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弟子規(選句)(2)

  • 中國家風家訓
  • 王馨
  • 4932字
  • 2017-11-29 14:38:21

只見孔融一本正經地說:“我姓孔,叫孔融,我是孔子的后代,李老爺是李耳的子孫,想當初,孔子和李耳是師兄弟,那么我和李膺不就是世交了嗎?”

李膺一聽,開心地笑了,覺得這個孩子真是聰明過人。正在這時,有一個叫陳煒的人走了過來,他是李膺的好朋友,官職也很大。李膺便把孔融的事講給陳煒聽,陳煒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么好贊嘆的,往往小時候特別聰明的人,長大了不一定有出息。”

孔融聽到后,心里很不高興,感覺這個陳大人是在有意貶低他,于是,他的小眼珠一轉,回敬說:“您這么一說,我知道了,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

小孔融一句話就把陳煒說得瞠目結舌,面紅耳赤。李膺聽了孔融的應答,非常喜歡小孔融膽大又機智,斷定他將來的前程不可限量,忙把孔融請到家里,決定與他好好敘談。

親①所好②,力為具③,親所惡,謹為去④;身有傷,貽⑤親憂,德有傷,貽親羞⑥。

【注釋】

①親:父母。

②好:喜好。

③具:置辦,準備。

④去:除去,去掉。

⑤貽:讓。

⑥羞:感到羞辱。

【譯文】

父母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壞習慣)。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會讓父母擔憂;如果我們的品德有了污點,會讓父母感到羞恥。

【歷史故事】

臥冰求鯉

王祥臥冰求鯉這個故事收錄在《二十四孝》里,也是一個特別感人,現代人難以理解的孝子侍親典范。

王祥這個青年一直都很孝順。在他十九歲那年,他的親生母親不幸生病去世。母親去世后不多久,他的父親續弦再娶,此后王祥有了繼母,和繼母一起生活。

雖然是繼母,但是王祥對待繼母沒有半點怠慢,甚至比親生母親還好。鄰居們問他為什么要對繼母那么好?王祥說,對繼母好就是對父親好,父親開心了才能健康長壽,作為兒子,一定要盡心盡力侍奉雙親。

王祥盡心竭力對繼母,但繼母卻并不領情,她時常在王祥父親面前說王祥的不是。她一會兒說王祥偷懶不干活,一會兒說王祥不懂事、不聽話,一會兒又說王祥對她這個繼母不恭敬。

繼母的嘮叨,王祥的父親起初并不相信,但是日子久了,繼母說得多了,父親也慢慢對王祥失去了原先的愛與信任,也不喜歡王祥了,他把家里最重最累的活讓王祥去做,把好吃的東西藏起來不給王祥吃,甚至在王祥生病時還差遣王祥去干活。盡管繼母如此無情,但王祥的孝親之心仍然沒有改變。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孝敬著雙親。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王祥的繼母在嚴寒之下生了病。王祥到處為繼母求醫問藥,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繼母的病終于有了好轉。

繼母的病好轉之后胃口也跟著好起來,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里,繼母說很想喝魚湯。一直以來,只要繼母想吃的東西,王祥都一定替繼母辦到,可屋外冰天雪地,河水全部結冰,到哪里找魚呢?這可真把孝親心切的王祥難住了。

王祥還是拿了捕魚的工具到河邊,想要碰碰運氣。他看到了茫茫大雪和冰封的河面,不要說魚,就算想找個冰窟窿釣魚都不可能。

王祥想起自己去世的母親,又想著病榻上想喝魚湯的繼母,急得眼淚直在眼眶里打轉。他站在河邊,心中百感交集。忽然間他想到:都說孝子的心能感天動地,如果用自己的體溫,能不能將河面上的冰融化,釣到魚回家熬魚湯給媽媽喝呢?

想到這里,他立馬脫了上衣趴在冰面上,將自己的胸膛貼近結冰的河面。寒風凜冽,臥在冰上王祥立刻就被凍僵了。為了把身體里更多的熱量傳遞到冰面上,王祥一會兒將胸脯貼著冰面,一會兒將后背貼著冰面,就這樣來來回回換了好幾次。這時的王祥已經凍得失去知覺了,可就在這時候,奇跡出現了:王祥胸脯下的冰面忽然裂開一條縫,從冰縫里跳出兩條鯉魚。王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幾乎僵硬的他看到活蹦亂跳的魚,高興地喊道:“魚!魚!我不是做夢吧?我的母親終于有魚湯喝了。”

他趕緊穿上衣服,抱著兩條鯉魚,回家生火為繼母做了一碗鮮美的魚湯。繼母吃得很香,喝完王祥熬的湯,她的病一下就好了。

繼母痊愈后,聽鄰居們說王祥為她臥冰求魚的事,又想到這些日子里王祥對她的悉心照料,繼母流下了慚愧的眼淚。她對王祥說:“以前,我這當媽的做得很不好,虧待了你,從今以后,我們相親相愛,做最幸福快樂的一家人吧。”王祥立馬寬慰繼母說:“母親說的哪里話,您一直都待我很好,我感恩母親。”

