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FBI犯罪現場調查之盜竊案件(1)

盜竊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主要目的,秘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多次秘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屬于傳統型犯罪。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充盈富足,盜竊這種多發性犯罪也日益呈現出多樣的特點,也給刑偵部門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保護公民財產利益不受他人侵犯,打擊盜竊犯罪便成為當權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么針對盜竊犯罪案件,調查人員在其案發現場要重點勘查哪些細節?從哪些細節入手進行案件線索的調查、追蹤?如何查清關系判斷分析案件直至順利偵破?這些就是我們這一章所要重點闡述的。

盜竊案一般都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作案方式多樣,多有準備活動。二是現場有明顯的破壞痕跡。三是連續作案,團伙流竄作案多。四是侵害目標廣泛,有贓物可供追查。面對以上盜竊案件的特點,經驗豐富的探案人員會在第一時間依靠這些特點,做出相應的對策來分析對待,爭取盡快偵破盜竊案。

探案人員在勘查中應注意的幾點:首先,勘查現場,以出入口為重點,了解具體情況。其次,在梳理“關系”上,確定偵查方向和范圍。再次,確定作案時間,發現偵查線索。最后,對于作案手段及作案工具的調查分析也是偵破案件的重點。

第一節 盜竊案犯的蹤跡分析

盜竊案件主要可分為入室盜竊和公共場所的扒竊案件。其中,入室盜竊危害性更大、影響更為惡劣、更容易引發其他相關嚴重的犯罪行為,所以,在盜竊案件中,如何偵破入室盜竊是重中之重。

在盜竊案件中,重點勘查分析案發現場的出入口是破案的關鍵所在。入室盜竊案顧名思義,罪犯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進入現場,在實施犯罪后又是如何逃離現場的。出入口的分析重點勘查現場的痕跡物品,這一般能夠很清晰地反映出作案人對現場的熟悉程度以及是否有較為深厚的作案經驗。

那么,關于出入口的判斷分析,在案發現場要勘查的細節到底有哪些呢?

一方面,率先勘查的即是現場地面。人所共知,一個盜竊賊想要入室偷盜的話,不可能做到飛檐走壁,在作案現場一定會留下各種各樣的痕跡。其中包括現場的足跡的位置、方向、種類和數量,這可以判斷作案人數、出入口和活動的路線;還可以著重研究痕跡物證的出現、分布以及特征是否符合正常邏輯,是否有偽裝行為,適時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

另一方面是對現場門窗進行重點檢查。作案人一般會采取撬門翻窗的方式入室盜竊,在現場會留有大量的活動痕跡,探案人員要仔細檢查現場門窗的玻璃、拉手、鎖以及窗臺內外等處有無指紋、泥土等。通過觀察和分析,現場的門窗是否關閉、玻璃是否完整、門鎖是否被破壞,破壞的工具又是什么?

2007年,著名的航天城休斯敦市一處高層民居發生盜竊案件,受害者在家中保險柜存放的黃金和現金被盜。偵查人員來到案發現場展開偵查。在做現場出入口分析之時,偵查人員發現了重大線索。

在現場勘查的辦案人員發現,發生盜竊案件的房屋是樓房的最頂層,屋內有大量陌生足跡,可以確定是作案者的足跡。作案者有在案發現場徘徊的跡象。然而讓偵查人員意外的是,在出入口的選擇上,由于房屋的門窗都沒有遭到破壞,作案人并沒有選擇正常的入門方式。那么案犯的出入口選擇只有兩種:通過隔壁屋頂和通氣窗口進出。

由于此房間與隔壁屋頂的天花板之間有一定的間隙,而這一間隙完全可以容納一人通過出入。但是在仔細勘查了隔壁的墻頂,發現其上的灰塵很自然,并沒有發現擦拭、磨蹭的痕跡。因此,這種可能也隨之排除。

最后一種情況便是作案者通過此房屋唯一的通氣窗頭進出。經過勘查,偵查人員發現此通氣窗口僅為35×35厘米,距窗上沿十厘米向下有一條橫向的鐵條,這一鐵條上邊有軟塑料,上面附有大量灰塵,用燈光從不同角度觀察窗口下沿及其軟塑料,發現其上有灰塵擦拭痕跡。而從此窗口向外可以跨上與之相隔只有48厘米的隔壁樓頂,探案人員馬上對隔壁樓頂搜查,發現隔壁樓頂上有與現場類型相同的足跡花紋。據此,調查人員確定,此處便是犯罪嫌疑人進出案發現場的通道。

案件的偵破需要大量的線索,而出入口的發現為后續的分析、推理直至偵破案件都提供了較為清晰明確的著手點。正如此案,偵查人員確定了兩個方向的出入口判斷,通過觀察比對、驗證分析等方法對之逐一進行排查。最終確定了案犯進出作案現場的唯一口徑。

在確定了作案現場的出入口以后,偵查人員便開始了案件調查的后續工作,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便是此次的案件性質是屬于內盜還是外盜?這就涉及到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之間的關系調查了。

第二節 不要忽略被盜者的潛在聯系人

在盜竊案件中的關系是指作案人與侵害對象之間的關系,這一關系的確定可以明確案犯對現場的情況是否知情熟悉。當然,明確這一關系就引出了兩個相對的概念——內盜和外盜,而準確判斷內、外盜可以真正意義上理清作案人與侵害對象的關系。所以,偵破盜竊案件還得以調查內、外盜,理清關系為基礎。

那么內盜和外盜各有什么特點?

