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一個人置身于社會中,如果離開了與他人的交往,他的生活將會怎樣。社會中完全不與人交往是不現實的,人際交往是交流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贏得友誼、滿足物質及精神需求的手段,也是認識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方法。會交際的女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都能左右逢源,成為被幸運之神眷顧的人,會交際早已成為女人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必備能力。
【直面無處不在的社會交際】
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和他開誠布公地談心。一個人盡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獨。
——[美]海明威
交際,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通常是指兩個人或多個人通過語言、動作等方式表達或交流情感、信息、意見的過程,是人們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馬克思曾說:“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如何理順這些關系、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了社交能力的問題。”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女性相比于男性要更善于交際,但是有科研人員模擬了一個“壓力”環境,結果發現男人在壓力下展現出了“照顧和幫助”的群體本能,而非簡單的“戰或逃”,科研人員表示:“男人顯然表現出了‘社交方式’行為。”心理學家雷娜·布蘭茲也認為,男性在利用朋友關系網取得職業優勢方面占據著上風。
事實上,由于女性敏感細膩、靦腆羞澀的性格特征,在社會交際中,女性更容易出現逃避、緊張等行為,嚴重者還會受到社交恐懼癥的困擾。
晶晶是個體型較胖、長相一般的女孩,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她不止一次地被別人嘲笑過,大家還給她起外號,叫她“胖子”。慢慢地,晶晶越來越不愛和人說話,她不敢直視別人的目光,總覺得大家會嘲笑她。
一次,晶晶搞砸了公司指派的接待貴賓工作,被公司辭退了。從此,晶晶變得不愛出門了,她整天窩在家里,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不愛和人打交道,她開始沉迷于網絡世界,在網絡上,她和任何人說話都很流暢,性格也活潑開朗,可一旦回到現實中,她就變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面對人際交往。
社會交際是無法避免的,是無處不在的,像案例中的晶晶那樣一味逃避交際顯然是不現實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里,我們都要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當我們走上社會后,我們更要學著和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
據統計資料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一個人的工作成功率和幸福感大幅度提升,在人們獲得成功的因素中,人際關系的因素占據85%左右,而知識、技術、經驗等因素僅占15%。
所以,了解了社會交際的重要性及不可逃避的特點,女性朋友就要積極地面對社會交際,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一般來說,人際交往能力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1.表達理解能力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溝通。我們要想和他人溝通,就需要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肢體動作、表情等,將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準確地傳遞給他人。而表達理解能力就意味著我們是否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否能夠清楚地了解他人想要表達的內容。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表達理解能力決定了她是否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
2.人際融合能力
一個人能否被他人認可,能否很好地融入集體,取決于他的人際融合能力。人際融合能力和我們自身的性格有極大的關系,外向的人往往能快速地融入集體,而內向的人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此外,人際融合能力還和我們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即便是內向的人,只要真誠友善、主動關心他人等,也能迅速融入集體。
3.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首先我們要能解決自身問題,能處理突發問題,才能擁有和他人平等交往的能力。有些人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外界存在著極強的依賴性,在思想上不能做出獨立的判斷,行為上也需要借助他人的幫助,這樣勢必難以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欣賞,從而會阻礙自身的人際關系的發展。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我們通常情況下都是具備這些人際交往能力的,人際交往也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但是人際交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思想控制行為,良好的人際互動需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而非刻意為之、消極對待。所以女性朋友最重要的是要擁有積極的心態,要敢于直面交際,主動和他人交往。
當我們在人際交往能力上確實有所欠缺時,也不必陷入自卑、郁悶的負面情緒中,而要有意識地認識自己,從自身的形象、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著手,努力提升自己。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并不被多數的心理學家贊同,反之,他們認為只要能找出阻礙自己人際交往能力的因素,便可以找出相應的方法來克服。
本書后面的章節具體從外在形象、內在品格、語言表達等各方面出發,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社會交際方面的技巧和相關問題做出了描述,供女性朋友參考。
總之,社會交際無處不在,我們要直面人際交往。通過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可以和他人交換信息,學習經驗;可以獲得他人的認可、欣賞,滿足自我心理需求;可以全面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由內而外散發出自信、迷人的魅力,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魅力女人。
交際思語
人際關系是有可能會改變人一生的命運的,與人交際也是人類基本的社會需求,所以不要刻意回避。要相信,擁有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我們就有可能成為最后的人生贏家!