從此以后,繼母再也沒有為難過王祥,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①賢;親有過②,諫③使更④,怡⑤吾色,柔⑥吾聲。

【注釋】

①方:才。

②過:過錯。

③諫:用言語規勸尊長。

④更:更改。

⑤怡:使……喜悅、快樂。

⑥柔:使……柔和。

【譯文】

父母愛我,我孝敬父母,這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不愛我,而我又能孝敬父母,這才是真正的大孝。如果父母有了過失,我們要勸其改過;勸的時候一定要和顏悅色,聲調柔和。

【歷史故事】

孝感天地

我們都知道中國遠古有三皇五帝,舜,就是三皇五帝中一位賢德的君主。

傳說中舜的父親是一個頑固不化的盲人。舜的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對舜也不是太疼愛,在舜的母親去世后不久就又娶了個女人。不久,這個女人生了個男孩子,取名叫象。從此,舜便有了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舜對弟弟非常疼愛,他帶著弟弟一起玩,將所有好吃、好玩的東西都留給象。有人問他為什么對弟弟那么好,舜說:“我事事都替弟弟著想,實際上就是為繼母、為父親著想,我希望一家人過幸福快樂的生活。”所以,在當時的民間還流傳著一句話:“象憂亦憂,象喜亦喜。”這句話,就是贊譽舜把弟弟象的歡喜當作自己的歡喜,把弟弟象的憂愁當作自己的憂愁。

盡管舜如此懂事,付出那么多,父親和繼母還是不喜歡他,弟弟象也不懂珍惜這個好哥哥。而舜還是一如既往每天起早貪黑為父母做家務,把好吃的都留給弟弟吃。過分的是,父母和弟弟不僅不喜歡舜,竟然還三番五次謀害舜,想除掉舜。

舜有深厚的孝心,也有很高的智慧。父母和弟弟想謀害他,他當然能感覺到。但是他從來不直言,他用自己的智慧幾次三番規避了父母的加害,轉危為安。舜的高尚德行被傳得很遠,連當時的君王堯都被舜深深感動,認定舜是一個可以擔負國家社稷的人才,有意將帝位傳給舜。堯為了進一步考察舜的能力和德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為妻,還將自己的九個兒子也派遣到舜身邊,考察他怎樣治家,鍛煉他各種各樣的處事能力。

有一次,舜的父親差使舜爬到糧倉頂部去涂抹糧倉,等舜爬到糧倉最頂處,他們卻在下面放火燒糧倉,想借機燒死舜。大火熊熊燃燒起來,就在危難之際,舜急中生智,張開兩個大斗笠從糧倉上面飛了下來。

見大火沒能把舜燒死,舜的父親和弟弟恨得咬牙切齒,決心一定要想個法子除掉舜。想了很長時間,他們終于又想出了一條毒計。舜的父親差使舜去鑿井,準備在舜鑿井鑿到深處時他們在上面填土,把舜埋在井里。

舜對于父親的狠毒用心早就了然于胸,他提前和妻子挖好了通道。正如舜所料,當他鑿井鑿到深處時,父親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填土,舜便從通道里走了出來……

對于父母的加害,舜一點怨言都沒有,他相信自己的孝心一定能感召父母回心轉意。

舜的德行教化和感召著他身邊的老百姓,他在歷山耕種,歷山民眾個個懂得謙讓,劃分田界時大家從來沒有爭論;舜在雷澤捕魚,他主動把好的捕魚區域讓給年老體弱的人,大家爭相效仿,雷澤一帶的人都把房屋讓給別人居住;他在河邊制作陶器,河邊出產的陶器沒有一件偷工減料,粗制濫造的。

無論是什么地方,只要舜在那里住一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村落;如果住兩年,就形成城邑;住上三年,就形成大都會。人們對舜的敬仰,語言無法表達。可不知為什么,舜的父母始終對舜有謀害之心。但是舜初衷不改,不管父母和弟弟如何待他,他都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友愛弟弟。

后來又過了很久,頑固不化的父母和弟弟終于被舜的真誠所感動,徹悟到自己的卑劣和錯誤,不再加害舜,一家人共享天倫。

舜在五十歲時代理天子政務,六十一歲接替堯帝登上帝位。無論身份地位怎樣改變,他對父母和弟弟的態度始終不改。他去朝見父親時,態度永遠都那么恭敬,保持著做兒子的規矩。他還封弟弟象為諸侯,對繼母也是敬重有加。