首先,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與外盜案相比之下,內盜案件的數量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外盜。其實,內盜案還是有其自有的特點的。例如,內盜案作案時機、對來去的路線和出入口的選擇都十分準確,作案人能夠準確地進入現場并直奔目標,沒有在現場徘徊逗留跡象,現場的翻動小、破壞程度也小。很明顯,案犯對周圍環境及現場了如指掌,在作案之前做過精心的設計、策劃。

相對而言,外盜的特點表現得更為突出。作案人事先作案目的并不是很明確,有種“狗熊進菜地”的感覺,四處亂摸亂碰,在案發現場四處徘徊。由于時間急促,案犯心里也相當緊張,現場留下的痕跡較為明顯,這也給偵查人員留下了非常有利的破案線索。

與內盜和外盜相比較來看,第三種情況顯得更加專業一點。案犯原本屬于內盜。因早已籌謀好計劃,故意偽造作案現場來蒙蔽警方。其實,針對此種情況,經驗豐富的探案人員也能夠很快地判斷出來,例如,有些案犯原是從門正常而入,隨即進入現場后故意從內部砸開窗戶,制造疑犯是破窗而入的假象。但是,這一點拿給專業的調查人員來看,窗子是從外還是從內被破壞是很容易偵查出來的。所以,當面對真正的盜竊案的犯罪現場,不要手足無措,一定要靜下心來,慢慢發現、細致偵查,然后縝密推理。這樣,確定盜竊案件性質也就變得簡單起來。

2006年7月,德國慕尼黑發生過這樣一起盜竊案件,報案人中學生約瑟夫·拉姆對警方報告說,父母出差未歸,自己獨自看家護院。7月3日這一天,拉姆上學歸來發現房屋的門虛掩著,拉姆以為父母出差提前歸來。然而當他興高采烈地走進屋子時發現不對,整個屋子亂七八糟,很明顯是被人盜竊了。拉姆想到了父親臥室柜子里有很多現金,馬上去臥室一看,差不多有2500多歐元被人盜走。于是,拉姆撥打電話報了警。

偵查人員來到現場展開調查,然而種種奇怪的跡象讓探案人員起了疑心。拉姆聲稱家里被盜,但是案發現場并沒有作案人的腳印、痕跡,甚至連一個案發現場的出入口都未曾找到。門窗均未被破壞,房間除了凌亂的衣物和倒地的家具之外再無其他跡象顯示這里發生了一起盜竊案。

更為奇怪的還在后面,探案人員在“犯罪分子”翻動過的抽屜內發現仍留有拉姆母親的一條金項鏈。這未免太讓人匪夷所思,如果盜竊賊真的來過,為什么會如此仁慈地留下這么值錢的東西。

綜上分析,情況只有一種可能,這是一場假盜竊案。后經與拉姆耐心談話,他最終承認因為自己在外染上毒癮,將父母所留錢財全部花光。但因為害怕父母回來發現受到懲罰,就偽造了失竊的現場。

在復雜的案發現場,往往假象與真相并存,一種現象掩蓋著另一種現象。這使得原本復雜的情況又更加變得撲朔迷離。盜竊案尤顯突出。但是,在盜竊案件的調查過程中,調查清楚內、外盜,確定案件性質是整個案件偵破基礎所在。尤其針對內盜,探案人員一定要加倍小心,在很多被忽略的細節中就可能包含著這樣或那樣的關系。這些關系看似毫無瓜葛,其實可能就是破案的關鍵所在。

關于作案人與被侵害人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稱之為熟知程度,這種熟知是潛在的聯系,而這種潛在的聯系往往是作案人無法感知的,卻無意識地體現在犯罪過程中。因此可以說,作案人對現場的及被害人的熟悉程度很難完全掩蓋和偽裝,其也必然會在犯罪的某個過程中暴露出來。

第三節 抓住作案時間這條軸線

犯罪活動與任何事物一樣,必然經歷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作案時間是從罪犯開始實施犯罪到犯罪活動結束的這段時間,準確判斷作案時間是發現鎖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依據。甚至有時可以從中推斷出作案人是否熟悉內情,當然這有助于縮小偵查范圍,肯定或否定線索。那么,在具體的案發現場根據怎樣的細節推斷作案時間,繼而還原整個事件追查到真正的嫌疑人呢?

