人家的雞,打翻了主人家的鍋盤碗盞,弄臟了主人家的床鋪和衣物。如此,主人怎么能夠不生氣呢?貓的職責就是捕鼠,否則就要遭到責打或者拋棄。相同的道理,軍人的職責就是消滅敵人,保護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作為一名軍人,看到敵人就逃,卻肆無忌憚地侵害老百姓,豈不是比那只貓還可惡嗎?

戚繼光教導士兵們要學會感恩,他說:“咱們這些當兵的,不耕不種,卻少不了一日三分的軍餉。這些錢糧從哪兒來呀?是咱們的父老鄉親貢獻出來的!你們在家哪個沒種過田?想想種田多不容易,辛辛苦苦一年總算有了一點收成,卻要向官府繳納稅糧,舍不得呀!可是你們呢?父老鄉親養活了你們,就指望著你們打幾場勝仗。你們若是不肯用心,良知何在?若有作奸犯科者,就算你僥幸逃脫了軍法的制裁,老天爺也要假手于人滅掉你!”

為了確立鐵一般的軍法,戚繼光采用了近乎殘酷的“連坐法”。這是一種集體負責的管理模式,每一名士兵都能得到全體同伴的勉勵和監督。在戚家軍中,所有組織成員都要勇敢地面對,不得臨陣退卻。一人退卻,則一人被斬首;全隊退卻,則隊長被斬首;隊長殉職而全隊退卻,則全隊被斬首。

這些殘酷的政策雖然不可能完全不折不扣地執行,但卻起到了殺一儆百的震懾作用。如此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就能讓整個軍隊有如身之使臂,所向披靡。在戚家軍中,實戰考核的標準則是海盜的人頭數目,兵士每消滅一名海盜,可以得到30兩賞銀。以此類推,10名海盜就是300兩,100名海盜就是3000兩。

但這些賞銀的發放形式卻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士兵們各自所在的編隊。前面說過,戚繼光強調的是團隊作戰,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所以獎金也要以團隊的形式分享。如何分配呢?以30兩賞銀為例,全隊12個人,2名藤牌手、2名狼筅手、4名長槍手可以分得其中的20兩,2名鈀手可以分得其中的3兩或者2兩,火夫可以分得其中半兩,剩下的全歸隊長。如果有鳥銃手配合編隊作戰,鳥銃手也要參與分享。

這樣的獎金制度意味著,如果全隊累計打死60名倭寇,就算得上發了財。其中,每一名藤牌手或狼筅手能拿到150兩銀子,這抵得上兵部尚書的年薪收入了。戚繼光規定,除了賞銀之外,士兵還可以分得戰利品,例如,海盜們斂藏在巢穴里的金銀財寶或者值錢的物件,可以由編隊里的組織成員分而享之。

戚繼光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金錢萬能主義者,但他卻懂得把培養士兵們精忠報國的理想與金錢的激勵作用結合在一起。如此,士兵們不僅能夠得到職業上的成長,在經濟上亦能得到可觀的收益,可以用自己掙到的錢妥善地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以至于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死而無憾的豪邁氣概。而戚家軍整個團隊的戰斗力,也在這樣的機制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故事3】絕纓宴會

楚莊王平定了斗越椒的叛亂,回到郢都后拜虞邱為令尹,主管國事。然后他大擺宴席慶功,文武大臣和妃嬪都參加。楚莊王說:“我6年沒喝酒了,也未聽鐘鼓之聲。今日叛亂已平四境安寧,我破例設一場,太平宴,請文武官員都來參加,大家喝個痛快!”大廳里奏著樂,大家高高興興地喝著酒,一直喝到日落西山還不愿離席,莊王就命令點起蠟燭再喝。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談笑,越喝越帶勁。莊王喝得更痛快,叫他最喜歡的許姬出來給大臣們敬酒。這位仙女般的許姬一出來,鬧哄哄的大廳里頓時鴉雀無聲,大家的眼睛都盯著她發呆。

正在這時候,忽然一陣狂風把大廳里的蠟燭全吹熄了,不知是誰趁熄了蠟燭的機會拉住許姬的袖子去捏她的左手。許姬用右手把那個人帽子上的纓子揪下來,嚇得那人趕快放了許姬的手。許姬拿著帽纓子摸到莊王跟前,咬著耳朵訴述此事,并請莊王點燃蠟燭查看。正在這個時候,有人拿來了火種準備點燃蠟燭。莊王趕忙站起來大聲說:“等一會點燃蠟燭,今天晚上我們來個痛快,不要那么衣冠整齊,搞得那么拘束。請大家都把帽纓子摘下來,不摘下帽纓子就不痛快。”大臣們都莫明其妙地把帽纓子摘下來了,莊王這才叫人點燃蠟燭,請大臣們照樣喝酒。

莊王和許姬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誰。許姬不明莊王的意思,散席回宮以后許姬埋怨莊王。莊王告訴她:“大家都為楚國平定了叛亂而高興,喝酒喝夠了,很多人有點醉意,看到你這個美貌女子誰不動心?要是查出來辦罪,不是弄得大家都沒有趣了嗎?”許姬聽了,非常佩服莊王江海肚量。

后來楚國討鄭國時,健將唐狡自告奮勇當開路先鋒,他進兵神速。莊王召見唐狡要獎賞他。他說:“君王已給我優厚的賞賜,我今天應該報效于您,不敢再受賞了。”莊王感到很奇怪,說:“我還不認識你,什么時候賞賜過你?”唐狡回答說:“在絕纓會上,拉美人袖子的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殺之恩,今特舍命相報。”莊王說:“當時若查明治罪,今日你能死力效勞嗎?”說罷便給唐狡記了頭功,并準備打下鄭國后重用他。這個消息一傳出,大臣和將士們就更加佩服楚莊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乐县| 周至县| 金平| 玉龙| 新平| 晋州市| 罗源县| 灌云县| 西林县| 四川省| 新津县| 闸北区| 凌海市| 河北区| 西青区| 湘潭市| 常熟市| 霸州市| 思南县| 平潭县| 息烽县| 三门峡市| 晋中市| 南川市| 昌乐县| 日土县| 岳阳市| 鞍山市| 德庆县| 洛隆县| 普兰店市| 广德县| 保康县| 南江县| 麻栗坡县| 临海市| 普安县| 隆尧县| 江都市| 南城县| 电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