我們偉大的先祖舜帝在位三十九年,他還是長壽之人,活了一百一十歲。他的德行深深感動著人民,人民都敬仰他、歸順他。

【知識點小鏈接】

三過家門而不入

三過家門而不入亦稱三過其門而不入,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孟子·滕文公上》載,“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他聽到妻子因分娩而呻吟,還有嬰兒哇哇的哭聲。手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十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患未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諫不入,悅復①諫,號泣隨,撻②無怨;親有疾③,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注釋】

①復:再。

②撻:鞭打。

③疾:病。

【譯文】

如果父母不接受規勸,也不要著急,待父母情緒好時再勸;如果父母還是不聽規勸,要哭泣著懇求他們改過。如果因此而遭父母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父母所吃的藥自己要先嘗,要不分晝夜在父母的身邊照料,不離半步。

【歷史故事】

百善孝為先

中國有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叫: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最大的惡是邪淫,最大的善是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已經深深流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里,一代代傳承。

漢文帝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也是個大孝子。皇帝每天公務繁忙,天下事都勞心勞力。可是不管怎么忙,漢文帝每天都不會忘記到母親那里去請安。遇到母親生病,他更是悉心侍奉。

有一次,漢文帝的母親病了,他衣不解帶守在母親床邊,寸步不離地侍奉著,一連多日都沒有睡過安穩覺。他侍奉母親吃湯藥更是讓人感動。每次母親吃湯藥,他都要親自先嘗一嘗燙不燙、苦不苦,生怕湯藥太燙傷了母親,嘗嘗湯藥苦不苦是想和母親一起分擔吃藥的苦楚。

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漢文帝就用他的實際行動向天下人證明,孝親的事沒有時間長短,只有盡心盡力。漢文帝事無巨細侍奉母親達三年之久,天下百姓紛紛效仿皇帝的孝行,天下一片祥和的氣氛。漢文帝親嘗湯藥,侍親至孝的故事也在歷史上成為美談。

中國歷史上,像漢文帝這樣盡心孝親的皇帝還有一位,他就是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和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感情最深,他一生敬重自己的祖母,祖母陪伴他走過了帝王路,也和他一同見證了皇室的腥風血雨。

無論怎樣敬重和愛戴,再深的情分都有別離的時候。康熙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臨終前的日子里,直接將床鋪設在祖母的房間里。他時時刻刻陪伴著祖母,并吩咐大臣們,如果沒有萬分緊急的事,不要打攪他和祖母共度最后時光。

孝莊太皇太后對孫子的這份孝親之心非常感動。她欣慰地拍著康熙的背說:“愿天下人,后世的所有人都像你一樣孝順,那么天下就太平無事啦!”

皇帝如此盡心的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民間的普通百姓也一樣在歷史上譜寫了孝親的經典事跡。南齊高士庾黔婁、楚國隱士老萊子就是這樣的人。

庾黔婁是南齊時代的高士,他也是個孝子。有一年,庾黔婁受朝廷委派到孱陵縣做縣令。他赴任后還不滿十天,有一天晚上忽然覺得心悸不已,他預感家中有事,隨即辭官返家。

回到家中,果然他的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如果想知道病人的病情如何,需要嘗一嘗病人的糞便。如果糞便是甜的,情況就比較兇險;如果糞便的味道是苦的,就說明沒有大礙。”庾黔婁毫不猶豫地嘗了嘗父親的糞便,發現父親的糞便是甜的,心里非常難過。夜晚,他跪拜七斗星,請求以自己年輕的身軀換回父親,希望代替父親去死。不多久,父親壽終正寢。庾黔婁按照禮儀好好安葬了父親,并且在家為父親守孝三年。

老萊子是楚國的一個隱士,他非常孝順父母。他不僅對父母體貼入微,還總是千方百計討父母的歡心。他養了好幾只叫聲很好聽的鳥,父母每天聽到鳥兒婉轉的叫聲,心里特別高興,老萊子見父母高興他也特別開心。

老萊子為了引父母開心,每天笑呵呵像個孩子,實際上老萊子已經七十歲了,他的頭發早就白了。有一天,父母看著老萊子頭上的白發說:“唉,兒子,連你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上的日子也不多了。”

聽了父母的話,老萊子心里很難過。他怕父母心里有憂慮,更加想著法子逗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顏色很鮮艷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也不好好走,又唱又跳的,父母看了很開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宁津县| 新野县| 塔河县| 望谟县| 房山区| 青岛市| 五原县| 蓝田县| 凌源市| 丹江口市| 凤山市| 昂仁县| 德令哈市| 无极县| 巴林右旗| 城固县| 永福县| 荣昌县| 亳州市| 崇文区| 深泽县| 开江县| 陵川县| 通榆县| 德清县| 阿拉善右旗| 绩溪县| 靖州| 宣汉县| 新巴尔虎左旗| 澄城县| 奉节县| 五原县| 东台市| 安康市| 武邑县| 阳东县| 隆回县| 天镇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