首先,最后一次看見財物的時間。這一點只能來源受害人的陳述。根據受害人的陳述,可以了解案情的基本情況,解開部分作案過程的謎團。其中受害人關于作案時間所陳述的內容通常是十分可靠的。看見財物的時間即丟失財物的失主最后一次看到財物的時間,這樣就能縮小所要偵查的作案時間段。

其次,依據現場痕跡的新鮮程度判斷。從某種意義上說,判斷現場痕跡是一種技術活。從作案到案發之間肯定會有一個時間間隔,這一間隔對于每一個案件來說長短不一。在這段間隔中,罪犯作案時會留下的各種痕跡、物品乃至于現場中其他的各種物體受到復雜環境因素的影響都會發生一系類變化,顏色、氣味、溫度、濕度等。例如,現場灰塵的厚度、痕跡物品的干濕度、現場物體的溫度變化等。

最后,根據知情人反映的情況分析。案件的發現人、目擊證人、現場周圍的群眾及其他了解案件相關情況的人都是知情人。在盜竊案件中要重點探查周圍群眾所提供的線索,作為目擊者有時可能對作案人的整個犯罪活動過程都看得清清楚楚,反映的情況能再現犯罪經過,準確地刻畫出作案的具體時間。然而,有時由于現場環境、晝夜時間條件的不同,證人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致的。若距離遠,光線條件差,就很難看清楚,但這時也能通過聽覺來彌補,作案人在實施犯罪時不可避免會發出聲響,目擊者根據聽到和看到的情況就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2002年7月英國曼徹斯特市郊發生一起惡性入室盜竊案,受害者理查德開的一家餐館被盜。據理查德回憶,7月12日當晚關店時間約為晚上11點。隨后,他攜妻子開車回家,第二日凌晨1點多接到餐館周圍所居住的鄰居電話得知自己的餐館被盜。警方對這位舉報的鄰居進行了盤問,鄰居尼爾森向警方訴說了當晚所看到的一切。

7月12日晚11時50分左右,尼爾森和妻子吵架生氣打算出門到酒吧喝酒。正當他走出家門之時,看見距自家大概150米的一處餐館前站了兩個行蹤可疑之人,尼爾森在此地居住近十年時間,對這里的一花一草極為熟悉。當他看見餐館前站著兩個鬼鬼祟祟的男人時不免起了疑心。不過,他并沒有打電話報警也沒有告知店主理查德,而是選擇開車出去喝酒。當第二日凌晨1點40分開車返回家路過了這家餐館,不經意間回頭看了一眼對面的餐館,發現兩個可疑男人已經不見了,但是,餐館卻有了些細微的變化。

因為家離這家餐館較近,尼爾森對這個店十分熟悉,他發現餐館的大門上那個巨大的鎖已經消失不見,遂停下車查看,一查之下發現,整個店內掠奪一空,屋子里一片混亂。尼爾森立即將電話打給了自己的好友也就是這家店的主人理查德。

據受害人和目擊證人的回憶,警方大概確定了作案時間為11時50分至次日凌晨1時40分。警方在餐館對面一處角落處發現了一堆煙頭和兩種不同的足跡,與案發現場的足跡完全相同。故警方推測,作案者有兩名,均為吸煙的男性。他們在作案前在此地長時間蹲守,看見餐館關門便上前實施犯罪。

依據這個作案時間段,警方縮小了偵查范圍,并最終偵破案件,嫌犯正如目擊人稱的兩名男性。

知情人反映的作案時間是分析確定作案時間的重要依據,但是并非所有證人反映的情況都是真實的,證人證言也有真假、虛實的情況,不可盲目輕信,必須客觀地分析研究,或用科學的方法加以鑒別。

作案時間作為偵破案件的重要保證,偵查人員在調查案件的時候一定要廣泛撒網,盡可能地從案發現場、周邊現場的知情人取得聯系,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線索,只有緊緊抓住作案時間這條軸線,以其為據,才能為案件偵破提供更大的動力。

第四節 盜竊案件現場調查案例精選

案發現場重現:

1.游戲世界的罪惡——首爾網絡盜竊案

癡迷網游,花重金打造裝備

金成信現就讀于韓國東國大學,自高中時代開始接觸網絡游戲的他,雖對游戲十分著迷,但是礙于家里、學校的各方面壓力,成信還是選擇努力學習。然而當他步入大學校門之后,大量的剩余時間讓他馬上開始對網游癡迷。這種癡迷就像是吸食毒品,一刻也不能停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保定市| 基隆市| 射阳县| 南京市| 葫芦岛市| 伊春市| 耿马| 格尔木市| 西畴县| 梅州市| 韶山市| 内乡县| 普陀区| 灯塔市| 屯门区| 金堂县| 图片| 侯马市| 承德市| 晋中市| 山阳县| 铁岭县| 河源市| 钦州市| 旬阳县| 富裕县| 南城县| 普安县| 哈密市| 开鲁县| 通州市| 嵊州市| 布拖县| 永年县| 厦门市| 泸西县| 连州市| 乌兰县| 清河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