【你的交際圈需要有哪些人】
交朋友要交有義氣的人,正如聰明的醫師治病前必須切脈考察病根,交朋友也必須考察對方的品德,否則是危險的。
——[阿拉伯]伊本·穆加發
經營交際圈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一種思想境界。“六度人脈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數不會超過六個,即只需要通過六個中間人,我們就能和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建立聯系。也就是說,我們所擁有的聯系人,其數量要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聯系人充分利用起來,那么我們將能建立一個龐大的交際圈。
“作為女人,根本不需要認識太多人”“女人的交際圈狹窄不會影響未來發展”,這樣的說法是不是聽著很熟悉?雖然如今很多領域的精英仍以男性為主,但是不代表只有男性才能有交際圈。不斷擴大交際,有意識地組建自己的交際圈,有利于女性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發現和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實現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美滿。
畢業一年了,李冉每天下班都會去健身房跑步一個小時,跑到大汗淋漓。回家,她還要打開電腦自學英語。
朋友很納悶,離開校園一年了,為什么又心血來潮學英語?在學校的時候,她英語底子就很弱,碰見外國人就直接閃人。
原來,跟她很要好的一位同事約她明年一同去東南亞旅行,兩個人的英語都過不了關,于是就約定一起學英語。
跑步更不用提,上學的時候,她在操場上跑兩圈就已經氣喘吁吁跑不動了。但如今再看她,已經是一位窈窕淑女了,并且,還練出了令人艷羨的馬甲線。
原來健身房里有位五十多歲的阿姨,每天都去練瑜伽,風雨不誤。李冉跟她很聊得來,也欽佩阿姨的這種精神,每天都會相約在健身房里一起運動。
李冉深有感觸地說:“當你看見身邊的人努力,你也就不好意思松懈,但如果周圍是一群懶惰的人,那么你很難成為一個上進的異類。交什么樣的朋友,從某種程度上就能投射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回顧一下你現有的聯系人,其中可能有父母、親戚、同學、同事等,但是我們會發現,對于交際圈中具體需要的人際關系,我們的分類通常很模糊。所以,要想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交際圈,我們就要先了解自己的交際圈中需要有哪些人。
首先,是親密關系群體,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伴侶等我們每天都會聯系的人,對于這些人,我們不需要刻意地聯系和維護,但他們始終會是我們交際圈中的核心力量。在我們開心或者難過的時候,在我們遇到重大挫折和重大事件的時候,他們會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見證人。
其次,我們的交際圈中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能夠傾聽、理解我們,在必要的時候為我們提供助力,在我們迷茫的時候為我們提供建議。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我們被認同、被欣賞的心理,同時又不會過多地涉及利益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和他們交際時,我們要同樣地付出真心,同時注意與異性朋友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引起誤會。
最后,我們還需要在交際圈中加入能為我們提供幫助的共同利益群體,如同學、同事及曾經共事的同事、成功人士、業務朋友、專業人士等,他們是我們需要重點維護的關系,在和他們交際時,要注意建立共同利益,保持長久的聯系,努力建立穩定的關系。
生活中我們離不開他人的幫助,面對同樣的問題,在交際圈很小的情況下,解決起來就要困難得多。主動和人交際最壞的情況就是沒有任何改變,但情況好的話,他人會將你介紹給他的聯系人,進而拓寬你的交際圈。
此外,拓展交際圈時不要局限于地域和行業的限制,比如可以多認識不同地域的朋友,多認識其他行業領域的人。這樣,當你在異地需要幫助或尋求跨行業幫助時,都可以獲得有效的支持。
在了解了交際圈中需要哪些人際關系后,我們就要著手建立屬于自己的交際圈。你可以畫一張草圖,將上述各種關系中現在保持聯系的人羅列出來,然后再將可能進入你交際圈的人加上去,如手機通訊錄上的、QQ或微信等社交軟件上的、人人網或微博等社交網站上的聯系人等,按類劃分好,并嘗試和他們再度聯系,持續維護。
女性朋友建立并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時,不必預先揣測誰會對自己更有幫助,他們會怎樣為自己提供幫助,他們能幫助自己什么等,而要用積極儲備的思路去對待人際關系的建設和積累,就像每個人都對你很有幫助一樣。
交際思語
俗話說:“創業易,守業難。”憑借一時沖動認識朋友并非難事,但如果半途而廢,不能建立長久的聯系,最終也只能前功盡棄。所以,女性朋友在建立和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時,要注意持之以恒,給他人留下真誠可靠的印象。
【女人要學會在交際中完善自己】
我喜歡青年人身上有某些老年人的優點,我也喜歡老年人身上有某些青年人的優點。
——[古羅馬]西塞羅
孔子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通過人際交往,我們不但能獲取知識,學習經驗,充實自我,還能從他人的言行舉止中認識對方,了解自己,進而完善自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提出,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即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現實自我是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表現,而理想自我則是我們認為“應當是”或“必須是”的理想狀態,只有當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完全重合的時候,人們才會真正感受到自我實現。
要想完善自己,實現理想自我,就要先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他人。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的成長經歷,每個人的性格、能力、知識、特點等都各不相同,有著屬于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通過交往,我們可以從他人身上感受到差異,然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逐漸完善自我。
德國青年卜勞恩又一次失業了,由于找工作四處碰壁,他只能借酒澆愁。有一天,卜勞恩醉醺醺地回到家,瞥見妻子正領著三歲的兒子在門口玩耍,于是嘟囔道:“沒一點正經事的家伙!”說完便進屋呼呼大睡去了。
一覺醒來已經是第二天的上午,卜勞恩習慣性地拿起筆,補寫昨天的日記:5月6日,真是個倒霉的日子,工作沒著落不說,錢還花光了,往后該怎樣過?
當他打算出門再去賒賬喝酒時,無意間看見了妻子替兒子寫的日記,于是忍不住打開來看看:
5月6日,爸爸談生意回來喝多了,他肯定很辛苦。爸爸是個負責任的人,堅信不久后,生活會越來越好!
怎樣會這樣?卜勞恩想,自己明明是因失意而醉酒,怎么變成了為工作而操勞?
好奇之下,卜勞恩繼續翻看起了前面的日記:5月1日,山姆大叔的小提琴越拉越好,令人沉醉。如果我長大了能夠請他教我拉琴,那就太美妙了!
卜勞恩一驚,翻開了自己的日記本:5月1日,該死的山姆,又在拉他那把破提琴,我真恨不得沖過去砸了它。
……
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晌無語,他開始反思自己,為什么自己如此悲觀厭世、煩躁不安?難道作為一個男人,自己對生活的承受能力還不如妻子嗎?
從此,卜勞恩嘗試著改變自己,他開始變得積極開朗起來,再翻看自己的日記,里面的內容也完全變了:5月7日,今天又找了一天的工作,雖然還是沒有一家公司愿意聘用我,但我從應聘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只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我想,明天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5月8日,今天我終于找到工作了,雖然是一份鉗工的工作。但是我想,我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鉗工。
此后,他白天做鉗工,晚上擠出時間堅持畫漫畫,后來在《柏林畫報》上發表了以自己和兒子的故事為原型的連環畫《父與子》。他,就是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
人際交往是我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卜勞恩正是通過妻子意識到了自己悲觀、焦躁的缺點,積極改正,才在完善自我的路上又前進了一步,最后終于成就了自我。
美國心理學家庫利曾經提出過“鏡中我理論”,他認為,我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態度等,是反映我們自身的一面“鏡子”,通過這面“鏡子”,我們能認識和把握自己,此外,我們還能通過觀察別人對自己的行為形成自我概念,并加以完善。
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當我們被某個人吸引住,認為對方是一個不錯的人時,不妨思考一下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學習;當我們在努力學習他人的過程中發現其有不當行為的時候,則絕不可以效仿,同時反思自己是否具有這種行為,并加以改正。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學習他人身上的閃光點,女性朋友也不可以完全拋棄自我。前面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力、知識、特點等,如果將他人身上的優點完全照搬過來,就會將自己變成別人的復制品。
交際思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和精英來往,如果能擁有經常和杰出人士交往的機會,而自己又有心的話,必定能有很大收獲。
【內向的女人如何收獲友情】
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么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情。
——[俄]普希金
內向的人通常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心。讓他們去參加大型的聚會或者在陌生人面前說笑可能是一件困難的事,相反,他們更愿意在內心深處完成對他人的觀察、思考,完成對情緒的處理,而不是通過語言、表情傳達出來。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是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固定,很多人或多或少有著雙重性格的傾向,會在不同的時間、場合表現出不同的性格。比如說,一個人在面對陌生人時會表現得非常拘束、羞澀,但面對家人或熟悉的朋友時,他又會滔滔不絕、有說有笑。但總的來說,我們會用占主導位置的性格特征判定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
當我們感到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會希望有個人能讓自己振作起來;當我們對某種東西產生興趣時,我們希望身邊能有人和自己一起分享;當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期盼能有人幫自己一把。毫無疑問,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是人際關系中十分重要的交際對象,那么有的人會問:不善交際、敏感內向的女人該如何收獲友情呢?
小羽是一個內向的女孩,她從小就是家長眼中的乖孩子,經常宅在家里,不愛和別人一起出去玩。工作后她也是按時上下班,公司和家里兩點一線。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小羽和同事之間也不怎么說話,看著別人都聊得熱火朝天,小羽感到既不安又羨慕。
小羽也有幾個要好的朋友,但大家都不在一個城市,小羽雖然能跟朋友聊聊心事,談談近況,但畢竟不常見面,小羽很想結識真正的朋友,和身邊的人融洽相處,但內向的性格又改變不了,她陷入了迷茫和悲觀的情緒之中。
像小羽這樣內向的女孩其實很有社交的天賦。內向的性格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樣一無是處,只要女性朋友善于發揮優勢,取長補短,同樣能在人際交往中收獲真摯的友情。
首先,內向型的人非常善于傾聽。有研究數據表明,在一段交談中,表現出更多傾聽的人會讓人覺得此人非常善于溝通,因為內向型的人能讓對方說得更多,讓對方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認同感,進而會對你產生好印象。關于具體通過傾聽打動他人的交際技巧,可參見本書第八章中的內容。
其次,內向型的人心思細膩,待人體貼周到。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內向型的人并不是沒朋友,他們通常都有一兩個關系要好的知心朋友,內向型的人能運用同理心體貼和關心別人,懂得贊賞別人,還能記住別人身上細微的事情,這些都是內向型的人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只不過內向的人通常比較慢熱,不愿意主動接觸陌生人,熟悉一個人的時間也比較長,所以他們看上去獲取友情就要花費一些工夫。
認清自身所具備的優勢后,內向的女性朋友要甩掉盲目的悲觀、失落,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巧妙借助一些社交技巧,突破交際的障礙。
1.在線社交
現在是網絡化時代,在線社交早已成了我們與他人建立并維持聯系的一種重要方式。對于內向型的人來說,在線社交幾乎是一個完美的方式,不必面對面地交流,有時間和空間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措辭,能消除面對陌生人的緊張和尷尬,等等。
因此,內向型的人想要和他人建立友情,可以先從在線社交開始,打個招呼,介紹一下自己,等彼此逐漸了解后,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樣就能給性格內向的人留出一個適應的空間。
2.制定時間限制
人們的恐懼通常來自對事情的不可預知、不可掌控,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之所以不愿意參加社交性質的聚會、交流,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過程要持續多久,從而在心理上放大了社交的困難程度。
對于這種情況,女性朋友不妨在每次參與社交活動前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長度,比如“我只和她聊五分鐘”“我只去參加一個小時的活動”,將需要積攢的能量進行量化后,我們發現交際會變得相對簡單了許多,自己也會慢慢變得適應這些社交活動。
3.適當地獎勵自己
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目標規劃,并在目標達成時獎勵自己,這有助于內向型的人重振精力。所以,當我們多認識了一個人時,當我們和他人分享了各自的經歷時,當我們收獲了友情時……每前進一小步,女性朋友都要記得獎勵自己,哪怕這種獎勵只是給自己買點零食或者出去散散步。
交際思語
雖然我們鼓勵內向型的女性朋友使用在線社交的方式,但是女性朋友千萬不可沉迷網絡。要知道,面對面的交流仍然是主要的社交方式,在線社交只不過是它的補充和支持。
【測一測】從鬧鐘位置測你的人際關系
明天要早起上班,你擔心自己不能按時起床,只好調好鬧鐘提醒自己,你會選擇把鬧鐘放在什么地方?
A.一伸手就可以關到的地方
B.放在耳邊,吵醒自己
C.盡可能離得遠一些
測試結果:
選A
雖然你看起來非常獨立要強,而且凡事也表現出非常瀟灑的模樣,但實際上你是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的。盡管你不會完全按照別人的意見去做事情,但你會盡量征詢別人的意見。這樣做不但能獲得有用的建議,還給了別人面子,何樂而不為呢?
選B
你總是那么人見人愛!非要將鬧鐘放在耳畔,才能覺得自己應該可以按時起床,才能安心入睡。你可以說具有十分依賴他人的特質,也由于此特質,你會擁有平易近人的性格,具有協調能力的你很容易就能融入團體中。
選C
你在團體中一般能夠自然發揮出過人的領導能力,但是你也要小心,不要表現得太過囂張,以免成為眾矢之的。你平時做事果斷,凡事不喜歡依賴別人,擁有鮮明的個性。據統計顯示,將鬧鐘放得越遠越不易讓人親近。